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4 组卷9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胜非、字藏一,蔡州人,崇宁二年,上舍登第。康元年,为东道副总管、权应天府,金人攻城域,胜非逃去。会韩世忠部将杨进破敌,胜非复还视事,逾年,诣济州谓康王言,南京为艺祖兴王之地,请幸之以图大计,王即位南京。

建炎改元,试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时方草创,胜非上疏言:“仁义者,天下之大柄,持之,则外夷服而诸夏尊;苟失其柄,则不免四夷交侵之患。国家与契丹结好,百有余年,一旦乘其乱弱,远交金人为夹攻计,是中国失其柄,而外侮所由招也。陛下即位,宜壹明正始之道,思其合于仁义者行之,不合者置之,则可以攘却四夷,绍复大业矣。”上嘉之。总制使钱盖进职胜非言盖为陕西制置使弃师误国封还贴黄盖遂罢谏官卫肤敏坐论元祐太后兄子徒官胜非言以外成故去谏臣非所以示天下

三年,上自镇江南幸,留胜非经理未几,命为控扼使,已而拜宣奉大夫、尚书右仆射兼御营使。故事,命相进三宣,胜非特迁五官,其见重若此。会王渊签书柜密院事,内侍复用事恣横,诸将不悦。于是苗傅、刘正彦与其徒王钧甫、王世修谋,诬渊结宦官谋反。正彦手斩渊,分捕中官,皆杀之,拥兵至行宫门外,胜非趋楼上,诘专杀之由。上亲御楼抚谕,傅、正彦语颇不逊,胜非乃从皇太后出谕旨。傅等请高宗避位,于是太后垂帘,高宗退居显忠寺,号容圣宫,傅、正彦乞改年号及移跸建康,胜非以白太后,因议恐尽废其请,则仓卒变生,乃改元明受。

四月,胜非率百官诣睿圣宫,亲披上乘马还宫。上既复辟,胜非曰:“臣昔遇变,义当即死,偷生至此,欲图今日之事耳。”乃乞罢政,上问谁可代者,胜非日:“吕颐浩、张浚。“"问孰优,曰:“颐浩练事而粗暴,浚喜事而疏浅。”上曰:“浚太年少。“胜非曰:“臣向被召,军旅钱谷悉什浚,此举浚实主之。”五年,应诏言战守四事,起知湖州,引疾归。桧得政,胜非与秦桧有隙,废居八年,卒,道忠靖。

(节选自《宋史.朱胜非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总制使钱盖进职/胜非言盖为陕西制置使/弃师误国/封还贴黄/盖遂罢谏官/卫肤敏坐论元祐太后兄子徒官/胜非言以外戚故去谏臣/非所以示天下。
B.总制使钱盖进职/胜非言盖为陕西制置使/弃师误国/封还贴黄/盖遂罢谏官/卫肤敏坐论元祐太后/兄子徒官/胜非言以外戚故去谏臣/非所以示天下。
C.总制使钱盖进职/胜非言盖为陕西制置使/弃师误国/封还贴黄/盖遂罢/谏官卫肤敏坐论元祐太后兄子徙官/胜非言以外戚故去谏臣/非所以示天下。
D.总制使钱盖进职/胜非言盖为陕西制置使/弃师误国/封还贴黄/盖遂罢/谏官卫肤敏坐论元祐太后/兄子徒官/胜非言以外戚故去谏臣/非所以示天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改元,指封建时期皇帝即位时或在位期间改换年号。年号由汉武帝首创。
B.跸,古代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行人来往,文中的移跸即皇帝移驾。
C.建康即南京,又名金陵、江宁等,曾是孙吴、东晋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D.朔,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另外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日,晦指农历每月三十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朱胜非刚正不阿,敢于进谏。陕西总制使钱盖升官进职时,胜非指责他弃师误国,致使钱盖被罢职。
B.朱胜非关心时局,情系边防。建炎改元时,胜非上疏请求施仁义,以避免四夷交侵的祸患,皇帝称赞。
C.朱胜非不畏强暴,忠于朝廷。当刘正彦等人杀害王渊,并带兵到行宫门外时,胜非斥问他们的暴行。
D.朱胜非举荐人才,客观公允。胜非向皇帝辩证地评价了吕顾浩与张浚,同时也陈述了他们两人的实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仁义者,天下之大柄,持之,则外夷服而诸夏尊。
(2)故事,命相进三官,胜非特迁五官,其见重若此。
19-20高三上·湖南·阶段练习
知识点:脱脱等《宋史》文言文翻译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许仲宣,字希粲,青州人。汉乾佑中,登进士第,时年十八。周显德初,解褐授济阴主簿,考功员外郎张义荐为淄州团练判官。宋初赴调,引对便殿。仲宣气貌雄伟,太祖悦之,授太子中允,受诏知北海军。仲宣度其山川形势、地理广袤可以为州郡,因画图上之,遂升为潍州。初,议建牧马监,令仲宣行视诸州,颇得善地。从征并门,掌给纳,四十余州资粮悉能集事。帝益知其强干。开宝四年,知荆南转运事。及征江南,又兼南面随军转运事,兵数十万,供馈无阙。南唐平,以漕挽功拜刑部郎中。中谢日,召升殿奖谕,赐绯。九年,诏知永兴军府事。太宗嗣位,迁兵部郎中,驿召赴,赐金紫。授西川转运使,属西南夷寇钞边境,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改广南转运使,会征交州,其地炎瘴,士卒死者十二三,大将孙全兴等失律,仲宣因奏罢其兵。不待报,即以兵分屯诸州,开库赏赐,草檄书以谕交州。交州即送款内附,遣使修贡。

仲宣复上章待罪,帝嘉之。八年,仲宣为左谏议大夫。未几,召还, 以本官权度支。仲宣性宽恕倜傥不检有心计初为济阴主簿时令与簿分掌县印令畜嬖妾与其室争宠令弗能禁。嬖欲陷其主,窃取其印藏之,封识如故,以授仲宣。翌日署事,发匣,则无其印,因逮捕县吏数辈及令、簿家人,下狱鞫问,果得之于令舍灶突中。令闻之,仓皇失措,仲宣处之晏然,人服其量。尝从征江南,都部署曹彬令取陶器数万,给士卒为灯具。仲宣已预料置,奉之如其数。其才干类此。淳化元年,卒,年六十一。

(节选自《宋史·许仲宣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仲宣性宽恕/倜傥不检/有心计/初/为济阴主簿时/令与簿分掌县印/令畜嬖妾/与其室争宠/令弗能禁
B.仲宣性宽恕/倜傥不检有心计/初为济阴主簿/时令与簿/分掌县印/令畜嬖妾/与其室争/宠令弗能禁
C.仲宣性宽恕/倜傥不检/有心计/初为济阴主簿/时令与簿分掌县印/令畜嬖妾/与其室争宠/令弗能禁
D.仲宣性宽恕倜傥/不检有心计/初/为济阴主簿/时令与簿分掌县印/令畜嬖妾/与其室争宠/令弗能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古代“褐”是指粗布短衣。“解褐”指脱去平民衣服,喻始任官职。
B.擢,指选拔、提升官职。它与文中的“授”“知”“升”“征”意思相同。
C.阙,古代宫廷等大型建筑入口入竖立的双柱的名称。代表宫殿,也可指京城或者朝廷。
D.淳化,宋太宗的年号。它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仲宣很受到皇上的赏识。宋初时,太祖曾在便殿召见过他;征伐并门时,钱粮能够全部调集,使皇上更了解他的才干。
B.许仲宣见机行事。征讨交州,审时度势,在未得到朝廷允许的情况下,就分派军队并赏赐士卒,最终被罢免了军权。
C.许仲廉洁奉公。言官检举他在江南时吞并国家钱财, 后来经过御史台查实,最终还其清白。
D.许仲宣遇事有先见之明。他跟随征讨江南时,预料到要给士兵做灯具,提前做好了准备,保障了军队的需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征交州,其地炎瘴,士卒死者十二三,大将孙全兴等失律,仲宣因奏罢其兵。
(2)因逮捕县吏数辈及令、簿家人,下狱鞫问,果得之于令舍灶突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改直秘阁、开封府推官。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又奏赋以风。修起居注,判礼部。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光言:“四方见,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断力行。”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神宗即位,擢为翰林学士,光力辞。光常患历代史繁,人主不能遍鉴,遂为《通志》八卷以献。英宗悦之,命置局秘阁,续其书。至是,神宗名之曰《资治通鉴》,自制授之,俾日进读。安石得政,行新法,光逆疏其利害。帝欲用光,访之安石。安石曰:“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与国论此消长之大机也光才岂能害政但在高位则异论之人倚以为重。”元祐元年复得疾。是年九月薨,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与国论/此消长之大机也/光才岂能害政/但在高位则异论之/人倚以为重/
B.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与国论/此消长之大机也/光才岂能害政/但在高位/则异论之人倚以为重/
C.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与国论/此消长之大机也/光才岂能害政/但在高位则异论之/人倚以为重/
D.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与国论/此消长之大机也/光才岂能害政/但在高位/则异论之人倚以为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氏春秋》,简称《左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B.闻喜宴,科举制度中朝廷特赐新科进士及诸科及第者的宴会,始于唐代。
C.宗室,是古代社会中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的称谓,历代皇族称为宗室。
D.序,一种文体,一般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序”只能由他人来写。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光不喜华靡,闻喜宴上唯独他不戴皇上赏赐的花,在同列的劝说下才戴上一枝。
B.司马光敢于担当,庞籍因受郭恩的连累而获罪,司马光就三次上书皇帝表示承担责任。
C.司马光直言敢谏,他对交趾进贡“麟”一事写赋进行讽谏,希望朝廷将“麟”送还。
D.司马光为英宗编写《通志》,后神宗给此书命名为《资治通鉴》,并亲自为此书写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
(2)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
【小题5】为了解除西夏人的祸患,司马光向庞籍提出了哪些办法?请简要概括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未弥月,河决内黄,水暴至,母姚抱飞坐瓮中,冲涛及岸得免,人异之。

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

康王(赵构)至相,飞因刘浩见,补承信郎。以铁骑三百往李固渡尝敌,败之。从浩解东京围,与敌相持于滑南,领百骑习兵河上。敌猝至,飞麾其徒曰:敌虽众,未知吾虚实,当及其未定击之。乃独驰迎敌。有枭将舞刀而前,飞斩之,敌大败。迁秉义郎,隶留守宗泽。战开德、曹州皆有功,泽大奇之,曰:尔勇智才艺,古良将不能过,然好野战,非万全计。因授以阵图

康王即位,飞上书数千言,欲复中原。书闻,以越职夺官归。诣河北招讨使张所,所待以国士,借补修武郎,充中军统领。命从王彦渡河,至新乡,金兵盛,彦不敢进。飞独引所部鏖战,夺其而舞,诸军争奋,遂拔新乡。翌日战侯兆川身被十余创士皆死战又败之夜屯石门山下或传金兵复至一军皆惊飞坚卧不动金兵卒不来食尽走彦壁乞粮彦不许。飞自知与彦有隙,复归宗泽,为留守司统制。

泽卒,杜充代之,飞居故职。杜充将还建康,飞曰:中原地尺寸不可弃,今一举足,此地非我有,他日欲复取之,非数十万众不可。充不听,遂与俱归。时命充守建康,金人与李成合寇乌江,充闭门不出。飞泣谏请视师,充竟不出。金人遂由马家渡渡江,充遣飞等迎战,王燮先遁,诸将皆溃,独飞力战。

会充已降金,诸将多行剽掠,惟飞军秋毫无所犯。兀术趋杭州,飞要击至广德境中,六战皆捷,擒其将王权,俘叛军首领四十余。察其可用者,结以恩遣还,令夜所营纵火,飞乘乱纵击,大败之。驻军钟村,军无见粮,将士忍饥,不敢扰民。金所籍兵相谓曰:此岳爷爷军。争来降附。

飞数见帝,论恢复之略。飞方图大举,会秦桧主和。时和议既决,桧患飞异己,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己必及祸,故力谋杀之。桧遣使捕飞父子。岁暮,狱不成,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时年三十九。

初,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诸首闻其死,酌酒相贺。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翌日战/侯兆川身被十余创/士皆死战/又败之/夜屯石门山下/或传金兵复至/一军皆惊/飞坚卧不动/金兵卒不来/食尽/走彦壁乞粮/彦不许
B.翌日/战侯兆川/身被十余创/士皆死战/又败之/夜屯石门山下/或传金兵复至/一军皆惊/飞坚卧不动/金兵卒不来/食尽/走彦壁乞粮/彦不许
C.翌日战/侯兆川身被十余创/士皆死战/又败之/夜屯石门山下/或传金兵复至/一军皆惊/飞坚卧不动/金兵卒不来食/尽走彦壁乞粮/彦不许
D.翌日/战侯兆川/身被十余创/士皆死战/又败之/夜屯石门山下/或传金兵复至/一军皆惊/飞坚卧不动/金兵卒不来食/尽走彦壁乞粮/彦不许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阵图,古代军队作战时兵力部署、队形变化的图式,中国古代有十大阵图。
B.纛,古代用毛羽做的舞具或帝王车舆上的饰物,古时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
C.建康,是东吴、西晋、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六代京师之地,今名南京。
D.莫须有,意为也许有,形容无中生有,罗织罪名。后用以表示凭空捏造诬陷。
【小题3】下列对原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岳飞出生时有异象,黄河决堤他也逢凶化吉。年少有气节,努力学习充实自己,是文武全才。
B.岳飞勇猛善战,有韬略有胆识,多次克敌制胜。受到留守宗泽的赏识,并对他进行阵法指导。
C.岳飞意气风发,欲收复中原。无奈不是被人弹劾,就是有人不听进谏抑或临阵脱逃甚至投降。
D.岳飞治军严格,在将士见不到粮食时,依旧秋毫无犯,金兵都称“此岳爷爷军”,争相归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
(2)敌猝至,飞麾其徒曰:“敌虽众,未知吾虚实,当及其未定击之。”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