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适中0.65 引用9 组卷14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些电商平台会利用满减、红包、优惠券等活动,通过“先涨价再促销”的方式,以假折扣误导消费者。某些网店经营者为吸引消费者,不惜在商品标题或宣传页面中夸大甚至虚构部分产品功效或性能。许多商家以次充好,混搭销售劣质商品。还有许多商家把钱花在“刷单”上,很多消费者容易被虚增的部分好评或销量蒙蔽。网购不仅要看商品评价和成交量,还要注意销量突增或突减现象。不少网店经营者断章取义,利用声明、规则、通知等形式“秒杀”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并且常常利用合同约定,使用技术手段强行搭售,让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一些“网络专供款”不仅质量参差不齐,售后待遇也大相径庭,售后维权的成本较高、周期较长,这种既费时又费钱的等待对干消费者来说是一种煎熬。部分不良商家针对消费者的兴趣爱好、消费习惯、消费层次等特征,定向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搜索结果,容易导致订同样的酒店、买同样的服务,苹果手机用户比安卓手机用户贵;同样的打起点和终点,不同用户价格也不一样。

(摘自《市监督管理局发布消费警示:网购的八大“陷阱“》,《盐阜大众报》)

材料二:

不再“单纯”的微信朋友圈已发展为网络营销的一种常见方式和渠道,由此衍生出的购物纠纷事件也频频发生。微信属于社交媒体,通过微信朋友购物,卖家很分散,而且没有一个像阿里或其他电商这样的专业电商平台来规范买家和卖家的关系,没有对卖家资质的审核、验证以及信用评价,导致微信朋友圈的卖家质量和信用良莠不齐。从平台的角度来讲,作为社交平台,微信上很多信息都很私密,平台基于对用产隐私权的尊重,不能监控人们的日常通信,所以发在朋友圈的广告以及微信交易确实很难监管。

据统计,2018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为31.6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5%。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在激发市场经济活力、为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诸多消费纠纷——2018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受理网络购物投诉168.2万件,同比增长高达126.2%,虚假广告、假冒伪劣、质量不合格、经营者拒不履行合同约定等成为投诉的主要问题。

(摘自《微信“朋友圈”渐成“商业圈”,网购还有多少痛点待解》,《光明日报》)

材料三:

针对网购行业的种种乱象,2019年1月1日起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明确了电子商务经营者的义务,同时还强化了经营者的举证责任,这无疑为消费者维权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也再次表明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无论是线上网店还是线下门店,任何生产经营活动都不能突破合规的基本框架。

无论是电子商务法对商家行为的规范,还是平台经营者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本质都是对整个电子商务行业规则的重塑。当然,从缺少规则、野蛮生长向透明化、规范化过渡,可能会伴有转型阵痛,但从长远看,只有电子商务经营者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来参与市场竞争,履行自身义务,整个电离行业才能走上更加健康的发展轨道。

要真正让网购环境清朗,必须构建起买卖双方和监管者共同发力的消费环境。盼望随着相关配套法律法规不断落实、监管部门的重拳整治、网购平台的自我净化以及消费者维权意愿的不断提升,未来的网购商品不仅能让人们买得放心,而且用得舒心。

(摘自《对网购乱象不能“自认倒霉”》,《人民日报》)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电商平台的满减、优惠券等促销手段都存在着假折扣,还有夸大其词的宣传,购物时应多比较甄别。
B.微信购物不同于专业的电商平台购物,卖家的资质审核、验证等问题难以进行,卖家的品质和信用也很难得到保障。
C.政府相关部门出重拳、立法规,目的就是告诉人们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任何经营活动都要符合规则。
D.当前电子商务仍处于野蛮生长状态,从长远看,只要制定法律法规去约束电商,对电商平台就有益处。
【小题2】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平台上,商品评价和交易量是购物参考依据,但如果某商品销售量突增突减则是商家在“刷单”。
B.一些“网络专供款”商品品质较差,其售后服务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消费者维权成本较高、周期较长。
C.当前我国网络购物市场增长迅猛,但实际上也存在诸多痛点,由网购引发的消费纠纷成倍增长,问题突出。
D.只有构建起买卖双方和监管者共同发力的消费环境,才可能有真正清朗的购物环境、舒心的购物体验。
【小题3】要规范网络购物市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19-20高三上·山东济南·阶段练习
知识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评价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探究内容,提出见解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0珠峰高程测量难在何处?

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简称测量登山队)结合身体和心理素质、业务水平及高原适应能力选拔队员,并从1月12日开始系统训练,但测量登山队3次冲顶珠峰才告成功。中国国家登山队队长王勇峰说:过程依然是一波三析,原预计6小时登顶,攻顶组队员用了9个小时,演练中只需45分钟的测量作业,队员们在顶峰花费了2个半小时。

据介绍,在珠峰顶峰,含氧量和气压只有海平面的三分之一不到,人的反应会变迟钝,仅测量觇标就架设了3次才成功。测量觇标装不好,卫星测量接收器就收不到信号,雪深雷达也无法工作。情急之下,测量登山队副队长普布顿珠摘掉氧气面罩,在无氧状态下重新连接测量觇标,各项测量数据得以相继获取完成。而曾布顿珠也在无意间,创造了在珠峰顶峰无氧工作近150分钟的纪录。

(摘编自张伟、贞桑拉姆《三问2020珠峰高程测量:载入史册之举如何缔造?》。中国新闻网2020年06月08日)

材料二:

1975年的测量中,中国测绘队采用传统大地测量的方式,将觇标竖立在了珠峰峰顶,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将这种测量工具带到珠峰峰顶。在完成前期交会测量基础上,待测量登山队员登顶竖立红色测量觇标,珠峰脚下的6个交会测量点同时展开峰顶联测,以确定珠峰新高度。我国测绘队员精确测得珠峰海拔高程为8848.13米,正式对外发布,并获得国际社会认可。

2005年珠峰测高实现了多方面突破:采用先进的GPS测量系统,获得的数据更加精确:使用雪深雷达探测仪取代人工桥杆测量,精确测得峰顶冰雪深度;采用激光测距手段,使相关精度比1975年大幅提高;广泛参考国内外相关资斜,使珠峰身高起算点——大地水准面的确定更精确。经过严密计算,珠峰岩石面海拔高程8844.43米,冰雪深度3.5米,其中冰层以下岩面以上有1米厚不明物质,密度介于冰与岩石之间,估计为冰和碎石的混合物。

(摘编自《中国珠峰测高科技进化史》,《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05月14日)

材料三:

在人类筒次从北城成功登顶珠峰60周年、中国首次精确测定并公布珠峰高程45周年之际,2020珠峰高程测量于近日启动。在先进测绘技术、通信技水等队友的撑腰下,珠峰测量正在变得更加精确和顺利。

此次珠峰高程测量首次运用了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的数据。2005年我国对珠峰高程进行测量时,卫星测量主要依赖美国的GPS系统。而此次测量,将同时参考中国北斗、美国GPS、欧洲伽利略、俄罗斯格洛纳斯四大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并且以北斗的数据为主。

此次珠峰测量任务中,国产设备担当重任,其可靠性和精度相较于15年前的测量有了质的提高。雪深雷达就是其中之一。与15年前相比,此次珠峰测高对雪深雷达提出了更高的技术标准,要求同时获取位置信息和雪深数据,兼具卫星大地测量和富达系统的功能,同时必须轻便、易携。此外,出征测高任务的天顶仪、重力仪、峰顶觇标、用于三角交会测量的超长距离测距仪等设备均为国产仪器。我国最新的测绘基准体系建设成果也将应用于此次测量。

日前,在珠峰海拔6500米前进营地,全球海拔最高的50基站正式投入使用。此次50基站的建设突破了多项技术和建设难点,华为公司提供了整体解决方案及主要设备。在海拔6500米的50基站,由于距离珠峰峰顶存在2000多米落差,为了有效覆盖峰顶,基站全部选用了华为的极简基站产品。此外,中国的华为、准达等公司还在3个营地部署了千兆光纤网络,供测绘、登山和技术保障等人员使用。

(摘编自刘峣《2020珠峰测高 北斗等自研设备担纲》《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05月14日)

【小题1】下列对“珠峰高程测量”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1975年珠峰高程测量,首先是大地测量,然后登顶珠峰竖立觇标,接下来进行交会测量,最后展开峰顶联测,得出数据。
B.1975年和2005年我国已经两次成功测定珠峰高程;2020年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使珠峰高程的测定更加精确。
C.与1975年的珠峰高程测量相比,2005年的测量使用GPS测量系统、激光测距手段等,大大提高了测量的质量。
D.为了确保测量数据准确,即使在2020年进行珠峰高程测量,仍然需要测量队员克服困难登顶珠峰,架设测量觇标。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队员经过综合选拔、系统训练,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功登顶珠峰,测量作业也得以按照预计顺利进行。
B.珠峰高程测量不仅要登顶珠峰、架设觇标获得数据,还需要确定珠峰高度的起算点——大地水准面,这样才能得出珠峰身高数据。
C.珠峰峰顶长年冰雪覆盖,需要用雪深雷达探测仪测量出雪深数据,最终测得的珠峰岩面海拔高程中不包含这一部分数值。
D.1975年中国首次精确测定并公布珠峰高程,45年后再次对珠峰高程进行精准测量。在珠峰高程测量史上都具有重要纪念意义。
【小题3】与前两次测量相比,我国2020年的珠峰高程测量活动具有哪些突出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提到电动汽车心脏,莫过于动力电池,三元锂和磷酸铁锂则是两大主流技术方向。

锂离子电池根据使用材料不同分为钛酸锂、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镍钴锰和镍钴铝六种,其中后两者就是大名鼎鼎的三元锂电池,又称三元聚合物电池。

动力电池性能指标主要有储能密度、循环寿命、充电速度、抗高低温和安全性五个维度,其中储能密度和安全性是两大刚需,钛酸锂电池和锰酸锂电池因为储能密度太低而被抛弃,钴酸锂则因安全性太差而束之高阁,仅仅剩下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跻身主流市场,分别应用于客车市场和乘用车市场。

三元锂和磷酸铁锂两种电池各有千秋。三元锂电池优势在于储能密度和抗低温两个方面。首先在储能密度上,三元锂电池因为电压高,其能量密度基本能达到240WH/kg,是磷酸铁锂电池140WH/kg的1.7倍。其次在抗低温上,三元锂电池低温使用下限值为零下30度,相比磷酸铁锂电池低温下限值零下20度更有优势,同时在相同低温条件下,三元锂电池冬季衰减不到15%,磷酸铁锂电池衰减高达30%以上,这就是比亚迪畅销南方,却很难在北方打开市场的关键所在。

磷酸铁锂也有三个方面优势。其一是安全性高。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温度普遍在500度以上;三元锂电池则低于300度,一些高镍电池热失控温度甚至低于200度,相比之下磷酸铁锂电池在汽车高速行驶及快速充电过程中自燃风险较低。其二是循环寿命更长。磷酸铁锂电池充放电循环次数大于3500次后才会开始衰减,其使用寿命可长达十年左右;三元锂电池充放电循环次数为2000次,其使用寿命仅为6年。其三是制造成本更低。因为磷酸铁锂电池没有贵重金属,因而生产成本较低;三元锂电池则因为采用钴金属,其70%储量在非洲刚果金,近几年进口价格一路飙涨。

(摘编自《三毛看车》2019年7月3日)

材料二: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公布的数据,2019年1—8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累计38.2GWh。其中,三元锂电池装车量累计26.1GWh,占总装车量68.4%;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累计11.0GWh,占总装车量28.8%。仅从数据来看三元锂电池有压倒性优势。

2015年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几乎是平分秋色的,三元锂电池装车量占比58%,磷酸铁锂占比41%;2017年,三元锂占比75%,磷酸铁锂占比降到了23%;2018年,前者为89%,后者为11%。从刚开始的齐头并进到现在的差距悬殊,市场是一方面因素,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更高,能更好地满足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政策是另一方面因素,新能源补贴更倾向于高能量密度、高续航里程车型。

磷酸铁锂电池成本总的来说比三元锂电池低,而且未来新能源补贴完全取消后,磷酸铁锂的成本优势将会更加突出,届时磷酸铁锂电池应该会进一步扩大规模。

(摘编自《CNMO手机中国》2019年10月15日)

材料三:

2020年1月,比亚迪发布消息称,旗下的超级磷酸铁锂电池——“刀片电池”即将量产,该电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能量密度,降低了生产成本,甚至可与三元锂电池一较高下。而作为首款搭载刀片电池的比亚迪汉EV/DM车型,续航里程更是超过600km,将于2020年中上市。

事实上,紧盯着磷酸铁锂电池的不只比亚迪一家。近期有消息指出,特斯拉将在国产Model3上采用无钴电池,而磷酸铁锂电池作为无钴电池的一种,更是让人看好。一直潜心研发磷酸铁锂电池的国轩高科也于近日高调宣布,其采用最新技术的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在试验阶段已可以达到200Wh/kg。

不论是作为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龙头的比亚迪和特斯拉,还是作为第三大动力电池厂商的国轩高科,都在此时不约而同地选择发力磷酸铁锂电池,显然会给目前占据主流市场的三元锂电池带来不小冲击

(摘编自《新型磷酸铁锂电池“来势汹汹”》,《中国能源报》2020年3月5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中“三元锂电池”的相关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三元锂电池又叫三元聚合物电池,因为使用镍钴锰三种金属材料制造而得名。
B.与磷酸铁锂电池相比,三元锂电池具有储能密度高、抗低温、使用寿命长等优势。
C.因为能量密度高、续航里程长以及政策倾斜,近几年我国生产的电动乘用车越来越倾向于使用三元锂电池。
D.三元锂电池因为使用昂贵的钴金属,制造成本高,安全性差,今后将被磷酸铁锂电池取代。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衡量汽车动力电池性能主要看它的储能密度和安全性,其循环使用寿命、充电速度、抗高低温能力等也是重要指标。
B.目前磷酸铁锂电池主要应用于客车,随着储能密度的提升,今后也将在乘用车市场占有越来越多的份额。
C.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能够畅销南方市场,却在北方销量很低,其原因是它使用的磷酸铁锂电池抗低温能力差。
D.抗低温能力差的锂电池在冬天容易发生电量衰减,而抗高温能力差的锂电池在快速充电过程中自燃风险较高。
【小题3】文末说,“磷酸铁锂电池,显然会给目前占据主流市场的三元锂电池带来不小冲击”。阅读相关材料,概括这样说的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5年国务院将人工智能列为互联网+领域重点发展的目标任务;2016年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重点突破人工智能技术;2017年全国两会上,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之后的几年时间里,人工智能话题持续升温,到今天已经成为横跨各行各业的热点议题。

随着相关讨论的不断深入,人工智能能否介入文艺创作,怎样介入文艺创作,也开始被不断聚焦。支持人工智能的观点乐观地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将很快进入具有自主意识的强人工智能阶段,在文艺创作领域将能像人一样发挥作用;而反对人工智能的声音则认为,人工智能距离拥有人的独立意识,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尤其是在高雅艺术领域,人工智能进行自主创作为时尚早。

这些截然相反的观点,反映的是我们认识上的偏误。我们容易混淆、掩盖人工智能在当前文艺创作中的实际角色和真正问题,不可避免地落入在抽象、夸张中讨论人工智能和文艺创作关系的陷阱,也常常忽视人工智能对我国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

(摘编自人民网)

材料二:

(图片来自百度文库,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分析)

材料三:

在文艺领域,通过深度学习,微软的机器人小冰已经可以写出媲美人类诗人的诗歌,并出版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部人工智能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在视听艺术领域,美国一位名为戴维·柯普的音乐教授编写出一套计算机程序,用其谱出协奏曲、交响乐和歌剧,此举在古典音乐界引起巨大争议,但曲子带给人的感动与共鸣是真实的。在造型艺术领域,人工神经网络已经可以将一幅作品的内容和风格分开,向艺术大师学习艺术风格的同时,把艺术风格转移到另外的作品中,用不同艺术家的风格来渲染同样的内容。这意味着人工神经网络可以精确量化原本许多人文学科模糊含混的概念,并使这些只可意会、无法言传的技巧变得朴实明晰,易于复制和推广。美国迪士尼研究中心和加州理工学院联手研究如何让人工智能拍摄一场足球比赛,通过机器自动捕捉精彩画面。而在不远的将来,一个不懂摄影的新手,手持具有超强运算与通信能力的人工智能照相机,就可以通过物联网和云端技术,与远程数据中心联系,在摄影经验丰富的人工智能协助下,完成一张有着绝佳光线、色彩、构图的风景照。

今天,机器人绘画、演奏、写作和美感计算日益接近人类艺术水平。明天,机器人创作会不会取代艺术家的所有艺术创作,断然是或否的回答都为时尚早,答案只能交给时间。面对当下现实,我们最需要思考的是,在人工智能冲击下,如何找到坚实立足点、有效参照系和全新价值尺度,回归本体、回归本源、回归本质,重新审视和展望审美艺术的未来,筑就无愧于伟大时代、伟大民族的艺术高峰。

在未来人工智能到来之际,情况可能变得更复杂,始料未及的文化景观也许会目不暇接地涌现到我们面前。到那时,人工智能创作的艺术作品有可能同样具备现有艺术作品的多项特质。同时,人工智能如果注入人的精神和意识中,将大大增强人的智力,从而提升艺术创造力和鉴赏力。我们目前所能做出的一切预测和判断都建立在人类现有的智力和认知水平之上,未来世界还存在无限的可能,充满不确定性,孕育着不可估量的生机。

(摘编自21CI中国电子网)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写入人工智能后,关于人工智能的话题在各行各业持续升温,在文艺界的热度最高。
B.弱智能要想突破到强智能阶段,就必须从研究人的大脑、情商和计算机硬件、软件等方面下功夫。
C.机器人在演奏、写作等方面日益接近人类艺术水平,未来能不能取代艺术家的创作,还无法下结论。
D.未来的人工智能,也许会让一些现在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变成现实,未来世界孕育着不可估量的生机。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介人文艺创作已成为事实;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创作的艺术作品有可能具备现有艺术作品的多项特质。
B.戴维·柯普利用计算机程序谱出乐曲,是人工智能在视听艺术领域的应用,虽然引起了争议,但带给人的感受是真实的。
C.一个不懂摄影技术的新手,使用人工智能照相机,就能够拍摄出具有一流摄影师水平的作品,光线、色彩和构图搭配绝佳。
D.把人工智能注入人的精神和意识中,将会增强人的智力,从而提升人的艺术创造力和鉴赏力,这是对未来人工智能的展望。
【小题3】在人工智能介入文艺术创作的问题上,我们存在哪些认识误区?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