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2 组卷4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郃字孟节,汉中南郑人也。父颉,以儒学称,官至博士。郃袭父业,游太学,通五经。善《》《》风星,外质朴,人莫之识。县召署幕门候吏。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使者二人当到益部,投郃候舍。时夏夕露坐,郃因仰观,问曰:“二君发京师时,宁知朝廷遣二使邪?”二人默然,惊相视曰:“不闻也。”问何以知之。郃指星示云:“有二使星向益州分野,故知之耳。”后三年,其使者一人拜汉中太守,郃犹为吏,太守奇其隐德,召署户曹史。时大将军窦宪纳妻,天下郡国皆有礼庆,郡亦遣使。郃进谏曰: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太守固遣之,郃不能止,请求自行,许之。郃遂所在留迟,以观其变。行至扶风,而宪就国自杀,支党悉伏其诛,凡交通宪者,皆为免官,唯汉中太守不豫焉。郃岁中举孝廉,五迁尚书令,又拜太常。元初四年,代袁敞为司空,数陈得失,有忠臣节。在位四年,坐请托事免。安帝崩,北乡侯立,复为司徒。及北乡侯病,郃阴与少府河南陶范﹑步兵校尉赵直谋立顺帝,会孙程等事先成,故郃功不显。明年,坐吏民疾病,仍有灾异,赐策免。将作大匠翟酺上郃“潜图大计,以安社稷”,于是录阴谋之功,封郃涉都侯,辞让不受。年八十余,卒于家。门人上党冯冑独制服,心丧三年,时人异之。

(节选自《后汉书·卷八十二上·方术列传第七十二上》)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B.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C.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D.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士是古代官职,官属祭酒,主管教育。掌教育弟子,国有疑问,掌承问对。
B.“五经”是《诗》《书》《易》《乐》《春秋》,是我国古代儒家主要经典。
C.《河》《洛》是《周易》中的“河图”“洛书”,是华夏阴阳五行术数之源。
D.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一种科目,指“孝顺亲长,廉能正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郃通晓“五经”,擅长占卜之术。和帝即位后,派遣两名使者微服到访益州,察考民风。李郃夜观星象,便得知朝廷已派来了使者。
B.李郃审时度势,机智应变。李郃劝太守远离专权骄横的窦宪,建议未被采纳又自请同行送贺礼,故意延误行程,使太守免遭免官之难。
C.李郃吏能卓著,有忠义气节。元初四年,李郃代替袁敞做司空,多次陈述政事得失,因其忠臣气节,被奸佞之臣诬陷而被罢免了官职。
D.李郃行事功成不居,淡泊名利。李郃暗中筹谋拥立顺帝,因孙程等人事先成功而功名不显,后经翟酺上书被封为涉都侯,他辞让不受。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三年,其使者一人拜汉中太守,郃犹为吏,太守奇其隐德,召署户曹史。
(2)凡交通宪者,皆为免官,唯汉中太守不豫焉。
19-20高一上·山西朔州·期末
知识点:范晔(398-445)《后汉书》编撰文言文断句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林,字伯山,扶风茂陵人也。林少好学沈深,家既多书,又外氏张竦父子喜文采,林从竦受学,博洽多闻,时称通儒。

初为郡吏。王莽败,盗贼起,林与弟成及同郡范逡、孟冀等,将细弱俱客河西。道逢贼数千人,遂掠取财装,褫夺衣服,拔刃向林等将欲杀之。冀仰曰:愿一言而死。将军知天神乎?赤眉兵众百万,所向无前,而残贼不道,卒至破败。今将军以数千之众,欲规霸王之事,不行仁恩而反遵覆车,不畏天乎?贼遂释之,俱免于难。

隗嚣素闻林志节,深相敬待,以为持书平。后因疾告去,辞还禄食。嚣复欲令强起,遂称笃。嚣意虽相望,且欲优容之,乃出令曰:杜伯山天子所不能臣,诸侯所不能友,盖伯夷叔齐耻食周粟。今且从师友之位,须道开通,使顺所志。林虽拘于嚣,而终不屈节。建武六年,弟成物故,嚣乃听林持丧东归。既遣而悔,追令刺客杨贤于陇坻遮杀之。贤见林身推鹿车,载致弟丧,乃叹曰:当今之世,谁能行义?我虽小人,何忍杀义士!因亡去。

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

明年,大议郊祀制,多以为周郊后稷,汉当祀尧。诏复下公卿议,议者佥同,帝亦然之。林独以为周室之兴,祚由后稷,汉业特起,功不缘尧。祖宗故事,所宜因循。定从林议。

后代王良为大司徒司直。林荐同郡范逡、赵秉、申屠刚及陇西牛邯等,皆被擢用,士多归之。十一年,司直官罢,以林代郭宪为光禄勋。内奉宿卫,外总三署,周密敬慎,选举称平。郎有好学者,辄见诱进,朝夕满堂。

后皇太子疆求乞自退,封东海王,故重选官属,以林为王傅。从驾南巡狩。时诸王傅数被引命,或多交游,不得应诏;唯林守慎,有召必至。余人虽不见谴,而林特受赏赐,又辞不敢受,帝益重之。二十二年,复为光禄勋。顷之,代朱浮为大司空。明年,帝亲自临丧送葬,除子乔为郎。

(节选自《后汉书·杜林传》,有删改)


【注】①覆车:比喻失败的教训。②隗(kuí)嚣:天水成纪人,出身陇右大族,西汉末年割据一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一项是(     )。
A.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
B.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
C.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
D.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细弱,在古代,因女子和孩子细小柔弱,所以常常用“细弱”来借指妻子儿女,泛指家属。
B.物故,即事故,《汉书·苏武传》中“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中的“物故”即为此意。
C.巡狩,亦作“巡守”,即天子出行,视察邦国州郡。古时皇帝五年一巡狩,以视察诸侯所守的地方。
D.薨,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为“薨”。本文中杜林贵为大司空,所以称他的死为“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林沉稳好学,博学多闻。他家里藏书丰富,加上受学于喜好文采的张竦,学识广博,被当时的人称为“通儒”。
B.杜林志节高尚,受人尊崇。他为隗嚣所拘,终不失节归附;他亲自推弟弟的灵柩车,令刺客也感动于他的道义,不忍行刺。
C.杜林举贤荐能,奖掖后进。先后向朝廷推荐了同郡范逡、赵秉、申屠刚和陇西的牛邯等人,对郎官中喜好学问的人经常加以指点。
D.杜林恪尽职守,深受器重。他随从皇帝南巡,只有他有召必到。其他王傅被批评,唯独杜林受到赏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将军以数千之众,欲规霸王之事,不行仁恩而反遵覆车,不畏天乎?
(2)后因疾告去,辞还禄食。嚣复欲令强起,遂称笃。
【小题5】杜林以什么缘故请辞,隗嚣又以为杜林是为何请辞?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厚字仲桓,广汉新都人也。父统,善谶纬学。厚少学统业,精力思述。初安帝永初三年太白入斗洛阳大水时统为侍中厚随在京师朝廷以问统统[注]对年老耳目不明子厚晓读图书粗识其意邓太后使中常侍承制问之,厚对以为“诸王子多在京师,容有非常,宜亟发遣各还本国”。太后从之,星寻灭不见。永建二年,顺帝特征,诏告郡县督促发遣,厚不得已行。到长安,以病自上,因陈汉三百五十年之厄,宜蠲法改宪之道,及消伏灾异,凡五事。制书褒述,有诏太医致药,太官赐羊酒。及至,拜议郎,三迁为侍中,特蒙引见,访以时政。四年,厚上言“今夏必盛寒,当有疾疫蝗虫之害”。是岁,果六州大蝗,疫气流行。后又连上“西北二方有兵气,宜备边寇”。车驾临当西巡,感厚言而止。至阳嘉三年,西羌寇陇右,明年,乌桓围度辽将军耿晔。永和元年,复上“京师应有水患,又当火灾,三公有免者,蛮夷当反畔”。是夏,洛阳暴水,杀千余人;至冬,承福殿灾,太尉庞参免;荆、交二州蛮夷贼杀长吏,寇城郭。又言“阴臣、近戚、妃党当受祸”。明年,宋阿母与宦者褒信侯李元等遘奸废退;后二年,中常侍张逵等复坐诬罔大将军梁商专恣,悉伏诛。每有灾异,厚辄上消救之法,而阉宦专政,言不得信。时大将军梁冀威权倾朝,遣弟侍中不疑以车马、珍玩致遗于厚,欲与相见。厚不答,固称病求退。帝许之,赐车马钱帛归家。修黄老,教授门生,上名录者三千余人。本初元年,梁太后诏备古礼以聘厚,遂辞疾不就。建和三年,太后复诏征之,经四年不至。年八十二,卒于家,策书吊祭。乡人曰文父。门人为立庙,郡文学史春秋飨射常祠之。

(节选自《后汉书•杨厚传》)


【注】统:杨统,杨厚之父。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安帝永初三年/太白入斗/洛阳大水/时统为侍中/厚随在京师朝廷/以问统/统对年老耳目不明/子厚晓读图书/粗识其意
B.初/安帝永初三年/太白入斗/洛阳大水/时统为侍中/厚随在京师/朝廷以问统/统对年老耳目不明/子厚晓读图书/粗识其意
C.初/安帝永初三年/太白入斗/洛阳大水时/统为侍中/厚随在京师/朝廷以问统/统对年老耳目不明/子厚晓读图书/粗识其意
D.初安帝/永初三年/太白入斗/洛阳大水/时统为侍中/厚随在京师/朝廷以问统/统对年老耳目不明/子厚晓读图书/粗识其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尉,秦汉时设置,为中央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
B.蛮夷在古代泛指华夏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多数情况下,包括南蛮、北狄、西戎和东夷。
C.黄老指黄老之学,为黄帝学派和老子学派的合称,是除老庄之学之外道家的最大分支。
D.谥指谥号,臣下由朝廷赐予,一般文人学士或隐士由亲友、门生等所加,杨厚属于前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厚精研学问,深谙天象之学。他从小学习钻研学问,通晓图谶纬书,颇能解读天象的征兆,汉永初三年,太后采纳了杨厚的建议,星象不久就消失了。
B.杨厚陈述五事,特别蒙受恩典。召入京师后他陈述汉三百五十年的灾厄,应当显明制度改变法令,以及消除灾祸等五件事,得到朝廷的表彰、关心和赏赐。
C.杨厚上奏灾变,建议消灾之法。他多次事先向朝廷奏说灾祸的发生,也向朝廷建议消除灾祸而补救的方法,但是太监把持朝政,杨厚的话不能上达皇帝,
D.杨厚称病退职,研修黄老学说。他先后推辞了大将军梁冀的相邀和梁太后的征召,坚持称病而不前往;在家研修黄老学派的学说,教授学生,终老于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顺帝特征,诏告郡县督促发遣,厚不得已行。
(2)及至,拜议郎,三迁为侍中,特蒙引见,访以时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年五十,乃始仕州郡。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迁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日:“暮夜无知者。”震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元初四年,征入为太仆,迁太常。先是博士选举多不以实,震举荐明经名士,显传学业,诸儒称之。永宁元年,代刘恺为司徒。明年,邓太后崩,内宠始横。安帝乳母王圣,缘恩放恣。圣子女伯荣出入宫掖,传通奸赂。震上疏日:“惟陛下绝婉娈之私,拟踪往古,比,德哲王,岂不休哉。”奏御,帝以示阿母等,内幸皆怀忿恚。而伯荣骄淫尤甚,与故朝阳刘护从兄瑰交通,瑰遂以为妻,得袭护爵,位至侍中。震深疾之,复诣阙上疏,书奏不省。延光二年,代刘恺为太尉。帝舅耿宝荐中常侍李闰兄于震,震不从。皇后兄亦荐所亲厚于震,震又不从,益见怨。会三年春,东巡岱宗,樊丰等因乘舆在外,竞修第宅。震部掾考校之,得丰等所诈下诏书具奏,须行还上之。丰等闻,惶怖,共谮震。及车驾行还便时太学夜遣使煮策收震太尉印绶于是柴门绝宾客丰等复恶之乃请大将军耿宝奏震太臣不服罪怀悫望有诏遣归本郡。震行至城西几阳亭,乃慷慨谓其诸子门人日:“死者士之常分。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因饮鸩而卒,时年七十余。

(节选自《后汉书·杨震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车驾行还/便时太学/夜遣使者策收震太尉印绶/于是柴门绝宾客丰等/复恶之/乃请大将军耿宝奏震大臣不服罪/怀恚望/
B.及车驾行/还便时太学/夜遣使者策收震太尉印绶/于是柴门绝宾客丰等/复恶之/乃请大将军耿宝奏震大臣不服罪/怀恚望/
C.及车驾行/还便时太学/夜遣使者策收震太尉印绶/于是柴门绝宾客/丰等复恶之/乃请大将军耿宝奏震大臣不服罪/怀恚望/
D.及车驾行还/便时太学/夜遣使者策收震太尉印绶/于是柴门绝宾客/丰等复恶之/乃请大将军耿宝奏震大臣不服罪/怀恚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州郡,州和郡是古代区划名,汉沿袭秦的行政设置,建立州、郡、县三级地方政治制度。
B.茂才,即秀才,原指才之秀者,汉以后是荐举人才的科目,也曾是学校生员的专称。
C.侯,指爵位,春秋时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D.乘舆,古代特指天子和诸侯所乘坐的车子或者皇帝所用的器物,本文中是代指皇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震博览群书,多年隐居不仕。他少时好学,明习经学,对学问没有不深究到底的;常常客居在湖,坚决不肯做官,几十年不应州郡的礼聘与任命。
B.杨震廉洁公正,不肯以权谋私。他荐举的王密夜晚送他十斤金子,他严词拒绝;他的子孙常蔬食步行,有故旧长者要他为子孙置办产业,他不肯答应。
C.杨震疾恶如仇,与权贵做斗争。弹劾安帝乳母的女儿伯荣贪赃枉法,宫内其他受宠之人对伯荣也很愤恨,杨震上奏后,伯荣更胡作非为,杨震再次弹劾。
D.杨震性情刚直,不满朝廷乱象。在遣归本郡路上,他认为自己蒙受皇恩,痛恨奸臣狡猾却不能诛除,厌恶奸邪的女人倾乱朝廷却不能禁止,饮毒酒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是博士选举多不以实,震举荐明经名士,显传学业,诸儒称之。
(2)震部椽考校之,得丰等所诈下诏书,具奏,须行还上之。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