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5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克敬,字叔能,大宁人。幼颖悟,丞相完泽见之曰:“是儿貌秀伟,异日必令器也。”辟江浙行省照磨,擢检校。徽州民汪俊上变诬富人反,省臣遣克敬往验之。克敬察其言不实,中道开陈福祸,俊后悔,将对薄,竟仰药以死。延祐四年,监四明倭人互市。先是,监者惧夷情叵测,必严兵自卫,克敬悉去之,抚以恩意,皆帖然受约束。有军士陷于倭者,至是从至中国,诉于克敬,愿还本乡。或恐为他变,克敬曰:“岂有军士还乡,而不纳邪?有衅,吾当坐。”事闻朝廷,嘉之。鄱阳大饥,总管王都中以官仓米减价粜之,行省欲罪其擅。克敬曰:“鄱阳距省千里,比待命,民且死,彼为仁而吾罪之,顾不自愧耶?”都中因得免。泰定初,出为绍兴路总管。郡中计口受盐,民困诛求。乃上言,乞减盐五千引。行省檄克敬抽为舶货,拗蕃者例之。克敬曰:“某货出某国,地有远近,货有轻重,冒重险出万死,舍近而趋远,弃重而取轻,岂人情邪!”具上闻,众不能夺,商人德之。明年,擢湖南道廉访使,调海道都漕运万户。是岁,当天历之变,海漕舟后至直沽者,不输,复漕而南还,行省欲罪督运者,勒其还直沽。克敬谓:“督运者蹈万死,完所漕而还,出于不得已,请令其计石数;附次年漕舟达京师。”省臣从之。元统中,起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松江大姓,有岁漕米万石献京师者,其人既死,子孙贫行乞,有司仍岁征,弗足则杂置松江田赋中,令民包纳。克敬曰:“匹夫妄献米,徼名爵以荣一身,今身死家破,又已夺其爵,不可使一郡之人均受其害。”奏免之。岭海瑶贼窃发朝廷调戍兵往讨之会提调军马官缺故事汉人不得与军政众莫知所为克敬抗言:“行省任方面之寄,假令万一有重于此者,亦将拘法坐视耶?”乃调兵往捕之。视事五月,请老,年甫五十九。克敬历官所至,俱有声绩,明称名卿。著诗文、奏议,传于世。三年卒,年六十一。追封梁郡公,谥文肃。

(选自《新元史》有删改)


【注】①拗蕃:违背货运规定。②天历之变:元代宫廷政变,泰定帝崩,燕帖木儿起兵于大都,复立文宗。③徼(jiǎo):贪求。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衅;吾当坐                           脱:如果
B.行省欲罪其擅                           发:下令
C.拗蕃者例                           籍:没收,抄没
D.不输,复漕而南还                    果:实现
【小题2】下列选项中两个句子中加点虚词的解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中道开陈福祸                           此人一一具言所闻
B.民困诛求                                 人为可讥
C.具上闻                                  久之,能足音辨人
D.子孙贫行乞                           从师而问焉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岭海瑶贼/窃发朝廷/调戍兵往讨之/会提调军马官缺/故事/汉人不得与军政/众莫知所为
B.岭海瑶贼窃发/朝廷调戍兵往讨之/会提调军马官缺/故事汉人/不得与军政/众莫知所为
C.岭海瑶贼/窃发朝廷/调戍兵往讨之/会提调军马官缺/故事汉人/不得与军政/众莫知所为
D.岭海瑶贼窃发/朝廷调戍兵往讨之/会提调军马官缺/故事/汉人不得与军政/众莫知所为
【小题4】下列对原文中有关文化常识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互市也称“关市”,即中原王朝在边境地区开辟交易市场,保护官府或私人与边疆民族进行互通有无的交换活动,本文中的互市是与外国商人的交易活动,但也在此列。
B.漕运是中国古代历代封建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经水路解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运输方式。水路不通处辅以陆运,多用车载,故又合称“转漕”或“漕辇”。
C.行省制度始于元代,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对明清及后来的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区划产生了重要影响,文中的行省指的是行中书省,省臣则是中书省长官。
D.乞骸骨的意思是官吏自请退职,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文中的“请老”一词和“乞骸骨”相近,含义是指交还官职,告老还乡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克敬目光敏锐。任检校一职时,行省指派他去调查徽州人汪俊告发谋反一事,他很快察觉汪俊的状词不实,汪俊后悔,后来在将要对簿公堂前服毒自杀。
B.王克敬心系民生。担任绍兴路总官时,郡中计算人口强制征收盐,百姓们深受其苦,于是王克敬就上奏章,减免了百姓们要缴纳的盐额五千引。
C.王克敬体恤海商。行省要求他对货物收税和没收违背规定的货物,他认为商人事出有因,情有可原,于是据实向朝廷上报,商人们对他非常感激。
D.王克敬遇事求实。松江富人每年主动献粮给朝廷,他死后子孙贫穷,有关部门仍每年征收,不够就摊派在田赋之中让百姓缴纳。王克敬上奏朝廷免除这项粮额。
【小题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是,监者惧夷情叵测,必严兵自卫,克敬悉去之,抚以恩意,皆帖然受约束。
(2)鄱阳距省千里,比待命,民且死,彼为仁而吾罪之,顾不自愧耶?
19-20高三上·黑龙江·阶段练习
知识点:其他古代作家文言文翻译一般文言虚词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刘兆麒,字瑞图,宝坻人。幼而端重,寡言笑,举止如成人。读书过目即成诵,为文皆有理法。年十四,遇太宗观兵畿辅,见兆麒,异之,令入官学读书。年十六,随世祖入关。又七年,诏选汉军满汉文艺,兆麒名列上卷,投翰林院编修。兆麒起布衣,为侍从, 感激图报。世祖屡幸内院,喜其年少敏练,十年中,历擢都察院启心郎,改宗人府,晋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时兆献年未三十,每奏对,辄当上旨。

顺治十八年,滇、黔既平,余党逸.入楚。上以.兆麒能,擢湖广巡抚。圣祖即位,大军南下,糗粮刍秣,兆麒皆躬理之,无缺供,授工部侍郎。楚人新罹.兵灾,噢咻①安辑,民庆 更生。康熙七年,擢四川总督,旋.以裁缺回京,投兵部尚书、加一品,录其抚川功也。八 年,授淅闽总督。时海乱未靖,兆麒条上防海机宜。十二年,入京陛见,适有三藩之变, 廷推将帅,上特用文臣三人,改衔以往,兆麒其.一也。初任直隶援剿提督,改投江南崇明 水师提督。崇明密迩海氛②,地险要,兆麒请择偏禅自随,预储粮饷,壮我之.威,伺寇之 隙。上称善再三,悉俞所.请。坐镇十载,人不知兵。二十三年,俄人入境。上择贤能谙练 大臣掌军事,以兆麒为黑龙江总管,督兵三战,皆有功。三十一年,边境肃清,兆麒年逾 六十,以母老拜疏乞归。优旨俞允。徜徉林下六年。监修北河,工既竣,上复命为总督、 兵部尚书。时其子殿衡官江南布政使,值圣祖南巡,迎驾。上问兆麒年及提督海疆岁月, 兼赐上方珍物。其上膺主眷,久而弥笃,诚.殊遇也。四十年六月卒,年八十。

兆麒性孝友.,家门雍穆。生平守不欺之学僚友故交皆终身如一利人济物之事见无不为。殿衡继抚楚,遗民故老争迎马首,问兆麒起居,可以知其德泽之入人深矣。

(徐世昌《大清畿辅先哲传名臣传》,有删节)


【注】①噢咻:抚慰病痛。②海氛:指海疆动乱的形势。
【小题1】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党逸.入楚(逸:逃跑)
B.楚人新罹.兵灾(罹:遭受)
C.旋.以裁缺回京(旋:不久)
D.兆麒性孝友.(友:朋友)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上以.兆麒能,擢湖广巡抚|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B.兆麒其.一也|其.皆出于此乎
C.壮我之.威,伺寇之隙|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久而弥笃,诚.殊遇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小题3】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刘兆麒治政才能的一组是(       
①遇太宗观兵畿辅       
②糗粮刍秣,兆麒皆躬理之,无缺供
③授兵部尚书、加一品,录其抚川功也       
④督兵三战,皆有功
⑤值圣祖南巡,迎驾             
⑥徜徉林下六年
A.①④⑤B.①②⑥
C.②③④D.③⑤⑥
【小题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生平守不欺之/学僚友故交/皆终身如一/利人济物之/事见无不为
B.生平守不欺之学/僚友故交皆终身如一/利人济物之事/见无不为
C.生平守不欺之/学僚友故交/告终身如一利人/济物之/事见无不为
D.生平守不欺之学/僚友故交皆终身如一利人/济物之事/见无不为
【小题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刘兆麒幼年时为人端庄稳重,不苟言笑,过目不忘。他被当时的皇帝赏识,因而能接受 很好的教育。
B.刘兆麒在楚地做官时,悉心疗治战争创伤。他坐镇崇明十年,因人们不懂使用兵器而寇
患不断。
C.刘兆麒肃清中俄边境后,便请旨退休;他在隐退之后,仍然不忘国事,成功监修了北 河。
D.文章从读书、治政、为人等多方面来写刘兆麒,言简意赅。结尾用侧面描写烘托了传主 形象。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兆麒年未三十,每奏对,辄当上旨。
(2)时海乱未靖,兆麒条上防海机宜。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倪若水

①倪若水,恒州藁城人也。开元初,历迁中书舍人、尚书右丞,为汴州刺史。政尚清静,人吏安之。又增修 孔子庙堂及州县学舍,励生徒,儒教甚盛,河、汴间称咏不已。

②开元四年,玄宗令宦官往江南采鹪鹩等诸鸟,路由汴州。若水知之,上表谏曰:“方今九夏时忙,三农作苦, 田夫拥耒,蚕妇持桑。以此时采捕奇禽异鸟,供园池之玩,远自江、岭,达于京师,水备舟船,陆倦担负,饭之 以鱼肉,间之以稻粱。道路观者,岂不以陛下贱人贵鸟也!陛下方当凤皇为凡鸟,麒麟凡兽,况、鸂鶒, 曷足贵也?陛下昔潜龙籓邸,备历艰虞。今氛昆廓清,高居九五,玉帛子女,充于后庭,职贡珍奇,盈于内府,过 此之外,复何求¾?臣承国厚恩,超居重任。草芥贱命,常欲杀身效忠;葵藿微心,常愿隳肝以报主。瞻望庭阙, 敢布腹心,直言忤旨,甘从鼎镬。”手诏答曰:“朕先使人取少杂鸟,使不识朕意,采鸟稍多。卿具奏其事,辞诚忠恳,深朕意。卿达识周材,义方敬直,故辍纲辖之重,委以方面之权。果能闲邪存诚,守节弥固,骨鲠忠烈, 遇事无隐。言念忠谠,深用嘉慰。使人朕已量事决罚,禽鸟并令放。今赐卿物四十段,用答至言。”

入拜户部侍郎。七年,复授尚书右丞,卒。

【小题1】写出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励生徒                  (2)深朕意
(2)禽鸟并令放            (4)入拜户部侍郎
【小题2】下列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以此时采捕奇禽异鸟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B.陛下方当凤皇为凡鸟     常欲杀身效忠
C.出汴州刺史                  麒麟凡兽
D.使不识朕意                  与尔三矢,尔无忘乃父之志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道路观者,岂不以陛下贱人贵鸟也!
(2)直言忤旨,甘从鼎镬。
【小题4】文中“_ ”一句对“采捕奇禽异鸟,供园池之玩”起反衬作用。
【小题5】倪若水德才兼备,从“上表”一事可见其 的特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桑维翰论

王夫之

谋国而贻天下之大患,斯为天下之罪人,而有差等焉。祸在一时之天下,则一时之罪人,卢杞是也;祸及一代,则一代之罪人,李林甫是也;祸及万世,则万世之罪人,自生民以来,唯桑维翰当之。

刘知远决策以劝石敬瑭之反,倚河山之险,恃士马之强,而知李从珂之浅软,无难摧拉,其计定矣。而维翰急请屈节以事契丹敬瑭智劣胆虚遽以其策称臣割地授予夺之权于夷狄知远争之而不胜。于是而生民之肝脑,五帝三王之衣冠礼乐,驱以入于狂流。契丹弱,而女直乘之;女直弱,而蒙古乘之;贻祸无穷,人胥为夷。非敬瑭之始念也,维翰之也。

夫维翰起家文墨,为敬瑭书记,固唐教养之士人也,何仇于李氏,而必欲灭之?何德于敬瑭,而必欲戴之为天子?敬瑭而死于从珂之手。维翰自有余地以居。敬瑭之篡已成,己抑不能为知远而相因而起。其为喜祸之奸人,姑不足责;即使必欲石氏之成乎,抑可委之刘知远辈,而徐收必得之功。乃力拒群言,决意以戴犬羊为君父也,吾不知其何心!终始重贵之廷,唯以曲媚契丹为一定不迁之策,使重贵糜天下以奉契丹。民财竭,民心解,帝昺厓山之祸,势所固然。毁夷夏之大防,为万世患;不仅重贵缧系,客死穹庐而已也。论者乃以亡国之罪归景延广,不亦诬乎?延广之不胜,特不幸耳;即其智小谋强,可用为咎,亦仅倾臬捩鸡徼幸之宗社,非有损于尧封禹甸之中原也。义问已昭,虽败犹荣。石氏之存亡,恶足论哉!

正名义于中夏者,延广也;事虽逆而名正者,安重荣也;存中国以授于宋者,刘知远也;于当日之俦辈而有取焉,则此三人可录也。自有生民以来,覆载不容之罪,维翰当之。胡文定传《春秋》而亟称其功,殆为秦桧之嚆矢与?

【注】①刘知远:初从石敬瑭起兵。石敬瑭称帝,封太原王。后契丹灭晋,其举兵反抗契丹,建立后汉。②石敬瑭:后晋高祖。后唐末,封河东节度使。后引契丹兵灭后唐,称臣于契丹,并割燕云十六州之地。③李从珂:后唐末帝。④重贵:即石重贵,石敬瑭之侄。石敬瑭死,嗣位为出帝,始终媚事契丹。后为契丹所俘。⑤景延广:石重贵时,主张不对契丹称臣,契丹举兵入侵,被俘自杀。⑥臬捩鸡:石敬瑭之父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而维翰急请/屈节以事契丹/敬瑭智劣/胆虚遽/以其策称臣割地/授予夺之权/于夷狄知远/争之而不胜
B.而维翰急请屈节以事契丹/敬瑭智劣胆虚/遽以其策/称臣割地/授予夺之权于夷狄/知远争之而不胜
C.而维翰急请/屈节以事契丹/敬瑭智劣胆虚/遽以其策/称臣割地/授予夺之权/于夷狄知远/争之而不胜
D.而维翰急请屈节以事契丹/敬瑭智劣/胆虚遽/以其策称臣割地/授予夺之权于夷狄/知远争之而不胜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子,即天的长子或嗣子,古人认为君主都是秉承上天旨意的,故称帝王为“天子”。
B.夷狄,是古代中原对四境那些未开化民族的统称,有东夷、北狄、西戎、南蛮之说。
C.宗社,即宗庙社稷。宗庙按礼制而设,天子九庙,诸侯七庙,大夫五庙,不可僭越。
D.“尸”,本义指代表死者接受祭祀的人。因其是主祭者,故“尸”有主持、主使之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夫之认为桑维翰的罪过远超卢杞和李林甫。他出谋割让燕云十六州,使中原失去屏障,让夷狄掌握了攻守主动。
B.桑维翰主张割地称臣,借契丹之力称帝;刘知远据理力争,认为不应背叛后唐,更不该割地丧权,但终未被采纳。
C.石重贵在位期间,桑维翰继续把曲意逢迎契丹作为确定不移的策略。王夫之认为南宋崖山之祸的根源就在于此。
D.古人将后晋亡国的责任归于景延广,但王夫之不以为然,反倒认为景延广有担当,辨夷夏,正名义,虽败犹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刘知远决策以劝石敬瑭之反,倚河山之险,恃士马之强。
(2)即使必欲石氏之成乎,抑可委之刘知远辈,而徐收必得之功。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