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0 组卷182
文言文阅读。

吴时,字伸道,邛州人。初举进士,得学究出身;再试,中甲科。知华州郑县,转运使檄州运米五万输长安,郑独当三万。时贻书使者曰:“会三万之费,以车则千五百乘,以卒则五万夫,县民可役者才二百五十八户耳。 古者用师则赢粮以养兵,无事则移兵以就食,诚能移兵于华,则前费可免。华、雍相去百六十里,一旦欲用,朝发而夕至矣。”使者从其言。

陆师闵干秦、蜀茶马,辟为属。章楶欲以御史荐力辞之徽宗求言远臣上章封识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却之时建言乃得达。为睦亲宅教授,提举永兴军路学事。华州诸生有触忌讳者,教授欲上之,曰:“是间言语,皆臣子所不忍闻。”时即火其书,曰:“臣子不忍闻,而令君父闻乎?”

张商英罢相,言者指时为党,出知耀州,又降通判鼎州;未赴,提举河东常平。岁饥,发公粟以振民。童贯经略北方,每访以边事,辄不答。还为大晟典乐,擢中书舍人、给事中。内侍何谪监衡州酒,犹领节度使,时奏夺之。

召为工部员外郎,改礼部,兼辟雍司业。大观兴算学,议以黄帝为先师。时言:“今祠祀圣祖,祝板书臣名,而释奠孔子,但列中祀。数学,六艺之一耳,当以何礼事之?”乃止。迁太仆少卿。 又因进对及取燕事,曰:“祖宗盟血未干,渝之必速乱。”蔡攸闻之,以告王黼,黼怒,斥为腐儒。时求去,以徽猷阁待制兼侍读,俄提举上清太平宫。西归,遇其里人赵雍,为言:“取燕必召祸。吾老,得不遭其变,幸矣。”累岁而卒,年七十八。

时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就,两学目之曰:“立地书厨。”

(节选自《宋史吴时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章楶欲以御史荐/力辞之/徽宗求言/远臣上章封识/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却之/时建言/乃得达
B.章楶欲以御史荐力/辞之/徽宗求言/远臣上章/封识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却之/时建言/乃得达
C.章楶欲以御史荐力/辞之/徽宗求言/远臣上章封识/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却之/时建言/乃得达
D.章楶欲以御史荐/力辞之/徽宗求言/远臣上章/封识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却之/时建言/乃得达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究,古代是读书人的泛称,文中指吴时第一次应举进士,考取了学究。“学究”是科举中的科目名,后来一般指迂腐浅陋的读书人。
B.斛,原是古代量器,后指容量单位。南宋以前,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作五斗一斛。
C.文中的“六艺”和韩愈的《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句中的“六艺”意思相同。是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基本技能。
D.教授,文中的“教授”是学官名,在宋代是指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时宽宏大量,大力提倡言论自由。他担任睦亲宅教授,提举永兴军路学事时,华州有的诸生写文章触犯了忌讳,吴时对当地教授写信举报此事非常恼火。
B.吴时办事灵活,所提建议利国利民。他进士及第后任职华州郑县,接到运送粮食到长安的指示,他建议“移兵于华”以节省运费,转运使听从了他的建议。
C.吴时狷介耿直,不惧怕跟权势结怨。童贯经略北方时常以边防事务问他,他总是不回答;宦官何谪监衡州酒税仍兼任节度使,吴时上奏取消了他节度使之职。
D.吴时学识渊博,撰写文章倚马可待。他写文章很敏捷,从来不打草稿,下笔就能写成,京师两个学府里的人称他为“立地书橱”。“立地书橱”这个成语即源于此。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者用师则赢粮以养兵,无事则移兵以就食,诚能移兵于华,则前费可免。
(2)又因进对及取燕事,曰:“祖宗盟血未干,渝之必速乱。”
17-18高三下·海南海口·阶段练习
知识点:《宋史》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滕元发,初名甫,字元发。以高鲁王,改字为名。召试,为集贤校理。神宗即位,召问治乱之道,神宗曰:“卿知君子小人之党乎?”曰:“朝廷无朋党,虽中主可以济;不然,虽上圣亦殆。”神宗以为名言。知谏院。御史中丞王陶论宰相不押班为跋扈,神宗以问元发,元发曰:“宰相固有罪,然以为跋扈,则臣以为欺天陷人矣。”拜御史中丞。宰相以其子判鼓院,谏官谓不可。神宗曰:“鼓院传达而已,何与于事。”元发曰:“人有诉宰相,使其子达之,可乎?”神宗悟,为罢之。河北地大震,命元发为安抚使。时城舍多圮,吏民惧压,皆幄寝茇舍,元发独处屋下,曰:“屋摧民死,吾当以身同之。”除田租,修堤障,察贪残,督盗贼,北道逐安。知开封府。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元发在神宗前论事如家人父子言无文饰洞见肝鬲神宗知其诚荩事无巨细人无亲疏辄皆问之元发随事解答不少嫌隐王安石方立新法,天下讻讻,恐元发有言,神宗信之也,因事,出知郓州。历齐、邓二州,会妇党[注]李逢为逆,或因以挤之,黜为池州,改安州。流落且十岁,犹以前过贬居筠州。或以为复有后命,元发谈笑自若,遂上章自讼,神宗览之恻然。哲宗登位,知郓州。学生食不给,民有争公田二十年不决者,元发曰:“学无食而以良田饱顽民乎?”乃请以为学田,遂绝其讼。时淮南、京东饥,元发虑流民且至,为疠疫。先度城外废营地,召谕富室,使出力为屋。元发威行西北,号称名帅。河东十二将,其八以备西边,分半番休。以老力求淮南,知扬州,未至而卒,年七十一。

(选自《宋史·滕元发传》,有删改)


【注】妇党:妻子的亲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元发在神宗前论事如家人/父子言无文饰/洞见肝鬲/神宗知其诚/荩事无巨细/人无亲疏/辄皆问之/元发随事解答/不少嫌隐/
B.元发在神宗前论事/如家人父子/言无文饰/洞见肝鬲/神宗知其诚/荩事无巨细/人无亲疏/辄皆问之/元发随事解答/不少嫌隐/
C.元发在神宗前论事如家人/父子言无文饰/洞见肝鬲/神宗知其诚荩/事无巨细/人无亲疏/辄皆问之/元发随事解答/不少嫌隐/
D.元发在神宗前论事/如家人父子/言无文饰/洞见肝鬲/神宗知其诚荩/事无巨细/人无亲疏/辄皆问之/元发随事解答/不少嫌隐/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避讳,封建时代为了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说话写文章时遇到君主或尊亲的名字都不直接说出或写出,以表尊重。
B.召试,是指皇帝召来面试,为封建时代选拔官吏的一种特殊方式,是科举考试的一种补充。
C.中主,文中指中兴之主,指中途振兴王朝的君主,有别于开国之君。
D.学田,是中国宋代以后,以其地租收入供学校、书院用费的田地。学田是随着宋代学校教育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国有土地形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滕元发,原来名甫,字元发,后来因为要避高鲁王名讳,改用字作为名。通过召试入朝为官,担任集贤校理一职。
B.滕元发富有才智。神宗即位后,向他求取治乱之道,他的回答深得神宗的肯定;他与神宗议事,能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C.滕元发处事公允,反对不正之风。宰相任命官员没有避嫌,谏官反对,皇帝没有接受,滕元发发表意见后,神宗醒悟。
D.滕元发体恤百姓。当时淮南、京城东边闹灾荒,流民到达,暴发瘟疫。滕元发召集富裕户出钱,在作废的军营土地上建房屋,救助灾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宰相固有罪,然以为跋扈,则臣以为欺天陷人矣。
(2)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人。淳化二年,判吏部铨。尝侍曲宴,太宗目送之曰:“李沆风度端凝,真贵人也。”真宗升储,迁礼部侍郎兼太子宾客,诏东宫待以师傅礼。真宗即位,迁户部侍郎、参知政事。咸平初,以本官平章事,监修国史,改中书侍郎。时李继迁久叛兵众日盛有图取朔方之意朝廷困于飞挽中外咸以为灵州乃必争之地苟失之则缘边诸郡皆不可保帝颇惑之,因访于沆。沆曰:“继迁不死,灵州非朝廷有也。莫若遣使密召州将,使部分军民空垒而归,如此,则关右之民息肩矣。”方众议各异,未即从沆言,未几而灵州陷,帝由是益重之。寇准与丁谓善,屡以谓才荐于沆,不用。准问之,沆曰:“顾其为人,可使之在人上乎?”准曰:“如谓者,相公终能抑之使在人下乎?”沆笑曰:”他日后悔,当思吾言也。”准后为谓所倾,始伏沆言。沆为相,接宾客,常寡言。马亮与沆同年生,又与其弟维善,语维曰“外议以大兄为无口匏。”维乘间达亮语,沆曰:“吾非不知也。然今之朝士得升殿言事,上封论奏,了无壅蔽,多下有司,皆见之矣。自余通籍之子,坐起拜揖,尚周章失次,即席必自论功最,以希宠奖,此有何策而与之接语哉?苟屈意妄言,即世所谓笼罩。笼罩之事,仆病未能也。”公退,终日危坐,未尝跛倚。治第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沆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沆与诸弟友爱,尤器重维,暇日相对宴饮清言,未尝及朝政,亦未尝问家事。景德元年七月,沆疾作而薨,年五十八。

(选自《宋史·李沆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李继迁久叛兵众/日盛/有图取朔方之意/朝廷困于飞挽中/外咸以为灵州乃必争之地/苟失之/则缘边诸郡皆不可保/
B.时李继迁久叛/兵众日盛/有图取朔方之意/朝廷困于飞挽/中外成以为灵州乃必争之地/苟失之/则缘边诸郡皆不可保/
C.时李继迁久叛/兵众日盛有图取朔方之意/朝廷困于飞挽中/外感以为灵州乃必争之地/苟失之则缘边诸郡皆不可保/
D.时李继迁久叛兵众/日盛/有图取朔方之意/朝廷困于飞挽/中外咸以为灵州乃必争之地/苟失之/则缘边诸郡皆不可保/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曲宴犹私人饮宴,多指宫廷宴会,参加的人员主要是宗室成员、外国使臣以及近密臣僚。
B.太子宾客,是朝廷设置的太子东宫属官,肩负调教辅佐、侍从护卫、规劝进谏等职责。
C.通藉指初做官,也指将姓名、年龄、身份等登记在宫门外悬挂的竹制门籍上,以备出入时查对。
D.拜揖,两手合抱致敬,弯身行礼,是古时用于恳求他人帮忙时表示恭敬的礼节。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沆深受器重,被委以重任。太宗赞赏他风度端庄稳正,称其是名副其实的显贵的人;真宗时,他升任礼部侍郎,被皇帝以师傅之礼对待,后兼修国史。
B.李沆能准确把握时局。众人认为要保灵州,皇帝对此颇为困惑,向他询问。他对时局认识清楚,为皇帝提出解决的方法,但没有被采纳。
C.李沆眼光独到,善于识人,寇准多次向他推荐好友丁谓,他从为人处世的角度看出丁谓不能被委以重任;后来寇准果真被丁谓排斥,印证了李沆的判断。
D.李沆修身严谨,生活简朴。他办完公事后,整天正襟危坐,未曾斜靠着;在封丘门内建有住宅,大厅前只能容马打转,他认为住宅传给子孙大小合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莫若遣使密召州将,使部分军民空垒而归,如此,则关右之民息肩矣。
(2)苟屈意妄言,即世所谓笼罩。笼罩之事,仆病未能也。
文言文阅读

李涛,字信臣,京兆万年人。后唐天成初,进士甲科,晋天福初,改史馆修撰。晋祖幸大梁,张从宾以盟津叛,陷洛阳,扼虎牢。故齐王全义子张继祚者实党之,晋祖将族其家。涛上疏曰:“全义历事累朝,颇著功效。当巢、蔡之乱,京师为墟,全义手披荆棘,再造都邑,垂五十年,洛民赖之。乞以全义之故,止罪继祚妻子。”从之。泾帅张彦泽杀记室张式,夺其妻,式家人诣阙上诉。晋祖以彦泽有军功,释其罪。涛伏阁抗疏,请置于法。晋祖召见谕之,涛植笏叩阶,声色俱厉,晋祖怒叱之,涛执笏如初。晋祖曰:“吾与彦泽有誓约,恕其死。”涛厉声曰:“彦泽私誓,陛下不忍食其言;范延光尝赐铁券,今复安在?”晋祖不能答即拂衣起涛随之谏不已先是范延光据邺叛晋祖赐铁券许以不死终亦不免故涛引之。晋祖崩,涛坐不赴临,停。

未几,起为洛阳令,迁中书舍人。会契丹入汴,彦泽领突骑入京城,恣行杀害,人皆为涛危之。涛诣其帐,通刺谒见。彦泽曰:“舍人惧乎?”涛曰:“今日之惧,亦犹足下昔年之惧也。向使先皇听仆言,宁有今日之事。”彦泽大笑,命酒对酌,涛神气自若。汉祖起义至洛,涛自汴奉百官表入对,汉祖问京师财赋,从契丹去后所存几何,涛具对称旨,汉祖嘉之。

宋初,拜兵部尚书。建隆二年,涛被病。有军校尹勋董浚五丈河,陈留丁壮夜溃,勋擅斩队长陈琲等十人。涛闻之,力疾草奏,请斩勋以谢百姓。家人谓涛曰:“公久病,宜自爱养,朝廷事且置之。”涛愤言曰:“人孰无死,但我为兵部尚书,坐视军校无辜杀人,乌得不奏?”太祖览奏嘉之。涛卒,年六十四,赠右仆射。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一》,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晋祖不能答/即拂衣起/涛随之/谏不已/先是/范延光据邺叛晋祖/赐铁券许以不死/终亦不免/故涛引之。
B.晋祖不能答/即拂衣起/涛随之/谏不已/先是/范延光据邺叛/晋祖赐铁券许以不死/终亦不免/故涛引之。
C.晋祖不能答/即拂衣起/涛随之谏不已/先是/范延光据邺叛/晋祖赐铁券许以不死/终亦不免故/涛引之。
D.晋祖不能答/即拂衣起/涛随之/谏不已/先是/范延光据邺叛晋祖/赐铁券许以不死终/亦不免故/涛引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是“考中”的意思,宋代考试分为三级,解试(州试)、省试(由礼部举行)和殿试。
B.“铁券”,又称“铁契”,由古代皇帝颁赐功臣,允其世代享有优厚待遇及免死罪的一种特别证件。
C.“通刺”,出示名片以求见。古时将姓名写在木片或竹片上,拜访他人时,投递之以表示自己的身份。
D.“兵部尚书”,是六部尚书之一,主要负责兵部的文秘工作,兼有参谋职能,但是没有实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涛明辨是非。晋祖要灭叛乱者张继祚的家族,李涛认为叛乱的只是张继祚,而其父张全义深受洛阳百姓依赖,所以族灭其家时,不能杀掉张全义。
B.李涛敢于犯颜直谏。泾帅张彦泽杀死张式,霸占其妻,张式的家人到朝廷上诉。晋祖宽恕了张彦泽,李涛声色俱厉地劝谏,不怕触怒晋祖。
C.李涛临危不惧,他虽与张彦泽有恩怨,但没有胆怯,而是冒着被杀掉的危险到军营里,从容面对张彦泽,反而受到了款待。
D.李涛忠于职守,他任兵部尚书期间,曾生病很久,但一听说尹勋因丁壮逃散擅自杀人就不听家人劝告,带病起草奏章,请求斩杀尹勋。
【小题4】对下面这句话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会契丹入汴,彦泽领突骑入京城,恣行杀害,人皆为涛危之。
A.会和契丹军进入汴州,张彦泽率领精锐骑兵进入京城,肆意杀戮,人们都为李涛感到危险。
B.恰逢契丹军进入汴州,张彦泽率领精锐骑兵进入京城,肆意杀戮,人们都感到李涛很危险。
C.恰逢契丹军进入汴州,张彦泽率领精锐骑兵进入京城,肆意杀戮,人们都为李涛感到危险。
D.会和契丹军进入汴州,张彦泽率领精锐骑兵进入京城,肆意杀戮,人们都感到李涛很危险。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