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较难0.4 引用1 组卷12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相比晋人之“韵”,宋人的“意”又如何呢?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的天然自工。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其中对字体大小的安排、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缓急的把握等,都显得         ,毫无做作之态。然而即使是这样         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首先是强烈的个性。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节奏的起伏也比较剧烈;《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通过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         ,只在篇末有一点淡淡的忧伤,      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等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又如《前赤壁赋》,虽是楷书,但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        ),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概括来说,晋人的“韵”主要关注的是书法的客体汉字,而宋人的“意”,更多关注的是书法主体的审美情操与艺术功力。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游刃有余   浑然天成   悠然自得   而且
B.驾轻就熟   天衣无缝   悠然自得   即使
C.游刃有余   天衣无缝   泰然自若   而且
D.驾轻就熟   浑然天成   泰然自若   即使
【小题2】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通过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B.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通过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也每每可见;
C.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D.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小题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进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B.进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C.因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D.因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18-19高二下·福建泉州·期末
知识点:辨析并修改病句情境补写熟语(含成语)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千百年后凝视王羲之的《兰亭序》,仍然可以感受王羲之笔尖每一个纤细的动作。“永和九年岁在癸丑”中,那“永”字的一点如凌空而来的风声,它一触摸到纸上的纤维,就顺势微微回转,太极云手般向右下沉去,力道隐合未尽,单鞭蓄势,继续向左缓缓推出……光是这一点,可以领略的内涵,用十年时间去理解都不嫌多。光是这一点,古人花的时间岂是十年。从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的《笔阵图》开始,到欧阳询的,八法”,这一点竟然如高山坠石,用数百年的时间缓缓落下,而又落之不尽;再过数百年时间,到了明清之际,依然轰然响动,若暮鼓晨钟,在宣纸上其默如雷。但世俗之人往往只看到点画与笔势的漂亮与潇洒, 便以为参透了

其实①        如太极,看似一阴一阳地起承转合,却包含了四季的轮回、晨昏雨晴的变化,没有起始,也没有终结。如同王羲之在《兰亭序》中的感慨那样, 今之览者,亦由昔视今,而②         ,也同样会有感于斯文,正如书法的力道起始映带,总是朝向下一笔、下一字运动。

【小题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对偶、借代、夸张B.比拟、比喻、排比
C.对偶、借代、排比D.比拟、比喻、夸张、
【小题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光是对这一点,研究者去理解其中可以领略的内涵,用十年时间都不嫌多。
B.研究者对这一点用十年时间才可理解,都不嫌其中可以领略的内涵多。
C.光是这一点,对于研究者,对可以领略的内涵用十年时间去理解都不嫌多。
D.研究者用十年时间去理解这一点,其中可以领略的内涵都不嫌多。
【小题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