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9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父松字乔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主泉州同安簿,选邑秀民充弟子员,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禁女妇之为僧道者。

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间诣郡学引进大子与之进论访白鹿洞书院址奏复其旧为《学规》倪守之

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荼盐公事,即日单车就道。复以纳粟人未推赏,辞职名。纳粟赏行,遂受职名。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躅其征,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凑。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凡丁钱、役法之政,有不便于民者,悉厘而单之。于救荒之余,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有短熹者,谓其疏于为政,上谓王淮曰:“朱熹政事却有可观。”

熹登第五十年,仕于外者仅九考,立朝才四十日。家故贫,箪瓢屡空,晏如也。诸生之自远而至者,豆饭藜羹,半与之共。往往称贷于人以给用,而非其道义则一介不取也。其为学,大抵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尝谓圣贤道统之传散在方册,圣经之旨不明,而道统之传始晦。于是竭其精力,以研究圣贤之经训。所著书皆行于世。熹没,朝廷以其“四书”训说立于学官。平生为文凡百卷,生徒问答凡八十卷,别录十卷。庆元二年,沈继祖为监察御史,诬熹十罪,诏落职罢祠,门人蔡元定亦送道州编管。四年,熹以年近七十,中乞致仕。五年,依所请。明年卒,年七十一。

(选自《宋史·朱熹传》,有删改)

【注】①荒政:赈济灾荒的措施。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
B.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
C.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所欲
旧/为《学规》俾守之
D.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登旧/为《学规》俾守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
B.“九考”指古代官吏三年一考绩,九考则为二十七年,每年秋天,各州举行,第二年春天,由礼部进行考试省试当年进行殿试。
C.“四书”,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它们都是儒家经典。
D.“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与“乞骸骨”“下车”同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熹自小聪慧过人。读《孝经》,只看过一遍,就知道为人的是与非;和小伙伴玩耍,只有他能画出八卦图形,他的父亲感到惊奇。
B.朱熹注重人才培养。任同安县主簿时挑选德才优异之人做学生,每天给他们传授古圣先贤提升自身修养之事和治理人民的学问。
C.朱熹关心民众疾苦。浙东闹大饥荒,在朝廷奖赏救荒之人后,他才肯再次受职赴任,并随即写信召募米商,免商税,征粮救灾。
D.朱熹一生著书颇丰。认为古代圣贤的思想学说流散在典籍之中,于是,他竭尽精力,深入探究圣贤的思想准则,并著书共一百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
(2)往往称贷于人以给用,而非其道义则一介不取也。
19-20高三上·陕西渭南·阶段练习
知识点:《宋史》古代文化常识概括中心意思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魏丕字齐物,相州人,颇涉学问。周世宗镇澶渊,辟司法参军。有盗五人狱具,丕疑共冤,缓之。不数日,果获真盗,世宗嘉其明慎。世宗即位,改右班殿直。自陈本以儒进,愿受本资官。世宗曰:“方今天下未一,用武之际,藉卿干事,勿固辞也。”未几,出监明灵寨军。世宗征淮甸,丕获江南谍者四人,部送行在。诏奖之,赐钱十万,迁供奉官、供备库副使。

太祖即位,改作坊副使。时杨承信帅河中,或言其反侧未安,命丕赐承信生辰礼物,阴察之。还,言其无状。太祖尝召对,语丕曰:“作坊久积弊,尔为我修整之。”丕在职尽力,以久次转正使。开宝九年,领代州刺史凡典工作十余年讨泽潞维扬下荆广收川峡征河东平江南太祖皆先期谕旨令修创器械无不精办。旧床子弩射止七百步,令丕增造至千步。及改绣衣卤簿,亦专敕丕裁制。丕撤本坊旧屋,为舍衢中,收僦直及鬻死马骨,岁得钱七千余缗,工匠有丧者均给之。太祖幸洛郊祀,三司使王仁赡议雇民车牛运法物,太祖以劳民,不悦,召丕议之。丕请拣本坊匠少壮者二千余,分为递铺输之,时以为便。

雍熙四年,代郝正为户部使。端拱初,迁度支使。是冬,出为黄州刺史。还朝,召对便坐,赐御书《急就章》、《朱邸集》。丕退作歌以献,因自述愿授台省之职。太宗面谕曰:“知卿本儒生,然清望官奉给不若刺史之优也。”淳化初,改汝州刺史,改襄州。境内久旱,丕以诚祷之,是夕,雨沾足。明年,召还,屡求退居西洛,不许。

四年表求致仕,授左武卫大将军,俄判金吾街仗。初,六街巡警皆用禁卒,至是,诏左右街各募卒千人,优以禀给,使传呼备盗。丕以新募卒引对,遂分四营,营设五都,一如禁兵之制。咸平二年,卒,年八十一。

选自《宋史·魏丕传》(有删改)


【注释】①僦:jiù,租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凡典工作/十余年/讨泽潞维扬/下荆广/收川峡/征河东/平江南/太祖皆先期谕旨令/修创器械/无不精办/
B.凡典工作十余年/讨泽潞维扬/下荆广/收川峡/征河东/平江南/太祖皆先期谕旨令/修创器械/无不精办/
C.凡典工作十余年/讨泽潞维扬/下荆广/收川峡/征河东/平江南/太祖皆先期谕旨/令修创器械/无不精办/
D.凡典工作/十余年讨泽潞维扬/下荆广/收川峡/征河东/平江南/太祖皆先期谕旨令/修创器械/无不精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世宗:是五代时期后周皇帝的庙号。庙号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
B.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C.雍熙:是宋太宗的年号。雍熙四年,是北宋太宗皇帝使用雍熙这个年号的第四年。古代纪年方法有干支纪年、帝王纪年、年号纪年以及年号干支兼用等。
D.致仕:是交还官职的意思,即辞官。古代做臣子的生病后向帝王请求退休,称为致仕,它的意思和“乞骸骨”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丕很有学问,又明察谨慎。周世宗镇守澶渊时,魏丕怀疑那五个要判案定罪的人有冤情,就给以缓期。没几天就真相大白,使五个被冤枉为盗贼的人不至于被枉死,魏丕因而受到周世宗的嘉奖。
B.魏丕工作主动,业绩显著。在兼任代州刺史期间,他觉得旧床子弩的射程太近,就改良了床子弩的制作工艺,射程达到一千步。
C.魏丕处事,富有智慧。太祖到洛郊祭,三司使王仁赡议论雇百姓的车和牛运送郊祀所用的器物,太祖认为劳苦百姓,不高兴,召魏丕议论这事。魏丕请求挑选本坊年少健壮的工匠二千多人,分站输送。他的想法受到当时的人的肯定。
D.太宗皇帝对魏丕关怀照顾。魏丕希望皇帝授予他中央机构的职务,然而太宗皇帝考虑到中央机构职务的俸禄不如刺史的优厚,因此让他去担任刺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宗曰:“方今天下未一,用武之际,藉卿干事,勿固辞也。”
(2)时杨承信帅河中,或言其反侧未安,命丕赐承信生辰礼物,阴察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署。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又奏赋以风。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

英宗立,遇疾,慈圣光献后同听政。光上疏曰:“昔章献明肃有保佑先帝之功,特以亲用外戚小人,负谤海内。今摄政之际,大臣忠厚如王曾,清纯如张知白,刚正如鲁宗道,质直如薛奎者,当信用之;猥鄙如马季良,谗谄如罗崇勋者,当疏远之,则天下服。”

神宗即位,擢为翰林学士,光力辞。安石得政,行新法,光逆疏其利害。帝乃拜光枢密副使。光辞之曰:“陛下所以用臣,盖察其狂直,庶有补于国家。若徒以禄位荣之,而不取其言,是以天官私非其人也。臣徒以禄位自荣,而不能救生民之患,是盗窃名器以私其身也。陛下诚能罢制置条例司,追还提举官,不行青苗、助役等法,虽不用臣,臣受赐多矣。”抗章至七八,帝使谓曰:“枢密,兵事也,官各有职,不当以他事为辞。”《资治通鉴》未就,帝尤重之,以为贤于荀悦《汉纪》,数促使终篇,赐以颍邸旧书二千四百卷。及书成,加资政殿学士。凡居洛阳十五年,天下以为真宰相,田夫野老皆号为司马相公,妇人孺子亦知其为君实也。

哲宗幼冲,太皇太后临政,遣使问所当先,光谓:“开言路。”诏榜朝堂。元祐元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免朝觐,许乘肩舆,三日一入省。光不敢当,曰:“不见君,不可以视事。”诏令子康扶入对,且曰:“毋拜。”病革,不复自觉,谆谆如梦中语,然皆朝廷天下事也。是年九月薨,年六十八。曰文正,赐碑曰忠清粹德。京师人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及葬,哭者如哭其私亲。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
B.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
C.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
D.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文中《资治通鉴》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的。
B.神宗,北宋皇帝赵顼的庙号。庙号是封建时代皇帝死后在太庙里对其进行奉祀时所起的名号。庙号常称“祖”或“宗”,如太祖、高宗等。
C.王安石变法,是在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北宋历史上,支持变法者被称之为“元丰党人”,反对变法者被称之为“元祐党人”。
D.“谥号”,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从而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光天资聪慧,七岁就能讲述《左氏春秋》的大概要旨。自此以后手不释卷,以至不知饥渴寒暑。刚刚二十岁就考中了进士甲科。
B.司马光性情不喜华靡,朝廷赐宴新科进士,唯独他不戴花,在同列的劝说下,才戴上一枝皇帝赏赐的花。
C.司马光做事坚持原则,见解独到。在异兽和日食事件中,他设譬引喻,据理劝谏,朝廷最终听从了他的意见。
D.司马光忧心国事,深受赏识爱戴。神宗坚决要他担任枢密副使,百姓认为他是真宰相。晚年即使在病中仍挂念国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所以用臣,盖察其狂直,庶有补于国家。
(2)病革,不复自觉,谆谆如梦中语,然皆朝廷天下事也。
【小题5】“谥之极美,无以复加。”“文正”被认为是人臣极美的谥号,皇帝不肯轻易给人。司马光死后,为什么会被追赠这一谥号呢?请结合选文,简要概括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祖舜,福州福清人。登进士第,累任至军器监丞。入对,言:“县令付铨曹[注],专用资格,曷若委郡守,汰其尤无良者。”上然之。权守尚书屯田员外郎,徒吏部员外郎,出通判泉州。将行,言:“抱道怀德之士,不应书干禄,老于韦布。乞自科举外,有学行修明、孝友纯笃者,县荐之州。州延之庠序,以表率多士;其卓行尤异者,州以名闻,是亦乡举里选之意。”下其奏礼部,逐留为仓部郎中,迁右司郎中、权刑部侍郎兼详定敕令司兼侍讲。进《论语讲义》,上命金安节校勘,安节言其书词义明粹,乃令国子监板行。荐李宝勇足以冠军,智足以料敌,诏以宝为带御器械。兼权给事中。张浚薨,其家奏留使臣五十余人理资任,祖舜言武臣守阙者数年今素食无代坐崇秩曷以劝功乞为之限制遂诏勋臣家兵校留五之一。户部奏以官田授汰去使臣,祖舜言:“使臣汰者一千六百余人。临安官田仅为亩一千一百,计其请而给田,则不过数十人。”事不行。保义郎梁舜弼、汉弼、邦彦荞孙也、并阁门祗侯。祖舜言:“闲门不可以思泽补迁。”知池州刘尧仁升文殿修撰,知新州韩彦直升秘阁修撰。祖舜言:“修撰本以待文学,不可幸得。”故资政殿学士杨愿家乞遗表恩。祖舜言:“愿阴济秦桧,中伤善类。”皆寝其命。秦熺卒,赠太傅。祖舜言:“熺预其父桧谋议,今不宜赠帝傅之秩。”追夺之。迁同知枢密院事。金主亮犯淮,刘汜败。王权走。上将诛权以厉其余。祖舜言:“权罪当诛,汜不容贷。刘锜有大功,闻其病已殆,权、汜诛。倚必愧忿以死,是国家一败兵而杀三将,得无快于敌乎?”上嘉纳。薨于官,谥庄定。

(节选自《宋史·黄祖舜传》)


[注]铨曹:主管选拔官员的部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祖舜言/武臣守阙者/数年今素食无代/坐进崇秩/曷以劝功/乞为之限制/遂诏勋臣家兵校留五之一
B.祖舜言/武臣守阙者/数年今素食无代/坐进崇秩/曷以劝功乞/为之限制/遂诏勋臣家兵校留五之一
C.祖舜言/武臣守阙者数年/今素食无代/坐进崇秩/曷以劝功/乞为之限制/遂诏勋臣家兵校留五之一
D.祖舜言/武臣守阙者数年/今素食无代/坐进崇秩/曷以劝功乞/为之限制/遂诏勋臣家兵校留五之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郡守是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军事等事务。
B.礼部是中国古代中央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
C.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D.秦桧,南宋宰相,对金国主和派的代表人物,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奸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祖舜恪尽职守,积极建言。他认为要想办法选拔守道德讲仁义的人,选拔人才不要拘泥于科举制度,特别优秀的人要推荐给朝廷。
B.黄祖舜做事认真,慧眼识人。他进献的《论语讲义》获得金安节的赞赏,并刻板刊行;他举荐李宝智勇双全,李宝获得朝廷任用。
C.黄祖舜刚强正直,直言敢谏。他认为把官田分给淘汰的使臣不妥当,这事得以停止;他反对官员凭皇帝的恩惠晋升为阁门官员。
D.黄祖舜考虑周全,富有智慧。刘汜兵败,王权逃跑,皇帝要严惩王权来激励其他人,黄祖舜认为王权有罪,应当处死,而应宽容刘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县荐之州,州延之庠序,以表率多士。
(2)权、汜诛,锜必愧忿以死,是国家一败兵而杀三将,得无快于敌乎?
【小题5】黄祖舜反对给杨愿家属施予恩惠和反对追赠秦熺太傅,其理由分别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