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2 组卷10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少有才名。南阳何颙见彧而异之,曰:“王佐才也。”中平六年,举孝廉。董卓之乱,弃官归乡里。比至冀州,袁绍待彧以上宾之礼。彧每怀匡佐之义。度绍终不能定大业,乃去绍从操。操与语大悦,曰;“吾子房也。”兴平元年,操东击陶谦,使彧守甄城。会张邈、陈宫以兖州反操,而潜迎吕布。邈使人谲彧曰:“吕将军来助曹使君击陶谦,宜亟供军实。”彧知邈有变,即勒兵设备,故邈计不行。陶谦死,操欲遂取徐州,还定吕布。彧谏曰:“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出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定宜急分过使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畜谷以资一则吕布不足破也。”操于是大收熟麦,复与布战,兖州遂平。建安元年,献帝自河东还洛阳,操议欲奉迎车驾,徙都于许。众多以未可卒制。彧乃劝操曰:“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乘至公以服天下,挟弘义以致英俊。”操从之。操保官渡,虽胜而军粮方尽,书与彧议,彧报曰:“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操乃坚壁持之。遂以奇兵破绍。十七年,董昭等欲共进操爵国公,九锡备物,密以访彧。彧曰:“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振汉朝,虽勋庸崇著,犹秉忠贞之节。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事遂寝。操心不能平。会南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帝从之。至濡须,彧病留寿春,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帝哀惜之,祖日为之废乐。谥曰敬侯。明年,操遂称魏公。

(节选自《后汉书·荀彧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畜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B.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畜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C.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畜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D.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畜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孝廉,汉代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担任官职,被推举的人称为“孝廉”。
B.上宾之礼,是古代对待宾客最尊贵的礼节,与“九宾之礼”一样。
C.官渡,在今天河南境内,曹操与袁绍曾在此决战,并取得了胜利。“官渡之战”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
D.九锡,“锡”通“赐”,是古代皇帝赐给诸侯、大臣的九种礼器,代表最高礼遇。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彧才华出众,得到众人赏识。何颙称他是能辅佐帝王的人才,袁绍以礼待之,但他忘恩负义,离开袁绍,投奔曹操。
B.荀彧非常机敏,善于审时度势。他识破张邈的诡计;劝说曹操抓住时机大败吕布;官渡之战中,鼓励曹操用奇计破敌。
C.荀彧深谋远虑。当众人对曹操想迎接汉献帝并迁都许昌之事议论纷纷之时,他赞同曹操主张,为“挟太子以令诸侯”打下基础。
D.荀彧为人刚直,以匡扶汉室为己任。他不支持董昭等人让曹操进爵国公的想法,为自己埋下了祸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操与语大悦,曰:“吾子房也。”
(2)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
2020·广西·一模
知识点:范晔(398-445)《后汉书》编撰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狱中与诸甥侄书

[南朝·宋]范晔

吾狂衅覆灭,岂复可言,汝等皆当以罪人弃之。然平生行已任怀,犹应可寻。至于能不,意中所解,汝等或不悉知。

吾少懒学问,晚成人,年三十许政始有尚耳。自尔以来,转为心化,推老将至者,亦当未已也。往往有微解,言乃不能自尽。为性不寻注书,心气恶,小苦思便愤闷,口机又不调利,以此无谈功。至于所通解处,皆自得之于胸怀耳。文章转进,但才少思难,所以每于操笔,其所成篇,殆无全称者。

耻作文士文患其事尽于形情急于藻义牵其旨韵移其意虽时有能者大较多不免此累,政可类工巧图绩,竟无得也。常谓情志所托,故当以意为主,以文传意。以意为主,其旨必见;以文传意,则其词不流。然后抽其芬芳,振其金石耳。此中情性旨趣,千条百品,屈曲有成理。自谓颇识其数,尝人言,多不能赏,意或异故也。

性别宫商,识清浊,斯自然也。观古今文人,多不全了此处;纵有会此者,不必从根本中来。言之皆有实证,非为空谈。年少中谢庄最有其分,手笔差易,文不拘韵故也。吾思乃无定,特能济难适轻重。所禀之分,犹当未尽,但多公家之言,少于事外远致,以此为,亦由无意于文名故也。本未关史书,政恒觉其不可解耳。

既造《后汉》,转得统绪。详观古今著述及评论,殆少可意者。班氏最有高名,既任情无例,不可甲乙辨,后赞于理近无所得,唯志可推耳。博赡不可及之,整理未必愧也。吾杂传论,皆有精意深旨,既有裁味,故约其词句。至于《循吏》以下及《六夷》诸序论,笔势纵放,实天下之奇作。其中合者,往往不减《过秦》篇。尝共比方班氏所作,非但不愧之而已。欲遍作诸志,《前汉》所有者悉令备。虽事不必多,且使见文得尽;又欲因事就卷内发论,以正一代得失,意复未果。赞自是吾文之杰思,殆无一字空设,奇变不穷,同含异体,乃自不知所以称之。此书行,故应有赏音者。纪传例为举其大略耳,诸细意甚多。自古体大思精,未有此也。恐世人不能尽之,多贵古贱今,所以称情狂言耳。

吾于音乐,听功不及自挥,但所精非雅声为可恨。然至于一绝处,亦复何异邪!其中体趣,言之不尽。弦外之意,虚响之音,不知所从而来。虽少许处,而旨态无极。亦尝授人,士庶中未有一豪似者。此永不传矣!

吾书虽小小有意,笔势不快。余竟不成就。每愧此名。

(选自中华书局标点本《宋书》)


【注】:①范晔:《后汉书》作者。②工巧图绩:工巧,技艺精妙的工匠:图绩,绘制彩色花纹的图像。③谢庄:宋骈文家。④事外远致:除“公家之言”以外的纯文学文字。⑤班氏:指班固,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著有《汉书》。⑥赞:作史者对人物、事件的评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往往有微解       微解:微小的见解
B.口机又不调利       口机:口才
C.吾思乃无定       方:标准
D.以此为       恨:遗憾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意为主,其旨必见       于其身也,耻师焉
B.尝人言       击破沛公军
C.自古体大思精       蟹六跪二螯
D.亦尝授人       洎牧谗诛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范晔在狱中写给甥侄的一封信,也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因为是书信,故全文侃侃而谈,平易近人,读起来真切感人。
B.在信中,范晔说自己三十岁左右才开始树立志向,是一个晚熟的人。他天性不喜欢钻研书本,口才木讷,因此无法凭借口舌言语获取功名利禄。
C.范晔认为班固按自己的想法著史,其赞文于义理近乎无所取,只有志值得推崇;而自己所著的《后汉书》在史料的处理、编纂体例的创新方面,不一定比班固逊色。
D.本文关于文学特点、宫商声律以及文笔之分的论述,有自己的创见,且态度始终谦逊有礼,在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常 耻 作 文 士 文 患 其 事 尽 于 形 情 急 于 藻 义 牵 其 旨 韵 移 其 意虽 时 有 能 者 大 较 多 不 免 此 累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章转进,但才少思难,所以每于操笔,其所成篇,殆无全称者。
(2)观古今文人,多不全了此处;纵有会此者,不必从根本中来。
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钟离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也。

建武十四年,会稽大疫,死者万数,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所部多蒙全济。

举孝廉,再迁,辟大司徒侯霸府。诏部送徒诣河内,时冬寒,徒病不能行。路过弘农,意辄移属县使作徒衣,县不得已与之,而上书言状,意亦具以闻。光武得奏,以视霸,曰:“君所使掾何乃仁于用心?诚良吏也!”意遂于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与克期俱至,无或违者。

后除瑕丘令。吏有檀建者,盗窃县内,意屏人问状,建叩头服罪,不忍加刑,遣令长休。建父闻之,为建设酒,谓曰:“吾闻无道之君以刃残人,有道之君以义行诛。子罪,命也。”遂令建进药而死。二十五年,迁堂邑令。防广为父报仇,系狱,其母病死,广哭泣不食。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使得殡敛。丞掾皆争,意曰:“罪自我归,义不累下。”遂遣之。广敛母讫,果还入狱。意密以状闻,广竟得以减死论。

显宗即位,征为尚书。时交趾太守张恢,坐赃千金,征还伏法,以资物簿入大司农,诏班赐群臣。意得珠玑,悉以委地而不拜赐。帝怪而问其故。对曰:“臣闻孔子忍渴于盗泉之水。此赃秽之宝,诚不敢拜。”帝嗟叹曰:“清乎尚书之言!”乃更以库钱三十万赐意。转为尚书仆射。

时,诏赐降胡子缣,尚书案事,误以十为百。帝见司农上簿,大怒,召郎,将笞之,意因入叩头曰:“过误之失常人所容若以懈慢为愆则臣位大罪重郎位小罪轻咎皆在臣臣当先坐。”乃解衣就格。帝意解,使复冠而赦郎。

意视事五年,以爱利为化,人多殷富。以久病卒官。

(选自《后汉书·钟离意传》有删改)

[注]①掾:属官;属员。②缣:细绢。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诏部送徒河内                                           诣:前往,到……去
B.意人问状                                                  屏:使(人)退避
C.时交趾太守张恢,赃千金,征还伏法          坐:因犯…罪,触犯法律
D.帝而问其故                                               怪:责怪,不满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吾闻无道之君刃残人             资物簿入大司农
B.①臣闻孔子忍渴盗泉之水          ②意遂道解徒桎梏
C.①县不得已                           克期俱至
D.①君所使掾何仁于用心             更以库钱三十万赐意
【小题3】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钟离意“仁于用心”的一组是(   
①意遂于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            ②遂令建进药而死
③路过弘农,意辄移属县使作徒衣        ④不忍加刑,遣令长休
⑤意得珠玑,悉以委地而不拜赐            ⑥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
A.①②⑥B.②③④C.①③⑥D.③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在大司徒侯霸公府时,钟离意命令属下遣送囚徒,当时正值寒冬,钟离意就动员弘农县给囚徒制作棉衣,县里不得已照办了。
B.面对服罪的檀建,钟离意没有处罚他,而是力排众议放他回去休长假。檀建回家后,父亲认为儿子的罪过应当以命相抵,就让他服药而死。
C.钟离意接受班赐之物后不拜谢,皇帝觉得他很清正,不但不怪罪,反而加赏他库钱三十万作为奖励。
D.防广吃官司坐牢,其间母亲病亡,防广哭泣不食。钟离意被他的孝心感动,就把他放走了。防广安葬母亲后,果然回来坐牢,最终也被免除了死罪。
【小题5】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过误之失常人所容若以懈慢为愆则臣位大罪重郎位小罪轻咎皆在臣臣当先坐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罪自我归,义不累下。
②此赃秽之宝,诚不敢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人也。自伯升【注】之败,光武不敢显其悲戚,每独居,辄不御酒肉,枕席有涕泣处。异独叩头宽譬哀情。光武止之曰:“勿妄言。”异复因间进说曰:“天下同苦王氏,思汉久矣。今更始诸将从横暴虐,所至虏掠,百姓失望,无所依戴。今公专命方面,施行恩德。夫有桀纣之乱乃见汤武之功人久饥渴易为充饱宜急分遣官属徇行郡县理冤结布惠泽。”光武纳之。至邯郸,遣异乘传抚循属县,录囚徒,存鳏寡,亡命自诣者除其罪,阴条二千石长吏同心及不附者上之。

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时,赤眉、延岑暴乱三辅,郡县大姓各拥兵众,大司徒邓禹不能定,乃遣异代禹讨之。车驾送至河南,赐以乘舆七尺具剑。敕异曰:“三辅遭王莽、更始之乱,重以赤眉、延岑之酷,元元涂炭,无所依诉。今之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诸将非不健斗,然好虏掠。卿本能御吏士,念自修敕,无为郡县所苦。”异顿首受命,引而西,所至皆布威信。异与赤眉遇于华阴,相拒六十余日,战数十合,降其将刘始、王宣等五千余人。

夏,遣诸将上陇,为隗嚣所败,乃诏异军栒邑。未及至,隗嚣乘胜使其将王元、行巡将二万余人下陇,因分遣巡取栒邑。异即驰兵,欲先据之。诸将皆曰:“虏兵盛而新乘胜,不可与争,宜止军便地,徐思方略。”异曰:“虏兵临境,忸忕小利,遂欲深入。若得栒邑,三辅动摇,是吾忧也。夫‘攻者不足,守者有余’。今先据城,以逸待劳,非所以争也。”潜往闭城,偃旗鼓。行巡不知,驰赴之。异乘其不意,卒击鼓建旗而出。巡军惊乱奔走,追击数十里,大破之。于是北地诸豪长,悉畔隗嚣降。异上书言状,不敢自伐。

(取材于《后汉书•冯异传》)


【注】伯升:汉光武帝刘秀的兄长,骁勇善战,更始帝刘玄忌惮其才干,将其杀害。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有桀/纣之乱乃见汤武之功/人久饥渴易/为充饱/宜急分遣/官属徇行郡县/理冤结布惠泽
B.夫有桀纣之乱/乃见汤武之功/人久饥渴/易为充饱/宜急分遣官属徇行/郡县理冤结/布惠泽
C.夫有桀纣之乱/乃见汤武之功/人久饥渴/易为充饱/宜急分遣官属/徇行郡县/理冤结/布惠泽
D.夫有桀/纣之乱乃见汤武之功/人久饥渴易/为充饱/宜急分遣/官属徇行郡县/理冤结/布惠泽
【小题2】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古代对人敬称,如“荀卿”,或下级称上级、晚辈称长辈,自唐代开始,君主称臣民。
B.“鳏寡”,“鳏”指老而无妻,“寡”指老而无夫的人。引申泛指老弱孤苦者。
C.“光武”即世祖光武皇帝,是东汉皇帝刘秀的庙号。
D.“赤眉”,即赤眉军,中国古代著名的农民起义军之一,后被冯异灭掉。
【小题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异善解人意,目光长远。光武帝因兄长之死伤心,不敢在人前显露,冯异私下进言宽解,并劝谏广施恩德,建立功业。
B.冯异为人谦让,严格守规。无论是行军还是驻扎,冯异率领的军队都在适当的地点立有标志,表现得十分规矩。
C.冯异善于统兵,深受皇帝信任。赤眉、延岑暴乱,大司徒邓禹不能平定,光武帝就起用了冯异前来平定暴乱。
D.冯异决断果敢,把握战机。在与隗嚣的军队作战时,冯异虚心听取了大家的建议,避开敌军锋芒,抢先攻下栒邑。
【小题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今之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
(2)行巡不知,驰赴之。异乘其不意,卒击鼓建旗而出。
【小题5】唐太宗李世民对冯异有过这样的评价:“前史称其高致,昔贤以为美谈。”请根据文章内容具体说明唐太宗做出这样评价的依据。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