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4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山林是一个隐秘的宝库,为隐士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以维持他们最基本的生活。但有时候,这并不足够。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隐士》里曾说:“凡是有名的隐士,他总是已经有了‘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的幸福的。”北宋时隐居龙山的孔旼,据称有田数百亩。还有一些隐士得到了官府的赏赐或官员赞助,也饶有资财。陈抟就屡次被皇帝接见,受到赏赐,他隐居的华山云台观也为官府修建。这些隐士,大抵可以过着超然世外的生活。但是大多隐士并没有这么幸运,特别是山林隐士,往往是清贫的,为了“讨生活”,他们还是需要从事一两种职业,以谋生计。

农夫是隐士们最普遍的职业。躬耕,作为一种直接作用于自然的劳动,被视为是符合隐士身份的。并且,隐士的躬耕,与求取什一之利的田舍翁不同,被赋予了一种修身的意义。在春耕秋收中,隐士们体会着自然的韵律在土地、植物和自身之上的响应,进而让身心达到与自然同步的境界。正如《高士传》中所言:“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养。”从事躬耕的隐士代不乏人。上古有许由,春秋有老莱子,三国时的诸葛亮在出山之前,也躬耕于南阳,静观天下之变。

渔樵也是隐士从事的一种重要职业。不过,与自给自足的躬耕相比,渔樵因为要出售其剩余产品,不得不与人世发生联系。但一些决绝的渔樵者仍然坚持不在俗人前露面。如南朝人朱百年,以伐樵采箬为业,每次他将樵箬放在路边,自己走开,人们便自取樵箬,按价放钱。朱百年仍可隐藏自己的面目。而有一些渔樵者则选择性地出现,在人世留下雪泥鸿爪。屈原行吟泽畔时遇到的沧浪渔父,《庄子•渔父》中假托孔子所遇到的渔父便是这样的世外高人。渔父、樵夫来自隐士的世界,却对人世有着独特的见解,只言片语,拨醒梦中人。渐渐地,渔樵问答亦成为世外人看世内事的一种象征。除此之外,隐士还依托山林资源,从事其他职业,如安期生卖药,姜歧蓄养蜜蜂,范元琰种菜,傅山行医等,凡此种种,行于世间。

尽管隐士也在谋生,却无贪欲,所谋乃是最本源的生存需要,而在谋生过程中,他们也绝不放弃隐士的自尊。因此,隐士一般是贫穷的,甚至是赤贫的。而这种赤贫成就了一种高尚,所谓“士不穷无以见义,不奇穷无以明操”。正因为隐士们安于贫穷,不困于功名利禄的樊笼,他们才绝少欲望,无需对繁华世界阿谀取媚,才可昂起高傲的头,立于山林之间。

(摘编自《住在云山深处:隐士的衣食住行及其他》)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林虽然为隐士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但并没有解决隐士生活的所有问题。
B.躬耕是农夫这一职业直接作用于自然的劳动,但隐士的躬耕却被赋予一种修身的意义。
C.来自隐士世界的渔父、樵夫对人世有着独到的见解,他们能用只言片语点醒“梦中人”。
D.有名的隐士能过着超然世外的生活,要么自己就拥有良田百亩,要么靠官员赞助。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不讨生活的隐士说起,再写生活清贫、需谋生计的隐士,从而论述隐士也要“讨生活”。
B.文章用鲁迅《且介亭杂文•隐士》里的话,以证明在古代有的隐士物质生活相当优渥,这属于举例论证。
C.文章重点论述了农夫、渔樵两种职业,因为二者是隐士所从事的普遍且重要的职业。
D.文章在论述隐士从事的职业除农夫、渔樵外还列举了其他职业,选材更全面,论证也更严谨。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春耕秋收中,隐士们自身响应着自然的韵律,进而让身心达到与自然同步的境界。
B.隐士并不需要完全与外界隔绝,即便是不得已与外界接触,也并不影响隐士的身份。
C.隐士因生存所需而被迫谋生计,他们会选择性地出现在世人面前,如朱百年等。
D.隐士的贫穷生活成就了其高尚情操,因安于贫穷,才绝少欲望,也就无需迎合他人。
19-20高二上·安徽铜陵·期中
知识点: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学术论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

材料一: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中国诗词大会”以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诗词大都比较凝练,朗朗上口。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中国诗词大会”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

材料二:

近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诗词是情感的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百人团’成员最小的7岁,武亦姝16岁,陈更20多岁,看到他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姝,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赛中,都特别淡定。

“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发现没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 

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 

阚兆江透露,其实诗词大会的题库内容85%以上来自中小学课本,所以对观众而言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得让人看得懂,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入,可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阚兆江说,“每一道题不仅是题目,还是话题的开启,让诗词和古今生活有一种联系。我们不是要做一场考试,而是想通过诗词陶冶人们的情操,滋养人们的心灵。” 

所以,诗词大会的题目都颇“接地气”。比如,把“减肥”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联系,把“化妆”与“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联系,“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对应的则是“购房”——都是当下年轻人关心的话题。

诗词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颜芳说:“其实诗词的功能至今没有失去,写诗就跟发朋友圈一样,都是情感的表达,很有趣,也很时尚。”

诗词大会落幕,而青年一代的诗意生活方兴未艾。 

材料三:

诗词综艺火爆,最近令朋友圈和各种群话风突变,忽如一夜春风来,答题对诗、玩“飞花令”蔚然成风。众声喧哗之下,舆论也出现了反弹,如“从诗词大会生出学霸情结是一种不堪”“诗词大会说白了还是一场电视秀”等。

16岁的上海女生武亦姝获胜,成了风靡网络的古典风少女偶像,与新媒体喧嚣传播形成对照的是,女孩淡定拒绝了媒体采访。江苏省盐城中学语文老师刘百生告诉记者,“会背古诗的孩子成了古代才女的代名词,成了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但热潮总是令人警惕,这不代表咱们的诗词教育很成功,反而说明国民整体古诗词修养很缺。爱好古诗词在当下还是颇为小众。” 

在节目中,九宫格、干扰项、抢答等定输赢的方式,也让教育界人士嗅出了“应试”味道。也有选手靠“蒙”答对题目,在一些老师看来,这就是当下应试教育最厉害的地方,以答题技巧制胜,这个节目俨然一场标准化考试。“应试思维”是始终令教育界人士矛盾的纠结点。“应试思维”模式导致古诗词多被视为“语言材料”,学生们只是机械记忆与练习,记知识点多过传播文化,背离其作为“文学”和“文化”的本质。

近年来,被誉为“综艺清流”的《百家讲坛》、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文化盛会风靡一时,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淡漠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追捧这些文化盛会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中国文化中最精致的文字有一种膜拜的心理,即使如今浸淫于网络语汇,仍心向往之这也是现在的家长在孩子三四岁时就令其背古诗的原因。可惜,孩子的精神生活最终仍被奥数和考级等占据,缺失了“诗和远方”。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界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善古诗词教育的整体氛围,以减少孩子的背书之苦,让孩子带着热爱,去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

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微曦,则弥足珍贵。

【小题1】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
A.材料一侧重阐述“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的原因,材料二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
B.材料二和材料三都选取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冠军武亦姝的例子,旨在说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
C.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中国诗词大会”在丁酉新春爆红的现象,都充分肯定了这档综艺节目所带来的积极的社会影响。
D.三则材料都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问题,但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并不都抱以乐观的态度。
【小题2】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     )(       )
A.三则材料都谈到了“中国诗词大会”的影响,相比较而言,第一、第三则材料的观点更能代表观众们对“中国诗词大会”的普遍看法。
B.三则材料来源不尽相同,有报纸,有新闻网站,但都及时捕捉到了社会热点,体现了新闻讲求时效性的特点。
C.对于同一综艺现象的报道,三家媒体的受众不同,报道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比如《中国青年报》就突出强调了青年一代与诗词的关系。
D.三则材料除了具有新闻客观性的特点之外,还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如三则材料最后一段的抒情性语言,增强了新闻的感染力。
E.三则材料都不注重对新闻事实的详细报道,而重在阐述对诗词综艺节目火爆现象的看法,以引发人们的思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吴新华

自从王香到野三坡的拒马河卧冰求鲤后,孝心感动天地,救了年迈重病的母亲,得了孝子的声名。但野三坡仍是穷山恶水的野三坡,时不时还遭受外来侵略者的烧杀抢掠。老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屋漏偏遇连日雨,不少凶残的动物也经常光顾野三坡,其中最凶猛、残忍的动物当属东北虎。大家的日子苦不堪言。

野山寨主沈界线贴出惊人告示,谁能将东北虎打死,愿将爱女沈婵娟嫁给他。打虎这个消息像春风一样,在野三坡的山脉间来回飘荡。沈婵娟是沈界线的唯一爱女,能文能武,长得美若天仙,野三坡的男人做梦都想娶上寨主的千金。可是说到上山打老虎,男人鼓起的那个劲,马上如气球一样瘪了下去。

王香要去野山寨报名,亲戚朋友极力劝说。有人说:“你也是野三坡有头有脸的人物,如果出现后果,只会背好色之徒的恶名。”王香说:“我的生死名誉是小,能给野三坡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是我的梦想。”

王香进野山寨大门,直接报了名。沈界线请他在堂厅喝茶,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在山寨用过午餐,王香背着行嚢出发了。

王香沿着崎岖的山路前行,到达山腰,小路难进,王香攀着树枝而上,来到一处茅草地,进入一片树林中,见草地上有明显的虎足印。他在林中转了一圈,未见异常,然后在林子中间的一块青石板上躺下歇息。突然,林上的鸟儿“哗哗哗”地起飞,王香翻身下来卧倒在地,闭目倾听,一种悉悉索索的声音由远至近……

王香翻身一滚,躲在一棵大树背后,见一只黄白斑点的老虎大摇大摆走来。老虎身躯较大,肚皮瘪瘦,可能好几天没有吃过东西了,眼睛射出刺人的光芒。王香心里一寒,若打不过它,可就成老虎美美的一餐了。

老虎嗅到人肉味,正向王香的方向过来。王香从树后跳出来,一脚向老虎踢去,老虎慌忙闪过,然后腾空猛扑过来。王香猛地一蹲躲过袭击,然后拿出三支箭,“嗦嗦嗦”向老虎上中下三路射去。老虎如同武林高人一般,左躲右闪,一一化解。

没有射中老虎,却激怒了老虎。老虎张牙舞爪地上蹦下跳起来,猛地腾空扑向王香。王香知道不妙,往左边一跃,抓住树杆,“噌噌噌”地蹿上树梢。老虎用身体撞击树杆,树木不是很粗,摇晃不停,有几次差点把王香震落下来。

王香说:“老虎,你想吃肉,我给你。”突然,王香从腰间掏出斧子,向自己的手臂砍去,手臂霍地掉落下来。老虎摇着尾巴过去,嗅了嗅手臂,晃着脑袋又来撞树木。王香捋了捋臂膀,疑惑地望着老虎。那条砍去的手臂是用猪肉做成,肉里面夹着迷药,老虎怎么不吃啊?

老虎不断地撞击着那棵树。王香在树上摇摇晃晃,好几次差点丢下来。半柱香一过,树木的摇晃幅度更大,如同荡秋千。在摇摆中,王香把握机会,跳向一棵大树,他抓住的树枝突然折断,整个身体坠落。老虎腾空扑过来。王香起身从腰间抽出一张网,向老虎撒去,老虎被罩入网中,拼命挣扎。王香一拉绳子,封住了网口,然后,抡起大斧向老虎砍去,老虎在地上翻滚躲闪。王香再砍去时,突然一个声音响起:“不要砍啊。”王香向四周看了一遍,没人出现。王香扬起的斧头,正砍下去时,一个声音从老虎嘴里发出来:“你不能杀我。”

王香上前一脚踩住老虎问:“你是什么妖怪?”

“我不是妖怪,我是野山寨主沈界线。”

王香抓住老虎的头,用力一拉,一个脑袋露出来,确实是寨主沈界线。

沈界线从网里滚出来,脱下身上的虎皮,整了整外衣,向王香拱拱手说:“王香英雄,老夫自愧不如啊。”

王香扔下斧头,又好笑又好气地问:“你们父女搞什么名堂?”

沈界线说:“女儿提议打虎招亲,我一直不赞成。可是女儿脾气倔,拗不过她。我就经常假装成老虎上山,吓退一些胆小的报名者。对真正上山打虎的英雄却暗中保护。”

王香哈哈大笑,说:“世间竟有如此宠爱女儿的父亲。”

沈界线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王香茫然地望着他。

沈界线说:“打老虎只是一个借口,我女儿的心愿是找到一位赶走侵略者的民族英雄。”王香油然起敬,觉得全身充满活力,脚下生风,飞一样向野山寨奔去……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野三坡的男人梦想娶寨主之女,却畏惧上山打虎,这一情节突出了野三坡老虎的凶猛、残忍,也与后文王香义无反顾上山打虎形成反差。
B.王香打虎的场面描写精彩传神,通过踢脚、射箭、上树、砍臂、撒网、抡斧等动作,写出了打虎的紧张激烈、惊心动魄,使读者如临其境。
C.小说语言浅近,多用短句和口语;同时俗中见雅,富有诗意和古韵。如沈界线与王香的对话,就兼具方言的生动性和书面语的典雅风格。
D.小说借用了民间故事“二十四孝”中孝子王祥的形象,以及古典小说中的打虎故事,合理想象,大胆虚构,赋予故事以历史感和传奇色彩。
【小题2】沈婵娟是故事中的重要人物,但并未出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以揭示打虎招亲的真实意图和王香奔向野山寨结尾,这样安排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分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银翎的使命

许地山


  黄先生约我到狮子山麓阴湿的地方去找捕蝇草。
       那时刚过梅雨之期,远处的青山还被烟霞蒸着,唯有几朵山花在我们眼前淡定地看那在溪涧里逆行的鱼儿,鱼儿衔着它们的残瓣。
       我们沿着溪涧走。正在寻找的时候,就看见一朵大白花从上游顺流而下。
       我说:“这时候,哪有偌大的白荷花流着呢?”
       我的朋友说:“你这近视鬼!你准看出那是白荷花么?我看那是……”
       说时迟,来时快,那白的东西已经流到我们跟前了。
       黄先生急忙用采集网拦住水面,那时,我才看出是一只鸽子。他从网里把那死的飞禽取出来,诧异说:“是谁那么不仔细,把人家的传书鸽打死了!”
       他说时,从鸽翼下取出一封长的小信来。
       那信已被水浸透了,我们慢慢把它展开,披在一块石上。
       “我们先看看这是从哪里来的,要寄到哪里去的,然后给它寄去,如何?”我一面说,一面看着,但那上头不但地址没有,甚至上下的款识也没有。
       黄先生说:“我们先看看里头写的是什么,不必讲私德了。”
       我笑着说:“是,没有名字的信就是公的,所以我们也可以披阅一遍。”
       于是我们一同念着:
       你教昆儿带小鸽银翎、翠翼来,吩咐我,若是它们空着回去,就是我还平安的意思。我恐怕他知道,把这两只小宝贝寄在霞妹那里,谁知道前天她开笼搁饲料的时候,不提防把翠翼放走了!
       嗳,爱者,你看翠翼没有带信回去,定然很安心,以为还平安无事。我也很盼望你常想着我的精神和去年一样。
       不过,现在不能不对你说的,就是过几天人就要把我接去了!我不得不叫你速速来和他们计较。
       你一来,什么事都好办了。因为他们怕的是你和他们讲理。
       嗳,爱者,你见信以后,必得前来,不然,就见我不着,以后只能在累累荒冢中读我的名字了,这不是我不等你,时间不让我等你哟!
       我盼望银翎平平安安地带着它的使命回去。
       我们念完,黄先生说:“这是怎么一回事?”
       “谁能猜呢?反正是不幸的事罢了。现在要紧的,就是怎样处置这封信。我想把它贴在树上,也许有知道这事的人经过这里,可以把它带去。”我摇着头,且轻轻地把信揭起。
       黄先生说:“不如拿到村里去打听一下,或者容易找到一点线索。”
我们商量之下,就另抄一张起来,仍把原信系在鸽翼底下。黄先生用采掘锹子在溪边挖了一个小坑,把鸽子葬在里头,回头为它立了一座小碑,且从水中淘出几块美丽的小石压在墓上。那墓就在山花盛开的地方,我一翻身,就把些花瓣摇下来,也落在这使者的墓上。

(选自《许地山文集》)

【小题1】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小题2】文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书信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小题3】文章是怎样叙述女主人公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小题4】有评论说,许地山的作品体现了“悲而不伤”的人文情怀。请结合文章结尾具体分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