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7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仕衡,字天均,秦州成纪人,进士及第。田重进守京兆,命仕衡鞫死囚五人,活者四人。重进即其家谓曰:“子有阴施,此门当高大之。”再迁秘书丞,徙知剑州。王均反,仕衡度州兵不足守,即弃城焚刍粟,东守剑门。仕衡预招贼众,得千余人,待之不疑。贼将至,与钤辖裴臻迎击之,斩首数千级。召还,判三司盐铁勾院。度支使梁鼎言:“商人入粟于边,率高其直,而售以解盐。商利益博,国用日耗。请调丁夫转粟,而辇盐诸州,官自鬻之,岁可得缗钱三十万。”仕衡曰:“安边无大于息民今不得已而调敛之又增以转粟挽盐之役欲其不困何可得哉!”不听,遂行鼎议,而关中大扰,乃罢鼎度支使。

累迁司封郎中,为河北转运使。建言:“河北岁给诸军帛七十万,而民艰于得钱,悉预假于里豪,出倍偿之息,以是工机之利愈薄。方春民不足,请户给钱,至夏输帛,则民获利而官用足矣。”诏优其直,仍推其法于天下。顷之,河北阙军储,议者以谓仕衡前过助封祀费,真宗闻之,以为河北都转运使。后集粟塞下,至钜万斛。或言粟腐不可食,朝廷遣使取视之,而粟不腐也。南郊,复进钱帛八十万。先是,每有大礼,仕衡必以所部供军物为贡,言者以为不实。仕衡乃条析进六十万皆上供者,二十万即其美余。帝不之罪,谓王旦曰:“仕衡应猝有材,人欲以此中之。”

明年早蝗,发积粟赈民,又移五万斛济京西。民有盗瓜伤主者,法当死,仕衡以岁饥,奏贷之。盗起淄、青间,迁刑部侍郎、知青州。前守捕群盗妻子置棘围中,仕衡至,悉纵罢之使去。未几,其徒有枭贼首至者。

节选自《宋史》

【小题1】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安边无大于息/民今不得/已而调敛之/又增以转粟挽盐之役/欲其不困/何可得哉
B.安边无大于息/民今不得已而调敛之/又增以转粟挽盐之役欲/其不困何可得哉
C.安边无大于息民/今不得已而调敛之/又增以转粟挽盐之役/欲其不困/何可得哉
D.安边无大于息民/今不得/已而调敛之/又增以转粟挽盐之役欲/其不困何可得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及第,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B.累迁,多次迁升官职,“迁”多指变动官职,如“擢迁”指官职升迁;“左迁”指贬官。
C.南郊,古代天子在京都南面的郊外筑圜丘以祭天的地方,时间多为冬至日。
D.刑部,六部之一,主官为尚书;次官,为侍郎。掌法律刑狱,与最高法院性质的大理寺并列,元代只设刑部,无大理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仕衡为人宽容,诚心对待降人。他受命审讯五名死囚,将其中四人免除死罪;主管剑州时,他招降了贼徒一千余人,对他们毫不怀疑。
B.李仕衡通晓经济,反对与民夺利。他反对梁鼎提出的官府卖盐获利的建议;任河北转运使时,他建议民用不足时,要春季给钱夏季给帛。
C.李仕衡屡遭怀疑,但能经受查验。有人说他储积的粮食已经腐烂,但朝廷派人检视,并非如此;进贡受到谏官质疑时,他详尽地说明了情况。
D.李仕衡关注民生,并且善于攻心。旱蝗灾害时,他赈济灾民,运送粮食救济京西;主管青州时,他释放了盗贼的妻儿后,有人杀了贼首。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不之罪,谓王旦曰:“仕衡应猝有材,人欲以此中之。”
(2)民有盗瓜伤主者,法当死,仕衡以岁饥,奏贷之。
17-18高一下·辽宁沈阳·期末
知识点:《宋史》概括中心意思概括、分析人物形象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安世,字器之,魏人。父航。安世少时持论已有识。航使监牧时,文彦博在枢府,有所闻,每呼安世告之。安世从容言:“王介甫求去,外议谓公且代其任。”彦博曰:“安石坏天下至此,后之人何可为?”安世拱手曰:“安世虽晚进,窃以为未然。今日新政,果顺人所欲而为人利乎?若不然,公当去所害,兴所利,反掌间耳。”彦博默不应,他日见航,叹奖其坚正。登进士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己之要,光教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始。光入相,荐为秘书省正字。安世初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当捐身以报国恩。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于是受命。家居未尝有惰容,久坐身不倾倚,作字不草书,不好声色货利。其忠孝正直,皆则像司马光。梁师成用事能生死人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以即大用默因劝为子孙计安世笑曰:“吾若为子孙计,不至是矣。吾欲为元祐全人,见司马光于地下。”还其书不答。章惇以强市昆山民田罚金,安世言:“惇与蔡确、黄履、邢恕素相交结,自谓社稷之臣,贪天之功,饶幸异日,天下之人指为‘四凶’。今惇父尚在。而别籍异财,绝灭义理,止从薄罚,何以示惩?吴处厚解释确《安州诗》以进,安世谓其指斥乘舆,犯大不敬,与梁焘等极论之,窜之新州。进左谏议大夫,有旨暂罢讲筵。民间欢传宫中求乳婢,安世上疏谏曰:“陛下富于春秋,未纳后而亲女色。愿太皇太后保佑圣躬,为宗庙社稷大计,清闲之燕,频御经帷,仍引近臣与论前古治乱之要,以圣学,无溺于所爱而忘其可戒。”哲宗俯首不语。章惇用事,尤忌恶之。初黜知南安军,再贬少府少监,三贬新州别驾,安置英州。宣和六年,复待制,中书舍人沈思封还之。明年卒,年七十八。

(节选自《宋史·刘安世传》,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梁师成用事/能生死/人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以即大用/默因劝为子孙计/
B.梁师成用事/能生死/人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以即大用/默因劝为子孙计/
C.梁师成用事/能生死人/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以即大用/默因劝为子孙计/
D.梁师成用事/能生死人/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以即大用/默因劝为子孙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吴处厚解释确《安州诗》”与“会其怒,不敢献”(《鸿门宴》)的“会”字含义相同。
B.“以益圣学”与“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说》)的“益”字含义相同。
C.“安世初除谏官”与“扶辇下除”(《苏武传》)的“除”字含义不同。
D.“安世笑谢曰”与“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谢”字含义不同。
【小题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安世少时很有见识,见解非凡。他不同于文彦博对王安石为政的评价;认为其应去害兴利,文彦博在刘航面前赞扬他坚定正直。
B.刘安世正身洁己,深受老师影响。他写字不用草书,不喜爱女色和钱财,坚守忠孝正直的品格,这些都是效法老师司马光。
C.刘安世痛斥奸人,毫不留情。他认为章惇与蔡确、黄履、邢恕互相勾结,蔡确以《安州诗》指斥皇帝,于是把蔡确放逐到新州。
D.刘安世身为谏官,敢于直言。对宫中寻求奶妈一事,他上疏进谏,认为皇帝年富力强,还没立皇后,应远离女色,多学习治国之道。
【小题4】把文中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贵,脱有触忤,祸谴立至。
(2)今惇父尚在,而别籍异财,绝灭义理,止从薄罚,何以示惩?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

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改直秘阁、开封府推官。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又奏赋以风。修起居注,判礼部。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共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

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断力行。”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光退未闻命,复上疏曰:“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可胜言哉?”帝大感动曰:“送中书。”光见韩琦等曰:“诸公不及今定议,异日禁中夜半出寸纸,以某人为嗣,则天下莫敢违。”琦等拱手曰:“敢不尽力。”未几,诏英宗判宗正,辞不就,遂立为皇子,又称疾不入。光言:“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英宗遂受命。

(选自《宋史·司马光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
A.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
B.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
C.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
D.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B.甫冠,指刚刚18岁。古代男子18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
C.闻喜宴,唐宋时朝廷宴请新科进士与诸科及第者的宴席。宋时曾设宴于琼林苑,故亦称“琼林宴”。
D.昆弟,指兄弟,“如昆弟”是指司马光抚养庞籍的儿子就像对待自己的兄弟一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光七岁时凛然如成人,就能说出《左氏春秋》的大意;“闻喜宴”独不戴花,体现了他不喜华靡的性格特点。
B.司马光做事坚持原则,见解独到。在异兽和日食事件中,他设譬引喻,据理劝谏,朝廷最终听从了他的意见。
C.司马光为人忠厚笃诚,重情重义。在庞籍因事受牵连后,他能连续上书承担罪责,庞籍死后又能善待其家人。
D.司马光为臣鞠躬尽瘁,尽忠尽职。在国嗣的问题上,他与范镇等人一起劝说天子为国家长远利益考虑,早立储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
(2)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祐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思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安石滋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穷治无所得,轼遂请外,通判杭州。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元祐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轼尽奏逐之。

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绍圣初,御史论轼所作词命,以为讥斥先朝。遂以本官知英州,寻降一官,未至,贬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居三年,泊然无所蒂芥,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又贬琼州别驾,居昌化。独与幼子过处,著书以为乐,时时从其父老游,若将终身。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

或谓:“轼稍自韬戢,虽不获柄用,亦当免祸。”虽然,假令轼以是而易其所为,尚得为轼哉?

选自《宋史·苏东坡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
B.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
C.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
D.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
【小题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楚辞是屈原在楚歌的基础上再创造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新诗体。“楚辞体”又叫“骚体”,由屈原《离骚》而得名。
B.“晦”指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这是古代特定称谓纪日法中的一类,此类纪日法还有朔(阴历每月的第一天)、望(阴历每月十五)、既望(阴历每月十六)。
C.庐冢: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
D.纪年法一般有帝王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贞观、开元、元祐属于帝王纪年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自小随父母游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
B.苏轼成年即已博学精通经传历史,后来读《庄子》,产生共鸣。
C.欧阳修见了苏轼的考场文章和求见信,大为赞赏。
D.“黄州-惠州-琼州”的苦难曲折的经历,反倒为我们展现了苏轼豁达的情怀。
【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2)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