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适中0.65 引用9 组卷22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来到牛村后,全村八十五户人家,家家都有人承包脱贫。伊南高兴得差点去买挂鞭炮“噼里啪啦”一下。他是牛村的第一书记,任命没半个月,正琢磨着怎么给牛村脱贫呢,精准扶贫来了,正想瞌睡哩给个枕头,能不乐得蹦起来?

牛村属于穷乡僻壤,传统的农耕劳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典型的贫困村。精准扶贫实施一段时后,伊南发现并不是他想象中的那么回事。

帮扶脱贫的人经常来牛大家,每次都送来不少衣服,顺便带点水果,还有米面油之类的日常生活用品。

伊南对牛大说,这样也好,省得你买衣服穿。

牛大鼻子一哼,冷冷地说,衣服都是穿过的,谁知道有没有传染病?说不定是从火葬场捡来的呢?牛二家,帮扶他的人来过一次后,再没来过,倒是每月寄五百块钱过来。

伊南掰着指头算了算,牛二家五口人,每人每月一百块,这也达不到脱贫标准啊。再说,这钱也没保证,不定啥时候就断了。

牛三家,帮扶他家的人可能有点关系,安排牛三家的四口人都进城打工了,牛三和他老婆到某医院做保洁,就是打扫厕所卫生,两个孩子当保安,说白了,看大门。按说,这也不错,可是,这些工作都是临时的,一旦帮扶的人退休了或是调走了,牛三一家是不是有下岗的可能?不好说。

牛四家,帮扶的人没有一官半职,只是一个小科员。这个小科员每星期都要来,到家后,给牛四家扫地,帮助烧火做饭、洗衣服,若不是叫牛四“大叔”,不知道的人真以为他是牛四的儿子呢。弄到后来,牛四反倒不好意思了,对那个小科员说,小伙子,我不当贫困户了,我脱贫了中不中?

还有真脱贫的。牛九,孤寡老人。帮扶他的人是某单位的老一,认牛九作干爹,给牛九过了个生日,牛九就收了几万元的红包。

伊南回城后,从当地的电视新闻里发现,牛村还有三户也脱贫了,一户是牛五家,从家里的摆设上足可以看出来,五十时液晶电视、真皮沙发、多开门冰箱等新潮家具家电应有尽有;一户是牛六家,被记者采访的小伙子自称是牛六的儿子,亮了亮手腕上的名表,拿出几万元的手机,抽的烟也都是中华烟,还对着镜头乐呵:“脱贫了,脱贫了。”一户是牛七家,从各种表格和数据上,还有主人按的指印上,看出牛七已经奔上小康了。

伊南感到疑惑,当即打电话给牛村村委会牛主任。牛主任吭哧半天才说实话,说都是唬人的。牛五家的家具录过像后就被拉走了,牛六压根就没娶老婆,哪来的儿子?牛七家,那些表格都是胡球填的。

伊南说,牛七都按指印了。牛主任说,牛七说只要不是枪毙他,按指印没啥大不了。看着人家大热天跪在地上填表格,怪可怜的,牛七说,咱权当积德行善了。

……

如此看来,猪八戒啃猪蹄,还得依靠自己才能不被饿死。伊南回到牛村后,通过深入了解,他发现,牛村贫困的症结在于牛村的道路,就是那四座木桥,这几座桥年年都要被洪水冲垮,一旦垮掉,村民就得集资修桥。也正是因为年年集资修桥,使得村民的日子愈加难过,愈加贫困。他还得知,当地流传一个说法,四座桥相当于牛的腿,腿要走路,不能修成死的。

伊南哭笑不得之余,找到牛主任。他故作神秘地说,牛主任,我找风水先生看了,牛村之所以穷,问题出在“牛腿”上。

牛主任不明就里,惊诧地看着伊南。

伊南说,风水先生说,天机不可泄露。他好说歹说,风水先生才吐露实话,说牛本身就不如骡马走得快,牛腿老是断,那就更慢了。

牛主任眨巴着眼睛,眼睛一下子明亮了许多。

看到牛主任的表情,伊南心里有了底,继续“忽悠”牛主任,说细想想,风水先生说得不无道理,不如把木桥换成钢筋水泥的。要想富,先修路。路通了,什么都好办。

钱从哪里来?比不得修木桥啊。牛主任说着说着皱起了眉头。伊南说,只要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钱嘛,我想办法。

原先也有一些年轻人提过修桥的事,一直没付诸实施。牛主任说罢,又给伊南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就地取材,修成石桥咋样?山上石头多,不少村民闲在家没事……给他们找点活儿,也可以补贴家用嘛。

伊南心里豁然一亮,说石桥好,与古村落协调。牛主任,咱兵分两路,您负责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我回城找有关部门筹措资金。

事情比想象中的要顺利。

短短三个月后,木桥换成了石桥。

记者报道牛村修桥的新闻后,外界人被牛村纯朴的民风、古朴的建筑所吸引,来牛村的人日渐多起来。

后来,牛村就成了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

这下,牛村算是彻底脱了贫,伊南呢,据说也被提拔了。他要离开牛村时,村民还舍不得他走呢。

(选自《小说月刊》)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一段写伊南刚刚上任就迎来了精准扶贫,他非常高兴,这一情节为下文写伊南发现情况并不如愿,下决心带领村民靠自己脱贫做了铺垫。
B.牛村八十五户人家都有人承包脱贫,但后来走了样,电视新闻中对牛村三户脱贫人家的报道,表明在帮扶脱贫行动中存在弄虚作假现象。
C.为了再次修桥,伊南以“风水”“天机”为说辞,使牛主任“眼睛一下子明亮了许多”,这一细节反映出牛主任对伊南善于处理问题的钦佩之情。
D.小说构思行文颇具匠心,情节起伏有变,语言符合人物身份,文中人物着墨不多倒也个性鲜明,内容情节简单紧凑,却有引人入胜之效。
【小题2】小说描绘了一幅牛村人物群像图,请简要概述牛村部分村民的形象特征。
【小题3】为什么木桥换成了石桥牛村就脱贫了?请结合小说分析应该怎样做才是真正的精准扶贫。
19-20高三上·河南·阶段练习
知识点:分析结构,概括主题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中国现当代小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光阴

陆蠡

我曾经想过,如若人们开始爱惜光阴,那么他的生命的积储是有—部分耗蚀的了。年青人往往不知珍惜光阴,犹如拥资巨万的富家子,他可以任意挥霍他的钱财,等到黄金垂尽便吝啬起来,而懊悔从前的浪费了。

最近的一个秋日的傍晚,我在近郊散步,我迎着苍黄的落日走过去,复背着它的光辉走回来,足踩着自己的影子。“我是牵着我的思想在散步,”我对自己说,“我是踪蹑着我的影子,看我赶不赶得过它?”我携着我的思想一同散步。它是羞怯得畏见阳光,老躲在我的影子里。使得我和它谈话,不得不偏过头去,伛偻着身子,正如一个高大的男子低头和身边的女子说话,是那么轻声地,絮絮地。

我们走着走着,不知从哪里来的一枚树叶,飘坠在我们的脚前。那样轻,怕跌碎的样子。要不是四周是那么静寂,我准不会注意。但我注意到了,我捡了起来,我试想分辨它是什么树叶?梧桐的,枫树的,还是樗栎的?但我恍若看到这不是一张树叶,分明是一张日历,一张被不可见的手扯下来的日历。这上面写着的是一个无形的字:“秋。”

“秋!”我微喟一声。

“秋,秋。”我的思想躲在我的影子里和答我。

我感到有点迟暮了。好像这个字代表一段逝去的光阴。

“逝去的光阴。”我的思想如刁钻的精灵,摸着了我的心思。

“光……阴。”这两个平声的没有低昂的字眼,在我的耳边震响。

光阴要逝去么?却借落叶通知我。我岂不曾拥有过大量的光阴,这年青人唯一的财产,一如富贾之子拥有巨资。我曾是光阴富有者。同时我也想起了两个惜阴的人。

正是这样秋暖的日子,在很早很早以前。家门前的禾场上排列着一行行的谷簟,在阳光下曝晒着田里新收割来的谷粒。芙蓉花盛开着。我坐在它的荫下,坐在一只竹箩里面——我的身子还装不满一竹箩——玩着谷堆里捉来的蚱蜢螳螂和甲虫,我玩着玩着,无意识地玩去我的光阴。祖父匆匆出去,匆匆回来,复匆匆出去,不肯有一刻休息。但是他珍惜也没有用,他仅有不多的光阴。等到他在一个悄然的夜晚,撇下我们而去时,我还不懂他为什么要离开。

我们,原来他把光阴用尽了。

还是在不多年以前,父亲写信给我说:“你现在长大了,应该知道光阴的可贵。听说你在学校里专爱玩,功课也不用功……”父亲也珍惜起光阴来了。大概他开始忧光阴之穷匮,遂于无意中把忧心吐露给我。在当时我不是能领会的。我仍是嫌光阴过得太慢。“今天是星期一呢!”便要发愁。“什么时候是圣诞节呢?”虽则我并不喜欢这异邦的节日。“怎样还不放假呢?”我在打算怎样过那些佳美的日子。光阴是推移得太慢了,像跛脚的鸭子。于是我用欢笑去噪逐它,把它赶得快些。正如执棰的孩子驱着鸭群,唿哨起快活的声音促紧不善于行的水禽的脚步,我曾用欢笑驱赶我的光阴。

“你曾用欢笑驱赶你的光阴。”我的思想像“回声”的化身,复述我的话。

但是很久不那么做了。竟有一次我坐在房里整半天不出去。我伏在案前,目视着阳光从桌面的一端移到另一端。我用一根尺,一只表,来计算阳光的足在我的桌面移动的速度,我观察了计算了好久。蓦然有一种感触浮起在我的脑际,我为什么干这玩意儿呢?我看见了多少次阳光从我的桌面爬过,我又多少次看见阳光从我的窗口探入,复悄悄地退出。我惯用双手交握成各种样式,遮断它的光线,把影子投在粉壁上,做出种种动物的形状,如一头羊,一只螃蟹,一只兔;或则喝一口水,朝阳光喷去,令微细的水滴把光线散成彩虹的颜色。何时使我的心变成沉重,像吝啬的老人计数他的金钱,我也在计算光阴的速度呢?我曾讥笑惜阴人之不智,终也让别人来讥笑自身么?

“你也在计算光阴的速度了。”我的思想像幸灾乐祸似的,揶揄我。

真的,我在计算光阴的速度了。我重新谛视这片叶,上面仍依稀显现着无形的字:“秋。”

另一天,从另一枝柯上,会有不可见的手扯下另一片树叶——是一张日历——那上面写的应该是另一个字:“冬!”

“冬。”我的思想似乎失去了回答的气力。

“秋,……冬。”又是两个没有低昂的平声的字眼,像一滴凉水滴进我的心胸,使我有点寒意。我不能再散步了,我携着我的思想走回家,正如那西洋妇人携着她的狗,施施归去。此后我就想起,如若人们开始爱惜光阴,那么他的生命的积储是有一部分耗蚀的了。

(选自《陆蠡散文选》,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在描写散步的见闻时,很自然地把这种见闻转化为细腻的对话描写,体现了作者敏锐的感觉、复杂的思想,也表现了作者对时间的深刻认识。
B.陆蠡的爸爸劝他“应该知道光阴的可贵”之时,也是忧虑自己光阴穷匮之始;无奈年少的陆蠡想的却是“什么时候放假呢”,他还嫌光阴走得太慢。
C.“我曾用欢笑驱赶我的光阴。”这句话里包含了多少痛心和无奈啊。光阴是无穷无尽的,光阴又是悭吝而无情的,人总是少年轻年日,迟暮惜光辉。
D.作者这篇文章借助诗意的联想,把议论隐含在饱含诗情的记叙和描写之中,对光阴有着沉痛的反思,这种反思将使我们更清醒地审视自己,珍爱光阴。
【小题2】我坐在竹萝里玩耍时,爷爷却来去匆匆,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小题3】陆蠡散文风格独特,思想脱俗,技巧超群,请从构思、结构、主题中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感谢大人

于心亮

那一回,我去姥姥家,眼里噙着泪水,想哭。

路很远,虽然身后拖着的小影子默不作声地跟着我,可我还是很孤单。

口渴了,瞧见路边有个菜园子,菜园里种着水萝卜、西红柿,还有黄瓜。我想进去摘个吃,脚都迈进菜园里了,可看看四周,想一想,又退了出来。

此时,来了个大叔,问我:“小孩,你怎么不摘了?”

我说:“主人不在,我不能摘。”

大叔就笑了,说:“不碍事的,孩子,跟我来吧。”

没想到,大叔就是菜园的主人,他摘了一根黄瓜和一个西红柿给我。

我谢了大叔,一边吃一边走,心里充满了快乐。

因此,当一只小花狗追着咬我的时候,我也没气恼,而是从衣兜里掏出个饼干扔给它。

小花狗吃了饼干,朝我摇着尾巴,还跟上了我,撵也撵不走。

就这样,小花狗跟着我来到姥姥家

我见到姥姥,扑进她怀里。原打算哭的,可不知为什么,又哭不出来了。姥姥抚摸着我的头,她看到了小花狗,问我:“你养的小狗?”

我说:“路上捡的。”

姥姥说:“不是咱养的小狗,咱可不能要,回去的路上,要记着还给人家。”

我说:“要是找不到主人,怎么办?”

姥姥说:“好好打听打听,肯定有主人。”

我一边逗小花狗玩儿,一边回答姥姥的问话,好脾气地说我妈挺好的,我爸挺好的,家里的老母猪也都挺好的,八只小母鸡也下蛋了,三只小燕子也孵出来了……

姥姥给我烙了个葱花油饼,把我喂得饱饱的,把小花狗也喂得饱饱的。我吃饱了,就去街上玩儿,撞上了村里最顽皮的几个小孩,他们很欺生。

这一次我有小花狗壮胆,见到那几个小孩对我不太友善,它就“汪汪汪”地叫着,跳着高儿来保护我。那几个小孩没敢来欺负我,相反,他们还跟我交上了朋友。

我们在一块玩儿,他们说要去果园里偷桃子。我摇摇头说不去。

他们说看果园的老头儿是个聋子,腿也瘸,肯定追不上我们……

我依旧摇头说不去。

他们问:“你怕挨揍吗?”

我说:“不怕。”

他们问:“那你为什么不去?”

我说:“不为什么,反正……我就是不去!”

后来他们要回家了。看着他们离开的背影,我也想回家了

姥姥从杏树上摘了几个杏,装到我衣兜里,说:“瞧见菜园里的大叔,送给人家尝尝。”

我告别姥姥,带着小花狗走在回家的路上。小花狗在前面跑,我在后面追;有时候我在前面跑,小花狗在后面追。我很快乐,看着蓝蓝的天和白白的云,我的笑声伴随着小花狗梅花形的爪印开满了回家的小路……

走到捡小花狗的地方,我就打听狗是谁家的。

有人就给我指点。

我带着小花狗朝指点的地方走去,果然有个老爷爷正在四处找小花狗。

我说了事情经过,老爷爷拍拍我的头,说我是好孩子。

我要走了,老爷爷叫住我。他家的苇箔上晒着咸鱼干,老爷爷就捡了一串咸鱼干给我。

我连忙拒绝,说不要。

老爷爷笑着说:“拿着吧孩子,这不是给你的,是给你家大人的。”

我道了谢,跟老爷爷和他身旁的小花狗说再见。

我继续往回走,又经过菜园,见着那个大叔,我就大声喊他。

大叔问我:“孩子,你又渴了吗?”

我说:“不渴,我姥姥让我送您几个杏。”

大叔尝了杏,很开心地说:“杏真甜,好吃!”

我要走了。大叔叫住我,让我等等。大叔拿镰刀割了一捆韭菜给我。

我赶忙拒绝,说不要。

大叔笑着说:“拿着吧孩子,这是感谢你家大人的!”

就这样,我左手提着一串咸鱼干,右手提着一捆韭菜,一路飞奔着往家跑。

我瞧见了村庄,瞧见了胡同,瞧见了那两扇黑色的大敞开着的街门……

此时,我的眼里,突然充满了泪水。

我哭泣着冲进村庄,冲进胡同,冲进敞开着的街门,冲向妈妈温暖的怀抱……

我一边流泪一边说:“妈妈我错了,我以后再也不随便拿别人家的东西了。”

我详详细细地诉说了去姥姥家的经过,并把手里的东西给妈妈看。

妈妈的眼里虽然也有泪水,但同时增添了欣慰的笑意。

妈妈抚摸着我的小手说:“儿啊,你要记住人家的好!”

我的小手肿着,那是去姥姥家之前,妈妈拿笤帚疙瘩打的。

此时,也不太疼了。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首尾都写到“我”的“泪水”,开头的“泪水”饱含我的“委屈”和难过,是感情的起点,结尾的“泪水”体现了“我”认为外面再好也不如家里好的感受,是感情的升华。
B.小说由“我”不去摘吃人家的东西,到拒绝去果园里偷桃子、送还人家的小花狗、不随便接受人家给的东西,写出了“我”成长的过程,这是小说艺术表现的细腻之处。
C.“我”想摘人家菜园里的东西吃,脚都迈进去了,又退了出来,因为“我”意识到了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拿到人家给的黄瓜和西红柿不忘道谢,说明“我”懂礼貌。
D.“我”把小花狗送还狗主人老爷爷,他送给“我”一串咸鱼干,“我”把杏给大叔吃,大叔给“我”割了一捆韭菜,这里包含着一个投桃报李、礼尚往来的道理。
【小题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我以后再也不随便拿别人家的东西了”对理解小说有重要作用,请谈谈你的理解。
【小题3】这篇小说的语言有什么特色?请举例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阳光老人

刘建超

单位新建了宿舍楼,旧楼转让给县城一家煤矿公司。煤矿公司将楼粉饰一番,分配给了退休的老工人。我暂时没有搬走,便与这楼里的老人做起了邻居。

邻居们还没有搬来,家家便开始加装防盗门,冰冷的金属门更有一种拒人之外的冷漠。上午,有人敲门,我打开门,门外立着一位慈眉善目的老者。他说,我是刚搬来的邻居,住你对门。

我连忙问候。老者说,我姓盖,盖叫天的盖!盖叫天,京剧艺术家,知道不?

我摇摇头。不是我不知道,只是孩子小,在睡觉。加上我也准备搬家,屋里乱糟糟的,实在没有心情应酬。

老盖也不介意我的态度,说你忙你的,我随便看看。他还真的到处转转看看,走了。

我和妻子相视一笑,这个邻居真有意思。

炉子灭了,我准备生火做饭。

老盖又来了,手里的火钳子夹一块烧得红彤彤的蜂窝煤。

我刚才见你家煤火灭了,我那正好烧着哪,给你钳来一块。

老盖把煤块放进炉子里,听说咱这一片也要通燃气了,以后做饭就方便了。我挖了一辈子煤,将来不用烧煤做饭了,心里还真不是个味啊。中午做啥吃的?我家中午做炸酱面,一起去吃啊。话音未落,人已经出屋了。

下午,老盖又来敲门了,他站在门口,说,我想往西墙上敲几排钉子挂物件,不知你家里是不是有倒夜班休息的人?

我心头暖暖的,这么细心的老人,我妻子确实要上夜班,正在休息。

我说盖师傅,不妨事,您钉吧。

老盖摆着手,那不成,上夜班很辛苦呢。

一下午也没有听到隔壁敲墙的动静。

楼里搬进矿上的老人,使得沉闷肃静的旧宅充满了活力。清晨会看到老人练剑练拳做气功的身影;晌午,楼道里会听到他们通报菜市场的最新价格;晚间路灯下有自拉自唱的老戏速,有的围在一起调动车马炮,争得脸红脖子粗。这楼里以前都是单位的上班族,下班时间都躲在屋里看电视,翻手机,几乎不来往。

老盖经常来我家,介绍楼里的邻居情况,讲当年他们在矿上一起挖煤的往事。

那天,老盖兴奋地敲开我的门,说,我还不知道你是个大作家啊。今天的晚报上发有你写的小说。大作家,我有一肚子的矿工故事,闲了我给你说道说道,可提供些素材啊。

老盖就经常来我家沉浸在往事中。我也就知道了楼上叶阿姨的丈夫,矿难时,舍身救出十二名被困工友,自己英勇牺牲;二单元老单,自学成才,有近百项发明创造,退休在家仍做研究。我对身边的这些老矿工渐渐充满了感动。

夏季的一个晚上,老盖又来了,说麻烦你这个大作家,帮我写个通知,楼房前有一片洼地,杂草丛生,现在是夏季,蚊虫猖狂。动员大家拉土填坑,种植些蔬菜,收获了大家分。老人们看到通知都很积极,很快就整理出一块地,种上了蔬菜。老盖每天都要去菜地浇水施肥。以后,我家门把手上时不时地就会挂上一袋子新鲜的蔬菜,辣椒、豆角、茄子、青菜,水灵得让人喜欢。

中秋的一个下午,我把四岁的女儿哄睡,到街上复印资料。资料刚复印一半,忽然停电,一等就是一个小时。想到女儿,我急匆匆往家赶,跑上楼,看到老盖搬个小板凳坐在我家门口,隔着门在哄我女儿唱小兔子乖乖。老盖示意我不要出声轻声地对女儿说,小兔子乖乖,你再唱一遍,大灰狼就逃跑了,你爸爸就回家了。老盖笑笑,拿起板凳走了。“

我到南方出差了半个月,回到家里妻子告诉我:前天下午,老盖在楼下溜达,看到两个小青年用被单包着电视机从楼上下来,老盖一眼就认出那被单是四楼教师家的。老盖上前询问,小青年推倒老盖拔腿就跑,老盖爬起来边追边喊,抓住了盗贼,胳膊受伤缝了三针。妻子说,这楼里多亏有了老盖啊。是啊,我对老盖充满了无限的敬意!

临近春节,我搬家了。虽然新房子宽敞了,设施也齐全了,可我还是怀念那栋旧楼房,时常想起老盖,想起那些挖了一辈子煤的阳光老人。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交代了我一家人与煤矿公司退休老工人成为邻居的原因,为下文老盖的出场提供了依据。
B.文中老盖的“心里还真不是个味啊”一句情感十分复杂,体现了他对以后人们用燃气做饭而不用煤做饭的遗憾之情。
C.对清晨、晌午、晚间老人们生活场景的描绘,突出了旧楼人际关系的变化,也表达了对人与人和睦相处的渴望。
D.文中作者通过和老盖的交往,对老盖的态度经历了“爱理不理——被之感动——充满敬意”的情感变化。
【小题2】老盖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标题“阳光老人”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