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8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相国何者,沛丰人也。以文无害为沛主吏掾。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关中事计户口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鲍生谓丞相曰:“王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于是何从其计,汉王大悦。汉五年,既定天下,论功行封。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客有说相国曰:“君灭族不久矣。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污?上心乃安。”于是相国从其计,上乃大说。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贱强买民田宅数千万。上至,相国谒。上笑曰:“夫相国乃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相国,曰:“君自谢民。”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何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孝惠二年,相国何卒,为文终侯。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候/所食邑多/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
B.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候/所食邑多/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
C.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
D.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候/所食邑多/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国起源于春秋晋国,也称相邦,是战国秦及汉朝廷臣最高职务,后来嬴政因其权力过大而废除。刘邦即汉王位后,又重新设立,后代为避讳改称相邦为相国。
B.陈胜起义之后,刘邦集合了三千子弟响应,攻占沛县,自称“沛公”。沛县,简称“沛”,因古有“沛泽”而得名,现在是江苏省徐州市的下辖县,位于徐州市西北部。
C.“上”即皇上,臣子称皇上为“陛下”。古代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所以用陛下代称皇上。“殿下”也是对皇上的尊称。
D.“谧”是指谧号。谧号是我国古代对死去的帝王、诸侯、大臣、贵族(包括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进行评定后,给予的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何善于识人,见识不凡。高祖是平民时,他多次利用自己县吏的职权保护高祖;其他将领都争抢金帛财物时,他把法律诏令和各种图书文献收藏起来。
B.萧何能力出众,深谋远虑。汉王二年,他留守关中,转运粮饷,补充兵员,成为汉王坚实的大后方;他想法深远,购置偏僻的土地,营造宅第也不修建围墙。
C.萧何纳谏解危,终得保全。他采纳鲍生的意见,派亲人到汉王营中效力且作人质;采纳门客的意见,低价强买平民田宅,以示无政治野心,解除信任危机。
D.萧何举贤任能,胸襟宽广。经他举荐的韩信在关中谋反,他亲自出手杀了韩信;虽然与曹参不和,但生病期间仍不忘向惠帝极力举荐让曹参行相国之权。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
(2)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19-20高三上·安徽·阶段练习
知识点:司马迁(前145-前90)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据,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后四年,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赵括既代廉,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如奉璧秦王                                 奏:进献
B.璧有瑕,请指示                           指示:指给……看
C.而蔺相如病                                 笃:重,病重
D.赵军壁不战                                 固:坚固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风相如持璧却立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C.设九宾于廷,臣敢上璧                    度我至军中,公
D.赵王因以括                                 以大中丞抚吴者魏之私人
【小题3】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A.斯固百世之遇也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
C.欲呼张良与俱去D.大王来何操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甲通过典型事件刻画蔺相如的智勇兼备。他章台斗秦王,看出秦王无意偿赵城,复取璧,欲通过以璧击柱来胁迫秦王,这是智;他直斥秦王,欲以死相搏,这是勇。智,使其勇而不莽;勇,使其智有实效。
B.文段乙中赵括取代廉颇以后,就立刻全盘更改法令,调动官吏。后中了秦国将领白起的奇兵巧计,虽出动精兵亲自突围,最终还是战败而亡。
C.文段甲中作者善于抓住表现人物性格的细节描写,一个“视”字写出了蔺相如察言观色的情态和从容应对的神色;“怒发上冲冠”,运用夸张手法,使其怒不可遏的神态跃然纸上。
D.作者善于运用反衬手法,文段甲中作者写秦王的贪婪、狡诈、色厉内荏、窘态毕露,主要是为了反衬蔺相如的机智勇敢;文段乙中作者写赵王轻信谣言,不听劝阻,反衬出蔺相如的识人之能。
【小题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2)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小题6】请用“/”给下列语段中画线部分断句。

功 之 成 非 成 于 成 之 日 盖 必 有 所 由 起 祸 之 作 不 作 于 作 之 日 亦 必 有 所 由 兆 故 齐 之 治 也,吾 不 曰 管 仲,而 曰 鲍 叔;及 其 乱 也,吾 不 曰 竖刁、易牙、开方,而 曰 管 仲。

(节选苏洵《管仲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解,轵人也,字翁伯,善相人者许负外孙也。解父以任侠,孝文时诛死。少时阴贼,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然其自喜为侠益甚。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其阴贼著于心,卒发于睚眦如故云。

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解姊怒曰:“以翁伯之义,人杀吾子,贼不得。”弃其尸于道,弗葬,欲以辱解。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解曰:“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

解执恭敬,不敢乘车入其县廷。之旁郡国,为人请求事,事可出,出之;不可者,各厌其意,然后乃敢尝酒食。诸公以故严重之,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余车,请得解客舍养之。

及徙豪富茂陵也,解家贫,不中訾。轵人杨季主子为县掾,举徙解。解兄子断杨掾头。杨季主家上书,人又杀之阙下。上闻,乃下吏捕解,解亡。临晋籍少公素不知解,解冒,因求出关。吏逐之,迹至籍少公。少公自杀,口绝。久之,乃得解。

轵有儒生侍使者坐,客誉郭解,生曰:“郭解专以奸犯公法,何谓贤!”解客闻,杀此生,断其舌。吏以此责解,解实不知杀者。杀者亦竟绝,莫知为谁。吏奏解无罪。御史大夫公孙弘议曰:“布衣为任侠行权,以睚眦杀人,解虽弗知,此罪甚于解杀之。当大逆无道。”遂族郭解翁伯。

太史公曰: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采者。然天下无贤与不肖,知与不知,皆慕其声,言侠者皆引以为名。谚曰:“人貌荣名,岂有既乎!”於戏,惜哉!

(改写自《史记·游侠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
B.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
C.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
D.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茂陵,是汉武帝的陵寝。我国帝王陵墓建筑主要由地面上的封土和地下的墓室两部分组成。
B.布衣,指棉布、葛麻之类的织物制成的衣服,借指贫民百姓,也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C.郡国,指郡县和封国。汉初郡国并行,凡分封诸侯王的区域则设国,诸侯王食封不治国,由中央直接委派官员管理。
D.御史,先秦时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从秦朝开始成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郭解残忍冷酷,杀人如麻,但又因为对方行为的合理性而放走了杀了他外甥的凶手。
B.郭解内心阴险,睚眦必报,对举报他的杨县掾,一怒杀之;杨的家人告状,又被他杀死在宫门下。
C.郭解自喜为侠,不矜其功,重江湖道义,很受推崇。落难时,有人选择牺牲自我,也要保全他。
D.郭解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他虽然一世没有做官,却凭自己的侠义举动名扬四海,但这种侠义行为是受如家排斥的。
【小题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公以故严重之,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余车,请得解客舍养之。
(2)解布衣为任侠行权,以睚眦杀人,解虽弗知,此罪甚于解杀之。当大逆无道。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彷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丈人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嚯其目。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朴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①社稷幸得血食:国家或许得到保存。血食,享受祭祀。②庸保:帮工,伙计。庸,同“佣”。被雇用的人。③家丈人:东家,主人。④嚯其目:弄瞎他的眼睛。嚯,熏瞎。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B.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C.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D.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B.皇帝,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号。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自己的封号。
C.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D.诸侯,周初的诸侯由中央统一控制。春秋时,诸侯强大,周王室衰微,诸侯脱离周天子控制并出现割据纷争的局面。汉以后也称分封的诸王和列侯为诸侯。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被燕国派刺客的行为激怒,立即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并在十个月后攻克了燕国的都城蓟。
B.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人搜查燕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高渐离改变姓名藏匿在宋子做佣工。
C.高渐离在得知别人知道了他的身份后,不再担惊受怕地躲藏了,于是换上了自己原来的行装。
D.秦始皇怜惜高渐离擅长击筑,于是赦免了他的死罪,熏瞎了他的眼睛,让他击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翻译成现代汉语。
(1)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
(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