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5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廷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聘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着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名孟光。居有顷,妻曰:“常闻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无乃欲低头就之乎?”鸿曰:“诺。”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有顷,又去适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方舍之于家。鸿潜闭著书十余篇。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咸曰:“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葬毕,妻子归扶风。

(选自《后汉书•逸民列传第七十三》,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B.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C.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D.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小题2】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乐夫天命复奚疑B.而莫之夭阏者
C.童子何知,躬逢胜饯D.今而见择,敢不请罪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鸿年幼丧父,且又遭逢乱世。他是扶风平陵人,父亲担任城门校尉,寓居在北方并死在那,年幼的他用席子把父亲卷着埋葬,后到太学就读。
B.梁鸿拒绝势家,礼聘孟氏之女。孟氏则先梳妆打扮,穿着绮丽的绢绸衣服,涂脂抹粉,再请求制作粗布衣服、草鞋,纺织用的筐、搓绳子的工具。
C.梁鸿志在隐居,婚后不久实现。他对妻子非常满意,给她取了字和名,在妻子对他隐居有所质疑后携妻一起进入霸陵山中,耕田纺织,读书弹琴。
D.梁鸿气节高尚,备受妻子敬重。孟光为他准备吃的,不在梁鸿面前仰视,而把盛食物的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而伯通这才感到他不是一般的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
(2)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
19-20高二上·河北石家庄·期中
知识点:范晔(398-445)《后汉书》编撰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投笔从戎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①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②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王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③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之志哉?”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

(《后汉书·班超传》)


【注】 ①徐令:徐县县令。②执:操持,做。③研:通“砚”。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犹当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学习)
②有口辩,而涉猎书传(广泛搜寻)
③尝业投笔叹曰(停止)
④帝乃超为兰台令史(罢官)
⑤为官写书,受直以老母(报酬)
A.①②⑤B.②③④C.①③⑤D.③④⑤
【小题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与“不耻劳辱”中的“耻”字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
A.且庸人尚之,况于将相乎!
B.居家常执勤
C.外连横而诸侯。
D.假舟楫者,非能也。
【小题3】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两项是(  )
A.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
B.卿弟安在
C.兄固被召诣校书郎
D.立功异域
E.豫州今欲何至
【小题4】“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这句话的正确翻译是(  )
A.家境贫寒,班超常常替官府雇佣人去抄写来供养(母亲)。
B.家境贫寒,班超常常被官府雇佣去抄写来供养(母亲)。
C.家境贫寒,班固常常被官府雇佣去抄写来供养(母亲)。
D.家境贫寒,班固常常替官府雇佣人去抄写来供养(母亲)。
【小题5】根据文意,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班超、班彪、班固这三个人是什么关系?
(2)班超在为人、品行方面有哪三点比较突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种皓字景伯,洛阳人。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皓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顺帝末,为侍御史。帝擢皓监太子于承光宫。中常侍高梵从宫中单驾出迎太子。时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惑不知所为。皓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乔退而叹息,愧皓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皓素慷慨,好立功立事。出为益州刺史。在职三年,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杂落皆怀服汉德。时永昌太守冶铸黄金为文蛇,以献大将军梁冀,皓纠发逮捕,驰传上言,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冀由是衔怒于皓。会巴郡人服直聚党数百人,自称“天王”,皓与太守应承讨捕,不克,吏人多被伤害。冀因此陷之,传逮皓、承。太尉李固上疏救曰:“臣伏闻讨捕所伤,本非皓、承之意,实由县吏惧法畏罪,迫逐深苦,致此不祥。比盗贼群起,处处未绝。皓、承以首举大奸,而相随受罪,臣恐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上乃赦皓、承罪,免官而已。后凉州羌动,以皓为凉州刺史,甚得人心。被征当迁,吏人诣阙请留之,太后叹曰:“未闻刺史得人心若是。”后迁汉阳太守,戎夷男女送至汉阳界。及到郡,化行羌胡,禁止侵掠。迁使匈奴中郎将。时辽东乌桓反叛,复转辽东太守,乌桓望风率服,迎拜于界上。坐事免归。征拜议郎,迁南郡太守,入为尚书。会匈奴寇并凉二州,桓帝擢皓为度辽将军。皓到营所,先宣恩信,诱降诸胡,其有不服,然后加讨。诚心怀抚,由是羌胡、乌孙等皆来顺服。皓乃去烽燧,除候望。边方然无警。延熹四年,迁司徒。在位三年,年六十一薨。

(节选自《后汉书·卷五十六》)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皓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B.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皓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C.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皓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D.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皓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字词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惶惑不知所为”与“卒惶急无以击轲”(《荆轲刺秦王》)的“惶”字含义相同。
B.“开晓殊俗”与“余威震于殊俗”(《过秦论》)的“殊俗”一词含义相同。
C.“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与“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逍遥游》)的“沮”字含义相同。
D.“边方晏然无警”与“言笑晏晏”(《氓》)的“晏”字含义不同。
【小题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种皓不重钱财,远离俗人。他把父亲留下的三千万财产救济抚恤了宗族和乡里的穷人,还远离追求名利的人,不与他们结交往来。
B.种皓为人持重,临事不惑。在监护太子时,中常侍高梵自宫中单车出迎太子的行为不合礼制,他大胆质疑,挺身而出保护太子。
C.种皓不畏强权,敢作敢为。担任刺史时发现太守的不法行为及时奏报朝廷,因而得罪梁冀,梁冀借事诬陷种皓,种皓后被免官。
D.种皓深得民心,威名远播。他担任凉州刺史时,甚得人心,吏民不愿他离开;任辽东太守后,他用兵平定乌桓人对朝廷的叛乱。
【小题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梵辞屈,不敢对。乔退而叹息,愧皓临事不惑。
(2)皓纠发逮捕,驰传上言,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各题。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以超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战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固以为能,遣与从事郭恂使西域。

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邪?乃召侍胡,诈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状。超乃闭侍胡,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与共饮。酒酣,因激怒之曰:卿曹与我俱在绝域,欲立大功,求富贵。今虏使到裁数日,而王广礼敬即废;如令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之奈何?官属皆曰:今在危亡地,死生从司马。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当与从事议之。超怒曰:吉凶决于今日。从事文俗吏,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非壮士也!众曰:善。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曰:见火,皆当鸣鼓大呼。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

明日,乃还告郭恂,恂大惊,既而色动。超知其意,举手曰:掾虽不行,班超何心独擅之乎?恂乃悦。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超晓告抚慰,遂纳子为质。还奏窦固,固大喜,具上超功效,并求更选使使西域。帝超节,诏固曰:吏如班超,何故不遣,而更选乎?今以超为军司马,令遂前功。超复受使,固欲益其兵,超曰:愿将本所从三十余人足矣,如有不虞,多益为累。

(取材于《后汉书·班超传》)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遣与从事郭恂使西域             俱:一起
B.况已                                                          著:显明
C.见火                                                                 然:燃起
D.帝超节                                                         壮:雄壮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取封侯             欲立大功,求富贵
B.以超假司马                                           之奈何
C.战蒲类海。                                                  还奏窦固
D.诈                                                           今在危亡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在家里常常做辛勤劳苦的活计,不因为劳苦屈辱而觉得羞耻
B.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
他们不知道我们究竟有多少兵力,一定会很害怕,这样就可以把他们全部消灭
C.掾虽不行,班超何心独擅之乎
从事您虽然没有一起行动,但我班超怎么会存心独占这份功劳呢
D.超晓告抚慰,遂纳子为质
班超清楚地告诉鄯善王事情的始末并安抚宽慰他,于是鄯善王接纳了汉朝太子作为人质
【小题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班超出身贫寒,但他不甘于这种贫寒,博览群书,从不屑于劳苦繁重的工作。
B.班超出使西域,敏锐地察觉到鄯善王态度的变化,推断出必有匈奴使者到来。
C.皇帝在得知班超在鄯善作出的功绩后,让他再次出使西域,继续完成其功业。
D.班超被提拔为军司马后,再度出使西域,窦固想多给他派些兵,他没有接受。
【小题5】《后汉书》中写到:“班超……亦一时之志士也。”请根据文本内容简要概括,“一时之志士”的班超有哪些令人称赏的地方。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