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1 组卷804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寡人之于国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坏 、凶恶
B.填然鼓之,兵刃既接鼓:动词,击鼓
C.谨庠序之教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同“途”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无望民之多邻国也   义而死焉者也
B.狗彘食人食不知检       谋动干戈于邦内
C.申之孝悌之义             晋侯、秦伯围郑,其无礼于晋
D.邻国民不加少               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小题3】对全文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并没有使人民增多,因此就向孟子提出了疑问。
B.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反问梁惠王,使梁惠王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
C.孟子在此文中一定程度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
D.所谓行仁政就是要以保民为职分。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2)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11-12高一上·山东济宁·阶段练习
知识点:《孟子》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桓晋文之事(节选)

(孟子)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齐宣王)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邹敌楚哉?盍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之欲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          疾:憎恨
B.然后从而                                     刑:刑罚
C.民而可为也                                     罔:同“网”,张罗网
D.是故明君民之产                              制:规定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何以异邹敌楚哉/季氏将有事颛臾
B.无恒产有恒心者/今夫颛臾,固近于费
C.愿夫子辅吾志,明教我/王好战,请战喻
D.故民之从也轻/则无望民多于邻国也
【小题3】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何以伐为B.无乃尔是过与C.五亩之宅,树之以桑D.句读之不知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在谈话中首先从“养”“教”两个方面概述了“仁政”的基本内容,二者的关系是在施“教”的基础上有“养”。
B.孟子在此提出了自己的“仁政”的主张,这正是孟子的目的所在。
C.为了进一步说服齐宣王,孟子在谈话中提出了从田宅桑畜直到礼义庠序的王道仁政模式图。
D.孟子的这一番话,充分体现了其善于论辩、 富有气势的特点。
【小题5】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盍亦反其本矣?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小题6】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公都子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

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天下之生久矣,一一乱。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

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污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说暴行有作,园囿、污池、沛泽多而禽兽至。及纣之身,天下又大乱。周公相武王诛纣,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

“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我者其惟《春秋》乎!’

“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公明仪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吾为此惧,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不得作。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圣人复起,不吾言矣。

“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

(选自《孟子·滕文公章句下》,有删改)


[注]①闲:捍卫。②诐:偏颇。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之生久矣,一一乱            治:治理。
B.孔子,作《春秋》                  惧:忧虑。
C.我者其惟《春秋》乎               罪:怪罪。
D.圣人复起,不吾言矣               易:改变。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蛇龙居之,民无             为秦人积威之
B.坏宫室为污池                    秦亦不城予赵
C.知我者惟《春秋》乎          行李之往来,共乏困
D.驱猛兽百姓宁                    以其求思之深无不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自己好辩是迫不得已而为之,他借论辩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宣扬儒家的“仁政”思想。
B.孟子将杨墨两家的学说概括为“无君”“无父”,将其比作乱臣贼子的邪说,认为危害大于禽兽。
C.孟子主张端正人心,消除邪说,反对偏激,批判怪论,这些做法符合人民意愿和社会发展规律。
D.孟子认为没有大禹天下不会太平,没有孔子人们会变成野蛮的夷狄,没有周公人们会思想混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
(2)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