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1 组卷30
阅读下文回答各题。

墨池记

①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①,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        

②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③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如何哉。

④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注:①张芝:字伯英,东汉大书法家,人称之为“草圣”。
【小题1】第①段方框内应该填入的虚词是(          )。
A.乎B.也C.哉D.邪
【小题2】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隐然而高:________  虽一能不以废:___________
【小题3】对“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然而后世人书法不如王羲之,难道是学习比不上他么?
B.然而后人书法没有能赶上王羲之的,难道他们所下的学习功夫不如他吗?
C.然而后人书法没有能赶上王羲之,哪里是他们所下的学习功夫不如他呢?
D.然而后人书法没有能赶上王羲之,怎能使他们所下的学习功夫不如他呢?
【小题4】“教授王君盛”书“晋王右军墨池”六字于楹间的目的是什么?
15-16高二下·上海嘉定·期中
知识点: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曾巩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论慎终
贞观十三年,魏征恐太宗不能克终俭约,上疏谏曰:臣观自古帝王受图定鼎,皆欲传之万代,故其垂拱岩廊,布政天下。然受命之初,皆遵之以成治;稍安之后,多反之而败俗。其故何哉?岂不以居万乘之尊,出言而莫己逆,所为而人必从,公道溺于私情,礼节亏于嗜欲故也?语曰:“非知之难,行之为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所言信矣。
陛下年甫弱冠,肇开帝业。贞观之初,躬行节俭,遂臻至治。论功则汤武不足方语德则尧舜未为远而顷年以来稍乖曩志敦朴之理渐不克终《书》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顷年以来,意在奢纵,忽忘卑俭,轻用人力,乃云:“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自古以来,未有由百姓逸乐而致倾败者也,何有逆畏其骄逸而故欲劳役者哉?或时欲有所营,虑人致谏,乃云:“若不为此,不便我身。”人臣之情,何可复争?此直意在杜谏者之口,岂曰择善而行者乎?陛下贞观之初,动遵尧、舜,捐金抵璧,反朴还淳。顷年以来,好尚奇异,难得之货,无远不臻,上好奢靡而望下敦朴,未之有也。贞观之初,求贤如渴,善人所举,信而任之,取其所长,恒恐不及。
近岁以来,由心好恶,或众善举而用之,或一人毁而弃之,或积年任而用之,或一朝疑而远之。夫行有素履,事有成迹。陛下不审察其根源,而轻为之臧否,守道者日疏,干求者日进。所以人思苟免,莫能尽力。
臣闻“祸福无门,唯人所召”,“人无衅焉,妖不妄作”。伏惟陛下统天御宇十有三年,威加海外,年谷丰稔,礼教聿兴。暨乎今岁,天灾流行,炎气致旱。夫天何言哉?垂象示诫,若见诫而惧,择善而从。前王所以致礼者,勤而行之;今时所以败德者,思而改之。则宝祚无疆,普天幸甚,何祸败之有乎?然则社稷安危,国家治乱,在于一人而已。当今太平之基,既崇极天之峻,九仞之积,犹亏一篑之功。臣诚愚鄙,略举所见,伏愿陛下采臣狂瞽之言,冀千虑一得。(选自《贞观政要·卷十》,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言矣 信:真实
B.此直意在谏者之口 杜:堵塞
C.求者日进 干:冒犯,冲撞
D.人无焉,妖不妄作 衅:犯错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其故哉 ②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羡乎
B.①虑人致谏,云 ②度我至军中,公
C.①或一人毁弃之 ②廉君宣恶言君畏匿之
D.①何祸败有乎 ②苟以天下
【小题3】【小题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论功则∕汤武不足方∕语德则∕尧舜未为远∕而顷年以来∕稍乖曩志∕敦朴之理∕渐不克终
B.论功则∕汤武不足方∕语德则∕尧舜未为远∕而顷年以来稍乖∕曩志敦朴之理∕渐不克终
C.论功∕则汤武不足方∕语德∕则尧舜未为远∕而顷年以来稍乖∕曩志敦朴之理∕渐不克终
D.论功∕则汤武不足方∕语德∕则尧舜未为远∕而顷年以来∕稍乖曩志∕敦朴之理∕渐不克终
【小题4】【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观十三年,魏征上疏进谏,他认为君主们虽然明晓治国之道,却往往在国家安定后违背初心,不能做到善始善终。
B.唐太宗想要建造宫殿,却担心有人进言阻止,便以百姓无事会生骄逸之心为由,加以掩饰。此举遭到魏征反对。
C.魏征认为唐太宗近年来依据个人好恶决定人事任免,不问根源就评判官员好坏,以致官员们只求自保,不肯尽心效力。
D.魏征认为,福祸不由天定而在人为,劝谏太宗察纳雅言,施行善政,避免大好的基业功亏一篑。
【小题5】【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岂不以居万乘之尊,出言而莫己逆,所为而人必从,公道溺于私情,礼节亏于嗜欲故也?
(2)好尚奇异,难得之货,无远不臻,上好奢靡而望下敦朴,未之有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留侯论
苏 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获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迎。庄王曰:“其主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帝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贲、育:古代两位著名的勇士。②张良为韩国贵族,秦灭韩后,良倾家产收买刺客,始皇巡游武阳,良与能使120斤铁椎的力士在路上狙击。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卒然临之而不惊卒:通“猝”,突然
B.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特:特别
C.子房不忍忿忿之心忿忿:愤怒、怨恨
D.其身之可爱爱:爱惜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无故加之不怒何不淈其泥扬其波
B.观其所以微见其意,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
C.非子房谁全之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D.而忧其度量不足吾妻死年所手植也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分析了留侯张良能够成就大业,是因为他能够忍住小小的愤怒。第一句“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为全文的中心论点。
B.桥上那位老人用傲慢无礼的态度狠狠教训张良一次,是因为张良虽才能有余,却脾气暴躁,不能忍耐。
C.文章认为汉高祖的胜利和楚霸王的失败,原因就在于忍与不忍之间的差别。而汉高祖能忍耐,正是实施了张良的计策。
D.本文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从“忍”与“不忍”两个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论述,并通过列举事例指出了“忍”与“不忍”的两种不同的结局。
【小题4】【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项 籍 唯 不 能 忍 是 以 百 战 百 胜 而 轻 用 其 锋 高 祖 忍 之 养 其 全 锋 而 待 其 敝 此 子 房 教 之 也 当 淮 阴 破 齐 而 欲 自 王 高 祖 发 怒 见 于 词 色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                                 
(2) 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警世通言》叙

(明)无碍居士

①野史尽真乎?曰:不必也。尽赝乎?曰:不必也。然则去其赝而存其真乎?曰:不必也。《六经》《语》《孟》,谭者纷如,归于令人为忠臣,为孝子,为贤牧,为良友,为义夫,为节妇,为树德之士,为积善之家,如是而已矣。经书著其理,史传述其事,其揆一也。【甲】理著而世不皆切磋之彦,事述而世不皆博雅之儒,于是乎村夫稚子、里妇估儿,以甲是乙非为喜怒,以前因后果为劝惩,以道听途说为学问。而通俗演义一种,遂足以佐经书史传之穷。

②而或者曰:“村醪市脯不入宾筵,乌用是齐东娓娓者□?”呜呼!《大人》《子虚》,曲终奏雅,顾其旨何如耳。人不必有其事,事不必丽其人。【乙】其真者可以补金匮石室之遗,而赝者亦必有一番激扬劝诱、悲歌感慨之意。事真而理不赝,即事赝而理亦真,不害于风化,不谬于圣贤,不戾于诗书经史,若此者,其可废乎?

③里中儿代庖而创其指,不呼痛。或怪之,曰:“吾顷从玄妙观听说《三国志》来,关云长刮骨疗毒且谈笑自若,我何痛为?”夫能使里中儿顿有刮骨疗毒之勇,推此说孝而孝,说忠而忠,说节义而节义,触性性通,导情情出。视彼切磋之彦貌而不情;博雅之儒文而丧质。【丙】

④陇西君海内畸士,与余相遇于栖霞山房,倾盖莫逆,各叙旅况。【丁】因出其新刻数卷佐酒,且曰:“尚未成书,子盍先为我命名?”余阅之,大抵如僧家因果说法度世之语,譬如村醪市脯,所济者众,遂名之曰“警世通言”,而从臾其成。

(有删节)


[注]①彦:贤才。②齐东:出自《孟子·万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齐东野语,即齐东民间传闻,不为典要。③丽:附着。④金匮石室: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此处指经书史传等。
【小题1】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一项是(     
A.为B.矣C.耳D.也
【小题2】将“所得竟未知孰赝而孰真也”这句话补入本文,最合理的位置是(     
A.【甲】B.【乙】C.【丙】D.【丁】
【小题3】第③段借“里中儿”之事说理,颇为巧妙,请加以赏析。
【小题4】小宁读《警世通言》时喜欢在个人微博上发表简短书评,他在读完第三卷《王安石三难苏学士》后写道:其中苏东坡为王安石续诗,指摘他的短处,据北宋蔡绦《西清诗话》,原是欧阳修的事;苏东坡为王安石从峡中取水事,是借用唐代张又新《煎茶水记》中李季卿与陆鸿渐的故事。小说家所言,信不得!请根据本文文意,以“无碍居士”的名义在小宁的书评后留言表明看法(用白话即可,不得抄录原文)。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