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6 组卷19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把灯光调亮(节选)

张抗抗

①这个平常的下午,书店依然没有什么客人。街上的行人对“明光书店”不肯多看一眼,更不愿多走一步踏进书店,卢娜对此已经见怪不怪。

②忽然,她听见了轻微的响动,只见门口进来了几个年轻人。他们轻手轻脚在书店里像影子一样移来移去,然后拿出手机,速速拍下了书的封面,动作快得像做贼一样。卢娜迅速作出了判断:这几个人虽然不是偷书的,也和偷书差不多。他们在书店选好自己喜欢的书,然后转身回家上网去买。

③卢娜把脸扭过去,在心里安慰自己:这几个学生来“买书”,买的总归还是有油墨书香味道的纸书。学生去网上买书,为了省钱,省了钱就能再多买几本书。这样总比那些不读书的人好许多啊。

④她相信,一家书店,就像一座城池的瞭望塔,走进书店登上塔顶,望得见远处的来路和去路。去年冬天一个下雪的日子,她独自守着冷清清的书店,望着窗外飘飞的雪片,忽然觉得那一片片白雪就像撕碎的书页,被一双巨手抛甩出去,纷纷扬扬落在湖里河里,雪花淹没在浪花里,不见踪影……

⑤学生们走后,书店又冷清下来。她究竟还能撑多久呢?说不定哪一天,卢娜会到马路对面的那家装修公司去借一部梯子,把“明光书店”那块木匾,从屋檐下摘掉。这天下午,老公从湖区放假回家,亲自烧了几样小菜,样样都是卢娜喜欢的。儿子临近高考,天天在县中晚自修很迟才回。但卢娜却没有胃口,吃了几口就放了筷子。她晓得老公是想同自己谈天,至少是问问,书店这个月又亏进去多少。但老公见她不想说话,什么也没说。

⑥卢娜没敢告诉老公,今天她的心情特别沮丧,是因为下午书店里,来过一个人。

⑦那人说:新区大发展,老城肯定人心惶惶,我看你,还是早作打算的好……

⑧那人走后,卢娜半天没缓过神,在椅子上傻坐了一会儿,心里焦灼如焚。她飞快地算了一笔账:假如这个消息是真的,最晚挨到明年,新区落定之后,书店的老顾客就将走得差不多了,书店亏空肯定越来越多……

⑨辰光还早,她开锁进店,觉得光线有点暗,顺手开了灯,一时灯光亮得晃眼。她抬头,看见了天花板上前些天刚刚新换的灯泡,心里突然一阵刺痛:把灯光调亮?——把灯光调亮,不是愈加费电了么?她气呼呼地顺手把灯关掉了。这家昏暗的书店里,只剩下她的心里,还有一朵小火苗,而今,这朵风里雨里挣扎太久的小火苗,也终于快要熄灭了……不怪我不怪我,她对自己说,我实在是已经尽力了哦……

⑩就在这时,卢娜听见手机铃声在响,她走到窗口去拿包取手机,发现原来书店东窗的窗帘还拉着。她用手指划开屏幕的接听键,然后把窗帘唰地拉开了。

顷刻间,书店里洒满了亮晃晃的阳光,一格格在书架上跳跃,把书店染得一片金黄。还是太阳好啊,她对自己说。把灯光调亮,就算再亮,也是夜里。她自嘲地笑了笑。清晨的阳光下,手机里传来一个爽快的声音。电话是文化局的人打来的,让她赶紧到局里去一趟。省政府的那笔书店奖励基金,明光书店评上了!不是个小数目,足足一百万。她的手抖了一抖,手机从掌心滑出去,落在一堆高高码起的书上。她站在窗口一动不动,肩膀轻轻地抖动起来,身子开始战栗。她伸出双手捂住了自己的脸,手心很热很烫,忽然又变得凉湿,泪水透过指缝,从脸颊上哗哗淌下来。她终于哭出了声,惊喜的抽泣,在晴天的阳光里,如急骤的阵雨一样砸下来……

卢娜从文化局回到店里,已近中午。她从街上的灯具店里,买了一盒40瓦的灯泡——把灯光再调亮一点!她要让明光书店的老顾客们,老远就看到书店的灯光。这么多年,书本没有改变我的命运,但改变了我。我办了明光书店,我的书店给人送去知识,知识可以帮别人改变命运……

这么一想,卢娜的眼泪又流下来了——不对!不是知识改变命运,是文化!不对,文化也不一定能改变命运,但可以改变人!我不再是那个高考落榜的自卑女孩,我活得对人有用,我充实、我知足……

那天晚上,卢娜回到家,和老公说了今天书店里发生的事。老公开口说:卢娜,我晓得你开书店十多年,没一天好日子过。但是,假如你从此不开书店,恐怕就活不成了。       

隔着一条街、隔着几道墙,卢娜看见“明光书店”四个字,在夜空里通体透亮。

水电火电风电核电,只要线路没有被毁坏,灯光总归会重新亮起来的吧?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写一个平常的下午“书店依然没有什么客人”,“行人对‘明光书店’不肯多看一眼”,既暗示一定的时代背景,也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
B.卢娜十多年来对明光书店全身心投入,但生意惨淡,连连亏损,而她始终也没想放弃,从中可见她是一个性格坚韧的人。
C.题目“把灯光调亮”在文中多次出现,既指给阅读者提供好的读书环境,也可指卢娜心中那份期待与坚守,借书店传播知识与文化。
D.小说以“明光书店”为主要叙事场景,以书店的命运变化串联人物故事,反映了作者对当下实体书店的兴亡发展的观照,值得深思。
【小题2】请从表达技巧角度,简要赏析小说第④段的艺术效果。
【小题3】作家张抗抗在谈到《把灯光调亮》创作时说:“女主人公卢娜,一个平常的小城女子,白天卖书、夜里有梦。”横线处写到她“自嘲地笑”和两次“流泪”,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其中原因,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020·河南·模拟预测
知识点:张抗抗其他小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散文,然后回答问题。
海 市
张抗抗
穿越戈壁滩时,你会忽然觉得,世界原来竟是如此单纯。
天很蓝,蓝得像海,一无杂质。悠悠白云飘来,丝丝缕缕地绕在头顶,天幕有如巨幅浮雕。地很平,一马平川。视线里弥漫着黄褐色的沙地,从车轮下一直通向地球的尽头,眼里除了黄沙还是黄沙。粗糙的沙滩散落着碎石般的沙砾,精细的沙丘上刻着一圈圈年轮般的波纹;日月凝聚而成的沙岗,如长堤般延绵伸展;路边掠过废弃的村落,断墙残垣仍是一片触目惊心的灰黄……
偶尔有远远的山,卧龙似地蜿蜒着,如黑黢黢的树根纠集、缠绕在一起,皱折却整齐而光滑,透着西北的苍劲。峰顶的积雪分外鲜明,蓝莹莹地闪烁,像一双双苍茫而忧郁的眼睛。
旋风突然就出现了。风夹裹着黄沙,构成了风的形状。像一只只倒扣的金钟,呈U字形,底部紧贴着戈壁滩,任意地旋转舞蹈着。那是一页奇妙的图景,大漠上凝固的黄色成为一块巨大的底版,与游曳的黄色旋风浑然一体。镂空的风柱又似一支急促的喷泉,安慰着沙漠里的行人。
再没有更多的颜色了。戈壁只有单纯得近于单调的金黄。
当然,还有白灼的阳光。戈壁,永远灿烂。
在长久单调的旅途中,假如眼前忽而掠过了几丛稀稀拉拉的骆驼草,那样短暂而可怜的一点绿色,也会给人带来莫大的惊喜。针叶状的骆驼草总是自顾自一丛丛生长着,周围聚起一个个小沙堆,略略地高出沙地,远看就像是一座座小小的绿岛,淹没在无边无际的沙海之中。却没有一棵绿树。
出凉州、经张掖、过酒泉,漫漫长途,古城的绿洲与绿洲之间,没有河,没有泉,也没有井。黄沙古道,掩埋了多少流放者饥渴的白骨和焦灼的灵魂。
真的没有绿树也没有河流么?苍天在上,谁能拯救这荒茫死寂的戈壁?
昏沉沉的困倦中我睁开眼。如闪电掠过黑夜,我的眼睛为之一亮——那是海么?灰蓝色的水波漾溢着,弥漫着,悬浮于沙洲之上,宁静而安谧。水上横一道长长的湖堤,堤上有树,清晰而精致的树影,一棵棵生动地排列着,像故乡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更奇妙的是,水面上还映着绿树的倒影,水墨画一般,朦胧得柔美。在沙漠的骄阳和干旱中,那水,想必是清凉又甘甜的。
那一定是个好去处了。我问,那是个什么地方呢?
是海市。司机回答。
海——市?这真的就是海市?怎么就和真的景致一模一样啊?
车上的人都醒了,迷迷糊糊的,都来看这海市。再是睁大了眼,也看不出这实际上虚无缥缈的海市,同实实在在的风景,有什么区别。虽然远在天边,那水中的倒影,却是明明白白的呵。
有点儿怀疑自己的眼睛,也怀疑司机漫不经心的介绍。就只差停车下车,自己徒步大漠,直奔那远处的湖岸,去看个究竟了。
——嗨,你去吧,没等你找着那个地方,你就在沙漠里渴死累死了。司机显得有些幸灾乐祸。千百年来,有多少人被它骗了。都以为那是真的,奔着那水去,奔着那好风景。可你走它也走,越走越远,一辈子也走不到头……
脑子里忽然涌出许许多多关于海市蜃楼的传说。
……焦渴的找水人,怀着虔诚和崇敬之情,流尽了最后一滴汗、耗完了最后一滴血,倒毙在沙漠里。也许临死时,还在期待着他那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梦幻,会如奇迹般出现……
再看海市,那清清的湖、静静的树,分明露着一种狡诈和虚伪的微笑。可为什么,曾有人会以生命相托,祭祀这本来虚无而渺茫的幻影呢?连同我在内。如不是亲见,我也不相信如此美丽诱人的海市,会是一个骗局。然而,海市没有罪过。海市因沙漠的气流和折光而现,海市本无意。而人,辛劳饥渴、疲于奔命的赶路人,孤身于茫茫戈壁、漫漫大漠之中,寻求一处绿树环抱的甘泉,就成为苦难的旅程中,灵魂最后的庇护地和温柔之乡的梦。人依赖于心造的幻影,苦挨岁月,为自己的精神天国付着高昂的代价。人迷恋海市,人也没有罪过。
但如果是一些备足了水的人,为另一些缺水的人,刻意造出一个人为的海市来呢?造出一个连他自己也并不相信、更不会以真情和生命去抵押的神话。那人造的海市,便是一种真正的罪孽了。
海市是一个陷阱。误入其中的猎物就成为海市下一个猎物的诱饵。尽管海市的谎言早已被人戳穿了很久,却仍然还有饥不择食、自欺欺人的后来者,走进那没有坐标的戈壁滩,在无水的沙海中迷失自己。
车窗外,遥远的海市仍然烟波浩渺、树影憧憧,美得充满诱惑。车迎着那片海市而行。海市始终浮游在沙漠的尽头,在我前行的左侧,固执地不肯离去。有一阵寒颤从心头掠过,不敢再看海市一眼。那时候我只剩下一个愿望:我只想快快走完这片苍凉的不毛之地。
临近中午,阳光越发炽烈,金色的戈壁要燃烧起来。抵达安西城时,天空忽然飘来几片黑云,一阵凉气袭过,豆大的雨点落下,干燥的地面扬起一层白粉,雨却顷刻无踪无影。旋即,清朗而广袤的天穹之下,横空划出一道巨大的七色彩虹,勾勒出一片绚丽的辉煌。
司机说,你们的运气不错呵,戈壁滩上的旋风、海市、彩虹、丝路花雨,都看见了。我走那么多次,也不是回回都有的啊。
我心里却觉得一种莫名的酸楚。我只想快快地往前走,快些到达前面那片真正的绿洲。没有狰狞的旋风、没有虚幻的海市、没有稍纵即逝的彩虹,却有冒着炊烟的房屋、欢乐的人群、油绿的青稞麦和那丰收的田野……
戈壁是单纯的。在这片单纯得近于单调的黄色世界里,美丽的海市和斑斓的飞虹就成为沙漠的调色板,成为旅人一个虚幻的希望。可惜它们并不真正存在,当彩虹悄然隐去、海市无声消失的时候,人们仍然只能依靠自己的双腿走出戈壁,去寻找活水和黑土,寻找蔚蓝色的大海和坚实的船帆。
我多想筑一条引水的渠河,然后,在路边种上一排排树苗。
那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绿色。浸润着绿叶的水,就在树根下流淌。
【小题1】文章第四段描写旋风,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旋风怎样的特征?
【小题2】笔下的海市美丽诱人,可是作者为什么说“有一阵寒颤从心头掠过,不敢再看海市一眼”?
【小题3】简要概括本文的主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天边草原芍药谷

张抗抗

延绵起伏的草坡,绒毡似的铺了一层浅浅的绿,丘陵草浪划出舒缓的弧线,一坡又一坡、一波又一波,如浪如云,把地平线遮去一半。无边的草原形成一个个绿色的漩涡,车和人在绿浪里翻滚,忽高忽低忽前忽后,绿得令人眩晕。视线里没有一棵树。 灼烈的阳光,无遮无拦地倾洒下来,那些矮矮茁茁的绿草,裸露在原野上,顶着阳光站立,却无一丝藏躲的怯懦。沙尘袭来、暴雨倾泻、大雪覆盖,无助的小草,坦然迎向天空,慨然无怨地承受着。细弱的草根与草根,在薄薄的土层下手牵着手,一根连着一根、一片连着一片,就把无边无际的绿草原托起来了。

天边草原。

野芍药花惊现的那一刻,空气骤然凝固了。

她们从山谷里低地里探出头来,一团团柔润的白与粉,一只只仙桃般浑圆的花苞、一朵朵粲然开启的鲜花,一支支昂首俏立的深绿色枝叶,在草丛里漫坡遍野地散落开去。数不清的野生芍药花,如同一群群粉色白色的鸟群,从天边飞来栖息于此,铺满了这整整一面隐蔽而又开阔的凹形谷地。她们在阳光下安静地梳理着轻盈而光滑的羽翅,展示着纯洁无瑕的身体。粉白粉红,星星点点,织成了一块巨大的花毯。远远望去,眼前这一片绿山谷,已被盛开的野芍药,染成了缤纷绚丽的鲜花草原。她们像一群超凡脱俗的花仙子,在草地上忘情嬉戏,心无旁骛地举行着一场无需观众的演出。我被眼前这壮观的天然芍药之美震慑了。

草原寂静无声,只听得草叶簌簌在脚下响动,还有自己急促的呼吸。小心地撩开齐膝的花枝,磕磕绊绊地接近她,跌跌撞撞地靠近她。再晚一步,唯恐她又乘风飞去倏然无影。我的前后左右身前身后都是绽开的野芍药,一朵亲吻着我的裙角,一朵拂弄着我的裙带,弯腰抚摸眼前这一朵,前面又有一朵在呼唤……我触到了她薄如蝉翼的花饼,闻到了花蕊中喷发出来的阵阵香味;左边是挺立的芍药花苞。右边是灿烂的芍药花朵,身后是繁茂的芍药花枝。芍药的花瓣在风中轻轻摇曳,花叶发出一阵阵浓郁的青草气息,花朵散着一阵阵清甜清爽清淡的芳香。我陷落于此起彼伏的花海花浪中,乱花迷眼:我匍匐在她脚下,只想伸出双臂把她拢在怀里。那些已绽开的花朵,花瓣是纯正的白色或淡淡的粉色,远望几乎与牡丹或荷花同大。天空碧蓝如水,朵朵白云悬停不动。分不清是天上的白云一片片落下来变成了白芍药,还是一朵朵白芍药浮上了天空……

到了秋季,芍药花叶一朵朵一片片落尽,地面上干干净净,就像芍药从没来过世上一样。她们消失于厚雪之下,好像在做一个藏猫猫的游戏。由于芍药的地下根茎硕大,有充足的养料让她们安然度过严冬。

很多年前,我和母亲游览北京香山,曾在樱桃沟发现几株人工种植的盛开芍药花,细细品赏,那洁白的花瓣近于透明,片片如玉似水,花形、叶片与牡丹极其相似,花大叶肥,华美绚丽,好像是专与牡丹媲美而来。

我一直分不清牡丹和芍药。

然而,在这片草原深处的芍药谷,我忽而发现了芍药与牡丹的区别。

芍药花长长的花茎,由根部簇生,每一枝都是直立而独立的,她们好奇地抻长了脖子,向上探问着天空。芍药的花朵高于植株,一朵朵活泼泼地悬浮于枝头,欢天喜地的样子,是一种率性无羁的姿态。而牡丹开花时,嵌于绿叶之中或悬浮于绿叶之上,因有花枝绿叶扶托,显得沉稳富态,有雍容华贵之相。

牡丹的精致之美,是被人工栽培养育出来的;而野芍药,天然带着一种蓬勃之美,自由自在,质朴灵动。

芍药属毛茛目,被人们誉为“花仙”和“花相”,是国内“十大名花”之一,也被称为“五月花神”。芍药自古就被作为爱情之花,因其又名“别离草”,现已被尊为七夕之花。芍药花瓣可煮粥,芍根可入药……

这些芍药花的种籽,究竟是什么时候落在这个山谷里的呢?在这片人迹罕至的草原上,这片或肥沃或瘠薄的土壤,她们或千挑万选、或随遇而安,沉潜于地下雪下冰下。春天来了,根茎悄悄萌动,她们便从草地上轰轰烈烈地钻出来。据说芍药发芽的场景蔚为壮观,水红色或浅紫红的短粗花芽,形似竹笋,出土后花芽颜色加深,变为深紫红色或黄褐色,而后迅速形成花的营养器官——茎和叶,茎叶一支支蓬蓬勃勃,萌发着生命的活力。

大自然拥有何等的神力与造化,创造出了如此美丽的奇迹。千百年来,芍药花历经了多少次干旱或冰雹的劫难,才侥幸存活下来并繁衍成谷。在她们娇嫩的花苞内,蕴含着何等超强的忍耐力与爆发力,方能年复一年去而复来。

天边草原、天上草原、天堂草原

就在距北京几百公里之外的草原深处,拥有这一片保存完好、未被侵犯的芍药谷,深藏着这一片纯净的鲜花草原。光阴荏苒,花开花落,她们心无旁骛地守护着自己的家园,任凭沧海桑田,终不会改变天性。不知芍药为什么被称为别离草?我为此而忧心。自然之美被人发现之后,常常意味着破坏与终结,就连欣赏也会成为一种罪过。

但愿没人能把芍药挖走,她们的根太深了。城市的花坛养不住她们

(节选自《北京青年报》2019年5月17日,有删改)

【小题1】结合文章理解“天边草原”“天上草原”“天堂草原”这三个词语的含义。
【小题2】分析文章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小题3】赏析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语言特色。
【小题4】探究“她们的根太深了,城市的花坛养不住她们”一句的丰富意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洛舍漾

张抗抗

①洛舍,杭嘉湖平原一个水乡小镇。

②洛舍是个喜乐的名字,北宋宣和年间,此地曾有“乐舍”之称,意即江南富庶宜居之地,也有说指南迁至此的洛阳人集居地,至近代终定名“洛舍”。镇北有一个“大漾”,其水面浩阅,水波渺渺。我小时候站在大通桥头嘹望“洛舍漾”,觉得它像大海一样,坦坦荡荡望不到边际。

③“漾”——水流长、水摇动貌。《辞海》“漾”字解:泛、荡之意。漾水,古水名。漾漾,水波动荡。那首著名的苏联歌曲“山楂树”歌词:歌声轻轻荡漾在黄昏的水面上……

④曾经的洛舍小镇,是温暖的外婆家。外婆离世很多年,小镇依然是外婆家。我离开小镇半个多世纪了,小镇依然是永远的外婆家。半个多世纪之前,从杭州去洛舍,坐摇橹的木船在大运河走一夜、后来是时长五小时的小火轮、再后来,通了汽车、再后来,是高速公路。河港一年年少下去,楼房一年年多起来。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起,小镇填河铺路填河建房,水乡成了平地,失去河流的小镇,就像饥渴多病的躯体,有了衰颓之相。每次回去探望它,心里都有隐隐的痛。

⑤幸好还有一座碧水盈盈的洛舍漾,安静地守护着小镇。湿润的水汽从湖上飘过来又散开去,犹如甘霖洒在小镇的上空。幸好洛舍是洛舍漾的小镇,洛舍漾用它丰沛的水滋润着、养护着小镇,于是,很多年后的一个春天,小镇苏醒过来。

⑥我有几年没来外婆家了呢?变化恰恰就是在这几年里发生的。当我再次踏上洛舍镇的大通桥,我见到的是一座秀雅的小镇,临河一长排高大密集葱翠的香樟树和整洁的石板路,拉开了水乡情韵的序幕:白墙黛瓦的古镇老屋,保留了老镇的房屋风格,白墙上搭建着精致的黑瓦雨檐,是老房子的格调。河埠头是必须有的,设计成了一条带篷顶的方头船形状,有妇人蹲在水边洗涤,河水一圈一圈荡漾开去。从洛舍漾来又到洛舍漾去的河水,清凌凌慢悠悠,像水乡人悠闲散淡的性格,更像一幅幅烟雨朦胧的水墨画。在这幅图画中,河埠与船是不可缺少的,它们代表着水乡活着的生命,以及一种未被侵犯或改变的生活方式。再往前走,脚步停下了,一幢砖房门楣上写着“洛舍站”三个字。认出这是哪里了吗?当年你从杭州来,就是在这里下船的。哦,是轮船码头!码头依稀还有旧日的影子,一级级通往河里的石台阶,或许留着我幼年的脚印儿。尽管不再有轮船往来,小镇却保留了这个码头。我看见了多年前的洛舍站,从大运河来的客轮渐渐靠岸,雾气中隐隐可辨出码头上那个等候我们的熟悉身影,河上的风,掀起外婆带襻扣的衣襟……

⑦短短几年,小镇的变化令人吃惊。当年我插队的陆家湾村,环村皆水港,从镇上走水路,小船穿过洛舍漾,得大半个小时,或步行穿过砂村和张家湾,也得近一个钟点。而今陆家湾与张家湾已合并张陆湾村,从镇上开车过去只几分钟。陆家湾的大樟树依旧繁茂,村中心那个终年水量丰盈的大水塘,用条石砌垒加固,周围配有石凳长椅,成为村民的休闲场所。当年木条凳的俱乐部,改建成了舒适的文化会堂,旁边还有一个小型村史馆。村里的小河小桥都在,想起我和两个同班女生在河里学习划船,那条木船歪歪斜斜地一次次撞击着两边的河岸,却怎么也划不进洛舍漾。

⑧是的,那一年我十九岁,正是“诗和远方”的年龄,小村子已容不下我的理想。我至今清楚地记得,那个月夜,我辗转坐上长途汽车回到杭州,报名去北大荒。然后又返回陆家湾村,收拾完行李后,叫了一条小木船,把自己的私人物品运去洛舍码头。我几乎像逃离一般告别了陆家湾,当时外婆正在杭州,我却没忘记把生产队分给我的那只竹榻送去了外婆家。小船穿过苍茫迷蒙的洛舍漾,看不见前方的岸在哪里。灰色的水波一浪一浪地拍打船舷,唰的一声,船底擦过了湖上的鱼寮,金色的鳜鱼从水面上跃起。那一刻我听见了洛舍漾的心跳,如同我青春慌乱的激情。洛舍漾终究没有留住我,但我在离开后的很多年中,洛舍漾却像一幅模糊而又清晰的黑白照片,从未被记忆覆盖。

⑨半个世纪之后的这个春天,洛舍漾辽阔的湖面依旧烟雨朦胧,是我多年前熟悉的水景。漾水平静而淡定,冷眼察看着世事沧桑,波澜不兴处变不惊。很久以前的日子渐渐从水的深处浮上来,那时候,老镇的小街商铺盈客,临河有一长排茶馆面馆,房屋都站在水里,底下用一根根圆柱撑起来,像一只只长脚鹭鸶。从河上摇来小船,叫卖青菜鲜鱼,从窗口把竹篮放下去,提上来就是,再把钱币放在竹篮里放下去付账。小镇往昔的日常风景,那些安逸的旧时光已不复再现。那一刻,我领悟了洛舍漾的温情与柔韧。它拥有宽大包容的胸怀,咽下了也盛下了历史的所有苦难。

⑩如今的洛舍漾一如既往地荡漾着,慷慨地用它所有的气力,把一条条大船托举在湖面上。洛舍漾有自己应循的水道,它终究要经太湖入黄浦江而汇东海。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散文精选》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地名的由来入手,意在表明洛舍漾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文化气息,进而引出下文对小镇变化令人痛惜的描述。
B.苏醒后的小镇,不管是建筑还是生活方式,完全恢复了旧时的样貌,具有了江南水乡的情致,让作者倍感欣慰。
C.“水”是小镇人文与风景的精髓,寄寓着“我”深厚的情感,这也是本文组织结构,展开叙述的线索之一。
D.本文叙述了小镇前后的变化,融入了作者对古城镇保护与发展问题的深入思考,展现了作者的人文情怀。
【小题2】文中第6段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何作用?
【小题3】第9段划横线句子中的“温情与柔韧”有怎样的含意?请结合全文简要赏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