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80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为官率将,善李牧 。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 ,而搏髀曰 :“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 !”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 ,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卬。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 ,寡人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韩、魏。当是之时,赵几 。其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也。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 。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遂字王孙,亦奇士,与余善。

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注:①阃:门槛。此指国门。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阃以内者,寡人                       制:处置;管理。
B.当是之时,赵几                           霸:称霸。
C.西抑强秦,南韩、魏                    支:支持。
D.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       用:任用。
【小题2】下面句子中能直接表现冯唐勇于犯颜直谏性格特点的一项是
①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②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③上怒,起入禁中
④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⑤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
⑥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
A.①⑤⑥B.②③⑤C.①③⑥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唐是汉文帝时杰出之士,但他的仕途仍大起大落,作者昭示他的坎坷际遇,是对封建政治的控诉。
B.冯唐告诫文帝,“委任而责成功” 是君王的用人之道,明君当重赏而不当重罚。
C.这段文字在朴实的叙写中,蕴蓄着作者强烈的爱憎之情,在写作上体现司马迁的风格。
D.文中一些细节之处特别是一些人物的对话,作了栩栩如生的描写,使传文有着强烈的文学性,如对冯唐的犯颜直谏和汉文帝的勇于纳谏,都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显示了其独有的性格特征。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 ,独无间处乎?”
(2)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
19-20高二上·山西临汾·阶段练习
知识点:司马迁(前145-前90)《史记》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苏秦者,东周雒阳人也。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曰:夫士业已屈首受书,而不能以取尊荣,虽多亦奚以为!于是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六国从合而并力焉。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北报赵王,乃行过雒阳,车骑辎重,诸侯各发使送之甚众,疑于王者。苏秦之昆弟妻嫂侧目不敢仰视,俯伏侍取食。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嫂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而谢曰:季子位高金多也。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雒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

(节选自《史记·苏秦列传》)

材料二:

甘茂秦且之齐,出关遇苏秦,曰:今臣不肖弃逐于秦而出关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苏秦曰:善。请重公于齐。乃西说秦王曰:甘茂,贤人,非恒士也。其居秦累世重矣,自崤塞、谷,地形险易尽知之。彼若以齐约韩、魏,反以谋秦,是非秦之利也秦王曰:然则奈何?苏秦曰:不如重其贽、厚其禄以迎之。彼来则置之槐谷,终身勿出,天下何从图秦?秦王曰:善!与之上卿,以相迎之齐,甘茂辞不往。苏秦为谓齐王曰:甘茂,贤人也,今秦与之上卿,以相迎之,茂德王之赐,故不往,愿为王臣。今王何以礼之?王若不留,必不王。彼以甘茂之贤,得擅用强秦之众,则难图也。齐王曰:善。赐之上卿,命而处之。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

【小题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今臣A不肖B弃逐于秦C而出关D愿E为足下F扫室布席G幸无我H逐也。
【小题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侧目,不敢从正面看,文中指畏惧的样子;此外可表示愤恨的样子。
B.季子,指弟弟。古称兄弟之间排行最大的为“孟”,最末的为“季”。
C.亡,文中指出逃,与《过秦论》中“追亡逐北”的“亡”意思相同。
D.德,指感激,与《大学之道》中“在明明德”的“德”字意思不同。
【小题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秦初次游说君主没有成功,后在家埋头苦读一年悟出了揣摩君主心思的方法,再次出游就获得了成功。
B.苏秦的家人对他的态度前后相反,影响他们态度变化的因素不是感情的浓淡,而是官位高低和财富多寡。
C.苏秦以甘茂在齐可能会泄露秦的军事秘密、对秦不利为由,劝说秦王以利禄哄骗甘茂回秦国,秦王同意了。
D.秦、齐两国都以上卿之位争取甘茂,甘茂感激齐国在他危难期间的收留,权衡之后拒绝了秦,留在了齐国。
【小题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六国从合而并力焉。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
(2)彼若以齐约韩、魏,反以谋秦,是非秦之利也。
【小题5】材料二中,苏秦成功说服齐王重用甘茂,除了苏秦辞令巧妙外,还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小题1】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①而蔺相如以口舌为劳        见欺
B.①相如车避匿            赵使者蔺相如
C.①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②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D.①臣所以亲戚而事君者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
【小题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用法与“且庸人尚羞之”中“羞”字相同的一项是(     
A.璧归赵
B.不知将军之至此也
C.以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左右欲相如
【小题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②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盖老子百有六十馀岁,或言二百馀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庄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馀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

太史公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要亦归之自然。老子深远矣。

(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B.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C.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D.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藏室”是藏书和档案之所。“守藏室之史”即“藏室史”,亦称“征藏史”,“征”是典掌之意,指管理周王朝图书的史官。
B.孝文,是庙号。汉孝文帝是刘恒,是《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主角。
C.太傅,为朝廷的辅佐大臣与帝王老师,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古代三公之一,位低于太师。
D.梁惠王,战国时魏国国君魏惠王,即《五石之瓠》中赠送惠子大瓠之种的魏王和《庖丁解牛》中的文惠君。之所以称梁惠王是因为魏国迁都大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认为,品德高尚的君子时运来了就出去做官,时运不济就和蓬草一样随风飘转。这跟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思想完全相同。
B.孔子在告别老子后,对弟子们说的一番话,彰显了圣人虚怀若谷、温良恭俭的品格,同时也从侧面烘托了老子的见识远超常人。
C.老子写了5000多字的《道德经》。《道德经》又名《南华经》,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之意”,然后潇洒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D.世上学习老子学说的人贬斥儒学,学习儒学的人贬斥老子的学说。本文的作者司马迁也尊老贬孔。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2)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小题5】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表现出“老子,隐君子也”?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