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1 组卷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中丞传后叙

韩愈

①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语以国亡主灭,远见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远之不畏死亦明矣!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鸣呼!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

②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话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

③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不救,弃城而逆道?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赢之余,虽欲去,必不达.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④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云: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着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屈,即牵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巡呼云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选自《张中丞传后叙》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                    通知:完全了解
B.宁能知人之不救                                        卒:士卒、士兵
C.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                                 擅:独揽,拥有
D.强留之,食与乐,延霁云坐                           具:准备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作者抓住最关键的几件事,突出了许远忠于国家,以大局为重的品质,又紧扣了他与张巡关系。
B.睢阳之战的指挥权本在许远手中,但许远虚心接纳张巡,自甘位居张巡之下,张巡被杀,许远被俘。
C.韩愈认为批评许远守城不力和责难许、张二公死守睢阳都是小人好发议论,不乐于成全他人好事的表现。
D.第④段,作者把南霁云放在尖锐激烈的矛盾中刻画,展示了其忠义、慷慨、临危不惧的英勇品质。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
(2)尚书固负若属耶?副元帅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郭氏?(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小题4】选文前三段主要是辩“诬”,请简要概括作者所驳斥的三个“诬”点。
18-19高二下·江苏连云港·期末
知识点:韩愈(768-824)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一、二自然段,并完成后面的题目。

古之学者       )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       )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       )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       )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       )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     )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       )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       ),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       )反不能及,       )可怪也欤!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第一句“古之学者必有师”,句首冠以“古之”二字,既说明古人重视师道,又针对现实,借古非今。
B.作者指出师的职能是“传道受业解惑”,从正面申述中心论点。接着紧扣“解惑”二字,从不从师的危害方面说明从师的重要,从反面申述中心论点。
C.第2段中,作者把“古之圣人”从师而问和“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相对比,指出是否尊师重道,是圣愚分野的关键所在。
D.韩愈批评“耻学于师”的风气,涉及的面似乎很广——开头是“今之众人”,接着是做父亲的人,最后又是“士大夫之族”,其中他的主要批评对象是“今之众人”。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

赵郡苏轼,余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余,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余。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顷之,黎生江陵府司法参军。将行,请予言以为赠。余曰:“余之知生,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余闻之,自顾而笑。

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里之人。若余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然则若余之于生,将何言哉?谓余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

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

(选自曾巩《赠黎安二生》)

(二)

燕赵古称多慷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屡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耶?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仕矣。”

(选自韩愈《送董邵南游河北》)


注:①望诸君,即战国时燕国名将乐毅,后因政治失意,离燕至赵,赵封他为望诸君。②屠狗者,泛指隐于市廛(chán)暂不得志的侠义之士。③董邵南,少能读书,有孝行,举进士屡不得志,去游河北。河北自天宝后不禀朝廷命令,在当时是藩镇割据的地方,韩愈坚决主张削藩平镇,实现唐王朝的统一。因而在他看来,若有人跑到河北去投靠藩镇,那就是“从贼”,必须鸣鼓而攻之。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谓余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
B.谓余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
C.谓余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
D.谓余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蜀以书至京师       遗:给予,赠予
B.得之于心矣                 既:已经
C.董生乎哉                    勉:努力
D.为我                       谢:道歉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之:①生与安生学于斯文       ②爪牙
B.其:①患为笑里之人             ②不拘
C.而:①出                           ②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D.于:①出乎性者哉                 皆出于此乎
【小题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赠序,是指亲友间以作文相赠,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两篇选文都是赠序。
B.补,补充官职空缺。类似的表示调动官职的词语还有“调”“转”“徙”等。
C.君,是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统称,也可以是妻称父或青年女子称恋人,在文中“苏君”“望诸君”指的是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D.有司,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这里是指兵部主管考试的官。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通过写信,将黎生和安生两个年轻人推荐给了曾巩。只见他们的文章,未曾谋面,曾巩就对他们的才华大加赞赏。
B.同乡讥笑黎生和安生,是由于他们的文章不接近世俗。曾巩认为这是不切合实际中的小事而已,没有人比他自己更严重的。
C.韩愈同情董邵南仕途不遇,但对于董前去割据的藩镇之地,他也说“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暗示现在燕赵之地的风气与古时不同了,委婉地表达不赞同其前往的观点。
D.韩愈委托董邵南凭吊乐毅之墓,并去看看集市上的“屠狗者”,目的是告诉董邵南要效法古代的忠臣义士,揭示了文章主旨。
【小题6】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余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
(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答李翊书(韩愈)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抑不知生之志:蕲①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②,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抑又有难者。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者存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③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④焉。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

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虽然,待用于人者,其于器邪?用与舍属诸人。君子则不然。处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

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吾诚乐而悲之。亟⑤称其人,所以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愈白。

【注】①蕲:同“祈”,求,希望。②遂:长得好。③距:距同“拒”,抗拒,此指批驳。④肆:放开   ⑤亟:屡次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仁义之人,其言蔼如         蔼如:和蔼温顺的样子
B.以其犹有人之者存也          说:同“悦”,喜欢
C.待用于人者,其于器邪       肖:像
D.亟称其人,所以             劝:劝告
【小题2】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谁不欲告生其道                       久之,能足音辨人
B.惟陈言务去                              进退,实为狼狈
C.然,不可以不养也                    万被戮,岂有悔哉
D.虽如是,敢自谓几于成乎          何不哺糟而啜其醴
【小题3】下列对韩愈文学主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文同学道、做人是不可分的,道德是文章的源泉,只有从思想与道德修养入手,文章才能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
B.在散文写作中,作家内在的精神力量(气)是文章气势的源泉和语言文字的主宰,气盛则文章的句式长短、声调抑扬自然适宜。
C.写文章不能沿袭别人的意思与词语,要做到“陈言务去”,因此必须在形式上雕琢藻绘,刻意求工。
D.“养气”的过程是艰苦的,不能希望速成,不能投合世俗,不能贪求私利,即使在相当成熟后,从思想到行动也要坚守原则。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 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
(2) 处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