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226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炉中煤

——眷念祖国的情思

郭沫若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来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1920年1、2月间作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的主体形象是炉中煤,表达了诗人眷念祖国、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感情。
B.诗的第二节从煤的外形与内心的比较,进一步诉说自己的衷情,表白自己虽然卤莽直率,但胸中却有“火一样的心肠”。
C.诗的第三节交代煤的出身,隐喻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
D.诗的第四节进一步说出自己的心愿。“自从重见天光”,隐喻革命将起的中国;“燃到了这般模样”,表达了诗人渴望为祖国献身的精神。
【小题2】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将“燃”字换成“爱”或“思念”,好不好?为什么?
【小题3】诗人为什么要用“炉中煤”自喻?请结合诗歌意象加以赏析。
19-20高一上·全国·单元测试
知识点:郭沫若(1892-1978)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楚霸王自杀(节选)

郭沫若

大王,请你不要迟疑,亭长又敦促着,追兵万一赶到了……”

不行,不行,项羽依然摇着头,自言自语地说,我们起初起兵的时候,随处都有人来参加,随处都有人来欢迎,我们是没有愁过兵马和粮食的缺乏的。现在不同了。我们每到一处,人都逃得精光。没有逃的,连乡里种田的老百姓都要欺骗我。这正是天老爷在作弄我。呵!他长叹了一声,把两手握成拳头,向空中举了一下,望着天。我还有这么大的气力,就要被消灭了吗?

大王,亭长又说,天是助成你的,请你不要迟疑。你身经百战仍还健在,不正是天意吗?

不行,不行,项羽又摇起头来,我是晓得的,亭长,你一定是好人,但我有什么面目回到江东去呢?他这时心机转了一下,看到了伏在江边不能起来的他的那位部下。他指着他说:那是钟离昧啦,他腰上受了伤,不能动了。亭长,就请你把他打救了去啦。

还有我这匹乌骓马,项羽接着又指着他的那匹青白色的马说,这马我骑了五年,我不忍杀它,这也让亭长把它打救了吧。

大王,我看你的仁心是很可动人的。但我觉得你不好在那种感伤的陶醉里沉湎。古话说得好,‘天道远,人道迩’,我们应该先尽人事,然后再听天命吧。只要你把你目前的这种仁心,能够推广出去,真真正正把天下的人打救起来,真真正正把还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天下的老百姓放在你的念头上,以你的雄才大略专于用来救世济人,我看不要说天,什么人都是会帮着你的,江东的父老也一定会帮助你的。现在还不迟啦……

在这时候从西北角上又隐隐腾出了一片声息,声息愈见逼近了,听得出是一大群人马的马蹄声,听来是有几百人的光景。

大王,亭长叫着,不要再狐疑,你赶快上船!赶快上船!

项羽没有作声。他的左手把盾牌拿着了。其他二十五名壮士就像受了命令的一样,也一同拿起了盾牌。

项羽的两个眼仁愈见对紧了,把剑拔出了鞘来,向空中举起。二十五名的壮士也不期而同地把剑拔出了鞘来向空中举起。二十六道和四围的冰雪争着寒意的剑光,在朝阳中交织着了无数的虹彩。二十六个人呐喊了一声,迎接着涌上了前去。

亭长这时候把船离开了岸,隔得一箭远的光景,又停着了。他爬在乌骓马的背上去观起战来,对着坐在船尾上焦急着的钟离昧传达着他的所见。

……就跟冲进了羊牢的一群猛虎一样啦。哦,只见人在倒,马在倒,敌人溃乱了,就像一群蜂子啦。

项王呢?项王呢?钟离昧焦急着问。

看不清楚啦。……哦,还在,还在。他最厉害。他是没有戴将军盔的……

哦,那不危险!

真不愧是身经百战、力能拔山的大王……二十五个都不弱……哦,真巧妙,真灵敏,真神速呵,二十六个人就像有二十六双手足的一个人啦。不是人的力量啊!

项王呢?项王呢?项王没受伤吗?……

……哦哈,他把盾牌也抛弃了,抓着敌人在当盾牌。他把手里抓着的人像肉弹子一样乱掷!敌人都闪开了,没人敢应战,只是把他们重重围困了起来。遍地都是死伤啦……哦哈,黑盔甲倒了一个,又倒了一个!……

项王呢?项王呢?

他没有倒。但他的头受了伤,只剩下他一个人了!他的身边就只有几个黑盔甲的尸首僵伏着,一个敌人的尸首也没有。他现在拾起了一把剑来了……哦,你注意听,他好像在说话,他指着一个好像叫吕马童的人在说话……

……你不是吕马童吗?我听说刘邦悬着千金的赏格,购我的头首,得到我的首级的还可以封万户侯。你从前对于我是有过好处的,我现在就把我这个首级送给你罢……

这一片宏大的声音,几乎是一字一顿吐出的,连船上的人也听得清楚。钟离昧早已经硬着颈子在吞眼泪,亭长依然还在马上看。

呵哈,亭长最后叫着,项王刎了喉,在一群黑盔甲的尸首里面,倒了。

亭长的脸上也悬着了悲怆的眼泪,他不忍再看了,从马上下来,把船起了碇,向江心摇去。

岸上的泥雪中狼藉着一片的剑和戟,人和马的死尸。

……

(有删改)


【注】①本文取材于《史记》,写于1936年郭沫若游历日本期间,此时国内国民党仍正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后被收入郭沫若历史小说集《豕蹄》。
②据《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是“重瞳子”,即一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亭长的敦促,项羽产生迟疑并拒绝渡江,因为他认识到导致自己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失去民心,已无颜面对江东父老
B.项羽临别时不但赠送乌骓马给亭长,而且请求亭长将其受伤部将钟离昧渡过江去,体现了他还有亭长所说的那种“仁心”
C.“二十六道和四围的冰雪争着寒意的剑光”衬托出项羽和他的将士们勇于应战的英雄形象,与下文具体的作战过程相呼应。
D.小说结尾处写这次激烈的交锋过后战场上一片狼藉,这一环境描写不仅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也折射出项羽的悲剧命运。
【小题2】关于文中亭长在“观战”时与钟离昧的对话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亭长传达自己所见时,钟离昧始终关心项羽是否安全,可见他很忠诚
B.项羽部将人数逐渐减少到最后仅剩项羽,证明他采取了错误的作战策略
C.项羽愿意把自己的首级送给吕马童去领赏,说明他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D.项羽自刎,照应上文托付钟离昧、赠送乌骓马,暗示当时已抱必死决心
【小题3】郭沫若在《豕蹄》序言中说,自己始终是站在现实的立场来创作历史小说,请结合这句话分析小说中划横线句子的丰富意蕴。
【小题4】在《史记·项羽本纪》中,确有项王临终托付乌骓马于乌江亭长的记载,但只字未提钟离昧。而在这篇小说中,郭沫若特意安排这一人物。这样安排有什么文学效果?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炉中煤

郭沫若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因我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第一节中“殷勤”写祖国对于诗人的养育之恩,“思量”是诗人对祖国的思念和希望,希望祖国不断发展,日益强盛、进步。
B.第三节“重见天光”是指在今朝,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祖国焕发出新的青春,诗人的爱国情感不可抑制地喷发而出,报效祖国的时机终于来了。
C.这首诗采用拟人的手法,用“炉中煤”的口吻,向自己心爱的恋人,向思念的故乡,向伟大的祖国倾衷肠,表达了甘愿为她们献身的愿望。
D.“啊,我年青的女郎”这句话反复出现,造成了一种反复咏叹的效果,使情感渐趋热烈深沉。首尾两句呼应,反复表达了“我”对祖国的苦恋与奉献。
【小题2】试分析“炉中煤”这一意象的意蕴。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