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8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列传(节选)

屈原者,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B.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C.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D.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名,是在社会上使用的个人的符号。自称用名,称人以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
B.中国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还有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怀王”即为楚王的谥号。
C.大夫,古代官名。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大夫世袭,有封地。
D.《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汉族诗歌史上一首最长的政治叙事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节选的部分主要交代了屈原写作《离骚》的外因和内因,并对《离骚》的内容做了高度概括。
B.屈原文约、辞微,志洁、行廉,这些在他的辉煌巨著《离骚》中都充分地表现了出来;志洁、行廉,是文约、辞微的思想基础。
C.与屈原同列的上官大夫企图强取屈原草拟的宪令底稿,目的是要抢占屈原的功劳,在楚怀王面前与屈原争宠。
D.屈原在《离骚》中称颂远古的帝喾,中古的齐桓,近古的汤、武,意在讽刺楚国的时政,暗喻国君不贤,表现了屈原追求“美政”的政治理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2)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17-18高一·全国·课时练习
知识点:司马迁(前145-前90)《史记》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淮阴侯列传(节选)

【汉】司马迁

①(汉二年)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阪,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氙(1)渡军,袭安邑。魏王豹惊,引兵迎信,信遂虏豹,定魏为河东郡。汉王遣张耳与信俱,引兵东北击赵、代。后九月,破代兵,夏说阏与(2)。信之下魏破代,汉辄使人收其精兵,诣荥阳以楚。

②(汉三年)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成安君陈馀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闻汉将韩信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新喋血阏与,今乃辅以张耳,议欲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臣闻千里粮,士有饥色,樵苏(3)后爨,师不宿饱(4)。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5),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6)。愿君留意臣之计。否,必为二子所禽矣。”

③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吾闻兵法十则围之,倍则战。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能千里而袭我,亦已极。今如此避而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不听广武君策,广武君策不用。

④韩信使人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7)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令其裨将传飧,曰:“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谓军吏曰:“赵已先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恐吾至阻险而还。”

⑤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

⑥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⑦诸将效首虏,休,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8)山陵,前左水泽(9),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

【注释】(1)木罂氙:木盆、木桶之类。(2)夏说:人名。阔与:地名。(3)樵苏:取薪取草。(4)宿饱:常饱。(5)方轨:两车并行。(6)戏下:同“麾下”。(7)萆:同“蔽”。(8)右倍:右倚背靠。倍,通“背”。(9)前左水泽:前方和左面靠着水泽。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含义。
(1)魏王盛兵蒲阪,临晋(      )
(2)愿足下臣奇兵三万人(      )
(3)韩信使人视,知其不用(      )
(4)然以胜,此何术也?(      )
【小题2】下列加点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后九月,破代兵,夏说阔与
B.汉辄使人收其精兵,诣荥阳以
C.臣闻千里粮,士有饥色
D.能千里而袭我,亦已
【小题3】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于 是 汉 兵 夹 击 大 破 虏 赵 军 斩 成 安 君 泜 水 上 禽 赵 王 歇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小题5】通观全文,可以看出韩信能够取得井陉大捷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 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江南出楠、梓、姜、桂、金、锡;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棋置。此其大较也。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潟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繦至而辐凑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闲敛袂而往朝焉。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于列国之君。是以齐富强至于威宣也。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执益彰,失执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节选自《史记货殖列传》,有改动)


【注】①眇论:精妙的理论。②澙(xì)卤:盐碱地。③繦(qiǎng):穿钱的绳索。辐凑:车辐聚集于毂。④三归:台名,一般为诸侯所有,这里指管仲地位之高。⑤货殖:利用货物的生产与交换,进行商业活动,从中生财求利。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B.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C.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D.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书》,文中指儒家经典。《诗》《书》《礼》《乐》《易》《春秋》合称“六经”。
B.“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与“犹蒙矜育”(《陈情表》)两句中的“矜”字含义相同。
C.“原小则鲜”与“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两句中的“鲜”字含义不同。
D.女功,即女红。指女子所做的纺织,刺绣等传统技艺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夏以来,社会向前发展,作者从耳、目等多个方面写人们的欲望,并认为对欲望最好的办法是顺其自然。
B.作者认为,社会物质的生产和交换活动,是永远不会停止的,它尽管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却受到政令教化的约束。
C.作者引用《周书》里的内容,叙述史实,肯定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阐明了货殖之事的重大作用。
D.文章最后,进一步申说,上至王侯大夫,下至平民百姓无不担心贫穷。由此可以看出作者认同正当谋利求富的做法。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2)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项羽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羽解而东归。汉王欲引而西归,用留侯、陈平计,乃进兵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鲁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谷城。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其军。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
B.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
C.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
D.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府库,指收藏文书、财物和兵器的地方。其中,府指古代收藏文书、财物的地方,库则是用来储藏兵甲和战车的地方。
B.弃市,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街头示众,称为“弃市”。《礼记》中有“刑人于市,与众弃之”等相关记载。
C.关,古代在交通险要或边境出入的地方设置的守卫处所,这里指函谷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
D.淮阴侯,西汉初期的封侯制度承袭了秦制,彻侯是二十级军功爵制中的最高级别。张良因战功被封为淮阴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王心胸开阔,不愿杀降人。他到霸上后,秦王子婴投诚,有的将领认为应杀死秦王,但汉王不想辜负怀王的信任,且认为杀降人不祥。
B.汉王目光长远,善于笼络人心。他进入咸阳后,主动下令封好府库,召见各县中德高望重的人,与他们约法三章,并安慰他们不必害怕。
C.汉王胸有城府,不守信用。和楚王约定中分天下,以鸿沟为界,西边为汉,东边为楚后,又采用张良、陈平的计策追击楚军,最终大败。
D.汉王因时制宜,因人施略。当汉军平定楚地后,只有鲁地人还不肯降服,汉王就率军北上,把项羽的头给鲁地的父老们看,鲁人才投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2)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小题5】楚军最后战败的原因是什么?请根据原文简要分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