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1 组卷4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有西人赁屋于余画铺之左,放利债为业,时余作画,因识之。友人某向借五十金,乞余作保,余以情有难却,允焉,而某竟挟资远遁,西人惟保是问,时来饶舌,初以笔墨为抵,渐至无物可偿。

岁底,吾父家居,西人索债,咆哮于门。吾父闻之,召余诃责曰:“我辈衣冠之家,何得负此小人之债。”正剖诉间,适芸有自幼同盟姊锡山华氏,知其病,遣人问讯。堂上误以为憨园之使,因愈怒曰:“汝妇不守闺训,结盟娼妓;汝亦不思习上,滥小人。若置汝死地,情有不忍,姑宽三日限,速自为计,迟必首汝逆矣。”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余作画 倩:请
B.友人某向借五十金 渠:他
C.有自幼同盟姊锡山华氏 适:刚好
D.滥小人 伍:结交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咆哮门 而青
B.初以笔墨君翻作《琵琶行》
C.我辈衣冠家 彼童子
D.堂上误以为憨园之使 𫐓以为
【小题3】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有西人赁屋于余画铺之左
A.转徙于江湖间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小题4】下列对《浮生六记》卷三卷四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导致芸娘早逝的人为因素的确不少,比如生活的困顿,仆人的私逃等,但最为直接的则是家庭内部的不和。
B.按照古代的礼法,芸娘确实有不守规矩的地方,比如她男扮女装出游,比如给丈夫写信对公婆称呼的不敬。
C.作者留恋忘返的、评价甚高的都是些名山大川,而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作者会毫不留情地加以批评。
D.作者非常喜欢远足,不管生活顺利还是逆境,不管一人独行还是结伴同游,总是兴致盎然,不放过任何机会。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置汝死地,情有不忍,姑宽三日限,速自为计,迟必首汝逆矣。
18-19高一下·重庆沙坪坝·期末
知识点:其他清代作家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禧,字叔子,一字冰叔,赣之宁都人也,生以天启甲子。禧年十一补邑弟子员,试辄其曹。后十年,会甲申之变,帝死社稷,禧闻号恸,日哭临县廷,居则愤惋吒咤,如不欲生。已乃谢弃诸生服,隐居教授。

禧负才略,善擘画理势,每事前决成败,悬策而后验者十常八九。方流贼之炽也,承平久,人不知乱,且谓寇远,猝难及。禧独忧甚,移家翠微峰居焉。翠微峰距宁都西十里,士友稍稍依之,而彭士望、林确斋亦至。士望南昌人,字躬庵,遭乱,喜结客,立义声,公卿间与禧立谈定交,遂偕林挈妻子来家翠微。林故南昌宗室子,变姓名为林确斋,世所称易堂诸子也。其后数年,宁都中寇,被屠掠,而翠微独

禧既谢诸生,益肆力为古文辞,授徒穷山,弟子著籍者常数十人。喜读史,尤好《左氏传》及苏洵文。其为文主识议,凌厉雄健,不屑屑抚拟如世之貌似大家者。遇忠孝节烈事,则益感慨激昂,摹画淋漓,故其所为《新乐侯刘文炳传》尤工。年四十乃出游,涉江逾淮,游吴越,思益交天下非常之人。闻有隐逸士,不惮千里造访。

康熙十七年,诏中外举博学鸿词,禧亦在举中,被征,以疾辞。郡太守县令更督辄就道,不得已舁疾至南昌,就医药。抚军某疑其诈,以板屏舁之至门,禧絮被蒙头,卧称病笃,乃放归。后二年,赴维扬故人约,舟至仪真,暴心气病,一夕卒,年五十七。著有文集二十二卷,诗集八卷、左传经世若干卷。兄详,字善伯;弟礼,字和公,并有集行世。

论曰:明宣德中,周文襄忱荐龚翊为太仓学官,翊辞不就,语人曰“吾仕无害于义,恐负金川门一恸耳”。而禧之论,以谓翊一门卒,非有知己之恩、国士之责也,既已更立三朝,身逢圣贤之主,而然不肯少污其志,贤已。呜呼!禧倘自谓与。

(选自葛虚存《侯方域魏禧轶事》,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试辄其曹       冠:位居第一B.帝死社稷               愍:哀怜
C.而翠微独       完:坚固D.然不肯少污其志     皭:洁白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朝灭亡之后,魏禧伤心难过、痛不欲生,下定决心隐居,不再出仕为官。
B.社会动荡之际,魏禧有先见之明,与友人一同搬至翠微峰,躲避了一场祸患。
C.魏禧因仰慕忠义,所以格外用心书写忠烈之事,并且四处游历、结交忠义之人。
D.明宣德年间,龚翊被举荐为太仓学官,却辞不赴命,魏禧赞扬了他的气节。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禧负才略,善擘画理势,每事前决成败,悬策而后验者十常八九。
(2)禧既谢诸生,益肆力为古文辞,授徒穷山,弟子著籍者常数十人。
【小题4】根据文中人物的各方面情况,概括当时隐士的形象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汪容甫先生行状

王引之

先生名中,字容甫,江都人。少孤,好学。贫不能购书,助书贾鬻书于市,因遍读经史百家,过目成诵。年二十,应提学试,试《射雁赋》第一,补附学生,诗古文词日益进。仪征盐船于火,焚死无算,先生为《哀盐船文》,杭编修世骏序之,以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由是名大显。当世通儒如朱学士筠,卢学士文弨,见先生所撰,咸叹赏以为奇才。

年二十九,始颛治经术,谢侍郎墉提学江左,特取先生为拔贡生。每试,别为一榜,列名诸生前。侍郎尝谓人曰:“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其见重如此。朱文正公提学浙江先生往谒答述扬州割据之迹死节之人作《广陵对》三千言博综古今天下奇文字也毕尚书沅总督湖广,招来文学之士。先生往就之,为撰《黄鹤楼铭》,歙程孝廉方正瑶田书石,嘉定钱通判坫篆额,时人以为“三绝”。

先生于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罔不综览。乃博考三代典礼,至于文字训诂、名物象数,益以论撰之文,为《述学》内外篇。又深于《春秋》之学,著《春秋述义》,识议超卓,论者谓唐以下所未有。为文根柢经、史,陶冶汉、魏,不沿欧、曾、王、苏之派,而取则于古,故卓然成一家言。

性质直,不饰容止,疾当时所为阴阳拘忌、释老神怪之说,斥之不遗余力。而遇一行之美、一文一诗之善,则称之不置。事母以孝闻,贫无菽水,则卖文以养,左右服劳,不辞烦辱。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年五十一,卒于杭州西湖之上。

先生,家大人之所推服也。其学其行,窃闻于趋庭之日久矣。而先生于予所说《尚书》训诂,极奖励,以为可读父书,则又有知己之感焉。虽不能文,尚欲扬榷而陈之,以告后之君子。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朱文正公/提学浙江/先生往谒答述/扬州割据之迹/死节之人作《广陵对》/三千言博综古今/天下奇文字也。
B.朱文正公提学浙江/先生往谒答述/扬州割据之迹/死节之人作《广陵对》三千言/博综古今/天下奇文字也。
C.朱文正公提学浙江/先生往谒/答述扬州割据之迹/死节之人/作《广陵对》三千言/博综古今/天下奇文字也。
D.朱文正公提学/浙江先生往谒/答述扬州割据之迹/死节之人/作《广陵对》/三千言博综古今/天下奇文字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行状,称“状”,以后称之“行状”或“行述”(也谓之“事略”)。叙述死者世系、生平、生卒年月、籍贯、事迹的文章,常由死者门生故吏或亲友撰述,留作撰写墓志或史官提供立传的依据。
B.学士:在古代,学士不是指学位,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官名。因所属机关不同,职权各异。明清两代的殿阁学士实际上掌握着宰相的职权,这是历代地位最高的“学士”了。
C.象数,易学术语,是《易》的组成要素。在《易经》中“象”指卦象、爻象,即卦爻所象之事物及其时位关系;“数”指阴阳数、爻数,是占筮求卦的基础。
D.孝廉方正,制科之一。自雍正时起,新帝嗣位,诏直省府、州、县、卫各举“孝廉方正”,赐六品章服,备召用。
【小题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汪中涉猎广泛,才华横溢。当代的儒学大师朱筠、卢文弨非常欣赏他根据某次渔船失火事件而写的《哀盐船文》,并为之写序。
B.汪中写的《黄鹤楼铭》,歙县程瑶田就此作的石刻,嘉定钱坫由此刻写的匾额“篆文”,当时人称“三绝”。
C.汪中治学“范围广泛,学有专精”,为文“取则于古,自成一家”。
D.汪中是个忠实厚道的人。自小失去父亲的他非常孝敬母亲,家贫如洗时,就卖文章供养母亲;对朋友及其家庭,他也非常关心。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贫不能购书,助书贾鬻书于市,因遍读经史百家,过目成诵。
(2)虽不能文,尚欲扬榷而陈之,以告后之君子。
【小题5】根据最后一段,简要概括作者为汪中写行状的原因。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荆轲刺秦王(节选)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怖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乙】老僧辨奸

〔清〕沈起凤

严分宜①未贵时,与敏斋王公读书菩提寺东院。一日,同阅《荆轲传》。至樊於期自杀处,严曰:“此呆汉也,事知济不济,辄以头颅作儿戏耶!”遂大笑。王曰:“烈士复仇,杀身不顾,志可哀也!”遂大哭。

又阅至白衣冠送别时,严复大笑曰:“既知一去不返,乃复遣之使去,太子丹真下愚也。”王又大哭曰:“壮士一行,风萧水咽,击筑高歌,千古尚有余痛!”

继阅囊提剑斫,箕踞高骂,严更笑不可抑,曰是真不更事②汉不于环柱时杀之而乃以嫚骂了事王更涕泗沾襟曰豪杰上报知己至死尚有生气铜柱一中祖龙③亦应胆落。

一时,哭声笑声喧杂满堂。一老僧倾听久之,叹者:“哭者人情,笑者真不可测也。二十年后,忠臣义士,无遗类矣。”

后,王官中牟县令,颇有政声。而严竟以青词作相,专权误国,植党倾良,为明代奸邪之冠。老僧预知之,而不能救,殆佛门所谓“定劫”欤?

(选自《清代散文名篇集粹》 )


注:①严分宜:即严嵩,明朝中后期的大奸臣。②更事:阅历世事。③祖龙:即秦始皇。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曰/是真不更事/汉不于环柱时杀之/而乃以嫚骂了事/王更涕泗沾襟曰/豪杰上报知己/至死尚有生气/铜柱一中/祖龙亦应胆落/
B.曰/是真不更事汉/不于环柱时杀之/而乃以嫚骂了事/王更涕泗沾襟曰/豪杰上报/知己至死尚有生气/铜柱一中/祖龙亦应胆落/
C.曰/是真不更事汉/不于环柱时杀之/而乃以嫚骂了事/王更涕泗沾襟曰/豪杰上报知己/至死尚有生气/铜柱一中/祖龙亦应胆落/
D.曰/是真不更事/汉不于环柱时杀之/而乃以嫚骂了事/王更涕泗沾襟曰/豪杰上报/知己至死尚有生气/铜柱一中/祖龙亦应胆落/
【小题2】下列句子的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A.《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时期刘向编写的《战国策》,《战国策》属于国别体例史书。
B.古时的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C.课文涉及的诸多人称代词,子、足下、卿、臣、仆、君、公、夫子、先生、执事都属于敬称。
D.“九宾之礼”,这是我国古代最隆重的礼节。周天子按其亲疏,分别赐给各诸侯王不同的爵位,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各诸侯国内的官职又分为三等:卿、大夫、士,诸侯国国君则自称为“孤”。这“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士”合起来称为“九仪”或称“九宾”。
【小题3】下列有关文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甲开始写秦武阳色变真可是为了显示秦廷的森严和秦王的威武,这一“色变振恐”与荆轲的“顾笑”形成鲜明的对比。
B.由于刺杀是在仓促之间出现的,秦廷上下反应迟钝;秦王惶恐到拔不出剑的地步,大臣也都目瞪口呆,束手待毙。
C.荆轲“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正是前文荆轲对樊於期将军所说的刺杀设想的实施,此处印证了荆轲计划的合理性。
D.这是文章的高潮部分,重点描述了荆轲廷刺秦王的场景,通过秦武阳、秦王的形象衬托了荆轲的形象。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
(1)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2)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