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1 组卷3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秦纮,字世缨,景泰二年进士,授南京御史。劾治内官傅锁儿罪,谏止江南采翠毛、鱼等使。权贵忌之,蜚语闻。会考察,坐湖广驿丞。

成化十三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奏镇国将军奇涧等罪。奇涧父庆成王钟镒为奏辩,且诬纮。帝重违王意,逮纮下法司治,事皆无验。而内官尚亨籍纮家,以所得敝衣数事奏。帝叹曰:“纮贫一至此耶?”赐钞万贯旌之。

小王子数万骑寇大同,长驱入顺圣川,掠宣府境。纮与总兵官周玉等邀击,遁去。寻入掠兴宁口,连战却之,追还所掠,玺书劳焉。

弘治元年以王恕荐,擢左副都御史,督漕运。奏言:“中官、武将总镇两广者,率纵私人扰商贾,高居私家,擅理公事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而天下镇守官皆得擅执军职受民讼非制请严禁绝总镇府故有赏功所,岁储金钱数万,费出无经,宜从都御史勾稽。”帝悉从其请。

纮之初莅镇也,劾总兵官安远侯柳景贪暴,逮下狱。景亦讦纮,勘无左证,法司当景死。景连姻周太后家,有奥援,讦纮不已。诏并逮纮,廷鞫卒无罪。诏宥景死,夺爵闲住,而纮亦罢归。大臣王恕等请留纮,不纳。居数月,起南京户部尚书。十一年引疾去。

十四年秋,寇大入花马池,败官军孔坝沟,直抵平凉。言者谓纮有威名,虽老可用。诏起户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制三边军务。纮躬祭阵亡将士,掩其骼,奏录死事,恤军士战殁者家。练壮士,兴屯田、申明号令,军声大振,遂大败寇。

十七年以年老连乞致仕。诏赐敕乘传归,月岁隶如制。明年九月卒,年八十。赠少保,谥襄毅。

(节选自《明史·秦纮传》,有删改)


注:①鱼:指一种水鸟,善于捕食小鱼、昆虫等。②小王子,指当时鞑靶族小王子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摧理公事/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而天下镇守官皆得擅执军职/受民/讼非制/请严禁绝/
B.擅理公事/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而天下镇守官皆得擅执军职/受民讼/非制/请严禁绝/
C.擅理公事/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而天下镇守官皆得擅执军职/受民/讼非制/请严禁绝/
D.遭理公事/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而天下镇守官皆得擅执军职/受民讼/非制/请严禁绝/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谪,常指“古代官吏被降职或流放”,与之意思相近的词有“迁”“贬”“黜”等。
B.奥援,意为内援,指在内部暗中支持帮助的力量。
C.尚书,古代官职名,始于战国,历代相承。文中指“六部”中“户部”的最高官职。
D.廪,有“储存粮食的仓库”“储藏的粮食”“公家发放的粮食”等意,也可指俸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纮宦海沉浮,生活清贫。秦纮在官场上历经官职的升降起伏,为官多年,家产却寥寥无几,生活俭省、清贫。
B.秦纮很有见识,常受重用。他对“诉讼”等事的看法颇有见地,得到皇帝的肯定,并且多次受到朝廷重用。
C.秦纮刚直不阿,不畏权贵。秦纮不畏官宦贵族权势,多次揭露一些权贵的不法行为,如弹劾总兵官柳景贪婪暴戾等。
D.秦纮老当益壮,勇立军功。舆论认为秦纮年纪大了但威名仍存,所以他所统领的军队声威大震,取得了卓著的军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入掠兴宁口,连战却之,追还所掠。
(2)纮躬祭阵亡将士,掩其骼,奏录死事,恤军士战殁者家。
18-19高一下·黑龙江鹤岗·阶段练习
知识点:张廷玉《明史》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熊廷弼,字飞百,江夏人。三十六年,巡按辽东。巡抚赵楫与总兵官李成梁弃宽莫新疆八百里,徙编民六万家于内地。已论功受赏给事中宋一韩论之下廷弼复勘具得弃地驱民状劾两人罪及先任按臣何尔健康丕扬党庇疏竟不下。时有诏兴屯,廷弼言辽多旷土,岁于额军八万中以三分屯种,可得粟百三十万石。帝优诏美,命推行于诸边。边将好捣巢,辄生衅端。廷弼言防边以守为上,缮垣建堡,有十五利,奏行之。在辽数年,杜馈遗,核军实,按劾将吏,不事姑息,风纪大振。四十七年,起大理寺丞兼河南道御史,宣慰辽东。旋擢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代杨镐经略。未出京,开原失,廷上言:“辽左,京师肩背;河东,辽镇腹心;开原又河东根本。欲保辽东则开原必不可弃。敌未破开原时,北关、朝鲜犹足为腹背患。今已破开原,北关不敢不服,遣一介使,朝鲜不敢不从。既无腹背忧,必合东西之势以交攻,然则辽、沈何可守也?乞速遣将士,备刍粮,修器械,毋窘臣用,毋缓臣期,毋中格以沮臣气,毋旁挠以掣臣肘。毋独遗臣以艰危,以致误臣、误辽,兼误国也。”入,悉报允,且赐尚方剑重其权。数月守备大固。廷弼之初抵辽也,令佥事韩原善往抚沈阳,惮不肯行。继命金事阎鸣泰,至虎皮驿恸哭而返。廷弼乃躬自巡历,自虎皮驿抵沈阳,复乘雪夜赴抚顺。总兵贺世贤以近敌沮之,廷弼曰:“冰雪满地,敌不料我来。”鼓吹入。时兵燹后,数百里无人迹,廷弼祭诸死事者而哭之。遂耀兵奉集,相度形势而还。所至招流移,缮守具,分置士马,由是人心复固。

(节选自《明史·熊廷弼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已论功受赏/给事中宋一韩论之/下廷弼复勘/具得弃地驱民状/劾两人罪/及先任按臣何尔健/康丕扬党庇/
B.已/论功受赏/给事中宋一韩论之/下廷弼复勘/具得弃地/驱民状劾两人罪/及先任按臣何尔健/康丕扬党庇/
C.已/论功受赏/给事中宋一韩论之/下廷弼复勘/具得弃地驱民状/劾两人罪/及先任按臣何尔健/康丕扬党庇/
D.已论功受赏/给事中宋一韩论之/下廷弼复勘/具得弃地/驱民状劾两人罪/及先任按臣何尔健/康丕扬党庇/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巡按,明代每年八月朝廷派监察御史分赴各道巡视,考察吏治,称巡按御史,又称按台。
B.经略,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掌管一路或数路军政事务,职位高于总督。
C.疏,古代朝臣使用的一种文体,指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如上疏、奏疏。
D.尚方剑,皇帝御用的宝剑,全面代表皇权,持有尚方宝剑的大臣,斩杀官员后无须上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熊廷弼秉公执法,不畏权贵。担任辽东巡按时,他弹劾了放弃疆土驱逐百姓的巡抚赵楫与总兵官李成梁,以及原任巡按何尔健、康丕扬。
B.熊廷弼为国分忧,倡议屯田。他建议从戍边军队中抽调三分之一的人员去垦荒种田,受到皇上褒奖,朝廷于是下诏兴屯,并在各边地推广。
C.熊廷弼治边有方,常备不懈。他主张边防以守卫为上策,积极倡导修筑城墙、堡垒,备足草料粮食,修理好作战器械,边庭因而更加稳固。
D.熊廷弼清正廉明,以身作则。他在辽东多年,杜绝馈赠礼物,不作无原则的宽容;属下不敢巡视边地,他亲自冒险去慰问军队、鼓舞士气。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无腹背忧,必合东西之势以交攻,然则辽、沈何可守也?
(2)所至招流移,缮守具,分置士马,由是人心复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邹智,字汝愚,合州人。年十二能文。家贫,读书焚木叶继晷者三年。举成化二十二年乡试第一。

时帝益倦于政,而万安、刘吉、尹直居政府,智愤之。道出三原,谒致仕尚书王恕,慨然曰:“治天下,在进君子退小人。方今小人在位,公顾屏弃田里。智此行非为科名。欲上书天子。别白贤奸。拯斯民于涂炭耳。”恕奇其言,笑而不答。明年登进士。改庶吉士。遂上疏曰:“陛下于辅臣遇事必咨殊恩异数必及亦云任矣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陛下岂不欲推诚待物哉?疏入,不报。

智既慷慨负奇,其时御史汤鼐、中书舍人吉人、进士李文祥亦并负意气,智皆与之善。因相与品核公卿,裁量人物。未几,孝宗嗣位,弊政多所更。智喜,以为其志且得行,复上书曰:“少师安持禄怙宠,少保吉附下罔上,太子少保直挟诈怀奸,世之小人也。陛下留之,则君德必不就,朝政必不修,此弊所当革者也。致仕尚书王恕忠亮可任大事,尚书王竑刚毅可寝大奸,都御史彭韶方正可决大疑,世之君子也。”帝得疏,颔之。居无何,安、直相继罢斥。而吉任寄如故,衔智刺骨。

鼐常朝当侍班,智告之曰:“祖宗盛时,御史侍班,得面陈政务得失,立取进止。自后惟退而具疏,此君臣情意所由隔也。君幸值维新之日,盍仿先朝故事行之。”及恕赴召至京,智往谒曰:“后世人臣不获时见天子,故事多苟且。愿公且勿受官,先请朝见,取时政不善者历陈之,力请除革,而后拜命,庶其有济。若先受官,无复见天子之日矣。”鼐与恕亦未能用其言。

会刘概狱起,吉使其党魏璋入智名,遂下诏狱。智身亲三木,仅属喘息,慷慨对簿曰:“智见纪纲废驰,生民憔悴,边备空虚,私窃以为忧与鼐等往来论议诚有之,不知其他。”谳者承吉意,竟谪广东石城。弘治四年十月得疾遽卒,年二十有六。天启初,追谥忠介。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七》,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于辅臣遇事必咨/殊恩异数必及/亦云任矣/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
B.陛下于辅臣/遇事必咨/殊恩异数必及/亦云任矣/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
C.陛下于辅臣/遇事必咨/殊恩异数必及/亦云任矣/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
D.陛下于辅臣/遇事必咨/殊恩异数必及/亦云任矣/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乞骸骨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
B.太子少保,是太子太保的副职,负责教导太子。隋、唐之后,已是名存职异,只作为赠官加爵的荣誉称号,并非实职。
C.侍班,指古代臣下轮流在宫内或行在所随侍君主、记事、记住起居,或处理其他事宜,即“人直”。
D.三木,指枷在犯人颈、手、足三处的木制刑具。只有重犯才会戴此重刑刑具,一般轻犯只会选择其一,所以三木借指重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邹智路过三原时,曾为王恕的遭遇抱不平,后考中进士授官,便上书婉言劝谏,希望陛下推诚布公,信任辅臣。但奏疏呈上,并未得到答复。
B.万安、刘吉、尹直掌权,邹智深为愤慨。孝宗即位后,邹智上书对三人进行弹劾。没多久,其中两人相继被罢免。
C.邹智曾在奏疏中向皇帝推荐王恕,等到王恕受诏回京,便建议王恕暂且不要接受官职,应先请求朝见皇帝,陈述弊政,补益政事。
D.邹智生性慷慨,与御史汤鼐意气相较,时常相聚品评朝臣,评议朝纲,关忧民生及国家边备。但后来也因此获罪入狱,被贬广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顾屏弃田里。智此行非为科名。欲上书天子。别白贤奸。拯斯民于涂炭耳。
(2)自后惟退而具疏,此君臣情意所由隔也。君幸值维新之日,盍仿先朝故事行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基,字伯温,青田人。基幼颖异,其师郑复初谓其父龠曰:“君祖德厚,此子必大君之门矣。”元至顺间,举进士,除高安丞,有廉直声。行省辟之,谢去。基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象纬之学。西蜀赵天泽论江左人物,首称基,以为诸葛孔明俦也。

及太祖下金华,定括苍,闻基及宋濂等名,以币聘,基未应。总制孙炎再致书固邀之,基始出。既至,太祖问征取计,基曰:“士诚自守虏不足虑友谅劫主胁下名号不正他据上流其心无日忘我宜先图之陈氏灭张氏势孤一举可定。然后北向中原,王业可成也。”太祖大悦,其后太祖取士诚,北伐中原,遂成帝业,略如基谋。

太祖即皇帝位,基奏立军卫法,基谓宋、元纵失天下,今宜肃纲纪,中书省都事李彬坐贪纵抵罪,善长素昵之,请缓其狱,基不听,即斩之,由是与善长忤,累欲进基爵,基固辞不受

初,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基言:“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太祖曰:“向其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善耶?吾行相君矣。”基顿首曰:“是如易柱,须得大木。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及善长罢,帝欲相杨宪。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曰:“宪有相才无相器。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己无与者也,宪则不然。”帝问汪广洋,曰:“此褊浅殆甚于宪。”又问胡惟庸,曰:“譬之驾,惧其偾辕也。”帝曰:“吾之相,诚无逾先生。”基曰:“臣嫉恶太甚,又不耐繁剧,为之且辜上恩,天下何患无才,惟明主悉心求之,目前诸人诚未见其可也。”

三年授弘文馆学士。十一月大封功臣,授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明年赐归老于乡。基佐定天下,料事如神,性刚嫉恶。至是还隐山中,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八年,疾笃,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明史·刘基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士诚自守虏/不足虑友谅/劫主胁下/名号不正/他据上流/其心无日忘我/宜先图之/陈氏灭/张氏势孤/一举可定/
B.士诚自守虏/不足虑/友谅劫主胁下/名号不正/他据上流/其心无日忘/我宜先图之/陈氏灭/张氏势孤/一举可定/
C.士诚自守虏/不足虑友谅/劫主胁下/名号不正/他据上流/其心无日忘/我宜先图之/陈氏/灭张氏势孤/一举可定/
D.士诚自守虏/不足虑/友谅劫主胁下/名号不正/他据上流/其心无日忘我/宜先图之/陈氏灭/张氏势孤/一举可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明清时期,举人会试中试,殿试一甲三名,赐进士出身,二甲赐进士及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通称进士。
B.江左,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即今江苏省一带,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故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
C.中书省,魏晋时期开始设置。明朝初年仍然以中书省统领六部,但不设中书令,洪武十三年废中书省政归六部。
D.诚意伯,是朱元璋赐给刘基的爵位,等第次于公爵和侯爵,早在春秋时期,就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基博览群书,精通天象地理。西蜀人赵天泽评论江左人物,第一个就推崇刘基,认为他是诸葛孔明之类的人。
B.刘基才能卓越,深受太祖倚重。太祖询问征伐攻取的计策,他从容应对,见解高远,太祖听后非常高兴,几乎都按他的谋略行事。
C.刘基清廉正直,并且善于识人。多次替要陷害他的丞相李善长说情,同时否定了太祖想让向来和他交好的杨宪宗丞相的建议。
D.刘基淡泊名利,从不居功自傲。他在任上时曾推辞朱元璋的加封,告老还乡后,过着闲适的隐居生活,从不提自己的功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是与善长忤。累欲进基爵,基固辞不受。
(2)天下何患无才,惟明主悉心求之,目前诸人诚未见其可也。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