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3 组卷10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怕见学生的老师

孙凡利

马友全县长是个怀旧的人。马县长读书时,班主任侯得良对他特别好,后来他高升了,还回母校看过侯老师。最近,马县长听说侯老师退休了,去了槐花中学做后勤,正好教师节快到了,他就想过去看看。

秘书得知马县长的想法,私下联系了槐花中学的杨校长。杨校长听说马县长要来,一口气说了几个“欢迎”,说侯得良每天都在学校,随时恭候马县长大驾光临。

教师节这天,秘书告诉马县长:“今天去看侯老师吧,杨校长正在恭候。”秘书说,这次没提前通知侯老师,免得他像前次一样腼腆“请假”,让马县长白跑一趟。随后,马县长一行人坐上汽车,悄声向槐花乡开去。半个多小时的车程,杨校长不时给秘书发来信息,说侯老师一直在岗, 让马县长大可放心。

很快,汽车就开进了槐花中学。杨校长早早地等在那儿,等马县长下了车,他上前握住了马县长的手,寒暄后,三个人顺着过道来到教学楼后,杨校长指着面前的一排平房说:“这排是后勤办公室,侯老师在第三个门。”马县长瞅了一眼,第三个门正开着,看来,侯老师在。

一行人来到办公室门口,杨校长喊了声:“老侯,看谁来了?”不过,屋里没有人应声。杨校长一步跨进屋里,扫视了一遍,侯老师并不在。看桌子上的茶杯还冒着热气,想必侯老师临时出去了。既然门都没关,看来没走远。

办公室条件简陋,杨校长觉着在这里等不太方便,就请马县长到校长室等,大家坐下来喝起了茶。

大约五分钟后,有人给杨校长打电话,说侯老师办公室上了锁。杨校长惊呆了,自己一直盯着侯老师,也就刚才陪马县长去校长室的工夫,侯老师就溜了?

杨校长一边擦汗一边向马县长说出实情。马县长很惊讶,但还是冷静地说:“没想到侯老师还是怕见人。”杨校长盯着马县长:“怕见人?不对呀,侯老师平时挺外向的!”这么一说,马县长的表情不自然起来。县长微服私访吃了闭门羹,说起来真是没面子。

突然,杨校长好像想起了什么,对马县长说:“我们可以查一下摄像头,看看侯老师去哪里了,学校的监控可是全方位无死角。”

杨校长赶紧打开监控设备,调出侯老师办公室附近一个摄像头的监控录像,马县长也凑在电脑旁边。大家从屏幕上看到:就在刚才,侯老师进了办公室;没出几分钟,马县长赶到;大家刚走,办公室的房门,就被人从里边给关上了。

侯老师没走,就在办公室!杨校长忍不住说:“太不像话了!”马县长却说:“我没说错吧,侯老师怕见人。”既然侯老师在办公室,那就去吧。马县长再次来到侯老师办公室门口,敲起了门。

马县长在门外说道:“侯老师,我是马友全,您的学生,来看您了。我知道您在屋里呢。”

好一会儿,屋里才传出声音:“你自己进来吧。” 杨校长气得在心里默念:说他胖,他还喘上了。

马县长答应了侯老师,侯老师这才把房门打开一道缝,说:“进来吧。”马县长让大家在外边稍等,自己一闪身进了办公室。

师生相见,分外亲切,两个人的手握了好一会儿才放开。马县长发现,侯老师身后贴墙的橱子,门半敞着,瞅了一眼,明显有被人坐过的痕迹,他忍不住说道:“老师,您刚才……”

侯老师点点头:“对,刚才我实在走不脱,就藏进了橱子,心想等你们走了再出来,没想到你们又杀回来了。”马县长知道侯老师腼腆,可也不至于这样吧?侯老师看出马县长的疑惑,主动说道:“我知道你心里装着老师,无论去哪里工作都想着报师恩。之前,你也回母校看过我好几次,可我是真心怕见你,铁了心要躲着你!”

这番话说得马县长脸色青一块红一块的,半天才说:“莫不成我是大老虎?”

“那倒不至于,不过,你可能感觉不到,”侯老师接着说,“前几年,你回母校看望老师,都要让我陪你满校园转。最后,还少不了照一张合影。”

说到这里,侯老师扶了扶自己的腰:“每次照合影,你在一旁坐着休息,让老师站着演练队形。最可气的是,拍照时,你们领导坐在前排,老师却在后排站着。你名义上是来看望老师,我看呀,就是来为自己争一个尊师的美名。你坐到了县长的位子,却如此沽名钓誉,唉……”侯老师摇着头,又摸了摸自己的膝盖,说:“我的腰和膝盖现在都有毛病,不能长时间站着,所以,没办法,只好躲着你……”

马县长的脸彻底红了,额头也出了汗,他站在侯老师面前,低着头沉思了半天,就像一个犯了错的小学生。

没一会儿,门打开了,大家“呼啦”一下围过来,马县长却摆摆手,说:“取消今天学校安排的所有活动,我和侯老师说说悄悄话。”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两处画线部分,只是刻画了杨校长溜须拍马的形象,与躲着不见学生的侯老师形成鲜明对比。
B.“怕见学生的老师” 这一有悖常理的标题,既给文章设置了悬念,也交代出小说要刻画的主要人物。
C.小说在结构上主要采用顺叙的方式将故事娓娓道来,语言质朴通俗,故事意蕴却很深远,以小见大。
D.小说中,马县长对老师的评价是"腼腆""怕见人";而杨校长的评价是“挺外向”。这些侧面描写推动情节发展,也更激发读者对侯老师的好奇心。
【小题2】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侯老师的形象。
【小题3】有人说,小说的最后一段属赘笔,倒数第二段就可以收束全文。你认为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8-19高一下·山东·期末
知识点: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其他小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你不了解你自己

(1)朋友夫妇有钱以后,就想在乡下租赁田地,种植无公害的瓜果菜蔬,饲养绿色的鸡鸭鹅鱼,我因常说自己爱好自然向往田园,就被叫上一起去乡下见见世面。初夏,樱桃上市的季节,我们一起去了京郊出名的樱桃之乡沙谷堆。

(2)真是好地方,大片大片的樱桃园,被花椒树和玫瑰丛隔开,花椒树和玫瑰都有密集的刺,是天然的篱笆,我们走在篱笆外,望着树上姹紫嫣红的樱桃和盛放的玫瑰花,流着激动的口水和泪,走进去发现园主人没在屋里,只看见葡萄架下的破石桌子上放着一个搪瓷茶缸,里面滗得干干的,露出底下薄薄一层茶叶,一摞嘎嘎新的草帽撂在石凳上,约好的时间没人影,大家都抱怨道:“不靠谱!”

(3)朋友的媳妇是写字楼姑娘,问我草丛里那黄色的小花是什么,我说蒲公英,她尖叫一声“可以凉拌!”就一头伏下去,一面又叫丈夫把后备箱腾空。

(4)那天是一个澄净的阴天,头晚下过雨,天明却仍愀然不乐,一时晴不起来,云低低地浮在头上,却能望到很远很远,无边无际的清浅的灰蓝。

(5)我呆在一处缓缓的坡地,四下非常寂静,风穿过篱笆发出的哨音,蛐蛐的鸣叫,乃至一只马蜂振翅,都清楚极了。在樱桃树下,我们张着嘴仰着头痴痴笑着,被巨大的幸福感牢牢地坠定了腿脚,稍不留神就会瘫坐在地上。

(6)就这一会儿功夫,媳妇的裙兜已经运输了两趟蒲公英,又打老荠菜和马齿苋的主意。正忙活呢,忽听园门口传来一声劈哑的叫喊:“都不能摘——都扔下——”

(7)原来是园主人回来了,一边疾走过来一边气急败坏地嚷。我与朋友交换了眼色,他低声说:“野菜都要算钱,这生意没法谈了。”“等着挨宰吧。”我冷冷道,说话儿园主人就到跟前了,喘着气:“全都不能摘!早起园子刚打完农药,野菜都沾上了,可不能吃啊,姑娘您去洗个手吧。”

(8)园主人姓骆驼的骆,骆师傅,他说虽然种樱桃他家技术强,但他老了弄不动,意租出去,他做指导,包教工人操作,一边说一边打开怀里的黑塑料袋,把三瓶矿泉水一一摆上。“我这儿茶碗儿怕你们嫌不干净,我刚跑去供销站买的水。”又举起那一摞新草帽,“园子里晒,嘿,刚买来天就阴了!”说完仰头去喝茶缸里的水,哪还有几滴水,我听见里面发出海枯石烂的声音。

(9)结果他这园子里不仅有樱桃,还有很多花卉,最意外的,竟然有两株南天竹。南天竹在南方跟野生的一样,但在北方还是稀奇的。我非常贪图它携带着的家乡气,他得意道:“我在中山公园的朋友送的,他们培育出来很多,从中山公园给我拿来。”

(10)我非常想要这两棵南天竹,“骆师傅,卖我吧?”“那哪行啊,那不行,”“那我朋友送的,中山公园拿来的。”“我给钱,您说多少钱吧?”“那不是钱的事儿。”

(11)我从未在花卉市场看见南天竹,因为可观赏的只有枝叶、又无法在北京露天过冬,所以买卖起来太不上算,但我疯狂了,我决定不惜重金,“六十!我给您六十!”“真不是钱的事儿。”“七十!”“真不是——”“八十!我给您八十!八十!我豁出去了!”“唉你非要就拿去。”

(12)我掏出一百,他东拼西凑才找回二十,虽然就是两盆南方的野草,但我乐死了,那是一掷千金的快乐啊,我猜骆师傅也被我这样的大手笔刺激了。之后朋友夫妇与骆师傅谈生意,我自去园中游逛。

(13)这骆师傅真是很有审美眼光,一个农家果园收拾得像园林。砾石路边上种着樱桃树的幼苗,草地上有大片紫洇洇的二月兰,跟邻居的界篱上怒放着粉红色单瓣野蔷薇,走了一会儿太阳出来了,野薔薇好像被晒出了精油,空气马上就甜了。我凑上去,停在篱笆凹进去的一个角落,削尖脑袋往里挤,把身体嵌到野薔薇花的窝里,闭上眼睛,白白地享受着一场香薰,我感觉自己消失了。

(14)离我几十步的地方传来两个人的声音,一个是骆师傅,另一个不知是谁,仿佛是站在花篱那一边,“谈成了吗?”“没,压价压得太狠了,没那样儿的”“贼着呢,城里人。——叫他们摘樱桃了吗?”“那不能开这个口子,还不够他们摘的呢。俩女的想摘,那眼睛瞪得。”“贪着呢,”“老的那女的,非买我那两棵竹子,那吹的,我以为她能出多少钱呢,就给了八十!”“抠儿着呢。”

(15)老的那女的站在花窝里,身子缓缓矮下去,因为我感觉天灵盖似乎稍微高过花篱,这时候实在是万万不忍被骆师傅发现,骆师傅和邻居又聊了些不相干的话,以一个古典屈滕礼的形态,我在花窝里僵持着。

(16)贼着呢。贪着呢,抠儿着呢。

(17)北方初夏空气里有奇趣。太阳晒到的地方火烫,背阴处又凉浸浸的,风一吹,袭来无数阵儿不同温度的空气,扭股糖似地到缠在一起,扑在我脸上,热一阵冷一阵,冷一阵热一阵的。

(选自故园风雨前《幸得诸君慰平生)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你不了解你自己“为题。一方面预示了小说的主题,另一方面也预示了“我”发现自己并不了解别人眼中自己的结局。
B.小说开头交代了“我”与朋友来到樱桃园的原因,为下文情节展开埋下伏笔,同时与后文中骆师傅与人交谈中对“我”的评价形成了反差。
C.“我”与朋友夫妇抱怨骆师傅不守时,把阻拦他摘野菜误解为要算钱,这暴露了“我们”貌似财大气粗,实则斤斤计较、以己度人的真相。
D.虽然小说的主要形象是“我”,但文中也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以及侧面描写等方法,细致刻画了骆师傅这一直爽、质朴的农民形象。
【小题2】小说在收购樱桃园这一主线中,加入“我”购买南天竹这一情节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中有多处自然环境描写,请从文中举出三个作用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艾青评传(节选)

杨匡汉

年迈古稀的艾青,在回顾自己五十年的创作生涯时,常常不无感慨地对人说:“想想我这一辈子,也只是写了几首人们还记得的诗:人民是最公平的。一个人写了点东西,人民总会记得他的。我也是想也不敢想到有今天……”

是的,人民会记得艾青的贡献,承认艾青的成就。他是我国新诗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具有独特风格的现实主义大诗人之一。

艾青的诗,较多地将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时代的悲欢里,反映着自己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反映着现实的生活和斗争,并由此传达出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在早年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中,诗人以真挚虔诚的赤子之心,赞美养育了自己的保姆,为她受尽黑暗年代人世间凌辱的凄苦命运抒发着悲愤、哀恸与不平。它同时表达了诗人对中国广大农民的遭际的同情与关切。诗人在另一首名篇《我爱这土地》中发出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倾诉,更是把个人的情感、命运都赋予时代、人民、祖国和土地的明证。

在中国广大读者心目中,艾青诗作中的深沉感情,突出表现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追求和讴歌。太阳、火把、春天、黎明、生命、火焰,不但出现于他许多作品,更是他不少篇章集中讴歌的主题,且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以不同的新意竞放异彩。在《太阳》《春》《黎明》《煤的对话》等早期作品中,诗人“在东方深黑的夜里”,朦胧又强烈地发出了对光明、对春天、对火焰的热切呼唤。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后,诗人从浴血奋战的人民中找到光明之所在,创作了充满热情、乐观和希望的长诗《向太阳》及其姊妹篇《火把》。这两首喷射着激情火花和理想光芒的名篇曾鼓舞过不少青年走上革命之路。

艾青曾写道:“一首诗的胜利,不仅是那诗所表现的思想的胜利,同时也是那诗的美学的胜利。——而后者,竟常被理论家们忽略。”在他的诗歌中,尽管不乏某些或过于切近时事或过于凌虚的篇什,但作为代表他主要成就的诗篇,往往不拘泥于直接地如实地反映生活,那种饱满的进取精神和丰富的生活经验,总是伴之新奇的联想、想象、意象、象征而来,造成鲜明的形象并给读者一定的暗示与启迪。他在抗战前夜作的《太阳》一诗中写太阳:“从远古的墓茔/从黑暗的年代/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震惊沉睡的山脉/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融进了深刻的感受的想象和意象,使形象充满血肉,更深刻地显示着光明来自黑暗,需通过流血死亡的代价去换取的生活真谛。此外,艾青还善于从绘画、雕塑、音乐等多种艺术样式以及中外诸多艺术流派中吸取有益的养料,转化为自己诗篇中的艺术细胞。

艾青的诗歌,艾青的名字,在中国当代人的精神生活中扎了根,也在全世界赢得了声誉。美国的学者弗兰德把艾青和希克梅特、聂鲁达并列为现代世界三位最伟大的人民诗人。

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他对中国新诗艺术的贡献在于:以对现实生活的深入观察和对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加强了新诗的时代感和现实性;以来自生活又经提炼而成的丰富、变化、新鲜的语言,增强了新诗的表现力;以在一定规律里奔放的、具有“散文美”的内在韵律的自由诗形式的创造,和众多的新诗人们一起,巩固了自由诗在我国现代诗歌中的地位。艾青还是在艺术上沟通中外诗歌的桥梁之一,他的诗能面对世界发言,被一些外国学者认为在诗歌难于翻译的情况下最易译介的中国现代诗。

艾青说:“我的一生都在探索。”在漫长的道路上坚持探索,吹号行进的诗人与作品,尽管常常会几经斫丧,终将显示其旺盛的活力——因为对于艾青来说,太阳、火把、诗和他同在!

1986年2月

(有删改)

【小题1】艾青在回顾自己五十年的创作生涯时,为什么会有许多“感慨”?
【小题2】请结合文本从两个方面简要概括艾青诗歌的思想成就。
【小题3】艾青诗歌的“美学的胜利”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
【小题4】作者在这篇评传的最后写道:“因为对于艾青来说,太阳、火把、诗和他同在!”请对这句话进行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格物致知”与杨万里咏月诗

                                               郭艳华

由于身兼诗人与理学家的双重身份,以山水诗人著称的杨万里能够将格物致知的思想中所蕴涵的诗性观念运用到创作中,以理学家的仁者胸怀和人格涵养赋予自然万物以独特的情感与审美观照。

“格物致知”源于儒家的《礼记·大学》篇,宋代的理学家从各自思想学说的角度出发对“格物致知”作出了不同的解释,其共同的问题是探讨“物”和“知”的关系,目的是要通过对规律的认知和把握去揭示和贯彻理的普遍性和永恒性。“格物致知”作为理学的一种哲学方法,它在实现人生境界的同时也由一种人生哲学而转化为艺术思维和情感的体验,这也是其能够成为理学家共同遵循的为学方法的重要原因。从认识论的角度看,理学讲究“格物”,诗学注重“感物”,二者处在不同的层面中。但从情感体验的这个角度讲,“格物”之“物”与文学创作中的“感物”之“物”有着亲缘关系。在文学家那里,“物”是他们以感性、形象表达情感的中介,而理学家则要尽“物”之“理”。事实上,理学的“格物”到诗学的“感物”只一步之遥,关键是要找到二者在思维和审美领域里能够沟通起来的桥梁。

作为理学家,杨万里对理学“格物致知”的为学方法谨遵不讳,对“物”也有着自己的认识。他在哲学著作《庸言》中说:“物亡道存,道则存矣,何地措道哉?”其把对物的认识作为“道”的第一要素与理学家的思致是一致的。其言“天地之道不在数也,依于数而已”,就是说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形式、数量和性质,但这些皆非事物的本质,事物的本质在于他们的价值和意义,也就是事物中所蕴涵的“理”。杨万里正是领会了“物”所负载的双重意义,因此,在超越江西诗风的艰难历程中,他最终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在自然万物,并倾注了毕生的精力致力于对自然的描写,并用理学家“格物”的精神去认真观察、揣摩,在具体细微的意象中以小见大,以少胜多,通过不同事物的变化情态去揭示自然界生生不息的造化之妙。

杨万里有意识地去展现自然物象的多重意态,对于月亮意象摄取同样如此,月亮的各种情态都尽现其笔下。不仅有落月、新月、半月、孤月、江月、霜月、秋月、雪月、晓月、圆月、弯月、残月、缺月、垂月、月波、月色、月影等形影展现;亦有月低梅影、湖光月色、花愁月恨、月色波声、明月清风、春花秋月、月梢风叶、酒浪月波、月华露气等摇曳生姿的景致描写。尽管前人对月亮已极尽描写,但杨万里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依然能够把月亮写得异彩纷呈,不落窠臼,这无疑有赖于其哲学思维在诗歌创作中的渗透,从而能够以超越前人的审美直觉,将对月亮意象的内涵营造得更为深入而精妙。如果抛开月亮意象所承载的思想文化内涵,仅就其自身的审美情态而言,杨万里之前的诗人描写得已经极其精微,仅张若虚的一首《春江花月夜》,不仅赢得“孤篇压全唐”的赞誉,更是令其后的诗人望而却步,就连天才诗人李白笔下的月亮也大都是起着烘托情思、寄寓哲理的作用,而对直接描写月亮升沉陨落的情形是有所回避的。而在杨万里的笔下,他却从不同侧面来描写月亮初生、高照、低沉的各种情态。

(选自《名作欣赏》,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格物致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格物致知源于儒家学派的思想,《礼记·大学》篇里首先提到这个名词,后来成为理学家共同遵守的为学方法。
B.格物致知在宋理学家的思想学说中有着不同的理解,但作为哲学方法是一致的,都探讨“物”“知”的关系。
C.格物致知要揭示理的普遍性和永恒性,是一种认识论,是通过认识、把握事物的规律来实现这个目的的。
D.格物致知在理学中开始是探讨人生哲学,后来转化为艺术思维和情感体验,最终达到了实现人生境界的目的。
【小题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理学家和诗人的杨万里对“格物致知”的物有着深刻的理解,并且十分尊崇“格物致知”的为学方法。
B.从情感体验的角度分析,理学家的物与文学家的物是一致的,不过前者处于思维领域,而后者处于审美领域。
C.杨万里十分注重描写自然景物,用自然造化揭示景物变化情态的妙处,使得诗歌意象以小见大、以少胜多。
D.理学、诗歌学都注重认识论研究,不过重点有所偏重,理学讲究格物,诗歌学讲究感物,二者在不同层面。
【小题3】对杨万里诗歌中“月”的独到之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仅就其自身的审美情态而言,杨万里已经将月亮描写得极其精微。
B.杨万里笔下所表现出来的“月”情态各异。
C.杨万里扩大了 “月”的意象内涵,把“月”的意象营造得更深入、精妙。
D.杨万里从不同侧面描写月亮初升、高照、低沉的公众情态,丰富了“月”的动态美。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