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1 组卷6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是故游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夫成王霸固有人,亡国破家亦固有人;桀用干莘,纣用恶来,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非其人而欲有功,譬其若夏至之日而欲夜之长也,射鱼指天而欲发之当也。

国无贤佐俊士,而能成功立名,安危绝者,未尝有也。贤者立于朝,则天下之豪相率而趋之矣。周公旦,白屋之士所下者七十人,而天下之士皆至;晏子所与同衣食者百人,而天下之士亦至;仲尼修道行,理文章,而天下之士亦至矣。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尽忠哉!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

卫君问田让曰:“寡人封侯尽千里之地,赏赐尽御府缯帛,而士不至,何也?”田让对曰:“君之赏赐,不可以功及也;君之诛罚,不可以理避也;犹举杖而呼狗,张弓而祝鸡矣;虽有香饵而不能致者,害之必也。”

齐桓公使管仲治国,管仲对曰:“贱不能临贵。”桓公以为上卿,而国不治,桓公曰:“何故?”管仲对曰:“贫不能使富。”桓公赐之齐国市租一年,而国不治,桓公曰:“何故?”对曰:“疏不能制亲。”桓公立以为仲父,齐国大安,而霸天下。孔子曰:“管仲之贤,不得此三权者,亦不能使其君南面而霸矣。”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范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亡何也?”曰:“范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仇之。贤者怨之,不肖者仇之;怨仇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取材于西汉刘向《说苑•尊贤》)   

【注】①干莘:夏桀时代的臣子,惯于阿谀奉承。②恶来:商纣时代的臣子,崇尚勇力,不顾义理,后被周武王处死。③白屋:中国古代指平民居所。④范中行氏:指春秋时晋国的范氏、中行氏两大家族,后因联合作乱而被逐。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荣名者            垂:流传。
B.安危绝者,未尝有也                      继:继续。
C.贫不能使                                      使:驾驭。
D.齐国大安,而霸天下                      遂:最终。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犹鸿鹄无羽翼也 ∥ 鹏徙于南冥也
B.而能成功立名 ∥ 去六月息者也
C.是故游江海者托船 ∥ 渔樵江渚之上
D.亡何也 ∥其正色邪,远而无所至极邪
【小题3】下列对文中划线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贤者立于朝,则天下之豪相率而趋之矣
贤能的人在朝为官,天下豪杰就会轻率地表达恭敬
B.君之诛罚,不可以理避也
您对臣子的惩罚,不能够依据情理去躲避
C.桓公以为上卿,而国不治
桓公任命(管仲)为上卿,可是齐国并未管理好
D.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
贤能的人了解到那些人不愿重用自己,就会心怀怨恨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夏、商、秦灭亡,与桀、纣、秦君用不贤者有关,奸佞位居高位就会贻害无穷。
B.田让提醒卫君,仅仅依靠封赏并不能实现延揽贤才的目标,有时还会适得其反。
C.周公、晏子、孔子各例表明,有品行有学问的人当朝,能为国君延揽更多人才。
D.管仲一再向桓公索要更好的待遇,说明贤者也有缺点,国君要容忍他们的缺点。
【小题5】国君想要治理好天下,尊贤爱才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根据全文内容,概括国君如何才能真正作到尊贤爱才。
18-19高一下·北京西城·期中
知识点:刘向(约前77-前6)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者乎?”冯谖署曰:“能。”

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长驱到齐,展而求见。孟尝君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之‘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后期年,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谓患王曰:“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资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一,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粜,沈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寡人不足为也,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

冯谖诫孟尝君曰:“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庙成,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节选自《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有删改)

注:孟尝君,妫姓,田氏,名文,又称文子、薛公。战国四公子之一,以善养士著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
B.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
C.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
D.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下,也做“门客”“食客”,古代寄食在贵族官僚家里为主人谋划、奔走的人士。“食客”之风起于春秋战国之际。
B.薛,在此处是指孟尝君的封地。封地是旧时专门封给王室成员的土地,封地主人拥有封地上的一切权力。
C.太傅,中国古代官职,始于西周,为教授帝王学业的老师,也可参与军国大事的拟定和决策。
D.宗庙,是祖先崇拜的产物,还是供奉历朝历代君王牌位、举行祭祀的地方。宗庙与社稷并列,是王室或国家的代名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尝君礼贤下士,收留冯谖作为食客之后,给他提供生活的保障,使其脱离了原来贫困的状态。
B.冯谖出发去薛地收债前,询问收债后是否需要采买一些东西,孟尝君让冯谖根据孟家的实际情况自己决定。
C.孟尝君前往薛地就职,还没进城就发现老百姓不论老幼,都在马路边迎接他的到来。
D.冯谖游说梁惠王重用孟尝君,梁惠王便空出了上将军的位置,遣使者前往聘请孟尝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
(2)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小题5】冯谖为孟尝君苦心营造了“三窟”,请你简要概括这“三窟”分别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败魏于华,魏王且入朝于秦。周訴谓王曰:今王之事秦,尚有可以易入朝者乎?愿王之有以易之,而以入朝为后。魏王曰:子患寡人入而不出邪?许绾为我祝曰,入而不出,请殉寡人以头。周訴对曰:如臣之贱也今人有谓臣曰入不测之渊而必出不出请以二鼠首为女殉者臣必不为也今秦不可知之国也,犹不测之渊也;而许绾之首,犹鼠首也。内王于不可知之秦,而殉王以鼠首,臣窃为王不取也。且无梁孰与无河内急?王曰:梁急。”“无梁孰与无身急?王曰:身急。 曰:以三者,身,上也;河内,其下也。秦未索其下,而王效其上,可乎?王尚未听也。支期曰:王视楚王。楚王入秦,王以三乘先之;楚王不入,楚、魏为一,尚足以捍秦。王乃止。王谓支期曰:吾始已诺于应侯矣,今不行者欺之矣。支期曰:王勿忧也,臣使长信侯请无内王。支期说于长信侯。长信侯曰:吾内王于秦者,宁以为秦邪?吾以为魏也。支期曰:君无为魏计,君其自为计。王急召君,君不行,血溅君襟矣。且见王,支期先入谓王曰:伪病者乎而见之,臣已恐之矣。

长信侯入见王,王曰:病甚奈何!吾始已诺于应侯矣,意虽道死,行乎?长信侯曰:王毋行矣!臣能得之于应侯,愿王无忧。

明年,将使段干崇割地而讲。孙臣谓魏王曰:今处期年乃欲割,是群臣之私而王不知也。以地事秦,譬犹抱薪而救火也,薪不尽,则火不止。今王之地有尽,而秦之求无穷,是薪火之说也。 魏王曰:善。虽然,吾已许秦矣,不可以革也。对曰:王独不见夫博者之用枭邪?欲食则食,欲握则握。今君劫于群臣而许秦,因曰不可革,何用智之不若枭也!魏王曰:善。乃案其行。

(节选自《战国策 ·魏策三》,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如臣之贱也/今人有谓/臣曰/入不测之渊而必出/不出/请以一鼠首为女/殉者臣必不为也/
B.如臣之贱也/今人有谓/臣曰/入不测之渊而必出/不出/请以一鼠首为女殉者/臣必不为也/
C.如臣之贱也/今人有谓臣曰/入不测之渊而必出/不出/请以一鼠首为女殉者/臣必不为也/
D.如臣之贱也/今人有谓臣曰/入不测之渊而必出/不出/请以一鼠首为女/殉者臣必不为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泛指黄河中游北面地区,与《寡人之于国也》“河内凶”的“河内”含义不同。
B.不行意思是不去,与《陈情表》“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的“不行”含义不同。
C.奈何意思是怎么办,与《鸿门宴》“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的“奈何”含义相同。
D.期年指满一年,与《邹忌讽齐王纳谏》“期年之后,虽欲言”的“期年”含义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军在华阳被秦军打败后,魏王准备人秦朝拜,因为入秦朝拜可能存在有去无回的风险,周訴和支期先后劝魏王不要去秦国。
B.周訴未能劝止魏王入秦,而支期得以劝止,是因为支期拿楚王来说事,劝魏王伺机而动,并让其看到了楚魏联合抗秦之可能。
C.魏王打消了入秦朝拜的念头之后,仍有因违背承诺而失信的忧虑,支期则巧妙设计利用长信侯成功地解除了魏王的忧虑。
D.魏国将要割地给秦国时,孙臣认为这是群臣私心所致,他用抱薪救火的比喻说服魏王,并劝魏王可以抓住主动权割地予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内王于不可知之秦,而殉王以鼠首,臣窃为王不取也。
(2)且见王,支期先入谓王曰:“伪病者乎而见之,臣已恐之矣。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武灵王平昼闲居,肥义侍坐。王曰:“今吾欲继襄主之业,而卒世不见也。夫有高世之功者,必负遗俗之累;有独知之虑者,必被庶人之恐。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议寡人矣。”肥义曰:“臣闻之,疑事无功,疑行无名。今王即定负遗俗之虑,殆毋顾天下之议矣。”王遂胡服。

使王孙緤告公子成曰:“寡人胡服,且将以朝,亦欲叔之服之也,以成胡服之功。”公子成再拜曰:“臣固闻王之胡服也,不佞寝疾,不能趋走,是以不先进。王今命之,臣固敢竭其愚忠。臣闻之,中国者,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今王释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畔学者,离中国,臣愿大王图之。”

王即之公叔成家,自请之曰:“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礼者,所以便事也。是以圣人因其事而制礼,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国也。被发文身,错臂左衽,瓯越之民也。黑齿雕题,鯷冠秫缝 ,大吴之国也。礼服不同,其便一也。是以乡异而用变事异而礼易是故圣人苟可以利其民不一其用果可以便其事不同其礼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掠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围鄗,非社稷之神灵,鄗几不守。先王忿之,其怨未能报也。今骑射之服,近可以备上党之形,远可以报中山之怨。而叔也顺中国之俗以逆简、襄之意,恶变服之名而忘国事之耻,非寡人所望于子!”

公子成再拜稽首曰:“臣愚不达于王之议,敢道世俗之间。今欲继简、襄之意,以顺先王之志,臣敢不听令。”再拜,乃赐胡服。

赵造曰:“臣闻之,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今王易初不循俗,胡服不顾世,非所以教民而成礼也。且服奇者志淫,俗辟者乱民。是以莅国者不袭奇辟之服,中国不近蛮夷之行,非所以教民而成礼者也,臣愿王之图之。”

王曰:“古今不同俗,何古之法?帝王不相袭,何礼之循?三王观时而制法,因事而制礼,法度制令,各顺其宜;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故礼世不必一其道,便国不必法古。圣人之兴也,不相袭而王。故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治今。子其勿反也。”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二》)


[注]①襄主指赵襄子,战国时期的赵国的奠基人,与其父赵简子并称“简、襄”。② “雕题”指在额 上刺花纹。③“鳀冠秫缝”指头戴鱼皮帽子,身穿缝纫粗拙的衣服,均为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习俗。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以乡异而用变/事异而礼易/是故圣人苟可以利/其民不一其用/果可以便其事/不同其礼
B.是以乡异而用变/事异而礼易/是故圣人苟可以利其民/不一其用/果可以便其事/不同其礼
C.是以乡异而用变/事异而礼易/是故圣人苟可以利/其民不一其用/果可以便/其事不同其礼
D.是以乡异而用变/事异而礼易/是故圣人苟可以利其民/不一其用/果可以便/其事不同其礼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区,后演变为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中国以外则称为四夷。
B.左衽:指古代部分少数民族的服装,前襟向左掩,而汉族所穿汉服则始终保留右衽特点。
C.社稷:社为谷神,稷为土神,谷养育民众,土载育万物,社稷也常用来代指国家或朝廷。
D.稽首:指古代一种极为隆重的跪拜礼,作为臣子的公子成拜见赵武灵王时当行稽首之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武灵王认为施行胡服骑射的政策,必定会招来非议指责,但肥义支持赵武灵王下定决心按自己的想法去付诸实施。
B.赵武灵王认为吴、越百姓在服饰、风俗、礼制等方面虽然不同,但于国有利却是一致的,并由此提出礼法有必要因时而变。
C.赵武灵王迫于当时形势而不得已违背简子和襄子遗志,通过改变赵国旧俗,实施胡服骑射之策,以报中山侵略之仇。
D.赵武灵王借用三王之例表明法令制度要因时制宜,一味效法古人的作法,就不能够管理好现在的国家,以此来驳斥赵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圣人因其事而制礼,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国也。
(2)古今不同俗,何古之法?帝王不相袭,何礼之循?
【小题5】选文中赵武灵王力排众议,施行胡服骑射之策展现其怎样的品质,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