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09
阅读下列节选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话说林黛玉与宝玉角口后,也自后悔,但又无去就他之理,因此日夜闷闷,如有所失。紫鹃度其意,乃劝道:“若论前日之事,竟是姑娘太浮躁了些。别人不知宝玉那脾气,难道咱们也不知道的。为那玉也不是闹了一遭两遭了。"黛玉啐道:“你倒来替人派我的不是。我怎么浮躁了?"紫鹃笑道:“好好的,为什么又剪了那穗子?岂不是宝玉只有三分不是,姑娘倒有七分不是。我看他素日在姑娘身上就好,皆因姑娘小性儿,常要歪派他,才这么样。”

林黛玉正欲答话,只听院外叫门。紫鹃听了一听,笑道:“这是宝玉的声音,想必是来赔不是来了。"林黛玉听了道:“不许开门!"紫鹃道:“姑娘又不是了。这么热天毒日头地下,晒坏了他如何使得呢!"口里说着,便出去开门,果然是宝玉。一面让他进来,一面笑道:“我只当是宝二爷再不上我们这门了,谁知这会子又来了。"宝玉笑道:“你们把极小的事倒说大了。好好的为什么不来?我便死了,魂也要一日来一百遭。妹妹可大好了?"紫鹃道:“身上病好了,只是心里气不大好。"宝玉笑道:“我晓得有什么气。"一面说着,一面进来,只见林黛玉又在床上哭。

那林黛玉本不曾哭,听见宝玉来,由不得伤了心,止不住滚下泪来。宝玉笑着走近床来,道:“妹妹身上可大好了?"林黛玉只顾拭泪,并不答应。宝玉因便挨在床沿上坐了,一面笑道:“我知道妹妹不恼我。但只是我不来,叫旁人看着,倒象是咱们又拌了嘴的似的。若等他们来劝咱们,那时节岂不咱们倒觉生分了?不如这会子,你要打要骂,凭着你怎么样,千万别不理我。"说着,又把"好妹妹"叫了几万声。林黛玉心里原是再不理宝玉的,这会子见宝玉说别叫人知道他们拌了嘴就生分了似的这一句话,又可见得比人原亲近,因又撑不住哭道:“你也不用哄我。从今以后,我也不敢亲近二爷,二爷也全当我去了。"宝玉听了笑道:“你往那去呢?"林黛玉道:“我回家去。"宝玉笑道:“我跟了你去。"林黛玉道:“我死了。"宝玉道:“你死了,我做和尚!"林黛玉一闻此言,登时将脸放下来,问道:“想是你要死了,胡说的是什么!你家倒有几个亲姐姐亲妹妹呢,明儿都死了,你几个身子去作和尚?明儿我倒把这话告诉别人去评评。”

宝玉自知这话说的造次了,后悔不来,登时脸上红胀起来,低着头不敢则一声。幸而屋里没人。林黛玉直瞪瞪的瞅了他半天,气的一声儿也说不出来。见宝玉憋的脸上紫胀,便咬着牙用指头狠命的在他额颅上戳了一下,哼了一声,咬牙说道:“你这——"刚说了两个字,便又叹了一口气,仍拿起手帕子来擦眼泪。宝玉心里原有无限的心事,又兼说错了话,正自后悔,又见黛玉戳他一下,要说又说不出来,自叹自泣,因此自己也有所感,不觉滚下泪来。要用帕子揩拭,不想又忘了带来,便用衫袖去擦。林黛玉虽然哭着,却一眼看见了,见他穿着簇新藕合纱衫,竟去拭泪,便一面自己拭着泪,一面回身将枕边搭的一方绡帕子拿起来,向宝玉怀里一摔,一语不发,仍掩面自泣。宝玉见他摔了帕子来,忙接住拭了泪,又挨近前些,伸手拉了林黛玉一只手,笑道:“我的五脏都碎了,你还只是哭。走罢,我同你往老太太跟前去。"林黛玉将手一摔道:“谁同你拉拉扯扯的。一天大似一天的,还这么涎皮赖脸的,连个道理也不知道。”

一句没说完,只听喊道:“好了!"宝林二人不防,都唬了一跳,回头看时,只见凤姐儿跳了进来,笑道:“老太太在那里抱怨天抱怨地,只叫我来瞧瞧你们好了没有。我说不用瞧,过不了三天,他们自己就好了。老太太骂我,说我懒。我来了,果然应了我的话了。也没见你们两个人有些什么可拌的,三日好了,两日恼了,越大越成了孩子了!有这会子拉着手哭的,昨儿为什么又成了乌眼鸡呢!还不跟我走,到老太太跟前,叫老人家也放些心。"说着拉了林黛玉就走。林黛玉回头叫丫头们,一个也没有。凤姐道:“又叫他们作什么,有我伏侍你呢。"一面说,一面拉了就走。宝玉在后面跟着出了园门。到了贾母跟前,凤姐笑道:“我说他们不用人费心,自己就会好的。老祖宗不信,一定叫我去说合。我及至到那里要说合,谁知两个人倒在一处对赔不是了。对笑对诉,倒象“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两个都扣了环了,那里还要人去说合。"说的满屋里都笑起来。

【小题1】在这一回中,出现了几位“金陵十二钗”中的人物,分别是谁?
【小题2】你认为“紫鹃”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依据选文进行分析。
【小题3】阅读文段中划线的句子,为什么黛玉听见宝玉来,便开始落泪?试分析当时黛玉的心理。
18-19高一下·北京西城·期中
知识点:曹雪芹(1715-1764)《红楼梦》古代白话小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曹雪芹

一语未了,忽听外面人说:“林姑娘来了。”话犹未了,林黛玉已摇摇的走了进来,一见了宝玉,便笑道:“嗳哟,我来的不巧了!”宝玉等忙起身笑让坐,宝杈笑道:“这话怎么说?”黛玉笑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宝钗道:“我更不解这意。”黛玉笑道:“要来一群都来,要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了,明儿我再来,如此间错开了来着,岂不天天有人来了?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了。姐姐如何反不解这意思?”

宝玉因见他外面罩着大红羽缎对衿褂子,因问:“下雪了么?”地下婆娘们道:“下了这半日雪珠儿了。”宝玉道:“取了我的斗篷来不曾?”黛玉便道:“是不是,我来了他就该去了。”宝玉笑道:“我多早晚儿说要去了?不过拿来预备着。”

……薛姨妈便令人去灌了最上等的酒来。李嬤嬷便上来道:“姨太太,酒倒罢了。”宝玉央道:“妈妈,我只喝一钟。”李嬷嬷道:“不中用!当着老太太、太太,那怕你吃一坛呢。想那日我眼错不见一会,不知是那一个没调教的,只图讨你的好儿,不管别人死活,给了你一口酒吃,葬送的我挨了两日骂。姨太太不知道,他性子又可恶,吃了酒更弄性。有一曰老大太高兴了,又尽着他吃,什么日子又不许他吃,何苦我白赔在里面。”薛姨妈笑道:“老货,你只放心吃你的去。我也不许他吃多了。便是老太太问,有我呢。”……那李嬷嬷听如此说,只得和众人去吃些酒水。

这里宝玉又说:“不必温暖了,我只爱吃冷的。”薛姨妈忙道:“这可使不得,吃了冷酒,写字手打颭儿。”宝钗笑道:“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若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从此还不快不要吃那冷的了。”宝玉听这话有情理,便放下冷酒,命人暖来方饮。

黛玉磕着瓜子儿,只抿着嘴笑。可巧黛玉的小丫鬟雪雁走来与黛玉送小手炉,黛玉因含笑问他:“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使我送来的。”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宝玉听这话,知是黛玉借此奚落他,也无回复之词,只嘻嘻的笑两阵罢了。宝钗素知黛玉是如此惯了的,也不去睬他。……

说话时,宝玉已是三杯过去。李嬷嬷又上来拦阻。 宝玉正在心甜意洽之时,和宝黛姊妹说说笑笑的,那肯不吃。宝玉只得屈意央告:“好妈妈,我再吃两钟就不吃了。”李嬷嬷道:“你可仔细老爷今儿在家,提防问你的书!”宝玉听了这话,便心中大不自在,慢慢的放下酒,垂了头。黛玉先忙的说:“别扫大家的兴!舅舅若叫你,只说姨妈留着呢。这个妈妈,他吃了酒,又拿我们来醒脾了!”一面悄推宝玉,使他赌气;一面悄悄的咕哝说:“别理那老货,咱们只管乐咱们的。”那李嬷嬷不知黛玉的意思,因说道:“林姐儿,你不要助着他了。你倒劝劝他,只怕他还听些。”林黛玉冷笑道:“我为什么助他?我也不犯着劝他。你这妈妈太小心了,往常老太太又给他酒吃,如今在姨妈这里多吃一口,料也不妨事。必定姨妈这里是外人,不当在这里的也未可定。”李嬷嬷听了,又是急,又是笑,说道:“真真这林姐儿,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尖。你这算了什么。”宝钗也忍不住笑着,把黛玉腮上一拧,说道:“真真这个颦丫头一张嘴,叫人恨又不是,喜欢又不是。”薛姨妈一面又说:“别怕,别怕,我的儿!来这里没好的你吃,别把这点子东西唬的存在心里,倒叫我不安。只管放心吃,都有我呢。……”因命:“再烫热酒来!姨妈陪你吃两杯,可就吃饭罢。”宝玉听了,方又鼓起兴来。

(选自《红楼梦》第八回,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相艾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宝玉见到黛玉外面罩着大红羽缎对衿褂子,就问 “下雪了么”,这句描写,一方面暗示下雪时黛玉的穿着,另一方面又表明平日宝玉对黛玉的关注和细心。
B.小说中人物的语言往往富有潜台词,如黛玉“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中, “他”表面指紫鹃.实际指宝钗;“我”表面指黛玉自己,实际指宝玉。
C.“黛玉磕着瓜子儿,只抿着嘴笑”一句,属动作和神态描写,一个“笑”字写出了黛玉对众人劝宝玉不要喝冷酒时各种表现的冷眼旁观,表现出她的嫉妒心理。
D.选文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将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通过各自的语言凸显出来,如从宝钗劝宝玉、说黛玉的话中可见其明理和圆通。
【小题2】林黛玉到梨香院,一看到宝玉,就说“我来的不巧了”,黛玉觉得是自己打扰了宝玉吗?请简要分析。
【小题3】薛姨妈、薛宝钗、李嬷嬷都反对宝玉喝(冷)酒,他们的理由是什么?三人劝宝玉的动机各是什么?请分别概括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话说宁国府中都总管来升闻得里面委请了凤姐,因传齐同事人等说道:如今请了西府里琏二奶奶管理内事,倘或他来支取东西,或是说话,我们须要比往日小心些。每日大家早来晚散,宁可辛苦这一个月,过后再歇着,不要把老脸面丢了。那是个有名的烈货,脸酸心硬,一时恼了,不认人的。众人都道有理。又有一个笑道:论理,我们里面也须得他来整治整治,都忒不像了。正说着,只见来旺媳妇拿了对牌来领取呈文京榜纸扎,票上批着数目。众人连忙让坐倒茶,一面命人按数取纸来抱着,同来旺媳妇一路来至仪门口,方交与来旺媳妇自己抱进去了。凤姐即命彩明钉造簿册。即时传来升媳妇,兼要家口花名册来查看。又限于明日一早,传齐家人媳妇进来听差等语。大概点了一点数目单册,问了来升媳妇几句话,便坐车回家。一宿无话。至次日卯正二刻便过来了。那宁国府中婆娘媳妇闻得到齐,只见凤姐正与来升媳妇分派,众人不敢擅入,只在窗外听觑。只听凤姐与来升媳妇道:既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由着你们去。再不要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半点儿,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现清白处治。说着,便吩咐彩明念花名册,按名一个一个唤进来看视。一时看完,便又吩咐道:这二十个分作两班,一班十个,每日在里头单管人客来往倒茶,别的事不用他们管。这二十个也分作两班,每日单管本家亲戚茶饭,别的事也不用他们管。这四十个人也分作两班,单在灵前上香、添油,挂幔、守灵、供饭、供茶、随起举哀,别的事也不与他们相干。这四个人单在内茶房收管杯碟茶器,若少一件,便叫他四个描赔。这四个人单管酒饭器皿,少一件,也是他四个描赔。这八个单管监收祭礼。这八个单管各处灯油、蜡烛、纸扎,——我总支了来,交与你八个,然后按我的定数再往各处去分派。这三十个每日轮流各处上夜,照管门户,监察火烛,打扫地方。这下剩的按着房屋分开,某人守某处,某处所有桌椅古董起,至于痰盒掸帚,一草一苗,或丢或坏,就和守这处的人算账描赔。来升家的每日揽总查看,或有偷懒的,赌钱吃酒的,打架拌嘴的,立刻来回我。你有徇情,经我查出,三四辈子的老脸就顾不成了。如今都有定规,以后那一行乱了,只和那一行说话。素日跟我的人,随身自有钟表,不论大小事,我是皆有一定的时辰。横竖你们上房里也有时辰钟。卯正二刻我来点卯,巳正吃早饭。凡有领牌回事的,只在午初刻。戌初烧过黄昏纸,我亲到各处查一遍回来,上夜的交明钥匙。第二日仍是卯正二刻过来。说不得咱们大家辛苦这几日罢。事完了,你们家大爷自然赏你们。说罢,又吩咐按数发与茶叶、油烛、鸡毛掸子、笤帚等物。一面又搬取家伙:桌围、椅搭、坐褥、毡席、痰盒、脚踏之类。一面交发,一面提笔登记,某人管某处,某人领某物,开得十分清楚。众人领了去,也都有了投奔,不似先时只拣便宜的做,剩下的苦差没个招揽。各房中也不能趁乱失迷东西。便是人来客往,也都安静了,不比先前一个正摆茶,又去端饭,正陪举哀,又顾接客。如这些无头绪,荒乱推托偷闲窃取等弊,次日一概都蠲了。凤姐儿见自己威重令行,心中十分得意。因见尤氏犯病,贾珍又过于悲哀,不大进饮食,自己每日从那府中煎了各样细粥,精致小菜,命人送来劝食。贾珍也另外吩咐每日送上等菜到抱厦内,单与凤姐。那凤姐不畏勤劳,天天于卯正二刻,就过来点卯理事。独在抱厦内起坐,不与众妯娌合群,便有堂客来往也不迎会。

这日乃五七正五日上,那凤姐必知今日人客不少,在家中歇宿一夜,至寅正平儿便请起来梳洗。及收拾完备,更衣盥手,吃了两口奶子、糖粳米粥,漱口已毕,已是卯正二刻了。来旺媳妇率领诸人伺候已久。凤姐出至厅前,上了车,前面打了一对明角灯,大书荣国府三个大字,款款来至宁国府。大门上门灯朗挂,两边一色戳灯,照如白昼,白汪汪穿孝仆从两边侍立。请车至正门上,小厮等退去,众媳妇上来揭起车帘。凤姐下了车,一手扶着丰儿,两个媳妇执着手把灯罩,簇拥着凤姐进来。宁府诸媳妇迎来请安接待。凤姐缓缓走入会芳园中登仙阁灵前,一见了棺材,那眼泪恰似断线之珠,滚将下来。院中许多小厮垂手伺候烧纸。凤姐吩咐得一声:供茶烧纸。只听一棒锣鸣,诸乐齐奏。早有人端过一张大圈椅来,放在灵前,凤姐坐了,放声大哭。于是里外男女上下,见凤姐出声,都忙忙接声嚎哭。一时贾珍尤氏遣人来劝,凤姐方才止住。来旺媳妇献茶漱口毕,凤姐方起身,别过族中诸人,自入抱厦内来。按名查点,各项人数都已到齐,只有迎送亲客上的一人未到,即命传到。那人已慌张愧惧。凤姐冷笑道:我说是谁误了,原来是你。你原比他们有体面,所以才不听我的话。那人道:小的天天都来的早,只有今儿醒了,觉得早些,因又睡迷了,来迟了一步,求奶奶饶过这次。正说着,只见荣国府中的王兴媳妇来了,在前探头。凤姐且不发放这人,却先问王兴媳妇作什么。王兴媳妇巴不得先问他完了事,连忙进去说领牌取线,打车轿网络,说着,将个帖儿递上去。凤姐命彩明念道:大轿两顶,小轿四顶,车四辆,共用大小络子若干根,用珠儿线若干斤。凤姐听了,数目相合,便命彩明登记,取荣国府对牌掷下。王兴家的去了。凤姐方欲说话时,只见荣国府的四个执事人进来,全都是要支取东西,领牌来的。凤姐命彩明要了帖,念过听了,一共四件,指两件说道:这两件开销错了,再算清了来取。说着,掷下帖子来。那二人扫兴而去。凤姐因见张材家的在旁,因问:你有什么事?张材家的忙取帖儿回说:就是方才车轿围作成,领取裁缝工银若干两。凤姐听了,便收了帖子,命彩明登记。待王兴家的交过牌,得了买办的回押相符,然后方与张材家的去领。一面又命念那一个,是为宝玉外书房完竣,支买纸料糊裱。凤姐听了,即命收帖儿登记,待张材家的缴清,又发与这人去了。凤姐便说道:明儿他也睡迷了,后儿我也睡迷了,将来都没了人了。本来要饶你,只是我头一次宽了,下次人就难管,不如现开发的好。登时放下脸来,喝命带出,打二十板子。一面又掷下宁国府对牌出去,说与来升,革他一月银米。众人听说,又见凤姐眉立,知是恼了,不敢怠慢,拖人的出去拖人,执牌传谕的忙去传谕。那人身不由己,已拖出去挨了二十大板,还要进来叩谢。凤姐道:明日再有误的打四十,后日的六十,有要挨打的只管误。说着,吩咐散了罢。窗外众人听说,方各自执事去了。彼时宁国荣国两处执事领牌交牌的,人来人往不绝。那抱愧被打之人含羞去了。这才知道凤姐利害,众人不敢偷闲。自此兢兢业业,执事保全。不在话下。

(节选自《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场秦可卿丧事,细细密密交织着很多精彩动人的故事与细节,选文王熙凤协理整顿宁府就是其中一个非常出彩的情节。
B.由下人之口说出“也该由他来整治整治”之语,更能表现宁国府的管理不严、混乱无序有目共睹。
C.众人“只在窗外听觑”,“听觑”极为传神,写出了宁国府众下人既畏惧又好奇的心理,表现了宁国府因凤姐的到来而气氛变得紧张严肃。
D.“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一句中的“你们奶奶”,指的是邢夫人,由选文可知邢夫人是一个由着下人、比较好说话的、软弱的人。
【小题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有意让不同身份地位的人从不同角度评价主要人物,来表现人物特点,如选文中总管来升的评价,就表现了凤姐某些显著特点。
B.作者选材精当,比如为表现王熙凤的具体生活状况及管理手段,有意选择“五七正五日上”这平常的一天来写,因为越是平常日的平常状态越能凸显人物自然真实的状态。
C.联系原著相关情节可知,作者对秦可卿丧事的描写,既有总括性的概写,也有细节性的描摹,点面结合,凸显出了这场丧事的奢华、隆重。
D.作者行文处处有伏笔与照应,比如选文中看似无关紧要的“也该由他来整治整治”一句,既在下文中有照应文字,又为下文打二十板子等相关情节埋下伏笔。
【小题3】庚辰本回后朱批:写秦死之盛,贾珍之奢,实是却写得一个凤姐。选文是如何塑造王熙凤形象的?请结合选文分析。
【小题4】作者在写凤姐处理迟到下人一事中,穿插了凤姐处理王兴媳妇、四个执事人、张材家的、宝玉外书房的支领事情四件,你觉得这样穿插是否合理?请说说理由。
阅读《红楼梦》(节选),完成各题。

选文一(取材于第三回)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甲】黛玉纳罕道:【乙】这些人个个皆敛声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忧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

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丙】更相和(______了。

选文二(取材于第二十九回)

(元春省亲后的第一个端午节,出资让贾家族长贾珍带着贾府的男子,从五月初一到初三,在清虚观打平安醮,唱戏献供。五月初一,凤姐、贾母等贾家内眷前来清虚观看戏。以下情节就出现在凤姐、贾母等人刚到清虚观之时。)

贾母的轿刚至山门以内,贾母在轿内因看见有守门大帅并千里眼、顺风耳、当方土地、本境城隍各位泥胎圣像,便命住轿。贾珍带领各子弟上来迎接。凤姐儿知道鸳鸯等在后面,赶不上来搀贾母,自己下了轿,忙要上来搀。可巧有个十二三岁的小道士儿,拿着剪筒,照管剪各处蜡花,正欲得便且藏出去,不想一头撞在凤姐儿怀里。凤姐便一扬手,照脸一下,把那小孩子打了一个筋斗,骂道:胡朝那里跑!那小道士也不顾拾烛剪,爬起来往外还要跑。正值宝钗等下车,众婆娘媳妇正围随的风雨不透,但见一个小道士滚了出来,都喝声叫拿,拿,拿!打,打,打!

贾母听了忙问:是怎么了?贾珍忙出来问。凤姐上去挽住贾母,就回说:一个小道士儿,剪灯花的,没躲出去,这会子混钻呢。贾母听说,忙道:快带了那孩子来,别唬着他。小门小户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的,那里见的这个势派。倘或唬着他,倒怪可怜见的,他老子娘岂不疼的慌?说着,便叫贾珍去好生带了来。贾珍只得去拉了那孩子来。那孩子还一手拿着蜡剪,跪在地下乱战。贾母命贾珍拉起来,叫他别怕,问他几岁了。那孩子通说不出话来。贾母还说可怜见的,又向贾珍道:珍哥儿,带他去罢。给他些钱买果子吃,别叫人难为了他。贾珍答应,领他去了。这里贾母带着众人,一层一层的瞻拜观玩。外面小厮们见贾母等进入二层山门,忽见贾珍领了一个小道士出来,叫人来带去,给他几百线,不要难为了他。家人听说,忙上来领了下去。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加点字的注音、填写在横线上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黛玉纳罕
【乙】这些人个个皆敛声
【丙】更相和(mù)_______了
A.“纳罕”是“稀罕”的意思;“屏”读作“bǐng”;横线上应填“睽”。
B.“纳罕”是“纳闷”的意思;“屏”读作“bǐng”;横线上应填“睦”。
C.“纳罕”是“稀罕”的意思;“屏”读作“píng”;横线上应填“睦”。
D.“纳罕”是“纳闷”的意思;“屏”读作“píng”;横线上应填“睽”。
【小题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选文一中,“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摹写了王熙凤“先声夺人”的出场情景,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B.选文一中,宝黛初会,宝玉觉得黛玉很眼熟,这一情节的描写恰恰照应了小说开头“木石前盟”的神话故事。
C.选文一中,作者从林黛玉的视角,详细地描写了贾母、王熙凤、贾宝玉等贾府中的几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形象。
D.选文二中,贾母对没能及时躲出去的小道士展现出了其仁慈、怜悯之心,叫他别怕,还让贾珍妥善地安置他。
【小题3】选文一中划线处的描写黛玉“形容”的句子,另一版本作“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请结合该段文字,并联系小说其它相关内容,简要分析哪一句更好。
【小题4】结合两篇选文中的具体内容,分析王熙凤是个怎样的人(请答出三点,不能只就一篇选文作答)。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