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5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孟子·尽心上》)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


【注】:①容光:水的空隙。 ②篑:土筐。
【小题1】两则材料共同运用了________。(论证方法)
【小题2】上述两个语段蕴含了哪些学习的道理?请结合材料分析。
18-19高一·浙江丽水·期中
知识点:孔子(前551-前479)孟子(前372-前289)其他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曾皙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节选自《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材料二:

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岁。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脉,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子路问政,孔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子路问:“君子尚勇乎?”孔子曰:“义之为上。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季康子问:“仲由仁乎?”孔子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材料三:

哀公十五年,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卫大子蒉聩作乱,谋入孔悝家迫孔悝于厕强盟之遂劫以登台。栾宁将饮酒,炙未熟,闻乱,使告子路。子路将入,遇高柴将出,曰:“门已闭矣。”子路曰:“吾姑至焉。”高柴曰:“弗及,不践其难。”子路曰:“食焉,不其难。”高柴遂出。子路入。及门,公孙敢门焉,曰:“无入为也。”子路曰:“是公孙,求利焉而逃其难。由不然,利其禄,必救其患。”有使者出,乃入,曰:“大子焉用孔悝?虽杀之,必或继之。”且曰:“大子无勇,若燔台,半,必舍孔叔。”大子闻之,惧,下石乞、盂黡敌子路,以戈击之,断缨。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结缨而死。孔子闻卫乱,曰:“柴也其来,由也死矣。”

(节选自《左传·哀公十五年》)

【小题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谋A入B孔C悝D家E迫F孔G悝H于I厕J强K盟L之M遂N劫O以P登Q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文中指了解,与《阿房宫赋》中“杳不知其所之也”的“知”意思不同。
B.君子指有道德的人,与《孟子三章》中“故君子有不战”的“君子”意思相同。
C.哀公在文中是用谥号称鲁国国君,这种称谓方式和刘邦被称为“沛公”不同。
D.辟,在文中意为躲避,与《鸿门宴》中“臣死且不避”的“辟”字意思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认为,若将一个中等大小的诸侯国交给他,即使外有强敌,内有饥荒,他也能治理好。孔子嘲笑他自不量力。
B.子路原本性格粗朴,好逞勇斗力,还凭借勇力欺侮过孔子。后来他被孔子倡导的礼折服,拜人孔子门下当其弟子。
C.子路不顾高柴、公孙敢的劝阻,执意入内营救孔悝,结果卷入孔悝和卫大子之间的争斗,最终被卫大子属下杀死。
D.子路系好帽带后从容赴死,既彰显了子路作为儒生在王侯权贵面前的不屈气节,也表现了子路对礼的坚守与践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2)是公孙,求利焉而逃其难。由不然,利其禄,必救其患。
【小题5】在孔子眼中,子路具有哪些性格特点?

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选自《论语·宪问》)

材料二:

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选自《礼记·大学》)

材料三: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选自《礼记·檀弓下》)

【小题1】下列对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曰:“修己以。”              敬:严肃恭敬
B.大学之道,在明德              明:彰明
C.在亲民,在于至善              止:停止
D.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壹是:一律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
B.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
C.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
D.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指家族,与《墨子·兼爱上》中“虽至大夫之相乱家”一句中的“家”意思不同。
B.“庶”的本义为“众多”,“庶人”与“庶民”意思相同,都是指平民百姓。
C.“舅”是对异姓大夫的称呼,古代帝王称异姓大邦诸侯为“伯舅”,异姓小邦诸侯为“叔舅”。
D.“小子”是古时老师对学生的称呼,文中“小子”是老师孔子对学生子路的称呼,并无轻视、蔑视之意。
【小题4】下列对材料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孔子谈的是君子要注重修身的道理。从自己做起,自己心诚,对人尊敬,这是立身处世和管理政事的根本。
B.材料二中,作者以学习对象为主语,把“八条目”由近及远、由内而外地“倒叙”出来,强调过程的循序渐进。
C.材料三中,妇人宁死于虎口也不愿接受暴虐者的统治,用反衬的方法烘托出社会政治的残暴专横。
D.材料三中,根据孔子对子路说的最后一句话可见,孔子希望子路能够记住苛刻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这件事。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