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孝孺幼警敏,读书日寸,乡人目为“小韩子”。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先辈胡翰、苏伯衡亦自谓弗如。孝孺顾漠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惠帝即位,国家大政事辄咨之。燕兵起,延议讨之,诏檄皆出其手。燕王亦不奉诏。未几,燕兵掠沛县,烧粮艘。时河北师劳无功,而德州又馈饷道绝,孝孺深以为忧。以燕世子仁厚,其弟高煦狡谲,有宠于燕王,尝欲夺嫡,谋以计之,使内乱。乃建议白帝:遣锦衣卫千户张安玺书往北平,赐世子。世子得书不启封,并安送燕军前。间不得行。遣人许以割地,燕王不听。建文四年六月乙卯,燕兵遂渡江。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复兴。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乙丑,燕兵入,帝自焚,孝孺被执下狱。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领之,至是欲使草诏,召至,悲恸之声彻殿壁,成祖降榻曰:“先生勿自苦,子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儒曰:“成王何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儒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孝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死,作绝命词曰:“天降乱离今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以犹。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又何求?呜呼哀哉兮庶不我尤。”时年四十有六。

(节选自《明史·方孝孺传》)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读书日                                     盈:有余,多出
B.谋以计                                     间:挑拨,使人不和
C.遣锦衣卫千户张安玺书往北平       赍:带着,携带
D.成祖降榻劳曰                                 劳:劝勉
【小题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遣人许以割地
A.籍何以至此B.敢以烦执事
C.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D.予羁縻不得还
【小题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
(2)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
18-19高一下·江苏苏州·期中
知识点:张廷玉《明史》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巍,辽州人,尚气节,能文章。母萧氏有痼疾,巍左右侍奉,至老无少懈。母死,蔬食庐墓三年。洪武中,旌孝行,由太学生试前军都督府左断事。疏垦河南、山东、北平荒田。又条上抑末技、慎选举、惜名器数事。太祖嘉纳之。寻以决事不称旨,当罪。减死,戍贵州关索岭。特许弟侄代役,曰:“旌孝子也。”

及惠帝即位上疏乞归田里未几辽州知州王钦应诏辟巍巍因赴吏部上书论时政用事者方议削诸王独巍与御史韩郁先后请加恩。略曰:“勿行晁错削夺之谋,而效主父偃推恩之策。臣又愿益隆亲亲之礼,岁时伏腊使人馈问。贤者下诏褒奖之。骄逸不法者,则告太庙废处之。”书奏,帝颔之。

已而燕兵起,命从李景隆出师,参赞军务。巍复上书,言:“臣愿使燕。披忠胆,陈义礼,晓以祸福,感以亲亲之谊,令休兵归藩。”帝壮其言,许之。

巍至燕,自称国朝处士高巍再拜上书燕王陛下:太祖上宾,天子嗣位,布维新之政,天下爱戴。今王据北平,取密云,下永平,袭雄县,掩真定。虽易若建瓴,然自兴兵以来,业经数月,尚不能出尔一隅地。且大王所统将士,计不过三十万。以一国有限之众应天下之师,亦易罢矣。愿大王信巍言,上表谢罪,再修亲好。朝廷鉴大王无他,必蒙宽宥。况大丧未终,毒兴师旅,其与泰伯、夷、齐求仁让国之义不大迳庭乎?巍白发书生,蜉蝣微命,性不畏死。洪武十七年蒙太祖高皇帝旌臣孝行。巍窃自负:既为孝子,当为忠臣。死忠死孝,巍至愿也。如蒙赐死,获见太祖在天之灵,巍亦可以无愧矣。

书数上,皆不报。已而景隆兵败,巍自拔南归。至临邑,遇参政铁铉,相持痛哭。奔济南,誓死拒守,屡败燕兵。及京城破,巍自经死驿舍。

(选自《明史·高巍列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惠帝即位/上疏乞归田里/未几/辽州知州王钦应诏辟巍/巍因赴吏部/上书论时政/用事者方议削诸王/独巍与御史韩郁先后请加恩
B.及惠帝即位/上疏乞归/田里未几/辽州知州王钦应诏辟巍/巍因赴吏部上/书论时政/用事者方议削诸王/独巍与御史韩郁先后请加恩
C.及惠帝即位/上疏乞归/田里未几/辽州知州王钦应诏/辟巍/巍因赴吏部/上书论时政用事者方议削诸王/独巍与御史韩郁先后请加恩
D.及惠帝即位/上疏乞归田里/未几/辽州知州王钦应诏/辟巍/巍因赴吏部上/书论时政用事者方议削诸王/独巍与御史韩郁先后请加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洪武”,即明太祖的年号,明朝第一个年号,有洪大武功的含义,张显武事之威。
B.“太学”,指古代的大学。明朝时,在太学读书的学生叫太学生。
C.“伏腊”,指伏日与腊日,夏祭为伏,冬祭为腊,是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
D.“太庙”,指中国古代帝王的祖庙。在先秦有不同的称谓,自秦汉起称太庙。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巍入仕以后,积极向上进言。他任职期间,先上疏开垦河南等地的荒田,后又条陈上奏抑制末技、谨慎选举等事,这些建议被太祖采纳了。
B.高巍思虑周密,行事稳妥。在削王的问题上,他主张加恩,建议皇帝效仿主父偃的推恩令,并重视亲人间的礼节,褒赏贤才,严惩骄纵不法之徒。
C.高巍虽善于辞令,却未能化解危机。在燕王起兵后,他主动请命使燕,多次面对燕王,不卑不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可最终仍未能说服燕王罢兵。
D.高巍为国尽忠,死而后已。他在李景隆兵败后,启程南归,后投奔济南,誓死据守,并多次打败燕王军队。等到京城被攻陷,在驿站中自缢身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以决事不称旨,当罪。减死,戍贵州关索岭。
(2)披忠胆,陈义礼,晓以祸福,感以亲亲之谊,令休兵归藩。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允贞,字懋忠,南乐人。

先是,居正既私其子,他辅臣吕调阳子兴周,张四维子泰徵、甲徵,申时行子用懋,皆相继得举。甲徵、用懋将廷对,允贞时为御史,上书请自今辅臣子弟中式,俟致政之后始许廷对。四维大愠,言:臣待罪政府,无所不当闻。今因前人行私,而欲臣不预闻吏、兵二部事,非制也。因为子白诬,且乞骸骨。时行亦疏辨。帝并慰留,而责允贞言过当。户部员外郎李三才奏允贞言是,并贬秩调外。允贞得许州判官。允贞虽谪,然自是辅臣居位,其子无复登第者

二十一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允贞素刚果,清操绝俗。以所部地瘠民贫,力裁幕府岁供及州县冗费,以其银数万缮亭障,建烽堠,置器市马易粟。又奏免平阳岁额站银八万,以所省邮传羡补之。雁门、平定军以逋屯粮窜徙,允贞奏除其租,诏令复业。汾州有两郡王宗人与军民杂处知州秩卑不能制奏改为府。自款市成,边政废。允贞视要害,筑边墙万有余丈。政声大著。帝亦数嘉其能,先是,张忠以开矿至,后孙朝复至榷税,诛求百方,允贞每事裁抑。会忠杖死太平典史武三杰,朝使者逼杀建雄县丞李逢春,允贞疏暴其罪。朝怒,劾允贞抗命沮挠。帝留允贞疏不下,而下朝疏于部院。吏部尚书李戴、都御史温纯等力称允贞贤,请下允贞疏平议。帝并留中。山西军民数千恐允贞去,相率诣阙诉冤,两京言官亦连章论救。帝乃两置不问。

允贞父已九十余,允贞岁岁乞侍养,章二十上。廷议以敕使害民,非允贞不能制,固留之。其年五月,请益力,始听归。士民为立祠。已,阅视者奏允贞守边劳,即家进兵部右侍郎。寻卒。天启初,追介肃。

(节选自《《明史·魏允贞传》,有删改》)

【小题1】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汾州有两郡A王B宗人与军民杂C处D知州E秩卑F不能制G奏H改为府
【小题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政府,唐宋时期指宰相处理政务的处所,即处理政务的官署,和现代汉语中的“政府”意思不同。
B.廷对,一般指殿试,是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中最高级别的考试,发榜分为三甲,一甲第一名称为状元。
C.乞骸骨,也叫“乞身”,意思是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是古代官吏因年老自己主动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
D.谥,即“谥号”,一般是古代帝王、诸侯、大臣、平民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平行为给予褒贬评价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允贞不畏强权,上书惹怒了辅臣张四维,受到了皇帝的责备,李三才替魏允贞辩解,两人都被贬官调出京城。
B.魏允贞刚正果断,曾力主裁减山西幕府的每岁上供和州县的冗费,又上奏请求免除平阳站每岁的定额银八万。
C.魏允贞为人正直,他上疏揭露孙朝的罪行,遭到孙朝的弹劾,皇帝留下魏允贞的奏疏,把孙朝下放到部院处理。
D.魏允贞为人孝顺,他曾上奏二十次乞求侍养年迈的父亲,朝廷最终让他回家乡,当地官吏、百姓立祠纪念他。
【小题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允贞虽谪,然自是辅臣居位,其子无复登第者。
(2)廷议以敕使害民,非允贞不能制,固留之。
【小题5】魏允贞采取哪些措施治理山西而获得皇帝的多次嘉奖?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骥,字尚德,郯城人。举洪武二十六年乡试。入国学,居三年,授户科给事中。时关市讥商旅,发囊篋,骥奏止之。寻坐事免。建文时,荐起新乡知县,招流亡,给以农具,复业者数千人。内艰去官,官民相率奏留者数四,不许。永乐初,服阕,改知东安。事有病民,辄奏于朝,罢免之。有嫠妇子啮死,诉于骥。骥祷城隍神,深自咎责。明旦,狼死于其所。侍郎李昶等交荐,擢刑部郎中。奏陈十余事,多见采纳。坐累,谪役保安。

洪熙时,有诏求贤,荐为御史。陈经国利民十事,仁宗嘉纳。宣德五年巡视仓场,军高祥盗仓粟,骥执而鞠之。祥父妾言,祥与张贵等同盗,骥受贵等贿故独罪祥。刑部侍郎施礼遂论骥死。骥上章自辩,帝曰:“御史即擒盗,安肯纳贿!”命偕都察院再讯,骥果枉。帝乃切责礼,而复骥官。其年十一月,择廷臣二十五人为郡守,奉敕以行。骥授河南知府,肇庆则给事中王莹,琼州则户部郎中徐鉴,汀州则礼部员外郎许敬轩,宁波则刑部主事郑珞,抚州则大理寺正王升,后皆以政绩著。

河南境多盗,骥为设火甲,一户被盗,一甲偿之。犯者,大署其门曰盗贼之家。又为《劝教文》,振木铎以徇之。自是人咸改行,道不拾遗。郡有伊王府,王数请嘱,不从。中官及校卒虐民,又为骥所抑恨甚及冬至令骥以四更往陪位行礼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骥奏闻,帝怒,贻书王,府中承奉、长史、典仪悉逮置于理。

骥持身端恪,晏居虽几席必正。莅郡六年卒,年七十。士民赴吊,咸哭失声。

(选自《明史·李骥传》,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为骥所抑/恨甚/及冬至/令骥以四更往陪位行礼/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
B.又为骥所抑/恨甚/及冬至/令骥以四更往陪位行礼/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
C.又为骥所抑恨甚/及冬至/令骥以四更往/陪位行礼/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
D.又为骥所抑/恨甚/及冬至/令骥以四更往/陪位行礼/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学,古代指国家设立的学校,如“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而现在多指我国固有的文化、学术。
B.内艰,旧时指母丧。古代居丧也叫“丁忧”“丁艰”,又叫“守孝”,是子女对父母孝心的体现。
C.御史,秦以前指史官,约自秦朝开始,御史负责监察朝廷官吏。如唐代文学家韩愈就曾任监察御史。
D.“贻书让王”中的“让”意为“谦让”,和《鸿门宴》“大礼不辞小让”中的“让”含义是相同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骥因为母亲去世而向朝廷申请离职,很多官员和百姓四次向朝廷奏请想挽留他,李骥没有答应。
B.对民众不利的事情,李骥就向朝廷禀明免去;他向朝廷陈奏多件经国利民之事,多被朝廷采纳。
C.李骥在河南任职期间,通过设立制度、广泛宣传等措施教化百姓,使当地百姓品性改变,民风变得淳朴。
D.李骥在官场屡遭挫折,但他敢于维护自身权利。如当刑部侍郎施礼枉定李骥死罪时,他上章自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关市讥商旅,发囊箧,骥奏止之。寻坐事免。
(2)犯者,大署其门曰盗贼之家。又为《劝教文》,振木铎以徇之。
【小题5】李骥去世后,“士民赴吊,咸哭失声”,可见他深受百姓爱戴,请结合文本概括其受爱戴的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