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古代诗歌阅读 较难0.4 引用2 组卷8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岁暮碛外寄元㧑

岑参

西风传戍鼓,南望见前军。

沙碛人愁月,山城犬吠云。

别家逢逼岁,出塞独离群。

发到阳关白,书今远报君。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中的“岁暮”指明了时间,而“碛外”点明了地点,“寄元㧑“则点明了事件。
B.首联写西风送来戍鼓声,南望看到前行的军队,情感基调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致。
C.颈联将别人年关团圆与自己独自出塞的境况进行对比,一个“独”字令人感慨不已。
D.本诗扣住西风、沙碛等景物,让读者充分感受到了边塞的风物特征。
【小题2】“愁”作为诗眼,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诗分析。
18-19高二下·江西·阶段练习
知识点:岑参(715-770)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凯歌六首(其五、其六)岑参

(其五)

蕃军遥见汉家营,满谷连山遍哭声。

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

(其六)

暮雨旌旗湿未干,胡烟白草日光寒。

昨夜将军连晓战,蕃军只见马空鞍。

【小题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其五)一诗先写两军对垒的形势,次写蕃军的遍地哭声,最后交代战斗情形,诗人按照实况的顺序安排,突出了戍边战士的昂扬斗志,骁勇善战。
B.从“暮雨旌旗湿未干”一句,可知战事告捷有赖雨夜偷袭的成功。“满谷连山遍哭声”则是夜袭时的实况;蕃兵从睡梦中惊起,已是杀声震天,战场一片哭声。
C.“万箭千万一夜杀”,句中连用万、千、一三个数目字,深刻地描写了战争的激烈和厮杀的残酷无情。“一夜”可见战斗持续时间长是一场恶战;但就整个战役而言又可谓速决。
D.两首诗都正面描写战争的场面,诗意明朗,节奏明快,突出战斗的紧张气氛,而“蕃军遥见汉家营”一首最具个性特色,是边塞诗中少有的慓悍之作。
E.两首诗都突出了战争的情形,“暮雨旌旗湿未干”与“平明流血浸空城”,都以“湿”的场面,显示出战事刚刚结束,杀气尚未全消。
【小题2】这两首诗都描写战争,所用的艺术手法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