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6 组卷17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9年春节档,《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熊出没·原始时代》等多部影片同场竞技,将今年春节假期中国电影票房推升至58.4亿元的高度,观影人次达1.3亿,据国家电影局的初步统计,仅正月初一的单日票房就高达14.43亿元。

被誉为大陆首部“硬科幻电影”的《流浪地球》,改编自“雨果奖”得主刘慈欣的同名小说,讲述在遥远的未来,太阳急速膨胀将要吞噬地球,人类为自救开启“流浪地球”计划、带地球到太阳系外寻找新家园的故事。春节档期叫好又叫座,短短5天,票房逾14亿元。这部电影以其大胆想象和充满中国特色的叙事手法,为世界提供了观察中国文化和中国发展的独特视角,让世界感受到了“充满未来感”的中国带来的感染力。《流浪地球》一上映在豆瓣网拿下8.4的高分,影院排片率从第四逆袭到第一,猫眼专业版对《流浪地球》的票房预测是人民币53.34亿元。

(摘编自《第一财经日报)

材料二:

国内票房突破40亿,电影《流浪地球》“黑马式”突围让市场预言:中国科幻电影的春天来了。

中国科幻经过几十年艰难发展,培养出刘慈欣等科幻名家,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王晋康更是中国科幻文学界的扛鼎者。往前追溯20年,中国科幻文学因缺乏好作品,一直不被外界熟知,最顶尖的作品在国外最多也只有几千本销量。因此当刘慈欣的《三体》获得“雨果奖”并在海外热销时,人们将其称为中国科幻文学的转折点。

而《三体》同样令中国迅速进入科幻电影时代。王晋康、刘慈欣等科幻作家的作品版权被诸多投资方争抢。但王晋康却认为,这把火似乎烧得有点虚热:“《流浪地球》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伟大作品,但我们不能忽略它作为一部硬核科幻的不完美。无论是祖孙三代矛盾逻辑的不流畅、剧本上的科学硬伤,还是演技上的不足,目前想打动外国人,还是有一定困难。”

王晋康认同中国科幻电影已走入元年,但在他看来,这其实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即便《流浪地球》失败,中国科幻电影发展最迟也只再延迟五年。而《流浪地球》的成功更多的是让资本更早地涌入,科幻作家有了培育的土壤,即便后续跟风的科幻电影失败,也不会让中国科幻热再次断流。“中国与美国科幻电影之间,是工业化的差距。美国领先中国不止十年。科幻电影烧钱,同样需要烧时间。”而谈及何时中国科幻电影可以与美国并称“双雄”,王晋康坦言,是早晚的事,但保守估计仍需十年。

摘编自《新京报》《王晋康:美国科幻片领先中国不止十年》)

材料三:

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流浪地球》表面上描绘末世的凄凉景象,骨子里却含着积极的正能量。影片传播了“命运共同体”、集体主义精神等中国特色价值观,这与美国科幻片标榜的个人英雄主义截然不同。

美国《纽约时报》称,这是中国即将推出的一系列大制作科幻电影中的一部,这类电影无论从技术上还是投资上,都是中国大多数制作人目前还无法企及的。《流浪地球》与嫦娥四号着陆在时间上的“巧合”,让人联想到中国在太空实现里程碑式跨越的时代背景。

《人民日报》刊文称,在电影《流浪地球》中,我们还能看到许多熟悉的中国元素。不仅是地下的北京、冰封的上海,甚至是对“流浪”与“回家”这一组关系的理解,都充满了“中国式”对家的向往、对故土的眷恋。应该说,相对影视经典、科幻大片,《流浪地球》还有一些差距。我们要既看到长处也看到短板,既不捧杀也不棒杀,才能激励文化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摘编自《参考消息》)

材料四:

在航天科技硬实力取得重大历史性突破的时候,体现我国软实力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隆重上映,让戏内情景与戏外现实交相辉映。这背后是中国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的有力支撑,是国家不断培育电影新的人才、技术、市场等力量所产生的令人欣喜的成果。如此视觉奇观式的庞大制作凸显了这些年我国电影工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中国有尚古的文化传统,在影视创作中,历史剧、古装剧,都一直是很有影响的题材,即便不少幻想类、穿越类的作品,也往往向过去穿越,向古代穿越,总是缺少一些面向未来,基于科学的想象力和表现力。而《流浪地球》突破了中国电影的时空观,展现了想象和创新的文化精神。

(摘编自《人民日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流浪地球》在春节档与多部影片同场竞技时脱颖而出,好评如潮,仅仅正月初一单日票房就超过14亿元,实现精彩逆袭。
B.过去20年中国科幻文学很少被外界关注,刘慈欣的《三体》使中国科幻文学发生转折,并令中国迅速进入科幻电影时代。
C.从材料二看,电影《流浪地球》的成功,标志着中国科幻电影的巨大发展,乐观地估计,中国科幻电影在十年之内就能比肩美国。
D.中国电影要想继续走创新道路,就需要在坚持文化传统的同时,多面向未来思考,少涉及穿越、幻想等尚古题材。
【小题2】影片《流浪地球》充满了“中国式”对家的向往、对故土的眷恋。下列诗词中,没有表现这一主题的一项是
A.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唐·卢纶《长安春望》)
B.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唐·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C.始见春色不奈喜,黄昏招饮夜还家。(宋·梅尧臣《夜与原甫江家步归》)
D.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宋·周邦彦《苏幕遮》)
【小题3】电影《流浪地球》取得成功的时代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内容概括说明。
2019·黑龙江哈尔滨·三模
知识点: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报告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紫色眉豆花

张炜

老亮头分工管菜园,总爱把眉豆架搭得高高的。

有个叫“小疤”的姑娘和他一块儿管菜园。

她很漂亮。名字叫“小疤”,其实细润光洁,谁也找不出一个“疤”来。

老亮头没有老伴儿,只有两个儿子,一个在外地读书,一个当兵。他一个人不愿守着空空的房子,就在菜园里搭了个铺子。竖起四根高高的木柱,上端扎了个草铺。上下要踏木梯,他管这叫“草楼铺”。

老亮头听到木梯吱嘎吱嘎响,就知道小疤来了。

小疤上了草楼铺,故意向着冒烟的地方,将鼻子蹙起来吸一下。老亮头的烟锅一明一暗,映出一张黑黝黝的脸。他老也不说话,只望着天边那几颗星星。小疤问:“你闻不见吗?”

“闻见什么呢?”

“香味呀,眉豆花的,一阵一阵的。”

“一阵一阵的,我闻不见。”

老亮头依旧向天边的星星望去。停了一会儿,问道:“你望不见吗?”

“望见什么呢?”

“南边的山,墨黑的那一长溜……”

“一长溜儿,我望不见。”

小疤低下头,两手捏弄着衣襟儿,突然声音低低地说:“小来来走了半年多了,我怪想他的……”

——小来来,老亮头的小儿子,一个中专生。

“刚走了几个月嘛,调皮东西。想他干嘛!”

“那走了好久的,你想不?”

老亮头一直望着南面的星空,自语似的说:“他们的部队在南山里开洞。这阵儿老不来信……”

小疤喃喃地:“什么时候能凿成一个山洞啊?一凿一凿的……”

“都是年轻人,性情拗,像春林一样,你想凿不成吗?”

“春林性情拗啊?”

老亮头重新点起那个烟锅儿吸起来,偏偏不说“拗”不“拗”的事儿。

小疤走下草楼铺时有些失望。

天亮了,她又到眉豆架下了。

老亮头就在一旁忙活着,嘴里不闲。他说:“做什么事都要有个好帮手。早些时种山芋、南瓜,搭葫芦架,我都让春林做帮手,他总知道你要做什么。”

小疤故意板着脸:“你只记着春林、春林!你叫他回来做帮手吧!”

老亮头咕哝着说:“春林走了三年了,从没断过信。可这一个多月我没收到他一个字……”

小疤立刻变哑了。

紫色的眉豆花一串串从头顶垂吊下来,好看极了。她突然记起了自家的小屋。很多年前,那小屋门口的篱笆上也开着一片紫云似的眉豆花。篱笆后有人探出头来——一个男孩儿,眼眉粗粗的,像眉豆角儿……

她总嘲笑地喊他“楞冲”。她和这“楞冲”一块儿长大,在河里捕鱼,林子里捕鸟……

黑天后,小疤又吱嘎吱嘎踏响了草楼铺的木梯。

“后来我去护老林子,对付那帮偷木贼。我跟你讲过:我干什么都愿让春林做个帮手。……也许我不该什么事都牵上他。这使他吃了不少苦头。”

老亮头望着黑漆漆的夜色,声音渐渐变得沉重了。

小疤不由得又记起了那爬满了眉豆花的篱笆,篱笆后头那棵大青杨树。

“楞冲”到老林子里去,每天傍晚总要路过小屋。他们都贴着青杨树站着。“楞冲”说:“真香,你总往脸上搽些什么?”她委屈地说:“不是眉豆花的味儿吗?”

老亮头长长叹息一声:“他凭着一身好水性,在河浪里跟坏人斗劲儿……救是救下来了,可是落了一身伤疤。”

一滴露水落下来,她伸手抹了一下脸。停了好长时间,她说:

“总也不来信,怎么回事呢?”

不久的一个早上,两个军人和村支书一块儿进了菜园……老亮头回来的时候,对小疤说:

“我要去看看春林,随这两兵一起。”

小疤盯着老人的身影消失在一排子杨树后头,心里一阵慌促。

一天又一天过去了。

一个晚上,那木梯又吱嘎吱嘎响了起来——老亮头回来了!

小疤又惊又喜,第一句话就问:

“春林好吧?”

“他立了一等功。”

“啊!”小疤掩上了嘴巴。停了一会儿,她口吃似的说:“一等功,就忘了……家里人呀!”

“他……”老人燃着了烟锅。

“小疤,我跟你说春林他们在干什么哩?”

“开一个山洞。”

“是啊,人们凿了它五年了。五年里它都是乖乖的。想不到,它上个月里发脾气,轰隆隆塌下一截儿。春林是个班长,紧要时他抢了上去。同班的五个战士活着出来了,他自己腿伤了……”

“伤了哪儿?重吗?”小疤猛地站起采。

“分不出哪,医生就把它割去了……”

小疤呆住了,身子一晃,倒在老人身上。她哭了起来。

老亮头不知什么时候咬破了嘴里的烟管。

“……我见到春林,也像你一样大哭起来……他对我说:‘爸,你看,你儿子没做亏本的事:一条腿换回了五条命,还不值吗?……’”

“啊!春林……‘楞冲’!”小疤把食指咬在嘴里,怔怔地望着南边的天际,望着在淡淡夜色里那一溜儿长长的山影。

由于水的滋润,眉豆蔓儿缠上架角,那顶在藤蔓儿一端的密密小花,一夜间开放了!紫紫的一片,如铺开的一层锦云。

她今天就要去看望她的“楞冲”了。见面说些什么呢?三年没见了。说他的腿吗?不,先不说这个……还是说说眉豆花吧!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疤牵挂着春林,却假托想念小来来向老亮头打探消息,心事不言自明,质朴、羞涩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
B.老亮头不了解小疤的心思,小疤也不明白老亮头眺望远山的原因,彼此心灵的阻隔增强了情感表现的张力。
C.作品通过老亮头、小疤与春林间的故事,既表现了亲情、爱情的淳朴美好,也赞美了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
D.作品语言朴实蕴藉,带有淳厚的乡土气息,大量对白贴近人物心理,饱含丰富的潜台词,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小题2】作品多处写“眉豆花”,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分析。
【小题3】“春林”“老亮头”和“小疤”,你认为谁是主人公?请结合作品谈谈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拥有 3000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400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但令人尴尬的是,这400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

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 --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0.3-0.4毫米。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

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元素配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一场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面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关键。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胜”的新阵地。

(来自光明网)

材料二:

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

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

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忘怀:“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大概 40多岁,她从工位里面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了,这样一本东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有五年十年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的那种专注仔细。现在中国企业的员工流动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这种差距,你就很难培养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踏踏实实的精神,心无旁骛、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

(来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材料三: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太原主持会议时指出,“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这都需要调整结构。”

事实上,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有专家分析认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结构性问题中最为典型的表现。一方面是技术含量低和附加值低的低端产品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是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这也正是当下中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而要进行这样的改革,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从理念入手,从人入手。

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良好素质的技术工人,不应仅仅是掌握制造技术,而且还应该是有责任心的匠人,是能够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的匠人。但是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我们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对技术工人重视不够,导致这部分人才严重缺失。

显然,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从制造业重塑人力基因入手。企业首先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起一种超越世俗商业利益的成就动机。同时,整个社会要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技术工人的技能培养,畅通其职业发展通道、提高其收入水平、改善其工作环境。

(来自新浪网)

【小题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报道了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曾经面临的尴尬局面,同时指出这局面已在慢慢改变,一些企业已能够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
B.材料二用日本制笔企业一个女工做记录的事例和中国员工的现状作对比,旨在表明中国企业的员工在工匠精神方面尚有欠缺。
C.材料三引用总理的话,说明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特殊类高质量钢材仍需进口的问题,中国制造业只要尽快调整结构就能解决当下的问题。
D.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正在快速发展,但我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还需解决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践行工匠精神。
【小题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在文中可以概括为:专注仔细,耐心踏实,心无旁骛;责任心强,而且能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
B.在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看来,我国现阶段制笔行业与国外的差距,不在技术上,而是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
C.笔头分为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圆珠笔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对笔尖的加工精度和材料性能要求极高,而此前中国制造达不到这些要求。
D.材料一说我国制笔企业三千余家,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又用“小小”修饰笔尖,两相对比,突出了我国制笔业高度依赖进口球座体的尴尬。
【小题3】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

  

韩开春

①那年我去宏村,正是深秋季节,顺着黄山的皱褶一路前行,层林尽染,草黄枫红,间杂粉墙黛瓦,古徽州果然气派非凡.到了村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泓碧水,一条小道笔直穿过湖心,上面有座弯月般的石砌小桥名叫画桥。据说,当年李安在此拍摄《卧虎藏龙》,男主人公李慕白就是从这座小桥上牵着他的白马走过的。

②但是,我的目光却被湖中那一大片枯萎的残荷吸引,脑海中瞬间浮现的竟是《红楼梦》里林黛玉反对贾宝玉拔除破荷叶的理由:“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恍惚间,我似乎看到了林妹妹那双对着残荷发痴的忧郁的眼睛。在那一刻,我居然有了长留宏村的想法,要是能有机缘在湖边的书院住下,在有雨的夜晚,或是撑着一把油纸伞,顺着石砌的湖堤漫行,或是隔着石雕的窗棂,卧听雨打残荷,该是多么惬意的享受啊。

③其实,我有许多亲耳聆听雨打残荷的机会。我读初中的时候,学生宿舍的后面就有一大片荷塘,每年莲藕起出之后,就再也没人去管它,任由满塘的荷叶自生自灭。然而我终究只是个俗人,比不得林妹妹那样冰雪聪明,所以听雨打残荷的次数虽然不少,却从未听出过什么诗意。

④与枯萎破败的残荷相比,我更加喜欢夏日的新荷,光鲜洁净,绿意盎然,看上去就很赏心悦目,勃发着无穷的生机。中午或是傍晚,会有一些或红或绿的蜻蜓、豆娘前来参观,它们或许是被这荷塘满目的绿迷住了,绕着圈不停地飞,迟迟不肯离去,飞累了,就在新冒出的小荷尖上歇歇脚;身上穿着黑黄条纹套衫的小青蛙,也从水里冒出头来,双腿一蹬,用它那著名的蛙跳,一下子便跃上了荷叶的表面,随之溅起的一串水滴,滴溜溜地汇聚到荷叶的中心,凝成一颗又圆又亮的大水珠,映着太阳的光辉,像是一颗耀眼的明珠,它们许是把这一张荷叶当成了运动场,鼓着大腮帮咕咕呱呱不停地叫,呼朋引类;还有一些黑脊背的鱼,在荷叶撑起的太阳伞下悠闲自在地游来游去,间或举起大尾巴,在平静的水面上使劲一击,发出“泼剌剌”的一声响,溅起一朵大水花,旋即一头扎进水底,再也不见了。

⑤这样的季节,最快乐的自然还是孩子,从第一朵荷花在水面上升起,绽开它美丽的笑脸时起,就会不断有孩子顺着塘埂悄悄滑下水去,学着在水面上那群嬉戏的鸭仔的样子,把鼻子一捏,头往下一低,便潜进了水底,上来的时候,手里总会多出一截细嫩甜香的花香藕,临了上岸,还不会忘记摘一片荷叶顶在头顶。有时候也玩打水仗游戏,学着电影里白洋淀民兵打鬼子的模样,顶着一片荷叶,手里端根树枝,一只眼闭着,煞有介事地一瞄,手指一勾,嘴里同时还要发出“叭”的一声。

⑥少年的记忆,除了玩耍,大多数还是和味蕾紧密联系在一起,关于荷叶,也是如此。说到吃,必须提一下荷叶粥,这是我母亲夏天常做的,把新鲜的荷叶洗净,切成细丝,放点冰糖,和粳米一同煮,做出来的粥青白相间,颜色好看,味道也好,清香扑鼻,有清热解暑之功效。荷叶还可以包裹食物。我祖父有个习惯,赶集的时候带上一张荷叶,或干或鲜,随季节改变而有所不同,回来的时候,总会变戏法般从怀里掏出一只荷叶包来,里面包着的有时是几片卤猪头肉,有时是两根油条。他用筷子夹起肉丢进我的嘴里,果然是跟往常吃到的不同,肉香中夹杂着荷叶的清香。长大后读明清小说,见到许多关于市井场景的描写,我才知道,原来这用荷叶包熟食的举动并不是我祖父的首创。(选自《2012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深秋时节的宏村,层林尽染,草黄枫红,间杂粉墙黛瓦,充满古徽州的非凡气派。尤其是那泛着碧波的小湖,更是让“我”赞赏不已,流连忘返。
B.林黛玉见到残荷想起飘摇零落的经历,有身世之痛;“我”见到残荷想起“新荷”,觉得残荷无诗意可言。这是因为两人的身世、经历不同。
C.“我”喜欢夏日新荷,因为它绿意盎然,充满生机。荷塘里蜻蜓、豆娘、青蛙以及鱼儿的活动,更是令人赏心悦目。
D.少年时代的生活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而现实中置身湖中大片残荷的宏村,“我”竟有了长留宏村的想法,享受漫步湖堤或卧听雨打残荷的惬意。
E.第四段中,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夏日荷塘满眼生机,这与眼前所见的枯萎破败的残荷形成了鲜明对比。
【小题2】文章开头描写宏村秋景有什么作用?请作分析。
【小题3】结合文意,分析“我”为什么喜欢夏日的新荷。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