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较易0.85 引用5 组卷13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儒家很早就提出“仁民爱物”观念,如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仁民爱物”,在如何对待人的问题上,体现了仁道的道德意识;在如何对待物的问题上,体现了生态伦理的意识。

“仁民”主要涉及仁道原则与人的关系,它意味着把这一原则运用于处理和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儒家的仁道原则基于孔子的思想:孔子思想系统中最重要的概念便是“仁”, 基本含义则是“爱人”。当孔子的学生樊迟问何为“仁”时, 孔子的回答便是:“爱人” (《论语•颜渊》) 。所谓“爱人”, 其基本含义即肯定人之为人的内在价值, 并把人作为有自身价值的对象来对待。《论语•乡党》中记载:一次孔子上朝回来, 听说马厩失火, 马上急切地探询“伤人乎?”。“伤人乎”所蕴含的真正意义,是把人看作与物或工具不同的、具有内在价值的对象。这同时体现了仁道的原则, 而 “仁民”, 也意味着用这样的仁道原则来对待他人。   

“爱物”则是将这一仁道原则进一步加以扩展、引申,运用于处理人与物的关系。对儒家来说, 物虽不同于人, 但它依然应当成为人珍惜、爱护的对象,对物的这种珍惜、爱护, 与注重自然本身的法则及整个自然环境的保护联系在一起。对人类的活动, 如捕鱼、狩猎, 以及砍伐树木等, 儒家特别强调要注重“时”。在动植物生长的时期, 不能随意地展开渔猎、砍伐等活动, 这是“爱物”的具体展现。可见,“爱物”关乎广义上的天人关系,其具体内容涉及外部自然与人的发展、人的需求之间的协调;由此,它也使儒家的仁道原则获得了更广的意义。   

由“仁民爱物”, 儒家又进一步引出“万物一体”“民胞物与”的观念。所谓“万物一体”“民胞物与”, 也就是将人和世界的其他一切对象, 即人和天地万物, 都看作一个生存共同体。“民胞物与”是“仁民爱物”的具体引申, “民胞”意味着将其他的人类成员都看作自己的同胞, 并如同胞一般来对待;“物与”则是把人之外的其他一切对象视为息息相关的交往伙伴。

“万物一体”“民胞物与”和“仁民爱物”从总体上看便是要求在人和自然、人和天地万物之间建立起和谐、协调的关系, 避免人和自然之间的对抗和冲突。近代以来, 在天人关系的演进中, 人之外的天地万物更多地被看作为人所利用、征服的对象。比较而言, 传统儒学则更多地把如何维护人和天的和谐关系, 看作天人之辩的题中应有之义, 这种意识和广义上的“天人合一”观念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人和自然的关系来看, “天人合一”所指向的便是人和万物的和谐关联, 避免仅仅把自然当作征服、利用的对象。

(摘编自 杨国荣《政治实践与人的德性——儒学视阈中的为政和成人》)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在听到马厩失火后,把关心的首要之点放在人上,体现了孔子对人内在价值的肯定。
B.“树木以时伐”(《论语》)、“斧斤以时入山林”(《孟子》)能体现传统儒家“爱物”思想。
C.作为“仁民爱物”的引申,“民胞物与”要求人要以其他人为同胞、以天地万物为朋友。
D.传统儒学维护天和人和谐关系的意识,与广义上的“天人合一”观念能紧密地联系起来。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二段主要论证对象是 “仁民”观念,论证时追根溯源,思维严谨,有理有据。
B.文章采用总分式,从“仁民爱物”与“万物一体”“民胞物与”的同异角度展开论述。
C.文章多处明引儒家经典,以它们为论据进行论证分析,能有力地支撑论点,增强说服力。
D.文章运用对比论证法,把近代较普遍的对天人关系的认识同传统儒学的相关认识进行对比。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对传统儒家而言,物与人是相同的,人对待人与对待物都应该秉持仁道原则平等地对待。
B.传统儒学认为人应当珍惜爱护天地万物,人之外的天地万物是不能被人利用和征服的。
C.“仁民”“爱物”都与仁道有关,“仁民”是仁道原则的运用,“爱物”丰富了仁道原则。
D.“万物一体”“民胞物与”与“仁民爱物”相比,侧重于强调人和世间万物是生存共同体。
2019·江西上饶·二模
知识点: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学术论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英国脱欧:全球化由此逆转?

戴维·卡梅伦绝对想不到,一场原本只是走过场的全民公投,竟惹出了如此之大的风波。

当他在2013年1月承诺保守党内的反对派,将就英国是否留在欧盟这一问题举行全民公投时,对提案被否决的必然性是有充分信心的。的确,英国在货币和社 会政策上向来独立于其他欧盟国家,有着漫长的“光荣孤立”历史,在外贸结构 上对欧洲大陆也较少依赖。但它毕竟是凭借统一市场的加成才完成了上世纪80 年代的经济复兴,受欧洲难民问题的冲击也较小。即使是从70 年代历经3试才“入欧”成功的波折看,贸然放弃在布鲁塞尔的席位也显得太过鲁莽。

但这一切真的发生了。1741万票对1614 万票,领先3.8%,脱欧派胜出。

影响公投结果的不是卡梅伦内阁在舆论上做出的引导,而是从2013月到2016年6月,欧洲乃至全球范围内发生的一切。欧盟以及美国无力阻止俄罗斯合并克里米亚并介入乌克兰局势,明白地显示了欧洲对自身影响力的一贯认知和 实际效用之间的差距。希腊债务危机历经诸多波折方达成妥协案,虽然没有直接 影响到货币政策独立的英国,却使英国民众直观地感受到每年输入欧盟的巨额财 政贡献正在被浪费。继希腊之后,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爱尔兰这四个国家的巨额赤字似乎也需要英国纳税人来贴补。其间还夹杂着“伊斯兰国”恐怖组织的崛起和遍布全欧、层出不穷的暴力恐怖主义活动——《查理周刊》,巴黎、布 鲁塞尔……一切都在唤起英国人对11年前伦敦“7·7”爆炸案以及近年来屡屡发生的外来移民与本地居民冲突的负面记忆。他们对欧盟及其象征的全球化的未来不再抱有信心,同时更倾向于将目前的一切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归咎于留欧;如此一来,公投结果自是不言而喻。

一场发生在欧洲一角的政策性投票,在一夜之间引发了全球舆论的关注和震惊,背后是自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始终未曾消散的全球普遍焦虑。俄罗斯自行其是 的单边主义,美国的战略收缩倾向和极端保守派代言人特朗普的崛起,欧盟的虚弱和内部分裂,全球大国在应对叙利亚内战以及恐怖主义问题上的迟缓犹疑,都在加深一种印象:后“冷战”时代以加速全球化为核心的世界秩序在运转超过1/4个世纪之后,已经走到了总崩溃的边缘。壁垒正在重新竖起——这一点和1929年大萧条之后席卷全球的自利主义、孤立主义浪潮毫无二致——首先是在 大洲和大洲之间,接着是在大洲内部,最后浸渐到国家本身。而人们被迫生活在 这个碎片化的世界里,茫然无助。

我们可以用一万个理由来说服自己对此轻松置之:从公投结果出炉到英国实际脱 欧之间还有整整两年的谈判时间,具体的技术问题在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磋商和妥协。英国在欧盟内部历来较强的独立性意味着脱欧造成的实际冲击并没有那么不可忍受。已经有上百万选民在网络发出倡议,要求举行“二次公投”、修正此前的决议。有望接替卡梅伦出任下一任首相的前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也为英国重回欧洲经济区,或组建独立的自贸区留出了口头上的回旋余地。

但这一切都不足以打消这个事件的象征性意义。作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传统强国、安理会五常之一和欧洲第二大经济体,英国诉诸脱欧的决定正在成为这个焦 虑时代的风向标。自利主义和单边主义的国际行动将变得越来越频繁,关于“世 界是平的”、普遍繁荣和均质社会到来的愿景正在迅速消融。若干年之后,我们 或许会意识到在2016 月24日,英国脱欧推倒了全球化进程逆转的第一块多 米诺骨牌。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暴风雨就要来了。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AB.BC.CD.D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对于叙利亚难民问题意见上的分歧,让欧盟的实际领导者德国与素来关系密 切的东欧新入盟国家陷入“冷战”。
B.欧盟无力阻止俄罗斯介入乌克兰局势,说明欧洲对自身影响力的一贯认知和实际效用之间存在很大差距。
C.英国脱欧公投在一夜之间引发了全球舆论的关注和震惊的背后是自2008 年金 融危机以来本来已经消散的全球普遍焦虑。
D.前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也为英国重回欧洲经济区,或组建独立的自贸区留出了回旋余地。
E.作者认为英国脱欧虽然是一个微小的时间,但是对全球化进程的逆转造成了影响。
【小题3】英国脱欧对国际社会将造成哪些影响?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国民经济建设当中,总需要不断地问“在哪里”“什么时间”两个问题,人类90%以上的信息都与时间、空间相关。卫星导航技术的作用就是给人类提供时间坐标和空间坐标。时空信息深入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跟水、电一样不可或缺,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就像停水停电影响城市生活一样,卫星导航服务一旦失效,国家的经济运行就要受到很大的影响。在日常的运作中,天上的卫星也有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毛病,影响到地面的导航服务。因而,中国需要掌握自主、独立、可控的卫星导航技术。

卫星导航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地面技术的应用。世界各大卫星导航系统都很重视世界各大卫星导航系统都很重视地面应用。对地面应用来说,信息数据量越大,处理精度就越高;信息来源越多可靠性就越强。比较理想的情况是,信息源中有自主可控的,地面导航设备平时接收多种信息源,实现高精度定位服务。;一旦某颗卫星因正常调试或工作故障而出现错误信号,导航设备能够第一时间剔除错误信号,保障正常工作;如果遭遇特殊情况,自主可控的信息源也能保障基本的时空信息服务。

“北斗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坦言,天上飞行的导航卫星,能互相兼容使用是未来的合作趋势,GPS、北斗、格洛纳斯、伽利略这四个导航系统在轨卫星加起来,2020年将达到120颗左右。如果这四个系统能很好地兼容,可想而知地面应用设备的定位将精准到什么程度。

(摘编自戴春晨、梁施婷《孙家栋:中国发展北斗,并倡导兼容互操作》,2017年11月6日《21世纪经济报道》)


材料二:

2013-2016年国内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市场出货量

指标2013201420152016
国内导航定位终端产品总销量(亿)3.483.884.665.3
具有卫星导航定位的智能手机销量(亿)3.33.74.45.1
汽车导航后装市场终端销量(万)7609101000800
汽车导航前装市场终端销量(万)185247371550
各类监控终端销量(万)600650800600
高精度定位接收机和板卡销量(万)8151414
北斗终端社会持有量(万)-量级10010001000030000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材料三:

11月5日,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开启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的新时代。北斗,已成为当代中国一张耀眼的“国家名片”。

导弹呼啸、战机轰鸣、军舰破浪、将士列阵,北斗如影随形,战场的主动权、战斗力的增长极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5万余艘渔船、400多万辆营运车辆安装了北斗终端,民航也将依托北斗建设航空器全球追踪系统,交通更加安全可控。

地质灾害多发的云贵川陕等地,大桥、隧道、边坡以及城市的灯塔、高楼、老旧房屋,北斗实时监测、预判危险、及时报警,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更有保障。

在耕地辽阔的新疆、黑龙江等地,农业机械安装北斗终端,拖拉机自动沿线耕作,无人机自动定量喷洒农药,土地使用率提高5%,复播准确率提高到100%,农药节省40%,劳动生产效益大幅提升。

利用北斗定位和网络技术,市场上销售的“北斗菜”,扫一扫二维码,就能追踪它长在谁家地、用的谁家种、施过什么肥。一些地方的水果种植、畜牧养殖,以至中药生产,都开始利用北斗终端进行溯源管理、全过程监控,老百姓关注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有望从技术上得以解决。

打开“嵌入”北斗的电子地图、约车软件,出行更加便利。共享单车乱停乱放、长途运营疲劳驾驶、超速越线违章行车,运用北斗,都可识别、可定位、可监管、可处罚。

“北斗+物流”“北斗+支付”……全新的“北斗+”生产生活方式初见端倪。

当前,北斗的高精度定位、高精度授时、短报文发送功能,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先进“智造”等碰撞融合,不断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一条完整的北斗产业链初具规模:全国从事北斗开发应用的企业已达1.4万家,从业人员近45万,总体产值2118亿元;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吸引了大量忠实的“北斗粉丝”。

(摘编自余建斌《中国北斗联天下》,2017年11月6日《人民日报》)

【小题1】下列选项中,对原文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时空信息是国民紧急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必须掌握自主可控的卫星导航技术,以保障地面技术的应用。
B.2013至2016年间,在“国内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市场出货量”上,北斗终端社会持有量呈快速增长态势。
C.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成功发射,开启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的新时代,加快了造福全人类的步伐。
D.运用北斗和互联网技术,扫一扫二维码,就能监控动植物的生长过程,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便能得到解决。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A.材料一指出了卫星导航技术的重要性、发展的前提及趋势,材料二可见国内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的市场前景。
B.中国发展“北斗”的总体思路是“兼容”如果能与其他导航系统兼容使用,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新变化。
C.根据材料二,要扩大北斗导航饿民用市场规模,我们就应高度重视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在智能手机上的应用。
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突发应急事件的处理中能发挥出巨大作用,让交通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更加有保障。
E.目前,“北斗”在世界各个国家和死去吸引了大量粉丝,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已初具规模,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小题3】“北斗”对人民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典诗歌的“情理交通”

这里所说的“情”,既包括情感,也包括诗歌的美感; “理”则不只是一般的“理趣”,更侧重指一种人生体悟。诗歌是抒情的艺术,但我以为没有纯粹的“情”或纯粹的“理”。在优秀的诗歌作品中,“情”和“理”总是共生交织的,也就是说,情感和体悟总是同时出现的。凡体悟都带有一定的情感,而从情感中也总能得到一些体悟。这些情感和体悟是超越了技术层面的东西,只有投入一己的人生体验,拿它去和古人碰撞,你才能读懂古人,和他们息息相通,深入到他们的心灵中去,真正地理解他们的人生,进而思索探求自己的人生。这样,读诗就不再是文学鉴赏或研究层面的一种行为,而是上升为一种生命方式,一种活法。这才是高境界,也是常人难以企及的境界。

读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那么豪隽,那么豁达,那么纯净,那么不经意,他把自己的人生浓缩在一场雨中,我们的人生也随之绽出洗礼过的清新和芬芳。再读黄仲则的《癸巳除夕偶成》:“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那种孤寂,那种落寞,那种忧患,那种清醒,我们在人生低谷当中不都曾有过这样的情形吗?可谁能像黄仲则说得这样透彻?

名篇之所以为名篇,名句之所以为名句,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可以挑动别人的生命之弦,形成长时间的共振和回响。我在读古诗词时经常有一些篇句萦回脑际。仅以近古的创作而言,比如黄庭坚的“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比如吴文英的“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比如袁凯的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比如张文光的“偶得故人天上句,如怀明月夜中行”,他们会让我感到爱情的馨香,友情的温暖,乡愁的沉重,韶华的流逝。这些诗句像烙铁一样,会在自己的人生中留下清晰的印记。

在为一家期刊作龚自珍诗选时,我在很有限的篇幅中略去了不少名篇,而选入了一首一般选家都不会注意的《己亥杂诗》第八十首:“夜思师友泪滂沱,光影犹存急网罗。言行较详官阀略,报恩如此疚心多。”为何如此?龚定庵写出了我的心声!在讲解部分我写道:“诗有多种读法,其中一种与年龄和阅历有关。如上这一首不太引人注意的诗,以前我读不懂,大概也是不会选的。但近日先师严迪昌先生遽归道山,在写完一篇纪念他的文章之后读到这篇作品,则如中雷击,轰然而有共鸣,刹那间体会到了定庵写下此二十八字时内心的沉痛和悲凉。”

读诗,说到底是读人,读人生,能读到这个境界是一种幸福。

【小题1】下列关于“情理交通”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所谓“情”,就是我们常说的情感;所谓“理”,则更倾向于指人生体悟。
B.在优秀诗歌中,没有纯粹的“情”和“理”,两者常常共生交织,同时出现。
C.我们只有做到和古人“情理交通”,才能真正读得懂诗歌,而技术层面的东西是没有用的。
D.“情理交通”不仅指诗歌中的“情”“理”共生交织,更指读者要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去和古人“交通”。
【小题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黄仲则的《癸巳除夕偶成》,深透地道出了对孤寂与落寞的感悟,读过这首诗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触。
B.名句之为名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道出了人们普遍存有的情感、体悟,从而引发读者强烈的共鸣。
C.“爱情的馨香、友情的温暖、乡愁的沉重、韶华的流逝”和上文黄庭坚、吴文英、袁凯、张文光的诗句内涵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
D.由于作者悲痛的心情和《己亥杂诗》第八十首“思师友”的情境十分契合,所以读后作者“如中雷击”,于是他读懂了诗歌的“沉痛和悲凉”。
【小题3】对全文意思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读者能不能读懂诗歌,不仅和他的艺术修养有关,更和他的人生体悟相关。
B.常人的境界不高,因为他们没有把读诗上升到一种生命方式。
C.能“在自己的人生中留下清晰的印记”的,应该就是能和自己建立起“情理交通”关系的诗句。
D.我们的人生体悟能帮助我们理解诗歌,诗歌反过来也能给我们的人生以启示。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