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5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独角兽,是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生物,稀有而高贵。基于此,人们常用独角兽企业来形容发展前景看好的初创企业,具有发展速度快、稀少,是投资者追求的目标等属性。独角兽企业的界定标准是:创业十年左右、企业估值超过10亿美元。其中,估值超过100亿美元的企业被称为“超级独角兽”。

在新经济时代,随着各类创新资源的加速流动,逐渐形成了能使独角兽企业不断涌现的社会土壤,使企业能够在短时间内抓住机会,整合资源,爆发式成长为“独角兽”。当前,独角兽企业的多少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强弱的评价指标,是全球各路资本竞相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所在。

(节选自《发展独角兽企业的思考》)

材料二

2018年3月23日,科技部发布《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共164家,与2016年相比增加了33家。其中因上市、被并购和成立超过十年而毕业的独角兽企业共20家,因估值下降而退出独角兽企业榜单的企业有9家。综合来看,2017年新晋独角兽企业高达62家,总估值6284亿美元,成都、宁波、东莞等六城市首次出现独角兽企业,这与国家重视创新的政策相符。而2016年全国共有131家独角兽企业,估值总和为2137亿美元。

从行业布局和地域分布来看,具有如下图的特点:

164家“独角兽”行业分布

材料三

“独角兽”的大量涌现源于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它是经济爆发增长的标志。新经济时代,创新全球化和社交化等资源加速流动,为“独角兽”的大量涌现创造了基础条件。

“独角兽”的成长中,有两个关键特质。一是自成长,制定新的行业规则,遵循新的进化法则,适者生存,依靠生态力量自发前进。比如,共享经济的典型代表“优步”,颠覆原有规则,在打车行业中聪明地构建平台,植入盈利模式。

二是要有生态圈。只有冲破藩篱、合作共赢,才能爆发式成长。首先,是“走出去”——与外部企业开展生态型合作。传统制造企业需要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移动等新技术实现转型,从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这些新技术往往是外部新兴行业中的企业所具备的核心优势。其次,是“请进来”——给顾客提供参与共创价值的机会。消饵与消费者的“楚河汉界”,利用顾客行为数据来提升自身管理质量,通过释放顾客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来改善创业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将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准则。

“独角兽”在引领产业新业态升级、产业变革、经济发展以及行业创新中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雅虎到谷歌再到脸书,“独角兽”企业成为引领产业新业态升级发展的领头羊。从产业变革来看,“独角兽”是引领产业变革的先锋,它颠覆了传统产业模式,成为产业的新核心,并带来产业的全新变革。

“独角兽”还是城市名片和区域经济引擎。“独角兽”的辐射带动作用能促进上下游产业发展,产生杠杆效应,拉动区域经济增长,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独角兽”还成为区域城市名片,提升区域知名度,从而得到政府的重视和引导。

(摘编自长城战略研究所《新经济先锋:“独角兽”企业》)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国家重视创新政策的背景下,2017年我国独角兽企业增速明显,新晋企业数明显增多,企业规模估值额度也较2016年有大幅提升。
B.在独角兽企业分布的18个领域中,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成为集中爆发领域,而大数据、旅游、软件应用和社交领域则相对处于滞后状态。
C.无论是从数量分布还是从估值分布来看,独角兽企业都主要分布在“北上杭深”等大城市,其中杭州在数量占比上低于上海,而在估值占比上比上海高。
D.从2017年行业分布图来看,独角兽企业的发展具有覆盖面广的特点,在与人们基本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领域都呈现出显著发展态势。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独角兽企业的多少能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强弱的重要评价指标,得益于全球各路资本竞相将之作为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B.独角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自成长的特点让它能够遵循新的进化法则,在依靠生态力量自发前进的同时,同样得借助外在因素。
C.独角兽企业给顾客提供参与共创价值的机会,利用顾客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改善商品和服务来提升自身的同时也服务消费者。
D.独角兽企业能产生杠杆效应,拉动区域经济增长,成为区或经济发展的引擎,因而成为区域城市名片,得到政府的重视和引导。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我国独角兽企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2019·内蒙古赤峰·一模
知识点:其他当代作家报告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巴金为何能“感动中国”

鄢烈山

自巴金辞世以来,各种媒体的报道与评说铺天盖地,其哀荣远远胜过前些年去世的沈从文、冰心、萧乾等新文学大师。我相信,人们对巴金的哀悼是发自肺腑的,意在借此向他致敬,并寄托自己的情与思。

巴金何以能“感动中国”呢?

论文学创作,在新文学大师中,他的成就并不是数一数二的。郭沫若诗集《女神》对个性解放的热烈呼唤,茅盾小说《蚀》对“幻灭、动摇、追求”心路历程的描摹,沈从文小说《边城》的清新纯朴,老舍小说《骆驼祥子》对底层小人物命运的关注,都比巴金代表作《家》更切合时下的情境,能引起我辈共鸣。

巴金的女儿对记者说,他未能成为“与他经历相符合的文学大师”。他写的最成熟的小说《寒夜》,由于时代的变迁,甚至不如谌容的《人到中年》更能打动我们。而论晚年对时事的投入,他也许还比不上对教育改革和反腐败有激情表达的冰心老人。

“文革”后的二十多年,巴金呼吁建立现代文学馆和“文革”博物馆,很艰难地写作五卷本《随想录》,实际上做的是一件事——反思;实际上表达一个心愿——讲真话。

《随想录》有什么了不起,比得上他翻译的赫尔岑的回忆录《往事与随想》吗?

比不上,根本不可比。巴金写作《随想录》始于1978年,时年七十有四,这样高龄带病写作,难免朴拙,难得的是执着。而《随想录》的出版颇有曲折。心有余悸的出版社不经同意就将某些“敏感”篇页删得有题无文。我们怎忍心责备他的思考情胜于理,“没有达到他理应达到的深刻”?

然而,《随想录》体现了他早年秉持的写作信条“将心交给读者”,他明明白白地告诉世人:我要把《随想录》当作遗嘱来写,把心交给读者,呼吁世人讲真话,他“揪出示众的首先是自己”。他的这种光辉人格不能不感动每一个有良知的人。他是一个正直的理想主义者,一个善良的人道主义者,他具有我们这片土地所稀缺的“求真意志”与“忏悔意识”。正是出于这样的钦敬,他的同辈人戏剧大师曹禺称他为“二十世纪的良心”。新华社在他逝世当日播发特别报道,大标题就是《别了,“二十世纪的良心”》,内文称他为“讲真话的一面旗帜”。

讲真话又有什么了不起?“实事求是”是中国古训:从小幼儿园阿姨就教导我们“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然而残酷的现实却教训人们:求真求实是何等艰难,“讲真话”要付出多少代价?五卷《随想录》耿耿不忘的、记录的、反思的不就是几十年间巴金及同代人被迫自诬诬人“由人变兽”的经历吗?浩劫过去了,提议建造“文革”博物馆,不过是要求“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让我们今后堂堂正正做“人”。但是他的愿望至今未能实现,我们只能记住老人的这个遗愿,等待着告慰巴金在天之灵的那天到来。

心理常识告诉我们,感动源于共鸣。人们“接受”巴金作为“世纪良心”的符号,认同其意义,盖因“讲真话”很难,非平常的血肉之躯甘愿承担其沉重。若不然堂堂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较多披露审计报告,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直率批评地方官员时,怎么会说反正自己快退下?而人的天性是,消极地讲希望“免于恐惧”,积极地讲渴望表达个人意见,以参与社会活动与公共事务。

道理其实很简单,巴金对讲“真话”的呼吁之所以“感动中国”,其实就像“超女”大赛主题词“想唱就唱,要唱得响亮”之所以激起千万人响应一样,不过是与人们的心声发生共振了。唐诗有言:“人无百年寿,百年复如何!”如果我们连“讲真话”都不敢都不能,苟活到一百岁也不过是行尸走肉,活着有什么尊严有什么价值?

《人民日报》 10月18日李辉悼念巴金的专文题为《巴金:巨星陨落,光还亮着》。那么让我们在巴金老人心灵之光照耀下,继承他坚守良知顽强求真的精神,去开创讲真话的美好未来。

(选自《新京报》,有删节)

相关链接:

①《随想录》是巴金一生的心血,他在晚年终于写下了在当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随想录》,以此来履行一个知识分子应尽的历史责任,从而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高峰。《随想录》堪称一本伟大的书。这是巴金用全部人生经验来倾心创作的。如果没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没有对完美人格的追求,没有高度严肃的历史态度,老年的巴金就不会动笔。

②他在《随想录》中痛苦回忆、深刻反思,完成了最真实人格的塑造。

(选自“百度百科”)

③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感动中国2003颁奖词)

【小题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巴金的代表作《家》,不比郭沫若的诗集《女神》、茅盾的小说《蚀》、沈从文的小说《边城》、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更切合时下的情境,引起我辈共鸣。
B.巴金《随想录》的思考情胜于理,“没有达到他理应达到的深刻”,但他七十四岁高龄带病写作,难免朴拙,难得的是执着,我们作为读者,不忍心责备。
C.“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符合中国古训“实事求是”。但现实中求真求实,“讲真话”极其艰难,所以巴金的《随想录》难能可贵。
D.巴金的女儿、戏剧大师曹禺、新华社在他逝世当日的报道、李辉悼念巴金的专文,都对于巴金先生“讲真话”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也对其表达了哀思。
【小题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采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情感表达真挚,字里行间表达了对巴金老人“求真意志”与“忏悔意识”的钦敬与怀念之情。
B.巴金女儿对记者说,巴金未能成为“与他经历相符合的文学大师”,表达了巴金女儿对人们没能公正评价父亲的不满和惋惜。
C.人们“接受”巴金作为“世纪良心”的符号,原因正如感动中国颁奖词中所说“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样。
D.本文写巴金的文学作品整体上比不了同时代的郭沫若、茅盾、沈从文、老舍、冰心,甚至还比不了当代作家谌容,但并不影响作者对他的认可。
【小题3】文章结尾引用“李辉悼念巴金的专文题为《巴金:巨星陨落,光还亮着》”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进入了职场就一切归零,学历什么都是浮云,你的工作经历、能力、情商,比你的学历重要多了。这个说法对不对?对的。但前提是,进入职场后,而且是一个好的职场。可以说在接近100%的情况下,学历低的人根本不太可能跟北大清华的学生进入同一个职场,因为在筛选简历的时候,他们就被筛选掉了。

那些鼓吹经历比学历史重要的大企业,他们所谓的“经历比学历更重要”,是在进入他们的单位后。进入单位前,他们对学历的选择比谁都严苛。不信的话,你只要上985高校和三流院校的学生就业网站上看一下就知道了,到1985高校招人的,都是各种高大上的国企、 事业单位和研究机构。或者看看每年国家电网、人民日报、央视这些单位公示的录用名单,看看这些被拟录用的人的学校,你会发现,他们不仅几乎清一色都是985高校,而且领率最高的还是北大清华人大等顶级名校。

(摘编自人民日报《学历不重要吗?高学历能否带来高工资?》)




材料三:

“做研究工作,主要靠成果说话,并不只看学历有多高。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才有意义。”不过在工作中庞浩也看到了自己在发展前景上的学历短板,随着研究的深入,对很多专利的研究需要更深厚的理论基础。

如今我国每年毕业的研究生已超过60万人,20年间,研究生扩招疯涨了11倍,甚至超过了本科生。研究生如此扩招,研究生就业势必遭遇“高学历泛滥”困境,造成很多岗位的学历要求超过岗位本身的需求。研究生数量的增加造成劳动力市场上供过于求,使得买方市场处于优势地位。而买方市场的优势又加大了用人单位挑选的余地,使得追求高学历成为一种风气。

(摘编自中国民生网《学历提升了,就业收入是否有增加?》)


材料四:

就群体来看,“学历越高,收入越高”仍然是一个不变的真理。这包括,本科生和高职高专生毕业三年后的月收入显著高于农民工,也包括本科院校毕业生的薪资待遇要明显高于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

实际上,我们的大学中既然设置了这么多的专业,定然来自社会的客观需求,都有其合理的依据。而且,就整体就业率情况来看,所有的专业就业率都超过了86%。而且,半年之后所有的专业的就业率都超过了91.8%。这意味着,无论学什么专业,只要一心向上,态度积极,都会在茫茫社会与复杂的职场中找到自己的岗位。将目光放长远,很难说未来什么样的专业能吃香。当今社会发展速度之快、商品迭代速度之快,超乎想象。一些看似强大无比、能吃一辈子的专业,很可能因为技术的创新而倏然落伍。正如诺基亚、雅虎、柯达等巨无霸的倒塌,许多专业很可能在几年之内就失去社会土壤。大学所学的专业,对于越来越多的人而言,都基本不会是吃一辈子的饭碗。

十年之后,谁也无法想象人工智能、机器人、“互联网+”能消灭哪些专业和工作。此语境下,能否拥有持续的学习能力、自生能力,才是让每一位个体立于不败之地的真本领。

(摘编自中国网《在“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寻找人生方向》)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整体就业率情况来看,大学所有的专业在毕业时就业率都能超过八成,半年后就业率超过九成。
B.很多大企业更看重求职者的工作经验而不是学历,这与庞浩的“做研究工作,主要看成果,并不只看学历”的观点是一致的。
C.根据材料二,就整体学历水平而言,银行的本科及以上学历和硕士+博士学历的员工综合占比最高。
D.若干年后,一些专业可能会失去社会土壤,我们想立于不败之地,需要拥有持续的学习能力、自生能力。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我国高校研究生扩招,高学历人才大量增加,用人单位又加大了选人的余地,使得追求高学历成为一种风气。
B.从人均月薪万元以上的行业来看,非银金融和银行的人均月薪较高,因此,学生报考专业会首选与这两个行业相关的专业。
C.大学设置的专业都有其合理的依据,我们无论学什么专业,都会在社会和职场中会找到自己的岗位。
D.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商品的快速迭代,作者认为对于越来越多的人来说,大学所学的专业将不再是吃一辈子的饭碗。
E.985高校毕业生都选择在高大上的国企、事业单位等就职,尤其是北大清华等顶级名校的毕业生。
【小题3】有些高三毕业生在填报大学专业时,顾虑毕业后的就业问题。根据材料四的内容,请你给他们提出一些建议。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宋代是礼仪重建、礼下庶人、礼俗融合的时代。婚礼文书的使用深入到士庶的生活之中,婚礼文书种类更为丰富庞杂,无论是在士大夫婚礼还是在民间婚礼中,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礼仪物品。据《东京梦华录》和《梦粱录》所载,两宋都城嫁娶有通草帖、细帖的习俗,下财礼之时则要呈送装帧讲究的礼书。宋人文集中收录了一些婚礼文书。元代延续了这一礼俗,元人文集和元代日用类书中有着相类似的婚礼文书的收录和辑录。 

辑录婚姻礼仪知识的《新编婚礼备用月老新书》刊印于南宋末年,分为上下编,下编专门辑录各种婚礼文书,对婚礼中使用的书启、帖子、礼状等的格式和形制有分门别类的详细说明,并提供了许多格式范本和书启范文。从其分类看,其中的婚礼文书涉及请媒、求亲、问名、聘定、请期、亲迎等诸多仪节,并行用于官宦、士人、农工商、娼优等各类社会阶层中,初婚、再娶、入赘各有差异。

尽管名目繁多,但综合各类文献,宋代婚礼文书主要通行的包括草帖、细帖、聘定启状等几类。

草帖用于议婚之初,草有草拟之意。南宋临安的嫁娶之礼,女家先通过媒人,以草帖子通于男家,草帖内容包括议婚男女的籍贯、世系三代、生年月日等,女家草帖之中还需包括将要随嫁的奁田、房卧等。

细帖,又被称为定帖,意味着婚事的确定。与草帖相较,定帖的内容并无太大变化。男方定帖的具体内容包括三代官品职位名讳,议亲人的排行、生辰、官职、主婚人等;如果是入赘则还要写明所带金银、田土、财产、宅舍、房廊、山园等;女家所回定帖,除了家庭、名姓、生年、排行等基本内容之外,还需要具体写明将要带到夫家的嫁妆,具体包括“房奁、首饰、金银、珠翠、宝器、动用、帐幔等物,及随嫁田土、屋业、山园”等。

聘定启状则是用于下聘定礼之时的婚礼文书。根据《梦粱录》记载,南宋临安的嫁娶之礼,在送聘礼之前还有送定礼的仪节。男家向女家所送定礼包括许口酒、各种礼物以及有着特定装饰的礼书。礼书共有两封,一封“用销金色纸四幅为三启”,另一封为礼物状,二者一起致送,名为“双缄”或“鸳缄”; “双缄”礼书以“红绿销金书袋盛之,或以罗帛贴套”,再放入五男二女绿盝中,用彩袱盖上,和其他礼物一起送往女家。女家接受礼书则有特定仪式,需在宅堂之中准备香烛酒果之类,用以祭告三界,再请女方亲属中夫妇双全之人开启礼书。送聘礼之时,除了聘礼之外,也用双缄聘启礼状,形制与定礼礼书相类似。以上礼书的形制大多用于庶人之家,官亲士大夫之家多用黄杨栅梓木函来装礼书,如前述唐五代的函书形制,以显示身份。

宋元时期婚礼文书的书启也注重文采,大量用典,以四六文行之,构成了书启程式化、礼仪性的表达。在明清文人文集中,仍可看到辞藻华丽的婚礼书启范文。

(摘编自何斯琴《古代婚礼文书漫谈》)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俗融合的宋代为婚礼文书的广泛使用提供了特定的背景,婚礼文书种类更为丰富庞杂,是各个阶层的人们在结婚时不可或缺的。
B.南宋末年刊印的《新编婚礼备用月老新书》是人们了解和学习婚姻礼仪知识的读本,里面提供了许多婚礼文书的格式范本和范文。
C.草帖、细帖、聘定启状是宋代婚礼文书的主要类型,从已有文献来看,这三种文书内容有异,形制也有所不同。
D.宋元时期的婚礼文书注重文采,大量用典,表达程式化、礼仪化,这些特点在明清时期的婚礼文书中仍能看到。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宋代都城,人们嫁娶要通草帖、细帖,下彩礼时要呈送装帧讲究的礼书,《东京梦华录》和《梦粱录》对此均有记载。
B.在宋代,根据地位高低,请媒、求亲、请期、亲迎等诸多礼节都大不相同,初婚、再取、入赘的仪节也各有差异。
C.南宋时,男家向女家所送定礼包括许口酒、各种礼物以及有着特殊装饰的名为“双缄”或“鸳缄”的礼书等。
D.草帖用于议婚之初,细帖用于婚事确定之时,聘定启状用于下聘定礼之时。其中细帖又称定帖,有男方定帖和女方定帖。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代延续了宋代的嫁娶习俗,如通草帖、细帖,下财礼时呈送装帧讲究的礼书,这从元人文集和元代日用类书中可看出。
B.从婚礼文书的记载来看,两宋时期女方嫁到男方要带房奁、首饰、金银以及随嫁田土等,男方则没有具体的财物方面的要求。
C.南宋时期,庶人之家的聘定礼书用“红绿销金书袋盛之,或以罗帛贴套”,而士大夫之家的聘定礼书多用黄杨栅梓木函盛之。
D.两宋时期的人们,对婚嫁一事谨慎郑重,婚嫁有隆重而繁琐的仪式,从女家接受男家送定礼礼书的特定仪式中就可见一斑。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