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孤独
李娟
春天里,我最喜欢看林风眠先生的画。 因为他爱画小鸟,在翠绿的枝桠上,蹲着三三两两的小鸟,伸着黑黑的脑袋,椭圆的树《和鸟儿椭圆的身体相互融合,仿佛听见春风中几声清脆的鸟 鸣。然而,他有一幅画,只画一只鸟,兀自立在枝头 林风眠是孤独的。
春风沉醉的夜里,读林风眠先生的书。 原来,他的故乡在广东梅县,幼年时,见族人们将出逃 的母亲逮回来毒打,小小的他奋不顾身扑向母亲,用单薄的身躯保护着受欺侮的母亲,直到他白发苍苍的暮年,再也没有回过故乡。 因为,故乡有他抹不去的疼痛和悲伤。 他的婚姻并不美满,一生都是孤单的,没有享受过家庭的温暖。
看他画中的仕女,穿白衣的女子坐在堂前,神情从容,安详静穆,无比圣洁。身边的瓷瓶里插 着白色的花或是几枝寒梅,她们或是抚琴,或是凝神,端然,静美,素净之极,彻底绝了人间的烟火气。她们泊在画家的心里,一辈子,终身难忘。 我一直认为,她们是孤独的,她们代表了林风眠 对女性美好的向往。她们或许是他的母亲,他的妻子,他的姐妹 ......无一例外,她们是那样的孤单,寂寞,却如梦境一般的美好。
在中国美术馆看吴冠中先生的画,有一幅画名《逍遥游》,千丝万缕的线条铺满画面,桃红几 点,柳绿几条,那些线条如裂帛,如急雨,如彩绸,又仿佛柳枝在春风中肆意飞舞。 可是,却有一个 洒脱,诗意的名字《逍遥游》。 作这幅画的时候,吴老已经八十岁了,他的画意和情思不就是春风 里的枝条,随意飞舞,潇洒,孤单,自我。用抽象的形态表现了大自然的律动和自己内心的感受,令人耳目一新。 艺术从来都是我行我素,一意孤行。 吴冠中一生徜徉在艺术的殿堂里,常常一个人外出写生,饱览名山大川,山中看云,舟中看霞,一走就是几个月。 头戴草帽,面容憔悴,衣裳上 粘满了作画时的颜料,多少天也不知道换一件干净的衣裳。 不相识的人,谁会认出这样一位衣衫 不洁,又黑又瘦的老人是大画家吴冠中呢?
《逍遥游》大概是他暮年作画时最好的心灵写照。在艺术的殿堂里,逍遥自在,从容舒展。如云端的白鹤,天空的白朵,无拘无束,自由驰骋。
只有内心宁静,淡泊如水的人,才懂得享受孤独的美和忧伤。
民国一代名媛陆小曼,大多人数知道她,因为她是诗人徐志摩的遗孀,她另一个才女身份完 全被世俗遮蔽了。她冰雪聪明,才情非凡,琴棋书画,无所不精。 十六岁精通法文和英文,翻译过《泰戈尔诗选》,擅长昆曲 ......看她年轻时的一帧黑白照片,一个人坐在桌前读书。 一头短发,穿 着素色典雅的旗袍,一串珍珠项链垂在胸前,那么优雅,娴静,美丽。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水 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一位女子低头读书的时刻,连世界都安静了下来。
她二十九岁时,徐志摩乘坐的飞机失事,诗人香消玉殒。此后,她再也没有穿过一件红色的衣裳。 她生命中最绚丽灿烂的年华永远过去了,烟花一样的女子,一瞬间燃尽了韶华,连同她美 好的爱情。中年的她洗尽铅华,提起一支画笔,寄情山水间。 她的山水画品格极高,寥寥数笔,远 山,峭壁,流水,近处的树木,山寒水瘦,枯笔尽显,没有人间的烟火气息。 连画中的人也是这样,孤寂的,寒意弥漫,如同她自己的人生。读她的《遗文编就答君心》,真是才女文章,文风绮丽,有静气流淌。她在文中回顾了自己一生的情感,云淡风轻,从容豁达,原来一切皆被原谅了。
有些美好,是需要一个人独自享受的,比如:孤独。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林风眠的孤独来源于他幼年的不幸,吴冠中的孤独是出于天性,而陆小曼的孤独则是因为 爱情。 |
B.写林风眠先写其画,写其画则“春风中几声清脆的鸟鸣”与“一只鸟,兀自立在枝头”构成对比。 |
C.写吴冠中则抓住其暮年代表画作《逍遥游》,从内容到画名极写其在孤独中如白鹤一般的自由翱翔。 |
D.“她再也没有穿过一件红色的衣裳”,这句话看似平常,却有画龙点睛之妙,突出了陆小曼 用情之深。 |
【小题3】“有些美好,是需要一个人独自享受的,比如:孤独”,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孤独”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