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4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存,字诚之,冀州人。举进士,为安肃军判官。天禧中,诏铨司以身言书判取士,才得二人,存预其选。知大名府朝城县,寇准为守,异待之。御史中丞王曙,屡荐为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仁宗初亲政,罢百官转对,存请复之。又言:“前者曹修古辈同忤旨废黜,布衣林献可因上封事窜恶地,恐自今忠直之言,与夫理乱安危之机,蔽而不达。”因引周昌、辛毗事,以开帝意。西边动兵,以天章阁待制为陕西都转运使。黄德和之诬刘平也,存奏言:“平与敌接战,自旦至暮,杀伤相当,因德和引却,以致溃败。方贼势甚张,非平搏战,其势必不沮;延州孤垒,非平解围,其城必不守。身既陷没,而不幸又为谗狡所困,边臣自此无复死节矣。”朝廷采其说,始遣文彦博按治,由是平得直,而德和诛。元昊求款附,议者犹执攻讨之策。存建言:“兵役不息,生民疲弊。敌既有悛心,虽名号未正,颇羁縻之。”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延州。以母老惮行,徙泽州,还为待制。契丹与元昊结昏,阴谋相首尾,聚兵塞上而求关南。存言:“河北城久不治,宜留意。”乃以为都运使,尽城诸州。入知开封府,复使河北。王则反,坐失察,降知汀州。久之,以吏部侍郎致仕。存性孝友,尝为蜀郡,得奇缯文锦以归悉布之堂上恣兄弟择取收恤宗属嫁聘穷嫠不使一人失所家居子孙非正衣冠不见与宾友燕接,垂足危坐终日,未尝倾倚。枣强河决,势逼冀城,或劝使他徙,曰:“吾家,众所望也,苟轻举动,使一州吏民何以自安?”讫不徙。卒,年八十八,谥恭安。

(《宋史·列传第七十九》)


[注]身言书判:吏部选官的一关,其内容,先试书判,书楷法道美,判文理优长为合格;再察其身言,身必体貌丰伟,言须言辞辩正。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得奇缯文锦以归/悉布之/堂上恣兄弟择取/收恤宗属/嫁聘穷嫠/不使一人失所/家居/子孙非正衣冠不见/
B.得奇缯文锦以归/悉布之堂上/恣兄弟择取/收恤宗属/嫁聘穷嫠/不使一人失所家居/子孙非正衣冠不见/
C.得奇缯文锦以归/悉布之/堂上恣兄弟择取/收恤宗属/嫁聘穷嫠/不使一人失所家居/子孙非正衣冠不见/
D.得奇缯文锦以归/悉布之堂上/恣兄弟择取/收恤宗属/嫁聘穷嫠/不使一人失所/家居/子孙非正衣冠不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冀州,九州之一。古代九州代指中国,指扬、荆、豫、青、兖、雍、幽、冀、并等几个区域。
B.转对,是指唐宋时期,大臣们轮流到皇帝面前接受皇帝的询问,并指陈时政得失。
C.吏部,是古代掌管文武官员任免升降的官署,与“户、礼、兵、刑、工”并称六部。
D.待制,官职名,唐诏京官五品之上值守中书、门下两省,宋因其制,扩至殿、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存秉性正直。黄德和诬陷刘平时,张存为之申辩,认为没有刘平,一定挡不住敌人,一定打不下延州,从而使其冤情被昭雪。
B.张存善于进谏。他请求恢复转对制度时,指出了拒受忠直之言的危害,同时还引用古代正直大臣进谏的事例,开悟了皇帝之心。
C.张存有胆有识。契丹和元昊结盟后,他察知危险,建议注意河北城防;枣强河决口,洪水逼近冀城时,他不肯迁走,以此来安定百姓。
D.张存很受赏识。他担任大名府朝城县令后,受到太守寇准的厚待;后来,御史中丞王曙又多次推荐他,让他担任殿中侍御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恐自今忠直之言,与夫理乱安危之机,蔽而不达。
(2)朝廷采其说,始遣文彦博按治,由是平得直,而德和诛。
2018·河北石家庄·一模
知识点:脱脱等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范成大字致能,吴郡人。绍兴二十四年,擢进士第。隆兴元年,累迁著作佐郎,除吏部郎官。言者论其超躐,罢。起知处州。处民以争役嚣讼,成大为创义役,随家贫富输金买田,助当役者,甲乙轮第至二十年,民便之。其后入奏,言及此,诏颁其法于诸。处多山田,梁天监中作通济堰溉田二十万亩堰岁久坏成大访故迹叠石筑防置堤闸四十九所立水则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隆兴再讲和,失定受书之礼[注],上尝悔之。迁成大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充金祈请国信使。国书专求陵寝。上面谕受书事,成大乞并载书中,不从。至燕山,密草奏,具言受书式,怀之入。初进国书,词气慷慨,金君臣方倾听,成大忽奏曰:“两朝既为叔侄,而受书礼未称,臣有疏。”搢笏出之。金主大骇,曰:“此岂献书处耶?”左右以笏击而欲起之,成大屹不动,必欲书达。既而归馆所,金主遣伴使宣旨取奏。成大之未起也,金庭纷然,太子欲杀成大,越王止之,竟得全节而归。知静江府。广西窘匮,专籍盐利,漕臣尽取之,于是属邑有增价抑配之敝,诏复行钞盐,漕司拘钞钱均给所部,而钱不时至。成大入境,曰:“利害有大于此乎?”奏疏谓:“能裁抑漕司强取之数,以宽郡县,则科抑可禁。”上从之。数年,广州盐商上书,乞复令客贩,宰相可其说,大出银钱助之。人多以为非,下有司议,卒不易成大说。除四川制置使,凡人才可用者,悉致下,用所长,不拘小节,其杰然者露章荐之,往往显于朝,位至二府。除端明殿学士,寻帅金陵。会岁早,奏移军储米二十万振饥民,减租米五万。绍熙三年,加大学士。四年薨。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自号石湖,有《石湖集》行于世。

(节选自《宋史·范成大传》)


【注】继“绍兴和议”(1141)后,隆兴二年(1164年)宋金再订和约,改“君臣之国”为“叔侄之国”,宋递交金国文书改“奉表”为“国书”,却没有改“受书之礼”(宋国起立受金国国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梁天监中作通济堰/溉田二十万亩/堰岁久坏/成大访故迹叠石/筑防置堤闸/四十九所/立水则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
B.梁天监中作通济堰溉田/二十万亩/堰岁久坏/成大访故迹/叠石筑防/置堤闸四十九/所立水则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
C.梁天监中作通济堰/溉田二十万亩/堰岁久坏/成大访故迹/叠石筑防/置堤闸四十九所/立水则/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
D.梁天监中作通济堰溉田/二十万亩/堰岁久坏/成大访故迹叠石/筑防置堤闸四十九/所立水则/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路,两宋行政区划名。行政区划名在各个朝代一般不尽相同,如汉为州,唐为道。
B.漕司,即“漕运司”,是宋代独有的管理催征税赋、办理漕运等事务的官署或官员。
C.幕,即“幕府”。古代将帅在外临时设置作为府暑的营帐,后泛指军政大吏的府署。
D.二府,宋代称中书省和枢密院。西府“枢密院”主管军务,东府“中书省”主管政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成大因提拔升迁快,受到指责。绍兴二十四年,范永大登进士第,后来连续升迁至著作佐郎、吏部郎官,谏官指责他越级升职,范成大因而被免。
B.范成大奉诏出使金国,不辱使命。在金国朝廷上,范成大借进献国书之机,呈上要求修改受书之礼的奏疏,面对威逼毫不退缩,最终全节而归。
C.范成大整饬地方盐政,兴利除弊。针对广西盐政弊端,范成大上书朝廷,建议合理分配盐利,活跃两广盐市交易,这获得宰相的认可和资助。
D.范成大选用地方人才,不拘一格。任四川制置使时,范成大重视人才,把可用之才招致幕下;公开向朝廷推荐杰出人才,使之发挥重要作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左右以笏击而欲起之,成大屹不动,必欲书达。
(2)人多以为非,下有司议,卒不易成大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中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入相,荐之朝。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后迁太常博士,寻升丞兼吏部侍右郎官,转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盗沈师犯南粤,帅师往平之。孝宗称之曰“仁者之勇”,就除提点刑狱。请于潮、惠二州筑外砦,潮以镇贼之巢,惠以扼贼之路。俄以忧去。免丧,召为尚左郎官。东宫讲官阙,帝亲擢万里为侍读,宫僚以得端人相贺。他日读书,皆随事规警,太子深敬之。王淮为相,一日问曰:“宰相先者何事?”曰:“人才。”又问:“孰为才?”即疏朱熹等六十人以献,淮次第擢用之。历枢密院检详,守右司郎中,迁左司郎中。后出为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朝议欲行铁钱于江南诸郡,万里其不便,不奉诏,忤宰相意,改知赣州。不赴,乞祠,除秘阁修撰,提举万寿宫,自是不复出矣。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也。”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万里精于诗,尝著《易传》行于世。光宗尝为书“诚斋”二字,学者称诚斋先生,赐文节。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张浚谪永,门谢客             杜:关闭
B.宰相先者何事                       务:致力、从事
C.万里其不便                           疏:上疏
D.皆其国之日也                       柄:权柄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绍兴,宋高宗年号名,取“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之意,后也作地名。
B.“丁忧”是指遭遇父母的丧事,“丁父忧”指遭逢父亲去世,也叫“丁内艰”。
C.枢密院,封建中央官署名,宋设枢密院与“中书”分掌军政大权,称“二府”。
D.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
B.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
C.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
D.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万里任临安府教授,阻止官吏下乡扰民,只把逃避赋税的百姓的名字张贴在集市中,最终收齐赋税。
B.盗贼沈师进犯南粤,(杨万里)亲自率兵讨平。宋孝宗称他为“仁者之勇”,并且任命他为提点刑狱。
C.王淮任宰相时,谈及人才问题,杨万里就写上朱熹等六十人的名字献上去,王淮依次提拔任用了他们。
D.杨万里擅长于诗歌,著有《易传》流行于世。光宗曾为他写“诚斋”二字,学者称他为“诚斋先生”。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东宫讲官阙,帝亲擢万里为侍读,宫僚以得端人相贺。
(2)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谭延美,大名朝城人。躯干壮伟少不逞遇群盗聚谋将行剽劫延美即趋就之及就捕法皆抵死延美以与盗素不相识获免。自后往来潼、魏间,为盗于乡里,乡里患之。周世宗镇灌渊,募置帐下,即位;补殿前散都头。从征淮南,以劳控鹤军副指挥使。又从克三关。时太祖领禁兵,留督牙队。建隆元年,补控鹤指挥使,稍迁都虞侯、马步副都军头。征湖南,与解晖分领行营战棹都指挥使。时汪端寇攻朗州甚急,招讨慕容延钊遣延美率兵赴之,大败贼众,擒端以还。摧铁骑副指挥使,领睦州刺史,四迁至内殿直都知。太平兴国初,为蕲州刺史,连徙庐、寿、豪、光州军巡检使,剧贼之为害者悉就捕。六年,徙知威虏军。雍熙三年,举兵北伐,命延美为幽州西面行营都监,与田重进出飞狐北。俄遇敌,延美曰:“彼恃众易我,宜出其不意先攻之。”即麾骑军直进,敌兵将溃,大军继至,遂败之,斩首五百,获其将大鹏翼以献,以功握本州防御使。逾年,改亳州,出为镇州铃辖。端拱元年,徒知宁远军。一旦,契丹兵抵城下,延美开门以示之,不敢入。围城数日,开门如故,民出取刍粮者无异平日,契丹卒疑之,遂引去。咸平四年,以左领军卫上将军致仕。后卒于家,年八十三,建武军节度。

论曰:宋初诸将,率奋自草野,出身戎行,虽盗贼无赖,亦厕其间,与屠狗贩缯者何以异哉?及见于用,皆能卓卓自树,由御之得其道也。若延美之开门示敌,斯皆忠义仁勇,有足称者。而彼矜劳肆念之人,视于劳谦之君子,能无愧乎

(选自《宋史·谭延美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躯干壮伟/少不逞遇群盗/聚谋将行剽劫/延美即趋就之/及就捕/法皆抵死/延美以与盗素不相识/获免/
B.躯干壮伟/少不逞/遇群盗聚谋将行剽劫/延美即趋就之/及就捕法/皆抵死/延美以与盗素不相识/获免/
C.躯干壮伟/少不逞/遇群盗聚谋将行剽劫/延美即趋就之/及就捕/法皆抵死/延美以与盗素不相识/获免/
D.躯干壮伟/少不逞遇群盗/聚谋将行剽劫/延美即趋就之/及就捕法/皆抵死/延美以与盗素不相识/获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初为先祖称谓,后多用来指开国帝王的庙号,本文指宋太祖赵匡胤。
B.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官职升迁,有时也表示降职,如“左迁”。
C.致仕,也称“休致”,指官员到了年龄正常退休,与“乞骸骨”意思相同。
D.赠,指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封爵位或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谭延美出身低微,凭借军功升职。他曾经与盗贼为伍,一度成为乡里祸患,周世宗登基后,将他召至身边,让他跟随征讨,他立下功劳,受到重用。
B.谭延美英勇善战,屡次受到封赏。汪端率军来侵犯,攻势凶猛,他奉命前往作战,大获全胜,并活捉敌军首领,后受到提拔,官职多次升迁。
C.谭延美颇有魄力,做事雷厉风行。他在担任军巡检使期间,把危害当地的大盗全部逮捕;随军北伐时,面对大队敌军,果断决策,最终打败敌人。
D.谭延美胆略过人,御敌自有妙计。面对兵临城下的紧张局势,他不是惊惶失措,而是毫无畏惧,甚至大开城门来迷惑敌军,使得敌军无功而返。
【小题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遇敌,延美曰:“彼恃众易我,宜出其不意先攻之。”
(2)而彼矜劳肆念之人,视于劳谦之君子,能无愧乎?
【小题5】谭延美能从一介平民成为功勋卓著之人,主要原因有哪些?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