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21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苏轼《喜雨亭记》节选)

【乙】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轼《赤壁赋》节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D.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武,汉代帝王刘彻的年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B.岐山之阳,说的是岐山的北面。山之阳指的是山的北面,水之阴指的是水的南面。
C.乙卯、甲子、丁卯指的是时间,六十甲子最古老的用途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
D.孟德,即曹操,孟德为曹操的字,古代人的名字由姓、氏、名、字、号五个部分组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古代逢到喜庆,便以之题名于事物,表示不忘。甲文中作者以“雨”题名亭子,也有这个意思。
B.甲文写作者到了扶风第二年,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亭子,在南面开凿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做休息的场所。
C.甲文中说没有收成,盗贼就会猖獗起来,这就需要很多监狱,如果这样,作者与客人想在这亭子上和百姓游玩享乐,也难做得到了。
D.乙文中写像曹操这样的英雄人物也只是显赫时,何况自己!作者借此感叹自己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
【小题4】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18-19高一上·广西钦州·期末
知识点: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子路初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以子之所能,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益哉也?孔子曰:君子不可不学。子路曰:南山有竹,不𫐓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栝而羽之,镞而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受教。

子路治蒲,请见孔子:由愿受教于夫子。子曰:蒲其何如?对曰:邑多壮士,又难治也。子曰:然。吾语尔,恭而敬,可以勇;宽而正,可以怀强;爱而恕,可以容困;温而断,可以抑奸。如此而加之,则正不难矣。

子路治蒲三年,孔子过之。入其境,曰:善哉由也!恭敬以信矣。入其邑,曰:善哉由也!忠信以宽矣。至庭,曰:善哉由也!明察以断矣。子贡问曰:夫子未见由之政,而三称其善,其善可得闻乎?孔子曰:吾见其政矣。入其境,田畴尽易,草菜甚辟,沟渔深治,此其恭敬以信,故其民尽力也;入其邑,墙屋完固,树木甚茂,此其忠信以宽,故其民不偷也;至其庭,庭甚清闲,诸下用命,此其明察以断,故其政不扰也。以此观之,虽三称其善,庸尽其美矣!

(选自《孔子家语》)

材料二:

子路为蒲,备水灾,与民春修沟渎,为人烦苦,故与人一箪食、一壶浆。孔子闻之,使子贡止之。子路忿然不悦,往见夫子曰:由也以暴雨将至,恐有水灾,故与人修沟渎以备之,而民多匮于食,故与民一箪食、一壶浆。夫子使赐止之,何也?夫子止由之行仁也,夫子以仁教而禁其行仁也,由不受也。孔子曰:汝以民为饿何不告于君发仓廪以给食之而以尔食私馈之是不明君之惠,见汝之德义也。速已则可也,否则尔之见罪不久矣子路心服而退也。

(选自《说苑·臣术》)

【小题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须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汝以民A为饿B何不告C于君D发仓廪E以给F食之G而以H尔I食私馈之
【小题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砺,磨刀石,与《劝学》“金就砺则利”中的“砺”意义和用法相同。
B.壮士,勇武之人,《鸿门宴》中项羽称樊哙为“壮士”就是这个意思。
C.摄,吸引,与《论语》“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中的“摄”不同。
D.宰,殷始设时指奴隶主家总管,周时有邑宰、家宰等,后为官吏通称。
【小题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讲究教育策略。面对狂妄自大的子路,孔子因势利导,以剑为喻,阐明“君子不可不学”之理,从而说服子路。
B.孔子极富政治智慧。听说蒲邑“多壮士,又难治”,孔子给子路提出恭而敬、宽而正、爱而恕、温而断的执政建议。
C.孔子善于见微知著。根据进入蒲邑后沿路所见,孔子得出子路治蒲大有成效的结论,所以尽管还未见子路就连连赞叹。
D.孔子深谙君臣之道。孔子反对子路用自家粮食救济百姓,因为这种做法抬高了子路,从而会掩盖国君对民众施予恩惠。
【小题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南山有竹,不𫐓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
(2)速已则可也,否则尔之见罪不久矣。
【小题5】孔子评价“好学”君子的标准有“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你认为子路达到“好学”君子的哪些标准?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苏轼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邪?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曰:苏子辩矣,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B.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C.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D.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长叫寻。文中十寻是极言竹之高,但这里并不是实指。
B.缣素,丝织品,可供书画,统而言之都叫绢,分开说白色的叫缣,带黄色的叫素。
C.砚,磨墨之文具,与笔、墨、纸并称为中国文房四宝,具有独特的文化艺术魅力。
D.元丰,宋神宗的年号。这里是用年号纪年,古代还用干支、王公即位年次等纪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集议论、记叙、抒情于一体,亦庄亦谐,舒卷自如,文笔看似闲散,意脉却流畅完整。
B.作者把文与可画竹与庖丁解牛、轮扁斫轮进行类比,认为他画竹传达出道理,是有道者。
C.文与可漠视名利,率性洒脱。他不借画作博取名声,对求画的人感到讨厌,并进行斥骂。
D.文章记文与可和作者之间的赠答交往,幽默风趣,表达了作者失去好友的悲痛之情。
【小题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
(2)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
阅读下面《前赤壁赋》中的文字,完成各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小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其破荆州(当)            望武昌(向东,朝东)
B.渔樵于江之上(江边) 举樽以相属(葫芦)
C.寄蜉蝣于天地(一种小飞虫,古人说它朝生暮死,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
知不可乎骤得(数得,即多有所得)
D.驾一叶之扁舟(形容船小)     江陵(向下)
【小题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出自曹孟德的哪一首诗?(     
A.《长歌行》B.《短歌行》C.《蒿里行》D.《步出夏门行》
【小题3】下列各组中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哀吾生须臾/惟江上清风B.浩浩如冯虚御风/相与枕藉舟中
C.月出东山之上/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D.肴核尽/不知东方之
【小题4】与“何为其然也”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A.托遗响于悲风B.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C.而今安在哉D.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小题5】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段写出了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B.本段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C.本段重在说理,借追述历史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
D.本段句式上整散结合,押韵自由灵活,极富声韵之美。
【小题6】翻译文言句子。
(1)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侣鱼虾而友麋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固一世之雄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