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7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沆,字太初,沼州肥乡人。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甲科。淳化四年,丁内艰,起复,遂出知升州。未行,改知河南府。真宗即位,迁户部侍郎、参知政事。真宗问治道所宜先,沆曰:“不用浮薄新进喜事之人,此最为先。”问其人,曰:“如梅询、曾致尧等是矣。”后致尧副温仲舒安抚陕西,于阁门疏言仲舒不足与共事。沆因用他人副仲舒,罢致尧。驸马都尉石保吉求为使相,复问沆,沆曰:“保吉因缘戚里,无攻战之劳,台席之拜,恐腾物议。”他日再三问之,执议如初。帝以沆无密奏,曰:“人皆有密启,卿独无,何也?”对曰:“臣待罪宰相公事则公言之何用密启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时李继迁久叛,有图取朔方之意。中外咸以为灵州乃必争之地,苟失之,则缘边诸郡皆不可保。帝颇惑之,因访于沆。沆曰:“继迁不死,灵州非朝廷有也。莫若遣使密召州将,使分部军民空垒而归,如此,则关右之民息肩矣。”方众议各异,未即从沆言,未几而灵州陷,帝由是益重之。沆为相,王旦参政事,以西北用兵,或至旰食。旦叹曰:“我辈安能坐致太平,得优游无事耶?”沆曰:“少有忧勤,足为警戒。”后契丹和亲,旦问何如,沆曰:“边患既息,恐人主渐生侈心耳。”旦未以为然。沆曰:“人主少年,当使知四方艰难。不然,则留意声色犬马,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沆没后,真宗封岱祠汾,大营宫观。旦乃以沆先识之远。沆性直诚,居住慎密,不求声誉,动遵条制,人莫能干以私。治第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至于垣颓壁损,不以屑虑。家人劝治居第,沆曰:“人生朝暮不可保,又岂能久居?安事丰屋哉?”景德元年七月薨,年五十八,谥文靖

(节选自《宋史·李沆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待罪宰相/公事则公言之/何用密启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
B.臣待罪宰相/公事则公言之/何用密启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
C.臣待罪宰相/公事则公言之/何用密启/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
D.臣待罪宰相/公事则公言之/何用密启/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复,文中指李沆在母亲去世后守丧期未满就被皇帝征召赴任官职。
B.阁门,古代宫殿的侧门,宋代指负责官员朝参、礼仪等事宜的机关。
C.和亲,指古代汉民族与少数民族间为建立和平友好关系而进行的联姻。
D.文靖,谥号。“文”“靖”二字表明朝廷对李沆的品行有很高的评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沆善于识人,敢于直言。他建议真宗治国要远离浮躁浅薄的人;他认为石保吉没有战功,并不适合做使相。
B.李沆为国操劳,目光长远。他认为臣子稍微有些辛劳是好的事情;应当让年轻的皇帝了解四方艰难,否则容易不务朝政。
C.李沆富有才能,深受信任。李继迁叛乱后,皇帝向他询问;他提出的讨伐灵州的建议,虽未被采纳,但后来被认为是正确的。
D.李沆安于俭朴,不慕奢华。他不介意自己的住宅大厅狭小、墙塌壁坏;他认为人生短暂,不必追求华丽的房屋。
【小题4】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众议各异,未即从沆言,未几而灵州陷,帝由是益重之。
(2)沆性直诚,居位慎密,不求声誉,动遵条制,人莫能干以私。
19-20高三上·山东日照·期末
知识点:脱脱等《宋史》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下题。

高怀德字藏用真定常山人周天平节度齐王行周之子怀德忠厚倜傥有武勇行周历延潞二镇及留守洛都节制宋亳皆署以牙职后晋开运初,辽人侵边。怀德始冠,白行周愿从北征。行周壮之,许其行,至戚城遇辽军,被围数重,援兵不至,危甚。怀德左右射,纵横驰突,众皆披靡,挟父而出。以功领罗州刺史,赐珍裘、名马以宠异之。晋末,契丹南侵,以行周为邢赵路都部署御之,留怀德守睢阳。会杜重威降契丹,京东诸州群盗大起,怀德坚壁清野,敌不能入。汉初,行周移镇魏博,及再领天平,以怀德为忠州刺史领职如故。周祖征 慕容彦超,还过汶上,宠赐行周甚厚,并赐怀德衣带、鞍勒马。太原刘崇入寇,世宗讨之,以怀德为先锋都虞 候。高平克捷,以功迁铁骑右厢都指挥使。从征淮南,知庐州行府事,充招安使。战庐州城下,斩首七百余级。寻迁龙捷左厢都指挥使。南唐将刘仁赡据寿春,以抗周师。世宗命怀德率帐下亲信数十骑觇其营垒。 怀德夜涉淮,迟明,贼始觉来战,怀德以少击众,擒其裨将以还,尽侦知其形势强弱,以白世宗。世宗大喜,赐 金带、器币。世宗一日见一将追击贼众,夺以还,令左右问之,乃怀德也。召至行在慰劳,许以节钺太平兴国三年春,被病,诏太医就第疗之。四年,从平太原,改镇曹州。七年,改武胜军节度。是年七月,卒,年五 十七,赠中书令,追封渤海郡王,谥武穆。怀德将家子,不喜读书,性简率,不拘小节。善音律,自为新声,度曲极精妙。好射猎,尝三五日露宿野次,获狐兔累数百,或对客不揖而起,由别门引数十骑从禽于郊。论曰:祖以黄袍之喻,使其将自解其兵柄,以保其富贵。然怀德之驰逐败度,岂非亦自晦者邪?

(节选自《宋史高怀德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怀德字藏用/真定常山人/周天平节度/齐王行周之子/怀德忠厚/倜傥有武勇/行周历延潞二镇及留守/洛都节制宋亳/皆署以牙职/
B.高怀德字藏用/真定常山人/周天平节度齐王行周之子/怀德忠厚倜傥/有武勇/行周历延潞二镇及留守洛都/节制宋亳/皆署以牙职/
C.高怀德字藏用/真定常山人/周天平节度齐王行周之子/怀德忠厚倜傥/有武勇/行周历延潞二镇及留守/洛都节制宋亳/皆署以牙职/
D.高怀德字藏用/真定常山人/周天平节度/齐王行周之子/怀德忠厚/倜傥有武勇/行周历延潞二镇及留守洛都/节制宋亳/皆署以牙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史”为御史之意,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
B.契丹原为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过着半农半牧生活,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国号“契丹”。
C.槊是古代重要的一种冷兵器,通常被骑兵使用,技法有劈、撩、冲、挑等,主要分为马槊、步槊、杂槊。
D.节钺是符节和斧钺的合称,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只授予高级将帅,斧钺通常为黄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怀德随父出征,勇救父亲。后晋开运初年,辽人入侵边境,怀德刚刚成年就被允许随军出征,戚城 被围时,他不顾生命安危,勇猛杀敌,救出父亲。
B.高怀德历经多朝,受赏颇丰。后晋时因功被赏赐珍裘等物;周太祖征讨慕容彦超返回途中赏赐他衣 带、鞍勒马等物;世宗曾赐给他金带、器币以示恩信。
C.高怀德屡立战功,多次升迁。因退敌有功被任命罗州刺史;刘崇入侵,他战功卓著升任铁骑右厢都指挥使;庐州之战,率部以少胜多,歼灭敌人,又得升迁。
D.高怀德骁勇善战,尽享哀荣。他曾率骑兵在夜间渡过淮河,深入敌营,不仅探知了敌人的强弱形势, 还擒获敌方副将;去世后被追赠官爵,赐予褒扬的谥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杜重威降契丹,京东诸州群盗大起,怀德坚壁清野,敌不能入。
(2)太平兴国三年春,被病,诏太医就第疗之。
【小题5】文末说怀德“岂非亦自晦者邪”,意思是“高怀德难道不也是自隐才能吗”,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样说的依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范,字成之,黄岩人。嘉定元年举进士。拜监察御史。丞相郑清之妄邀边功,用师河、洛,资粮器甲悉委于敌,中外大困。范率合台论其事,于是凡监司、郡守之贪暴害民者,皆以次论斥。清之忌之,改太常少卿。范自入台,屡丐祠,至是复五上归田之请,皆不允。拜殿中侍御史,辞不获,范始以不得其言而去为恨,至是遂极言台谏失职之弊。时襄、蜀俱坏,江陵孤危,两浙震恐,复言:清之横启边衅几危家祀及其子招权纳贿贪冒无厌盗用朝廷钱帛以易货外国且有实状并言:签书枢密院事李鸣复与史寅午、彭大雅以贿交结,曲为之地。帝以清之潜邸旧臣,鸣复未见大罪,未即行,范亦不入台。帝促之,范奏:鸣复不去则臣去,安敢入经筵方再奏之,鸣复抗疏自辨,既而范合台劾之,太学诸生亦交攻之。改起居郎,范奏:臣论鸣复,未见施行,忽拜左史之命,则是所言不当,姑示优迁。臣前者尝奏台谏但为仕途之捷径,无益朝廷之纪纲,躬言之,躬蹈之,臣之罪大矣。即渡江而归。后拜吏部侍郎兼中书舍人,兼权兵部尚书。范既入都堂,凡行事有得失,除授有是非,悉抗言无隐情。丞相史嵩之外示宽容,内实忌之。时亲王近戚多求降恩泽,引前朝杜衍例,范皆封还。乞拨堂除阙归之吏部,以清中书之务,惟留书库、架阁、京教及要地干官。人皆以为不便。未几,赴选调者无淹滞,合资格者得美阙,众始服。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范命维扬、鄂渚二帅各调兵东西来应,卒以捷闻。范计功行赏,莫不曲当,军士皆悦。卒,赠少傅,谥清献。

(选自《宋史》,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清之横启边衅/几危宗祀/及其子招权纳贿/贪冒无厌/盗用朝廷钱帛以易货外国/且有实状
B.清之横启边衅/几危宗祀及其子/招权纳贿/贪冒无厌/盗用朝廷钱帛以易/货外国且有实状
C.清之横启边衅/几危宗祀/及其子招权纳贿/贪冒无厌/盗用朝廷钱帛以易/货外国且有实状
D.清之横启边衅/几危宗祀及其子/招权纳贿/贪冒无厌/盗用朝廷钱帛以易货外国/且有实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丐祠,宋代高官老病不宜任事者,常请求充任祠禄官,以处闲散之地。文中杜范“丐祠”,有辞官归田之意。
B.台谏,宋时以专司纠弹的御史为台官,以职掌建言的给事中、谏议大夫等为谏官。“台谏”泛称建言与弹劾的官员。
C.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
D.兼权,指暂代官职,“兼”为兼任,“权”为权利。文中指杜范兼任兵部尚书的权利,即暂代“兵部尚书”之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范刚直不阿,直言不讳,只要他发现问题都上奏不隐瞒,两任丞相都很忌恨他。
B.面对襄蜀俱坏、江陵孤危、两淮震恐的局面,杜范再三弹劾李鸣复等人以贿交结。
C.杜范通过把皇帝赐给近戚的赐恩诏书全部驳回,肃清了中书的事务,大家很认可。
D.面对元朝军队重兵来犯,杜范处置得当;胜利后论功行赏,公平公正,士兵信服。
【小题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丞相郑清之妄邀边功,用师河、洛,资粮器甲悉委于敌,中外大困。
(2)未几,赴选调者无淹滞,合资格者得美阙,众始服。
【小题5】杜范谥号为“清献”,“洁己奉法曰清;智能翼君曰献。”请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杜范得此谥号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元符三年进士。累迁辟雍博士、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或指为生事,格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迁左正言,俄除给事中。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胥用事,御史中丞卢航表里为奸,缙绅侧目。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则非其职矣。”未拜命,首抗疏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②得与?臣之所忧,不独经臣,此途一开,类进者众,国家之祸,有不可遏,愿亟窜之远方。”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翌日,贯等相率前诉,谓国家极治,安得此不语。卢航奏禾狂妄,谪信州监酒。遇赦,得自便还里。

初,陈瓘归自岭外,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后正汇告京罪,执诣阙,瓘亦就逮。经臣莅其狱,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或谓其失对,禾曰:“祸福死生,命也,岂可以死易不义耶?愿得分贤者罪。”遂坐瓘党停官。

遇赦,复起知广德军,移知和州。寻母忧,服除,知秀州。王黼新得政,禾曰:“安能出黼门下?”力辞,改汝州。辞益坚,曰:“宁饿死。”黼闻而之。禾兄秉时为寿春府教授,禾侍兄官居。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久之,知舒州,命下而卒,赠中大夫,谥文介。

(节选自《宋史•陈禾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            虞:预料
B.安得此不                       详:详细
C.此今日受富贵之利                  曹:一类人
D.黼闻而                         衔:怀恨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禾刚强正直的一组是(     )
①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②未拜命,首抗疏劾贯
③论奏未终,上拂衣起       ④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
⑤辞益坚,曰:“ 宁饿死”     ⑥寻遭内艰,服除,知秀州
A.①②④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禾从长久太平的局面中看出潜藏的危机,针对当时军备松弛,东南一带尤其严重的情况,他上奏请求采取措施,起初不为人理解,后来事实证明他有先见之明。
B.其他官员对童贯等人的行为不敢指责,陈禾却大胆弹劾。他认为自己所处职位有进言的责任,这时候不进言劝谏,一旦调任给事中,进谏就不是自己的本职了。
C.陈禾冒死进谏,拉破了皇帝的衣服,迫使皇帝表面上赞同其意见。然而陈禾激怒了皇帝,以致第二天当童贯、卢航等人诋毁他时,皇帝就趁势将他贬谪到外地。
D.陈禾遇赦,被起用掌管广德军,调任和州知州。不久遇上母亲去世,服丧结束,担任秀州知州。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得与?
(2)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