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5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甘卓,字季思,开杨人。吴平,卓退居自守。郡命功曹,为吴王常侍。讨石冰,以功赐爵都亭侯。元帝初渡江,授卓前锋都督。其后讨周馥,征杜弢,屡经苦战,多所擒获。以前后功,拜豫章太守。寻迁湘州刺史。中兴初,以边寇未静,学校陵迟,特听不试孝廉,而秀才犹依旧策试。卓上疏以为:“策试之由,当藉学功,谓宜同孝廉例,申与期限”朝议不许。卓于是精加隐括备礼举桂阳谷俭为秀才卓寻迁梁州刺史镇襄阳卓外为政简惠善于绥抚估税悉除市无二价州境所有鱼池,先恒责税,卓不收其利,皆给贫民,西土称为惠政。王敦称兵,遣使告卓。卓乃伪许,而心不同之。及敦升舟,而卓不赴,使参军孙双诣武昌谏止敦。敦闻双言,大惊曰“正当虑吾危朝廷邪?吾今下唯除奸凶耳。”双还报卓,卓不能决。时敦以卓不至,虑在后为变,遣参军乐道融苦要卓俱下,道融本欲背敦,因说卓袭之。卓乃与巴东监军柳纯等十余人,俱露檄远近,陈敦肆逆,率所统致讨。武昌大惊,传卓军至,人皆奔散。卓虽怀义正,而计虑犹豫,军次猪口,累旬不前。敦大惧,遣卓兄子卬求和。时王师败绩,卓流涕谓卬曰:“每得朝廷人书,常以胡寇为先,不悟忽有萧墙之祸。且使圣上元吉,太子无恙。吾临敦上流,亦未敢便危社稷,吾适径据武昌,敦势逼,必劫天子以绝四海之望。不如还襄阳,更思后图。”即命旋军,径还襄阳,散兵使大佃,而不为备。襄阳太守周虑等密承敦意,知卓无备,乃袭害卓于寝。太宁中,追赠骠骑将军,谥曰敬。

(节选自《晋书·甘卓传》,有删改)


【注】①王敦:东晋权臣。永昌元年,王敦以诛杀刘隗为名,在武昌起兵,攻入建康,诛除异己。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卓于是精加隐括/备礼举桂阳谷俭为秀才/卓寻迁梁州刺史/镇襄阳/卓外为政简惠善/于绥抚/估税悉除/市无二价
B.卓于是精加隐括备礼/举桂阳谷俭为秀才/卓寻迁梁州刺史/镇襄阳/卓外为政简惠/善于绥抚/估税悉除/市无二价
C.卓于是精加隐括/备礼举桂阳谷俭为秀才/卓寻迁梁州刺史/镇襄阳/卓外为政简惠/善于绥抚/估税悉除/市无二价
D.卓于是精加隐括备礼/举桂阳谷俭为秀才/卓寻迁梁州刺史/镇襄阳/卓外为政简惠善/于绥抚/估税悉除/市无二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 “刺”为“检核问事”,“史”为“御史”。秦制,每郡设御史,任监察之职,后汉武帝废监察御史设刺史,晋代时为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B.孝廉,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名。
C.露檄,“檄” 原是文书载体名称,指比较长的竹木简,用于书写比较重要的文书,文中是指用檄书写的文书,“露檄”就是发布公告的意思。
D.萧墙,指古代面对国君宫门的小墙,又称屏。臣至此,便会肃然起敬,“萧”即“肃”,后比喻内部,也把内部祸乱称作“萧墙之祸”或 “祸起萧墙”。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甘卓多次荣立战功,获得晋升。他讨伐石冰,因战功赐爵都亭侯;他征讨周馥,攻打杜弢,屡经苦战,擒获很多,被任命为豫章太守,不久又任湘州刺史。
B.甘卓关注秀才选任,积极筹备。他因边境敌寇还未平息、学校尚未重建,就举秀才一事上奏,认为策试当凭功力,但是没有得到朝廷的批准。
C.甘卓为政宽大仁惠,爱护百姓。他任梁州刺史,镇守襄阳时,他将境内所有鱼池的税款用来接济贫民,西部地区称之为惠政。
D.甘卓决策犹豫不定,导致失败。王敦叛乱后,他在平叛时瞻前顾后,错误决策,后解散队伍,自己去从事农耕,毫无戒备,被人暗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敦以卓不至,虑在后为变,遣参军乐道融苦要卓俱下,道融本欲背敦,因说卓袭之。
(2)吾临敦上流,亦未敢便危社稷,吾适径据武昌,敦势逼,必劫天子以绝四海之望。
18-19高二下·安徽六安·开学考试
知识点:房玄龄等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熊远字孝文,豫章南昌人也。远有志尚,县召为功曹,不起,强与衣帻,扶之使谒。十余日荐于郡,由是辟为文学掾。远曰:“辞大不辞小也。”固请留县。

元帝作相,引为主簿。时传北陵被发,帝将举哀,远上疏曰:“园陵既不亲行,承传言之者未可为定。且园陵非一,而直言侵犯,远近吊问,答之宜当有主。谓应更遣使摄河南尹案行,得审问,然后可发哀。即宜命将至洛,修复园陵,讨除逆类。夫修园陵,至孝也;讨逆叛,至顺也;救社稷,至义也;恤遗黎,至仁也。若修此四道,则天下响应,无思不服矣。”属有杜弢之难,不能从。

江东草创,农桑弛废,远建议曰:“立春之日,天子祈谷于上帝,乃择元辰,载耒耜,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藉,以劝农功。《诗》云:‘弗躬弗亲,庶人不信。’自丧乱以来,农桑不修,游食者多,皆由去本逐末故也。”时议美之。

转丞相参军。是时琅邪国侍郎王鉴劝帝亲征杜弢,远又上疏曰:“伏以古今之霸王遭时艰难,亦有亲征以隆大勋,亦有遣将以平小寇。今公亲征,文武将吏、度支筹量、舟舆器械所出若足用者,然后可征。愚谓宜如前遣五千人,径与水军进征,既可得速,必不后时。”会弢已平,转从事中郎,累迁太子中庶子、尚书左丞、散骑常侍。帝每叹其忠公,谓曰:“卿在朝正色,不茹柔吐刚,忠亮至到,可谓王臣也。吾所欣赖,卿其勉之!”

及中兴建,帝欲赐诸吏投刺劝进者加位一等,百姓投刺者赐司徒吏,凡二十余万。远以为“秦汉因赦赐爵,非长制也。今案投刺者不独近者情重,远者情轻,可依汉法例,赐天下,于恩为普,无偏颇之失。可以息检核之烦,塞巧伪之端。”帝不从。

累迁侍中,出补会稽内史。时王敦作逆沈充举兵应之加远将军距而不受不输军资于充保境安众为务。敦至石头,讽朝廷征远,乃拜太常卿,加散骑常侍。敦深惮其正而有谋,引为长史。数月病卒。

(选自《晋书·列传第四十一》,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王敦作逆/沈充举兵/应之加远将军/距而不受/不输军资于充/保境安众为务
B.时王敦作逆/沈充举兵应之/加远将军/距而不受/不输军资于充/保境安众为务
C.时王敦作逆/沈充举兵/应之加远将军/距而不受/不输军资于充保境/安众为务
D.时王敦作逆/沈充举兵应之/加远将军/距而不受/不输军资于充保境/安众为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功曹,古代官职,西汉时始置,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主管考察记录业绩。
B.江东,因长江在芜湖、南京间做西南—东北流向,习惯上称自此以下的长江南岸为“江东”。这里代指在江东建立的政权。
C.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又名仲春、正月节、岁旦等。立春时节意味着万物复苏,人们开始农桑,祈求丰收。
D.投刺,古代礼节,通报姓名以求相见或表示祝贺。刺,指名刺或名帖,遂以“投刺”指投递名帖。后亦指留下名帖,表示解职告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熊远不重官位,自请留县。当郡中征召他为文学掾时,熊远宁愿辞大职而不辞小职,坚决请求留在县中。
B.熊远面对传言,思考深远。他劝元帝应当在确认传言真伪,实地了解北陵的具体情况后,才可哀悼,派遣河南尹修复园陵,讨伐逆贼。
C.熊远谏言元帝垂范农桑。江东政权刚刚建立时,熊远提出天子应该装载耒耜,率先垂范,得到不少人的支持。
D.熊远劝赏赐依例,避免偏颇。针对皇帝对官员百姓大肆赏赐,熊远表达不同意见,并未得到元帝的认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远有志尚,县召为功曹,不起,强与衣帻,扶之使谒。
(2)帝欲赐诸吏投刺劝进者加位一等,百姓投刺者赐司徒吏,凡二十余万。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胡威,字伯武,一名貔。淮南寿春人也。父质,以忠清著称,少与乡人蒋济、朱绩俱知名于江淮间,仕魏,至征东将军、荆州刺史。威早厉志尚。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定省,家贫,无车马僮仆,自驱驴单行。每至客舍,躬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侣进道。既至,见父,停厩中十余日。告归,父赐绢一匹为装。威曰:“大人清高,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质帐下都督先威未发,请假还家,阴资装于百余里,要威为伴,每事佐助。行数百里,威疑而诱问之,既知,乃取所赐绢与都督,谢而遣之。后因他信以白质,质杖都督一百,除吏名,其父子清慎如此。于是名誉著闻。拜侍御史,历南乡侯、安丰太守,迁徐州刺史。勤于政术,风化大行。

②后入朝,武帝语及平生,因叹其父清,谓威曰:“卿孰与父清?”对曰:“臣不如也。”帝曰:“卿父以何胜耶?”对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及远也。”帝以威言谦而顺。累迁监豫州诸军事、右将军、豫州刺史,入为尚书,加奉车都尉。

③威尝谏时政之宽,帝曰:“尚书郎以下,吾无所假借。”威曰:“臣之所陈,岂在丞郎令史,正谓如臣等辈,始可以肃化明法耳。”拜前将军、监青州诸军事、青州刺史,以功封平春侯。太康元年,卒于位。

(有删改)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放驴 (2)资装于百余里
(3)威为伴 (4)吾无所假借
【小题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忠清著称 具告以事
B.谢而遣之 羽化而登仙
C.勤于政术 而君幸于赵王
D.威尝谏时政之宽 为吾子之将行也
【小题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小题4】武帝认为胡威“言谦而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根据文章内容,对胡威“清慎”的事例加以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陶潜传(节选)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项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

顷之,征著作郎,不就。既绝州郡觐谒,其乡亲张野及周旋人羊松龄、宠遵等或有酒要之,或要之共至酒坐。虽不识主人,亦欣然无忤,酣醉便反,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

刺史王弘以元熙中临州,甚钦迟之,后自造焉。潜称疾不见,既而语人云:我性不狎世,因疾守闲,幸非洁志慕声,岂敢以王公纡轸为荣邪!夫谬以不贤,此刘公干所以招谤君子,其罪不细也。弘每令人候之,密知当往庐山,乃遣其故人庞通之等赍酒,先于半道要之。潜既遇酒,便引酌野亭,欣然忘进。弘乃出与相见,遂欢宴穷日。潜无履,弘顾左右为之造履。左右请履度,潜便于坐申脚令度焉。弘要之还州,问其所乘,答云:素有脚疾,向乘蓝舆,亦足自反。乃令一门生二儿共轝之至州,而言笑赏适,不觉其有羡于华轩也。弘后欲见,辄于林泽间候之。至于酒米乏绝,亦时相赡。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所有文集并行于世。

《晋书》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B.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C.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D.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小题2】下列对《语文》(必修上)所学课文相关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词。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词大致可分为三类:小令、中调、长调。
B.《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用途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C.“三山”古代传说中的渤海三座仙山,包括瀛洲、蓬莱、方丈。“五岳”我国古代名山,是泰山、华山、黄山、恒山、衡山的总称。
D.“建安风骨”:东汉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七子”继承汉乐府现实主义传统,所创作的五言诗,反映民生疾苦,具有鲜明地时代特色和“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杰出成就被称为“建安风骨”,也叫“魏晋风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A.陶潜对亲戚朋友说想做个文官来挣些补贴家用的钱,于是管事的人任命他为州郡的主簿兼彭泽令,不久后陶潜就将印绶交还离开了彭泽县。
B.陶潜辞绝州郡长官的拜见后,他远在乡下的亲戚张野以及周旋人羊松龄、宠遵等人邀请他去喝酒,或者邀请他一起去酒馆里坐一坐。
C.陶潜与王弘约定在野外亭中相见,两人相见后一时高兴痛饮了一整天,席上王弘还派遣随从给陶潜做鞋,后又派人用竹轿送陶潜回去。
D.陶潜的亲朋好友中有喜欢多事的,他们常常带着酒肉去陶潜家,他一概不推辞,并且在每次醉酒后,陶潜就非常舒适快意,吟咏不停。
【小题4】按照要求作答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弘每令人候之,密知当往庐山,乃遣其故人庞通之等赍酒,先于半道要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语文》(必修上)课文诗句中加点字词
采采芣苢,薄言之。                       ①掇:________
秧根未牢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②莳:________
山不厌高,海不深。                         ③厌:________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难求。            ④信:________
【小题5】请根据文本概括陶渊明不受世俗羁绊的例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