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4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路温舒长君,巨鹿东里人也。父为里监门,使温舒牧羊,温舒取泽中蒲,截以为牒,编用写书。稍习善,求为狱小吏,因学律令,转为狱史,县中疑事皆问焉。太守行县,见而异之,署决曹史。又受《春秋》,通大义。举孝廉,为山邑丞,坐法免,复为郡吏。元凤中,廷尉光以治诏狱,请温舒署奏曹掾,守廷尉史。会昭帝崩,昌邑王贺废,宣帝初即位,温舒上书,言宜尚德缓刑。其辞曰:“臣闻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之吏是也。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生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无金革之危,饥寒之患,父子夫妻戮力安家,然太平未洽者,狱乱之也。夫狱者,天下之大命也,死者不可复生,绝者不可复属。《书》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今治狱吏则不然,上下相驱,以刻为明;深者获公名,平者多后患。故治狱之吏皆欲人死,非憎人也,自安之道在人之死。是以死人之血流离于市,被刑之徒比肩而立,大辟之计岁以万数,此仁圣之所以伤也。太平之未洽,凡以此也。唯陛下除诽谤以招切言,开天下之口,广箴谏之路,扫亡秦之失,尊文武之德,省法制,宽刑罚,以废治狱,则太平之风可兴于世,永履和乐,与天亡极,天下幸甚。”上善其言,迁广阳私府长。内史举温舒文学高第,迁右扶风丞。时,诏书令公卿选可使匈奴者。温舒上书,愿给厮养,暴骨方外,以尽臣节。事下度辽将军范明友、太仆杜延年问状,以其言无可取,罢归故官。久之,迁临淮太守,治有异迹,卒于官。

(选自《汉书贾邹枚路传》,有删节)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
B.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
C.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
D.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代男子或女子读书后,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称呼对方的字,表示尊敬。
B.《春秋》,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相传由孔子编订,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C.孝廉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两种科目,孝是孝悌之人,廉是清廉之士,后来合称孝廉,也用于指被举荐的士人。
D.元凤,年号名,古代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患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要更改年号。
19-20高三上·山东德州·期末
知识点:班固(32-92)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 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②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注]卫律,原为汉朝官员,曾出使匈奴,后投降匈奴,被封为丁零王。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马畜山(             )(2)知我不降明(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方式相同的一组是(       
A.斩常虞//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其长吏B.反欲两主//吾妻之我者
C.空以身草野//鱼虾而友麋鹿D.羝乃得归//置人所鱼腹中
【小题3】下列各句对文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选文通过“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的环境及细节描写,表现了苏武不屈的民族气节。
B.匈奴明白了威权富贵无法征服苏武,便想用摧毁肉体的方式来征服其意志,苏武的反抗也由以前的求死而变成以后的求生。
C.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贰的崇高气节。
D.为表现苏武的民族气节,选文中写了三个叛徒与苏武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是假吏常惠,一个是原汉将卫律,一个是副使张胜。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
【小题5】第①段表现出苏武那些品质?请结合文意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少好学,以辩博能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遗,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

元鼎中,博士徐偃使行风俗。偃矫制,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还奏事徙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汤以致其法,不能诎其义。有诏下军问状,军诘偃曰:“古者诸侯国异俗分,百里不通,时有聘会之事,安危之势,呼吸成变,故有不受辞造命专己之宜;今天下为一,万里同风。偃巡封域之中,称以出疆,何也?且盐铁,郡有余藏,国家不足以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何也?”又诘偃:“胶东南近琅邪,北接北海,鲁国西枕泰山,东有东海,受其铁盐。偃度四郡口数田地,率其用器食盐,不足以并给二郡也?而直矫作威福,以从民望,干名采誉,此明圣所必加诛也。”偃穷诎,服罪当死。上善其诘。

初,军从济南步入关,关吏予军繻。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繻而去。军行郡国,所见便宜以闻,还奏事。上甚悦。

当发使匈奴,军自请曰:“军无横草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驽下不习金革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上奇军对,为谏大夫。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越相吕嘉不欲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

                                                                    (选自《汉书》)


[注]①制:帝王的命令。②繻:用作通行证的帛。③传:凭证。④便宜,利益、好处。⑤横草:使草倒下。⑥孤于外官:孤,远;外官,指使者之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还/奏事/徙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
B.还奏/事徙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
C.还/奏事/徙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
D.还奏/事徙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徙,表示一般的调动官职,在此处表示提拔之意,与“迁”相似。
B.擢,提拔、选拔之意,现常用于表达人才出众。用“擢第”以作科举考试得中。
C.辞,此处表示托辞。在“言词”这个意义上,“辞”和“词”是同义词。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后逐渐以“词”代“辞”。
D.属,此处表示写作。通“嘱”时,可表示托付、看。现多用于生辰属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终军十八岁就被选为博士弟子,他去长安上书过关时,拒绝接受通行证,认为自己此去一定能够得到皇帝的重用,不会再返回。
B.徐偃受命在国内巡视风俗民情,他独断专行,事后还巧言狡辩,终军受命审理此案,办案过程中,徐偃理屈词穷,故被百姓唾弃。
C.皇上要派使者出使匈奴,终军阐述了自己的情况,表达了出使匈奴的愿望。皇上觉得他的话很不一般,就提拔他为谏大夫。
D.南越和汉朝和亲,终军请缨前往,由于越相吕嘉不欲内属,越王以及汉朝使者,均被杀害,年仅二十多岁的终军也未能幸免。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
(2)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公孙弘,菑川薛人也。少时为狱吏,有罪,免。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武帝初即位,弘年六十,以贤良征为博士。使匈奴,还报,不合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移病免归。

元光五年,复征贤良文学,菑川国复推上弘。策奏,天子擢弘对为第一。召见,容貌甚丽,拜为博士,待诏金马门。时方通西南夷,巴、蜀苦之,诏使弘视焉。还奏事,盛毁西南夷无所用,上不听。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使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于是上察其行慎厚,习文法吏事,说之,一岁中至左内史。常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间,黯先发之,弘推其后,上常说,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背其约以顺上指。汲黯庭诘弘曰:“齐人多诈而无情,始为与臣等建此议,今皆背之,不忠。”上问弘,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上然弘言。左右幸臣每毁弘,上益厚遇之。弘为人谈笑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养后母孝谨,后母卒,服丧三年。时上方兴功业娄举贤良弘自见为举首起徒步数年至宰相封侯于是起客馆开东阁以延贤人与参谋议 弘身食一肉,脱粟饭,故人宾客仰衣食,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然其性意忌,外宽内深。诸常与弘有隙,无近远,虽阳与善,后竟报其过。后淮南、衡山谋反,治党与方急,弘病甚,自以为无功而封侯,居宰相位,恐病死无以塞责,乃上书告归。因赐告牛、酒、杂帛。居数月,有瘳,视事。凡为丞相御史六岁,年八十,终丞相位。

(节选自《汉书·公孙弘卜式兒宽传第二十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上方兴功业娄/举贤良/弘自见为举首起徒步/数年至宰相封侯/于是/起客馆开东阁/以延贤人/与参谋议/
B.时/上方兴功业/娄举贤良/弘自见为举首/起徒步数年/至宰相封侯/于是起客馆/开东阁以延贤人/与参谋议/
C.时/上方兴功业娄/举贤良/弘自见为举首/起徒步数年/至宰相封侯/于是起客馆开东阁/以延贤人/与参谋议/
D.时/上方兴功业/娄举贤良/弘自见为举首/起徒步/数年至宰相封侯/于是起客馆/开东阁以延贤人/与参谋议/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汉初设五经博士,教授弟子,从此博士成为专门传授儒家经学的学官。
B.贤良文学是汉代选官取士的重要科目之一,文中公孙弘因精通经学而被征召。
C.策奏指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自汉起作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
D.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文中指公孙弘在病好后重新上朝理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孙弘仕途坎坷、大器晚成。年少时做过狱吏,有罪被免官,后来在海边放过猪。在四十多岁时才开始学习《春秋》,六十岁时被征召为博士。
B.公孙弘精通《春秋》,靠经学做官。汉武帝刚刚继位时,他靠贤良文学做官,可因为出使匈奴不合圣意,免官回乡,后来又靠贤良文学拜为博士。
C.公孙弘为官谨慎,受到皇帝厚待。他从不在朝堂上与人当面反驳争论,汲黯公开责备他不忠诚,还多次诋毁他,他依然与汲黯相处很好。
D.公孙弘节俭自处,招揽贤才。他的俸禄全都拿出来供给亲朋故旧和门客衣食,家无余财,营建客馆,招请贤士,为国聚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齐人多诈而无情,始为与臣等建此议,今皆背之,不忠。
(2)诸常与弘有隙,无近远,虽阳与善,后竟报其过。
【小题5】公孙弘为何身居高位却家无余财?他是怎么解说的?请简要说明。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