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8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美女

[俄]契诃夫

记得还是在做中学五年级或六年级学生的时候,我和爷爷到顿河区罗斯托夫去。那是八月里的一天,天气闷热,令人烦闷不堪。由于热、干燥,以及把尘雾吹到我们身上的热风,眼睛困得睁不开,嘴巴发干;不想看,不想说,不想思索,当那睡意朦胧的车夫乌克兰人卡尔波扬鞭打马,鞭子甩到我的制帽上的时候,我既不抗议,也不出声,只是从半睡中清醒过来,无精打采地瞥一眼远处透过烟尘能看到的村庄。我们停在亚美尼亚的一个大村庄巴赫契——萨拉赫爷爷熟识的富裕的亚美尼亚人家里﹣﹣喂马。

在这个亚美尼亚人的房间里,没有漆过油漆的木墙啦,家具啦,红褐色的地板啦,都散发出一股被太阳晒过的干木料的气味。无论你往哪儿看,到处是苍蝇、苍蝇、苍蝇……爷爷和亚美尼亚人正在谈论放牧啦,牧场啦,羊群啦……听着他们俩嘟嘟囔囔的谈话声,我开始对草原、太阳、苍蝇等产生了怨恨的情绪。

亚美尼亚人不紧不慢地走进门厅,喊叫道:“玛霞!过来斟茶!你到哪儿去啦?玛霞!”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走进屋子,穿一身普通的花布连衣裙,戴着白头巾。她洗碗、斟茶的时候,背对着我站着,我只看见她腰身纤细,光着脚丫,裸露的小后脚跟被下垂的长裤脚盖住了。

主人请我过去喝茶。我坐到桌旁,姑娘给我斟了一杯茶,我看见她的脸,忽然感到,仿佛有一阵清风掠过我的心灵,把一天来的种种苦闷和灰尘通通吹散了。我看见了一张在青天白日下或梦里神游时从未见过的俏丽无比而神韵非常的脸。正如理解闪电一样,我一下子便意识到了:我面前站着个美女。

我敢起誓,玛莎,或照她父亲的叫法,玛霞,是真正的美女,但我不能证明这一点。往往有这种情况,大家都看晚霞,人人都说晚霞真美,但究竟美在哪里,谁也不知道,谁也说不出。

并非只我一个人发现那亚美尼亚姑娘美。我爷爷是个快80岁的老人,为人古板,对女性和自然美一向漠不关心,现在却温存地看着玛霞足有一分钟,随即问道:“这是你的女儿吗,阿维特•那扎雷奇?”

“女儿!这是我女儿……”主人回答说。

“多好看的闺女呀!”爷爷称赞说。

亚美尼亚姑娘的这种美,艺术家或许会称作古典的或端庄的吧。也正是通过对这样的美的观察,天晓得是怎么回事,才会使人深信:您见到的容貌是端正的。头发、眼睛、鼻子、嘴、脖子、胸脯以及青春肌体的每一个动作,都交织在一起,融会成一个完整的、和谐的旋律,在这旋律中大自然的音韵不差一个音符。您完全觉得,一个理想的美女就应该有玛霞那样笔直而略微凸起的鼻子,那样大大的黑眼睛,又黑又长的睫毛,那样令人神魂颠倒的目光,她那黑黑的卷发和眉毛,就像翠绿的芦苇依恋静静的小溪,飘拂在温柔而白嫩的额头和面颊上。您看着她,不由自主地便会产生一种愿望,即跟玛霞说点什么,说点极愉快、真诚、美丽得跟她本人一样美丽的话。

对这种美,我的感受却很怪。玛霞在我心中激起的不是欲望,不是欣喜,不是快乐,而是一种愉快却痛苦的忧伤。这忧伤飘忽不定,朦朦胧胧,像一场梦。不知什么缘故,我为我自己,为我爷爷,为那亚美尼亚人感到惋惜,我有这样一种感觉:仿佛我们几个人都失去了对生活来说很重要、很必要的东西。爷爷也忧愁起来。他已不再谈起牧场和羊群,而是默默不语,若有所思地望着玛霞。

喝完茶,爷爷躺下午睡了,我走出屋子,坐在台阶上。我坐的台阶被晒得滚烫;太阳把我的头、胸、背晒得火辣辣的,可我并不以为怎样,我只觉得我身后的门厅里和房间里有一双赤脚踩在木制的地板上发出窸窣的声音。收拾完茶具,玛霞跑下台阶,我身边像有一股轻风吹过,然后她又像鸟儿一样跑进了一间被熏黑的小房里(大概是厨房),从那里飘出了烤羊肉的香味和亚美尼亚人的说话声。她在黑暗的门道里消失了,不大工夫玛霞在门口露面了,厨房的热气弄得她满脸通红,她肩膀上扛着一大块黑面包;面包很重,她便优美地拱起腰身,穿过院子跑到打谷场,跳过篱笆,钻进残麦秸金色的云雾,消失在大车后边。

她极其美丽的身影越是经常在我眼前闪现,我便越感到忧伤。我为自己、为她、为乌克兰人感到遗憾,她每次穿过谷壳的云雾向大车跑去的时候,乌克兰人总要满怀惆怅地目送她。或许这是我对美丽的嫉妒吧,或许我为这女孩不属于我,也永远不属于我,对于她是个陌生者而感到遗憾吧,或许我隐约感觉到她的罕见的美是偶然现象,毫无用处,就像大地上的一切没有永恒一样,或许我的忧伤是人在观察真正的美的时候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感觉吧,只有天才知道!

两三个钟头之后,我们坐上大车,走出院子。我们坐在车上,都一声不响,仿佛在互相怄气似的。远远地可以看到罗斯托夫和那希切万了,一直默默不语的卡尔波突然回头看了看,说道:“亚美尼亚人的那个女孩真讨人喜欢!”他朝着马背抽了一鞭子。


(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而是集中笔力从正面描写了一位有着姣好容颜、美妙身材、优雅气质的美女,这样的构思更能紧扣题目。
B.“大家都看晚霞,人人都说晚霞真美,但究竟美在哪里,谁也不知道,谁也说不出”,这句话表明,美是只可意会的,对美的感受因个体的不同而不同,这正好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
C.“我爷爷是个快80岁的老人,为人古板,对女性和自然美一向漠不关心,现在却温存地看着玛霞足有一分钟”,这句话是为了说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不受年龄、身份的限制。
D.“我”是贯串小说的线索式人物,作者主要通过对“我”的心理描写,展现“我”对美的感受,在“我”的心里,玛霞就是美的化身。
【小题2】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表现玛霞的美?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开头两段的环境描写有何特点?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18-19高二上·黑龙江双鸭山·期末
知识点:契诃夫其他小说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探讨创作背景和意图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下列小题。

第六病室(节选)

契诃夫

一个秋天的早晨,伊万·德米特里奇竖起大衣的领子,蹚着烂泥,穿过后街和小巷,带着一张执行票到一个小市民家里去收钱。

在一条小巷里,他遇见四个荷枪实弹士兵押着两个戴镣铐的犯人。以前伊万·德米特里奇也常常遇见犯人,每一次他们都引起他怜悯和不安的感觉,可是这回的相逢却在他心上留下一个异样的、奇怪的印象。不知什么缘故,他忽然觉得他也可能戴上镣铐,像那样走过泥地,被人押送到监狱里去。在邮政局附近,他碰见一个认识的警官,那人跟他打招呼,并排顺着大街走了几步,不知什么缘故,他觉得这很可疑。他回到家里,他一整天都想着两个犯人和荷枪实弹的士兵,一种莫名其妙的不安心理搅得他没法看书没法思考。

傍晚他没有在自己屋里点灯,晚上也睡不着觉,老想着他可能被捕,戴上镣铐,送进监狱。他知道自己从来没做过犯法的事,而且能够保证今后也绝不会去主动犯罪。可是,难道不会有人诬陷吗?难道法院不会出错吗?难怪老百姓的年代久远的经验告诫人们:谁也不能保证不讨饭不坐牢。在眼下这种审判程序下,法院的错判是不足为怪的。凡是对别人的痛苦有职务上、业务上的关系的人,如法官、警察、医师等,时候一长,由于习惯的力量,会变得麻木不仁,即使不愿,也不能不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对待他们的当事人;在这方面,他们跟在后院屠宰牛羊却看不见血的农民没有区别。在这种情况下,法官们剥夺无辜的人的一切公民权,判他苦役刑,就只需要一件东西,那就是时间。只要有时间完成一些法定程序,就大功告成了,法官就是凭这个领取薪水的。事后,你休想在这个肮脏糟糕的小城里得到正义和保障!

从此,这种担心被捕入狱的念头不分白天黑夜的折磨着伊万·德米特里奇。在他眼里,所有路过他窗下的人和走进院子里的人,都可能是奸细和暗探。中午,县警察局长照例坐着马车经过大街,这是他从近郊的庄园到警察局去上班,可是伊万·德米特里奇每回都觉得他的车子走得太快,他的神色很异常:他分明急着要去报告,说城里有一个很重要的犯人。每逢有人敲门或拉铃,伊万·德米特里奇就浑身哆嗦。每逢在女房东屋里碰到生客,他就坐立不安。

尽管他明白,从事实和常理来看,他的这些恐惧都荒诞不经;另外,如果看开点,只要问心无愧即使被捕坐牢也没什么可怕的。但他的思考越是理智,越是合乎常理,他的内心就越是惶恐不安,他所遭受的折磨就越厉害。这种感觉就像一个隐士想在一片从未遭受砍伐的树林中,开出一小块空地,他越是辛辛苦苦用斧子砍,树林反而长得越密越盛。最终,伊万·德米特里奇意识到,想得再多也无济于事,就索性不再考虑,完全听凭绝望和恐惧来折磨自己了。

他开始过隐居的生活,躲开人们。他深怕被人陷害,趁他不防备往他口袋里塞一点贿赂,然后揭发他,或者他自己不小心在公文上出错,看起来像伪造文书,或者弄丢了别人的钱。他的脑子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活跃过,每天想出成千种不同的理由来担忧他的自由和名誉。他对外界的兴趣,特别是对书的兴趣大大降低,他的记性衰退了。

一天清晨,太阳还没出来,几个修理炉灶的工人来找女房东。伊万·德米特里奇明明知道这些人是来翻修厨房的炉灶的,可是恐惧却告诉他说,他们是假扮成修理炉灶工人的警察。他悄悄溜出住所,没穿外衣,光着脑袋,沿着大街飞跑,一副惊骇万分的样子。狗汪汪叫着在他身后追来,有人在他身后呼喊,风在他耳边呼啸,伊万·德米特里奇觉得在他背后,全世界的暴力合成一团,正在追他。

终于,有人拦住他,送他回家,打发他的女房东去请医师。医师给他做了个检查,在他额头上放个冰袋,要他服一点儿镇静药水,之后忧虑地摇摇头走了。伊万·德米特里奇在家里没法生活和接受治疗,不久就给送到医院里去了。他整晚不睡觉,任性胡闹,搅扰病人,不久就被转送到第六病室去了。

过了一年,城里人已经完全忘掉了,他的书被女房东搬出房间,胡乱堆在一个敞棚底下的一辆雪橇上,很快就被一些小孩子陆续拿光了。

(节选自《第六病室》,有删改)


【住】第六病室:专住精神病患者的病室。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伊万·德米特里奇凭执行票向小市民收钱以及写公文等内容,可以推测出其小公务员的身份。
B.“在眼下这种审判程序下,法院的错判是不足为怪的”,这正说明了俄国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荒唐与昏庸无能。
C.女房东这一人物虽然着墨不多,但其作用不可低估,她在某些情节中适当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D.小说虽然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但情节紧凑,波澜起伏,多角度塑造了一个“被害妄想症”患者的形象。
【小题2】伊万•德米特里奇是契诃夫笔下极具代表性的形象之一,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一形象的思想性格特征。
【小题3】有人评价契诃夫的小说“在荒诞外表下包裹着讽刺的内核”,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小人物

契诃夫

尊敬的阁下,父亲,恩人!文官涅维拉齐莫夫在起草一封贺信,祝您在这个复活节及未来的岁月中身体健康、吉祥如意,并祝阖府安康……

灯里的煤油快要烧干,冒着黑烟,发出焦臭味。桌子上,在涅维拉齐莫夫写字的那只手旁边,一只迷途的蟑螂在慌张地跑来跑去。

还得给他那个混蛋,再写点什么呢?涅维拉齐莫夫这样思忖着,抬眼望着熏黑的天花板。这值班室让他感到像沙漠般荒凉,他不仅可怜起自己来,也可怜起那只蟑螂了……

我值完班还能离开这里,可它却要一辈子在这里值班,他伸着懒腰想道,苦闷啊!

看门人巴拉蒙已经不擦皮靴了……他一手拿着刷子,一手画着十字,站在通风小窗前听着……打钟了,先生。他对涅维拉齐莫夫小声说。

涅维拉齐莫夫把耳朵凑到小窗口,也倾听起来。复活节的钟声随同春天的清新空气,一齐从窗口涌进室内。各处的教堂钟声齐鸣,大街上来来往往的马车辘辘作响,人真多啊!涅维拉齐莫夫看了看下面的街道,叹口气说,有多少笑声和谈话声!只有我倒霉透了,这种日子还得在这里坐着。而且每年都是如此!

谁叫您拿人家的钱呢?要知道今天不该您值班,是扎斯杜波夫雇您当替身。别人都去玩乐了,您却在这里替人值班……这是贪财啊!

见鬼,这怎么叫贪财呢?才两个卢布,外加一条领带……是贫穷,而不是贪财!要是能跟大伙儿一道去做晨祷,然后开斋,那该多好啊……喝上那么几杯,吃点冷荤菜,然后躺下睡他一觉……这时你会感到自己是个人……唉……我这一辈子算完了!你瞧,有个骗子坐着四轮马车招摇过市了,可你却不得不待在这里。

各人有各人的造化。上帝保佑,您也坐上四轮马车的。

我?嘿,不行,伙计,你开玩笑。即使拼了命,我这九品文官也上不去了……我没有受过教育。

我们的将军也没有受过教育,可是……

嘿,我们的将军,他在做将军之前,早偷盗了十万公款。他那副派头,伙计,我可比不上……凭我这副模样也不会有什么出息!连姓也糟透了:涅维拉齐莫夫①!总而言之,伙计,这种处境是没有出路的。你愿意,就活下去;你不愿意——那就去上吊……

涅维拉齐莫夫离开通风小窗,苦恼地在各个房间里转来转去。钟声变得越来越响……

要不从值班室溜走?涅维拉齐莫夫想。不过,这种逃跑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就算复活节这一天过得很好,很舒服,可是往后又怎样呢?依旧是阴暗的四壁,依旧要受雇于人代人值班,依旧要写这种贺信……

他热切地想突然出现在大街上,汇入热闹的人群中,参加节日的庆典……他想起了刚才一位太太乘坐的四轮马车,想起了庶务官穿了就神气活现的那件大衣……他想起了勋章,新皮靴、暖和的床铺和袖子没有磨破的文官制服……他之所以想起这些,是因为这些东西他都没有……

要不要去偷?他又想,据说,一些人带着赃物都逃往美洲。不过鬼知道这个美洲在什么地方!看来要能偷会盗,还得受过教育哩。

钟声停了。此刻只能听到远处的马车声和巴拉蒙的咳嗽声,可是涅维拉齐莫夫的满腔愁苦和愤恨,却变得越来越强烈,越来越难以忍受。

写告密信呢?普罗什金一次告密,日后就步步高升……涅维拉齐莫夫坐在自己桌前,陷入沉思。灯里的煤油已经烧干,冒着浓烟,眼看就要熄灭。迷途的蟑螂还在桌上爬来爬去,找不到安身之处……告密怎么行!这种东西一写,日后我定会受到申斥,我这个笨蛋只能见鬼去!

于是目光又落在他起草的那封贺信上。这信是写给一个他十分憎恨又惧怕的人的,十年来,他一直向这个人请求把他从十六卢布的职位提升到十八卢布的职位上……

啊……你还在这里跑,鬼东西!他愤恨地一巴掌拍在那只不幸让他看到的蟑螂身上,真讨厌!

蟑螂仰面躺在那里,拼命蹬着细腿……涅维拉齐莫夫捏住它的一条腿,把它扔进玻璃灯罩里,灯罩里突然起火,发出噼噼啪啪的声响。

涅维拉齐莫夫这才感到略为轻松些。

一八八五年三月二十三日


【注】 ①在俄语中,这个姓与“衬裤”的发音相近。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以“小人物”为题,表现了这个九品文官社会地位的卑下,使这个形象具有了典型性,他的遭遇代表了广大劳动人民普遍的悲惨命运。
B.小说情节紧凑,所写事件是一个小公务员在复活节之夜,为了挣点小钱,辛辛苦苦替人值班,一边发牢骚,一边违心地给上司写节日贺信。
C.小说反映了19世纪80年代沙皇统治时期,坏人官运亨通,小公务员整日辛劳却永无出头之日的社会现实,有力地鞭挞了俄国官场的黑暗。
D.小说结构的特点是以人物对话贯穿全篇。对话揭示了涅维拉齐莫夫替人值班的情节,描绘了形象,表现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及性格特征。
【小题2】小说的主人公涅维拉齐莫夫的个性特征是怎样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小题3】请指出文中画线部分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并分别说出其表达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苦恼

【俄】契诃夫

暮色昏暗。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积成又软又薄的一层。车夫姚纳·波塔波夫周身雪白,像是一个幽灵。他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也不动,身子往前伛着,伛到了活人的身子所能伛到的最大限度。即使有一大堆雪倒在他身上,仿佛他也会觉得不必把身上的雪抖掉似的……他那匹小母马也是一身白,也是一动都不动。它那呆呆不动的姿势、它那瘦骨嶙峋的身架、它那棍子般直挺挺的腿,使它活像那种花一个戈比就能买到的马形蜜糖饼干。

“赶车的,到维堡区去!”姚纳听见了喊声,猛地哆嗦一下,从粘着雪花的睫毛里望出去,看见一个军人,穿一件带风帽的军大衣。

“到维堡区去!”军人又喊了一遍,“你睡着了还是怎么的?到维堡区去!”

为了表示同意,姚纳就抖动一下缰绳。那匹瘦马也伸长脖子,弯起它那像棍子一样的腿,迟疑地离开原地走动起来了。

“你往哪儿闯,鬼东西!”姚纳立刻听见那一团团川流不息的黑影当中发出了喊叫声。“你连赶车都不会!靠右走!”军人生气地说。

一个赶轿式马车的车夫破口大骂,一个行人恶狠狠地瞪他一眼。姚纳在赶车座位上局促不安,像是坐在针尖上似的,往两旁撑开胳膊肘,不住转动眼珠。他回过头去瞧着乘客,努动他的嘴唇。他分明想要说话,然而从他的喉咙里却没有吐出一个字来,只发“咝咝”的声音。

“什么?”军人问。

姚纳撇着嘴苦笑一下,嗓子眼用一下劲,这才沙哑地说出口:“老爷,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哦!他是害什么病死的?”

姚纳掉转整个身子朝着乘客说:“谁知道呢,多半是得了热病吧……他在医院里躺了三天就死了……这是上帝的旨意哟。”

“你拐弯啊,魔鬼!”黑地里发出了喊叫声,“你瞎了眼还是怎么的,老狗!用眼睛瞧着!”“赶你的车吧,赶你的车吧……”乘客说,“照这样,明天也到不了。快点走!”

后来他有好几次回过头去看他的乘客,可是乘客闭上眼睛,分明不愿意再听了。他把乘客拉到维堡区以后,就把雪橇赶到一家饭馆旁边停下来,坐在赶车座位上伛下腰,又不动了……

“赶车的,到警察桥去!”那个驼子用破锣般的声音说,“一共三个人。二十戈比!”

姚纳抖动缰绳,吧嗒嘴唇。二十戈比的价钱是不公道的,然而他顾不上讲价了。那几个青年人就互相推操着,嘴里骂声不绝,走到雪橇跟前,三个人做出了决定:应该让驼子站着,因为他最矮。

“好,走吧!”驼子站在那儿,用破锣般的嗓音说,对着姚纳的后脑壳喷气。

姚纳感到他背后驼子的扭动的身子和颤动的声音。他听见那些骂他的话,看到这几个人,孤单的感觉就逐渐从他的胸中消散了。驼子骂个不停,诌出一长串稀奇古怪的骂人话。姚纳不住地回过头去看他们。

正好他们的谈话短暂地停顿一下,他就再次回过头去,嘟嘟哝哝说:“我的……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大家都要死的……”驼子咳了一阵,擦擦嘴唇,叹口气说,“得了,你赶车吧,你赶车吧!诸位先生,照这样的走法我再也受不住了!他什么时候才会把我们拉到呢?”

姚纳回转身,想讲一讲他儿子是怎样死的,可是这时候驼子轻松地呼出一口气,说,谢天谢地,他们终于到了。

姚纳收下二十戈比以后,久久地看着那几个游荡的人的背影。他又孤身一人了,寂静又向他侵袭过来。

他的苦恼刚淡忘了不久,如今重又出现,更有力地撕扯他的胸膛。姚纳的眼睛不安而痛苦地打量街道两旁川流不息的人群:在这成千上万的人当中有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倾诉衷曲呢?

他受不住了。“回大车店去”他想,“回大车店去!”

那匹瘦马仿佛领会了他的想法,就小跑起来。大约过了一个半钟头,姚纳已经在一个肮脏的大火炉旁边坐着了。炉台上,地板上,长凳上,人们鼾声四起。“连买燕麦的钱都还没挣到呢,一个人要是会料理自己的事……让自己吃得饱饱的,自己的马也吃得饱饱的……”他想。墙角上有人站起来,带着睡意嗽一嗽喉咙,往水桶那边走去。

“你是想喝水吧?”姚纳问。“是啊,想喝水!”

“那就痛痛快快地喝吧。我呢,老弟,我的儿子死了……”

姚纳看一下他的话产生了什么影响,可是一点影响也没看见。那个青年人已经盖好被子,连头蒙上,睡着了。

老人就叹气,挠他的身子。如同那个青年人渴望喝水一样,他渴望说话。

他穿上衣服,走到马房里,他的马就站在那儿。“你在吃草吗?”姚纳问他的马说,看见了它的发亮的眼睛,“好,吃吧。既然买燕麦的钱没有挣到,那咱们就吃草好了……我已经太老,不能赶车了……该由我的儿子来赶车才对,他才是个地道的马车夫……只要他活着就好了……”姚纳沉默了一会儿,继续说:“我的小母马……约内奇不在了……比方说,你现在有个小驹子,忽然,这个小驹子去世了……你不是要伤心吗?”

那匹瘦马嚼着草料,听着,向它主人的手上呵气。姚纳讲得入了迷,就把他心里的话统统对它讲了……

(选自《契诃夫短篇小说集》,本文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描绘了一幅阴冷昏暗的雪夜车马图,既写实又富有寓意,营造了寒冷悲苦的氛围,也暗示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B.结尾姚纳向小马诉说心里话,小马“向它主人的手上呵气”,说明在这个冷漠的社会中还存在着温情,给这个悲惨的故事增添一抹暖色。
C.姚纳多次与人倾诉心中的苦闷都未成功,本文借助几组相同的情景,反映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普遍缺乏基本的人道主义关怀。
D.姚纳与《祝福》中的祥林傻都不停向世人倾诉自身的悲惨遭遇,姚纳的"无人围观"与祥林嫂的“被围观”情节,同样都批判现实,震撼人心。
【小题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写姚纳“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也不动”,与小马呆呆不动的姿态极为相似,用小马的瘦弱孤独衬托主人公的孤立无援,命运悲苦。
B.小说以精彩的对话勾勒人物的精神特征,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C.小说善用短句、不完全句和省略号,如文末“就把他心里的话统统对它讲了……”让结尾简洁精练,耐人寻味。
D.作者采用冷静而客观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通过寓意深刻的对比、出色的细节描写,揭示了作品的主题。
【小题3】文章的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小题4】有评论家评价契诃夫的小说“风格严肃而冷峻”,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