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4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音乐的发展过程,从制造乐器的技术角度讲,是从制造较为接近自然的乐器(如钟、鼓、磬等)向非自然的乐器(含有大量的技术性制造因素)发展的。从乐器的发声中,我们对声音的感受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由祭祀、庆典等群集性活动的外在性向个人化的内心活动深入的,甚至是向个人心理的潜在活动深入的。这些活动也决定了音乐对人类自身精神的深入。而音乐本身也随着乐器本身的变化亦或是发展而趋向于更加复杂、微妙,更加深入地以声音的方式进入了我们的内心。

音乐带给我们的感受有它的特性:一是以呈现的方式;二是以激发的方式。也许,还有第三种,也即是用音乐试图创造我们人类完全没有感受过的东西。科学家对人类生命本源——基因的研究,对人类未知的极其遥远神秘的外太空的探索,都将带来新的音乐源泉。可以说,音乐体验或是感受的过程是我们亲近世界、亲近我们自己以及他人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体验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体验者对自己的感情体验的过程,是相互交融、浸透、共鸣的过程。音乐的感受无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无论是普通音乐听众,还是音乐家,音乐带来的感情体验是一种重要的心理要素。甚至可以说,对音乐没有感受力的人,很难说是一个有着完整心理感受的人。音乐训练并不能解决全部的问题。有很多并非受到过专门训练的人,他们依然可以对音乐有着非同一般的感受。他们甚至可以对音乐的内涵有相当准确的表述。而对于音乐的专家来说,如果他只是注意技巧、技术手法、结构形式等方面,而在感情上无动于衷,那么他就并不能完整地感受与领会音乐的美。音乐中有着异常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内涵。人们的感受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差异的,但是只有当音乐欣赏者的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蕴含的感情基本相吻合的时候,才能称之为正确的音乐欣赏,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当然,人们对他们所不熟悉的艺术风格的乐曲,在感情体验上容易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例如,古琴曲《春江花月夜》带给我们的感受,就有着各种不同的回答:叙述某种痛苦,忧郁,充满一种温馨的力量,典雅而明快的情绪,喜悦,等等。之所以会产生如此之大的差异,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感情体验,主要原因是人们很少接触古琴音乐,不了解那个社会,那种人生哲学,古代文人的山水观,因而也就自然地不能正确地感知。

我们所讲的对音乐的感性或者说是直感式的感情体验,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方式。如果仅凭直感去进行体验,虽然也有可能体验到乐曲的基本感情,但却往往会局限于喜怒哀乐的感情类型的体验上面,而不能更深入地体验乐曲感情的内在含义。历史上有“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这是音乐家梦寐以求的。只有在对乐曲感情赖以产生的思想和生活基础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之后,才有可能更准确、更深刻地领会音乐作品的感情内涵。而这样的理解和亲近,无疑也净化了我们的情感。

(摘编自张辉《音乐与审美体验》)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较为接近自然的乐器给我们的音乐感受是浅层次的,非自然的乐器给我们的音乐感受是深层次的。
B.对音乐没有感受力的人,很难说是心理完全健全的人,因为音乐带来的感情体验是一种重要的心理要素。
C.一些普通人的音乐感受可能超过音乐专业人士,因为音乐专家过多的关注技巧、技术手法等,其音乐感受就会大打折扣。
D.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其前提是对乐曲感情赖以产生的思想和生活基础有比较明确的认识。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通过乐器的发展引出我们对音乐的感受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个论断,从而确定了文章的论述范围与重点。
B.第二段先指出音乐带给我们的感受的特性,然后论述音乐的感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情感体验最为重要。
C.第三段以古琴曲《春江花月夜》为例证,说明人们对他们所不熟悉的艺术风格的乐曲,在感情体验上容易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D.第四段运用“高山流水遇知音”这个典故,意在说明音乐欣赏非常依赖于对音乐的感性或者说是直感式的感情体验。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音乐,不管是呈现还是激发,甚至是创造出我们从未体验过的东西,都着眼于我们的情感;准确、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能净化我们的情感。
B.在音乐体验或是感受的过程中,既包含对音乐的感情内涵的体验、感受,也包含对自己的感情的体验、感受,这些体验或感受互相渗透与交融。
C.人们对音乐作品中感情内涵的体验是有差异的,这可以通过音乐训练达成一致,因为音乐训练有助于提升对音乐的认识和感知。
D.《春江花月夜》之所以给人带来不同甚至相反的感受,主要是因为感受者对作品所用乐器、初唐的社会情况和文人的思想感情等了解、感知不同。
18-19高三上·宁夏银川·阶段练习
知识点: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学术论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我认为一个健康的中国,需要一个健康的文艺市场,中国的崛起,更离不开科学家。

明星片酬越来越高,高得离谱。2014年,李连杰被问到其片酬高达6000万一事,不屑地称:“太低了,2000年我就拿到1000万美金,按当时汇率相当于8000万。”这个世界真是太疯狂了!

那些终生投身科研的科学家,大多都是身居陋室,连钱学森都是住百八十平米的旧房子。而大明星们,住豪宅开豪车,广告收入动辄七八位数,像天上掉馅饼一样容易。这种现象的存在,让成长过程中的孩子难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孩子们都已经变得很现实,觉得搞科研是没有出息的。他们的人生目标不是升官就是发财,而当明星更是名利双收。这就是我们当今的社会,价值观严重的扭曲。科学家地位远不如演艺明星,是时代的悲哀。

一个浮躁的社会,人们追逐的都是表面的光鲜亮丽。于是各种包装炒作,让人们失去了自然和本真,浮躁的气息扩散到每一个角落,使得现代人已经不再关注生活的本源,而是追求虚无的奢侈浮华。

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互联网变革的洪流又让人们惴惴不安,人们都在寻找精神依托。我们需要能够给国人做正确价值导向的“名人”,而恰恰社会上又非常缺少这种角色的存在,有文化、有担当、有历史责任感的名人太少了。正是因为没有真正的思想舵手,才使很多明星、网红爬到了时代之巅,负面影响将非常深远。人们不得不思考:中国精神在哪里?中国复兴从何谈起?

(摘自陈中华博客)

材料二: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了2015年的国际学生能力测试(PISA),结果显示,美国“将来期望进入科学相关行业从业的学生比例”为38%,中国只有16.8%,还不及OECD国家的平均值。

去年,物理学家霍金开通了个人微博,短短半个月粉丝数量突破了350万。事实上,霍金之所以在全世界拥有数量巨大的粉丝,不光因为他对广义相对论的贡献,还来自以下趣事:他在美国热门电视剧《生活大爆炸》中扮演他自己,利用电子发声器与英国的摇滚乐团录制歌曲。写得了论文,做得了网红,酷劲十足,这就是霍金的魅力,也是科学家的魅力。

整日埋头于实验室,甚至抱病工作、英年早逝,在我们的宣传中,仿佛科学家不历经坎坷,他们的道德形象就不高大。而事实上,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科学家形象更能凸显人生的高度和厚度。科学对于孩子们的吸引力,除了科学本身的魅力,很大一部分是要靠科学家来具体化和人格化的。

对青年人来说,收入和地位等现实因素也极大地影响了职业理想的选择。科学家的经济回报和社会地位似乎不如明星、企业家也是当下的现实。现在,我国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奖金每人500万元人民币,由国家主席亲自颁发,正在创造良好的社会效应。我们应以此反拨社会潮流,让科技人员真正感到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让科学家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明星,成为孩子们争相崇拜的偶像,唯有如此,当科学家才能重新成为孩子们的职业理想。

(摘自2017年01月19日06版《光明日报》)

材料三:

社会发展到今天,必须承认和接受其多元性和复杂性。各行各业都出精英,只不过用的评价标准不同罢了。把屠呦呦和黄晓明放在一起比较,是一种危险的逻辑。正如一提援外、减免他国债务,就有人提我国的贫困人口一样,如此对比似乎已成为一种万能诡辩术。如果用北京的房价来衡量青蒿素的学术价值,会得出什么结论呢?如果用一些方法降低“黄晓明们”的收入,限制“黄晓明们”婚宴和礼金规模,这又会是怎样的情形?

市场与行政力量当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屠呦呦的反面教材,不是连结婚都会躺枪的黄晓明,也不是娱乐圈这个花花世界。演艺明星即使再奢华,也不会让科学家们眼红。反而是学术界内的各种失范现象,如学术造假、学术浮躁、科研体制僵化、收入分配不合理、科研机构衙门化、人才培养机制受阻等,才是阻碍科学家发挥更大作用的环境因素,从长远说,也损害了科学家在国人心目中的形象。

(摘自2015年10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

【小题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三者都关注当下中国科学家的社会地位相对不高的问题,从材料的分析来看,原因不仅在社会对名利的追逐,科学界自身也值得反思。
B.材料三论及学术界内的各种失范现象阻碍了科学家发挥更大作用,因此材料一、二讨论的“科学家地位远不如演艺明星”现象,并不严重。
C.材料一对我国科学家地位不如娱乐明星的现象,从时代和社会的角度,进行了较为详细地分析,具有较高的思考价值。
D.三者都试图引导读者深入思考中国科学家地位不如明星的问题,体现了论者对中国科学发展的认真反思和良好期待。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较为合理的一项是
A.与材料一比较而言,材料二把科学家与大众的疏离归因于科学家的角色定位,材料三甚至认为只是科学界的内部问题,都有失偏颇。
B.三者对科学家和明星地位的论说,有些地方针锋相对,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百家争鸣”,由此可看出当下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
C.对于同一社会现象,三者关注点各有侧重,材料一重在原因分析,材料二重在如何改善,材料三重在为明星高收入作辩解。
D.从三则材料来看,对社会现象的评论,不能止于现象,应该探出背后深刻的社会原因,如果没有提出解决办法,这样的评论就没有价值。
【小题3】怎样才能让“当科学家”重新成为年青一代的“职业理想”?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法医李炎

刘立勤

李炎是医科大学的高材生,不知是怎么的,却当了公安局的法医。

法医的收入怎么能和医生比呢?待遇更是不能比。人们见了医生都是热情握手,见了法医呢,大多数人都会把手插在裤兜里,或者背在身后避免握手,实在是碍于情面和法医握了 一次手,他们 也会立马赶回家中,一遍一遍地洗手。李炎不在乎这个,你伸手我就握,你不伸手我也懒得搭理你。但李炎的妻子在乎,一遍遍劝李炎改行当医生,还撺掇几家医院上门邀请李炎加盟。李炎犟,他决 定的事情十头牛都拽不回来。妻子也不是善茬儿,一天天闹。闹得李炎急了,说:“再闹我们就离 婚。”妻子知道李炎的脾性,翻翻白眼终于歇了口。

李炎做事精心细致,一是一,二是二,很少有人对他的鉴定结果表示怀疑。当然,不是所有人都 信服他,也曾经有人对他表示过怀疑,还请来北京医科大学的几位博导复查他的勘验结果——结果 证明李炎是正确的,博导对他精湛的技艺和高度的敬业精神赞不绝口。李炎笑笑,说:“我不敬业 都不行啊,我的鉴定结果真的是太重要了。”

他的鉴定结果真的很重要。因此,找李炎的人很多,他们拿了很重的礼品,希望李炎笔下留情, 要么多写两个字,要么少写两个字,希望法律的天平能够多多关爱自己或者自己的亲友。

李炎是一根筋,多一个标点儿他也不写。

妻子朋友的孩子和人打架,朋友家的孩子被打得遍体鳞伤。派出所验伤结果是没有构成伤害, 妻子找到他,意欲让他重新鉴定,弄个轻伤,教训教训对方的孩子,或者让对方赔付一笔钱。妻子还说那孩子前不久鼻梁骨折过,定他个鼻梁轻度骨折,神不知鬼不觉。但他硬是不干,妻子半年都不 理他。

还有一次,外地一个大老板来考察投资项目,醉酒后和一个本地小混混儿发生冲突,小混混儿打了那老板两拳头。这还了得?老板计划投资五个亿不说,他还是县里领导的哥们儿,领导一个电话让公安局抓人。凭什么?得靠李炎的鉴定结果。而李炎的鉴定结果证明,那两拳头没有构成伤害。局长不高兴了,让李炎写成伤害。任局长怎么说,李炎就是不答应。局长说:这是组织的决定。”李炎说:组织的决定也不能违犯法律。”

局长知道李炎的脾气,放下身段说:“你就办了吧。你不为我想,也得为县上想想吧。五个亿 能安排多少人就业,能增加多少税收?况且要抓的人是一个小混混儿。”

李炎说:“他虽是个小混混儿,可他没有犯罪呀。法律没有说不保护小混混儿呀。”局长气得干 瞪眼。最后,县里的领导都出面说话了,李炎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局长愣是没有抓人的证据。

为这事,大老板放弃了投资,县里的领导气得吐血,好多人都大骂李炎是死脑筋。骂归骂,谁也奈何不了他,而且还暗暗敬佩他。自然,再有什么不合法的事,也就不找他了。倒是有一些无权无 势的人会给他送锦旗或者礼品感谢他,感谢他为他们伸张了正义。李炎呢,说法律不分贵贱贫富强 势弱势,法律只讲公正。那些锦旗、礼品他一概不收。

当然,他也不是一次人情没做,他还真是违心地做了一次。

那是一个土豪的儿子,打伤了一个清洁工。验伤的结果构成了轻伤,土豪的儿子要负刑事责任。问题是土豪的儿子面临高考,进了监牢可能一辈子就完了。土豪就出了一大笔钱给了清洁工, 不仅可以彻底改变清洁工一家的生活,还可以供他两个儿子上完大学。方方面面都说这是一个完美的结局,希望他改变鉴定结果。

他思考了很久很久,妥协了。他也希望这次有一个完美的结局。

谁想到这事平息了,却壮大了土豪儿子的胆子,认为一切都是钱可以买通的,经常打架斗殴祸害乡里。最后呢,土豪的儿子触犯刑律被判了死刑。

土豪的儿子死了,李炎陷入永远的忏悔中。他想,有些事真的不能妥协,如果不妥协,那土豪的儿子也许还好好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小题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炎当法医,因为待遇低,他的妻子并不支持,闹到快要离婚也没有改变李炎的决定, 说明他是一个执着坚定的人。
B.小说善于通过小故事塑造人物,比如通过专家对李炎鉴定结果的复查和赞叹来说明李 炎工作的称职和敬业。
C.“法律没有说不保护小混混儿呀”可以看出李炎作为法医能够在权力、人情和法律之间 保持理智,令人敬佩。
D.李炎做了一次人情就害死了土豪的儿子,这让他陷入了永远的忏悔,导致了他从此以 后再也不讲人情,只讲公正。
【小题2】作者是如何刻画李炎这一人物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以李炎的忏悔结尾,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面小题。

泰山——人向天的倾诉

梁 衡

⑴我曾游黄山,却未写一字,其云蒸霞蔚之态,叫我后悔自己不是一名画家。今我游泰山,又遇到这种窘态。其遍布石树间的秦汉遗迹,叫我后悔没有专攻历史。呜呼,真正的名山自 有其灵,自有其魂,怎么用文字描述呢?

⑵我是乘着缆车直上南天门的。天门虎踞两山之间,扼守深谷之上,石砌的城楼横空出世,门洞下十八盘的石阶曲折明灭直下沟底,门楼上有一副石刻联:“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我倚门回望人间,已是云海茫茫,不见尘寰。

⑶渐走渐高,泰山已用她巨人的肩膀将我们托在凌霄之中。我登上山顶的舍身崖,凭栏望去,远处凄迷朦胧,不知何方世界。近处对面的山或陡立如墙,伟岸英雄;或奇峰突起,逸俊超拔。四周怪石或横出山腰,或探下云海,或中裂一线,或聚成一簇。风呼呼吹过,衣不能披,人几不可立。云急急扑来,一头撞在山腰上就立即被推回山谷,被吸进石缝。这狂啸着、似乎要淹没世界的云涛雾海,一到岱顶石前,就偃旗息鼓,落荒而去。此时此景叫我感到泰山就是天地间的支柱。再回头看那些象征坚强生命的劲松,它们攀附于石缝间不过是一点绿色的苔痕;那些象征神灵威力的佛寺道观,填缀于崖畔岩间,不过是些红黄色的积木。倒是脚下这块曾使孔子小天下的巨石,探于云海之上,迎风沐雨,向没有尽头的天空伸去。泰山,无论是森森的万物还是冥冥的神灵,一切在你的面前都是这样的卑微。

⑷这岱顶的确是一个与天对话的好地方。各种各样的人在尘世间活久了,总想摆脱地心的吸力向天而去。于是他们便选中了这东海之滨、齐鲁平原上拔地而起的泰山。泰山之巅并不像一般山峰尖峭锐立,顶上平缓开阔,这里有平台可徘徊思索,有亭可登高望日,有许多巨石可供人留字,好像上天在它的大门口专为人类准备了一个进见的丹墀,好让人们诉说自己的心愿。我看过几个国外的教堂,你置身其中仰望空阔阴森的穹顶,及顶窗上射进的几丝阳光,顿觉人的渺小,而神虽不可见却又无处不在,紧攥着你的魂灵。但你一出教堂,就觉得刚才是在人为布置好的密室里与上帝幽会。而在岱顶,你会确实感到不是在密室而是在天宫门口与天帝对话。同是表达人的崇拜,表现人与神的相通,但那气魄,那氛围,那效果迥然不同。前者是自卑自怯的窃窃私语,后者是坦诚大胆的直抒胸臆,不但可以说,还可以写,而天帝为你准备好的纸就是这些极大极硬的花岗石。

⑸这里几乎无石不刻,大者洗削整面石壁,写洋洋文章;小者暗取石上缓平之处,留一字两字。山风呼啸,石林挺立,秦篆汉隶旁出左右。千百年来,各种各样的人们总是这样挥汗如雨、气喘吁吁地登上这个大舞台,在这里留诗留字,借风势山威向天倾诉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的意志。你看,帝王来了,他们对岱岳神是那样的虔诚,穿着长长的衮服,戴着高高的皇冠,又将车轮包上蒲草,不敢伤害岱神的一草一木。他们受命于天,自然要到这离天最近的地方,求天保佑国泰民安。诗人来了,他们要借这山的坚毅与风的狂舞铸炼诗魂。李白登高狂呼“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杜甫沉吟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志士来了,他们要借苍松,借落日,借飞雪来寄托自己的抱负。一块石头上刻着这样一首诗:“眼底乾坤小,胸中块垒多。峰项最高处,拔剑纵狂歌。”将军来了,徐向前刻石“登高壮观天地间”,陈毅刻石“泰岳高纵万山从”。还有许多字词石刻如“五岳独尊”“登峰造极”“擎天捧日”“仰观俯察”等等,其中“果然”两字最耐人寻味。确实,每个中国人未来泰山之前谁心里没有她的尊严,她的形象呢?一到极顶,此情此景便无复多说了。

⑹我们步行下山,天将黑时到了泰安城里的岱宗庙。这庙和北京的故宫一个格式,只是高度低了三砖。在中国就像只有皇帝才配有一座故宫一样,哪还有第二座山配有这样一座大庙呢?岱岳之神不是寺院里的观音,更不是村口庙里的土地、锅台上的灶君,是整个民族心中的文化之神,是充盈于天地之间数千年的民族之魂。我站在岱庙的城楼上,遥望夕阳中的泰山,默默地向她行着注目礼。

【小题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在写法上突破了游记散文移步换景的常规模式,而是一笔落下,直上岱顶,俯察仰观,向天倾诉,直言泰山之雄伟,尽抒生命之尊贵。
B.第⑴段用“我曾游黄山”的经历正面衬托今天游泰山的状况,突出泰山历史文化的厚重无法用文字描述。
C.第⑸段大量引用古人诗词和刻石文字,既强化了文章的主旨,也增加了作品的文采,丰富了文章自身的文化内涵。
D.作者说“这岱顶的确是一个与天对话的好地方”,是因为泰山拔地而起,岱顶高在凌霄之上。
【小题2】赏析文中画线语句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