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小题1】从材料中找出4个成语。
【小题2】文中的“均无贫”与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均贫富”的意思是否一样?
18-19高二上·浙江湖州·阶段练习
知识点:孔子(前551-前479)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概括中心意思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则曰:‘不吾知也。’如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则曰                              平时
B.夫子                           
C.如知尔                           有时
D.鼓瑟                              稀疏
【小题2】下列句子中与“不吾知也”句式相同的是(       
A.异乎三子者之撰B.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C.夫子何哂由也?D.毋吾以也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是(       
(1)求也之,比及三年                  (2)国以礼,其言不让
(3)子路率尔对曰                         (4)舍瑟
A.(1)(2)相同,(3)(4)相同B.(1)(2)不同,(3)(4)不同
C.(1)(2)不同,(3)(4)相同D.(1)(2)相同,(3)(4)不同
【小题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对于孔子的问志,子路首先畅述已志,踌躇满志、性情豪爽的形象跃然纸上。
B.冉求没有直接发言,而是应问而答,与子路的回答形成鲜明对比。
C.公西华把自己的大志向说得非常巧妙婉转。
D.孔子对子路的回答笑了笑,当即表明自己不赞同子路的答案。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