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1 组卷20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子云字景乔,子恪第九弟也。年十二,封新浦县侯,自制拜章,便有文采。既长勤学,以晋代竞无全书,弱冠便留心撰著。至年二十六,书成,表奏之,诏付秘阁。子云性沈静,不乐仕进。年三十,方起家为秘书郎。迁太子舍人,撰《东宫新记》奏之,敕赐束帛。大通元年,除黄门郎,俄迁轻车将军,兼司徒左长史。二年,入为吏部三年,出为临川内史,在郡以和理称,民吏悦之。梁初,郊庙未革牲牷,乐辞皆沈约撰,至是承用,子云始建言宜改。启曰:“臣比兼职斋官,见伶人所歌,犹用未革牲前曲。”敕答曰:“此是主者守株,宜急改也。”仍使子云撰定。敕曰:“郊庙歌辞,应须典诰大语,不得杂用子史文章浅言;而沈约所撰,亦多舛谬。”子云答敕曰:“理应正采《五经》,圣人成教。惟用《五经》为本,其次《尔雅》《周易》《尚书》《大戴礼》,即是经诰之流,愚意亦取兼用。谨一二采缀,各随事显义,以明制作之美,覃思累日,今始克就,谨以上呈。”敕并施用。子云善草隶书,为世楷法。答敕云:年二十六,著《晋史》,至《二王列传》,欲作论语草隶法,言不尽意,遂不能成。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体自此研思方悟隶式逮尔以来自觉功进其书迹雅为高祖所重,尝论子云书曰:“笔力劲骏,心手相应,巧逾杜度,美过崔寔,当与元常并驱争先。”其见赏如此。太清元年,复为侍中、国子祭酒,领南徐州大中正。二年,侯景寇逼,子云逃民间。三年三月,宫城失守,东奔晋陵,馁卒于显灵寺僧房,年六十三。

(节选自《梁书卷三十五》)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体自此/研思方悟隶式/逮尔以来/自觉功进/
B.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体/自此研思/方悟隶式/逮尔以来/自觉功进/
C.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体/自此研思/方悟隶式/逮尔以来/自觉功进/
D.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体自此/研思方悟隶式/逮尔以来/自觉功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通”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皇帝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年号。
B.“郊庙”是指古代天子祭天地与祖先,也指帝王祭天地的郊宫和祭祖先的宗庙,也借指国家政权。
C.“草隶”又称隶草,是隶书的草写体。隶书起源于秦朝,兴盛于汉朝,是汉朝的官方字体。
D.“吏部”是“六部”之一,长官为吏部尚书,掌管文官的户籍、任免、考核、调动等事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云才华横溢,年轻有为。十二岁时写一篇奏章,便显出文采;二十六岁时完成《晋史》,皇帝下旨将其收藏于秘阁。
B.子云为官有道,受人爱戴。子云虽性格沉默娴静,不愿进身为官,但步入仕途后多次升迁,善于处事,得到别人的称许。
C.子云积极进言,勇于革新。他在兼任祭祀官时,建议朝廷应改变祭祀时用的旧乐曲,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并让其修改。
D.子云钻研书法,成绩斐然。子云擅长草隶和楷书,对隶书章法颇有研究,通晓隶书规律,书法得到了梁高祖的推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长勤学,以晋代竞无全书,弱冠便留心撰著。
(2)三年,出为临川内史,在郡以和理称,民吏悦之。
19-20高三上·山东潍坊·期中
知识点:姚思廉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萧子显传

子显字景阳,幼聪慧,文献王异之,爱过诸子。子显伟容貌,身长八尺。好学,工属文。尝著《鸿序赋》,尚书令沈约见而称曰:可谓得明道之高致,盖《幽通》之流也。又采众家《后汉》,考正同异,为一家之书。又启撰《齐史》,书成,表奏之,诏付秘阁。累迁守宗正卿。高祖雅爱子显才,又嘉其容止吐纳, 每御筵待坐,偏顾访焉。尝从容谓子显曰:我造《通史》,此书若成,众史可废。 子显对曰:仲尼赞《易》道,黜《八索》;述职方,除《九丘》。圣制符同,复在兹日。 时以为名对。三年,以本官领国子博士。高祖所制经义,未列学官,子显在职,表置助教一人,生十人。又启撰高祖集,并《普通北伐记》。其年迁国子祭酒,又加侍中,于学递述高祖《五经义》。五年,迁吏部尚书、侍中如故。子显性凝简颇负其才气及掌选见九流宾客不与交言但举扇一挥而已衣冠窃恨之。然太宗素重其为人,在东宫时,每引与促宴。子显尝起更衣,太宗谓坐客曰:尝闻异人间出,今日始知是萧尚书。其见重如此。大同三年,出为仁威将军、吴兴太守,至郡未几,卒,时年四十九。诏曰:仁威将军、吴兴太守子显,神韵峻举,宗中佳器。分竹未久,奄到丧殒,恻怆于怀。可赠侍中、中书令。今便举哀。及葬请谥,手诏恃才傲物,宜谥曰骄

(节选自《梁书》,有删改)


【注】①分竹:给予作为权力象征的竹使符,谓封官授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A.子显性凝简/颇负其才气/及掌选见九流/宾客不与交言/但举扇一挥而已衣冠窃恨之。
B.子显性凝简/颇负其才气/及掌选/见九流宾客/不与交言/但举扇一挥而已/衣冠窃恨之。
C.子显性凝简颇/负其才气/及掌选/见九流宾客/不与交言/但举扇/一挥而已衣冠窃/恨之。
D.子显性凝简/颇负其才气及掌/选见九流/宾客不与交言/但举扇一挥而已/衣冠窃恨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同,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社会用来纪年的名称,周、秦时期是没有的。改换年号叫作“改元”。
B.“二十四史”是中国正统的史书,由国家组织编写或认定,《梁书》是其中之一。既有《宋书》,又有《宋史》。
C.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乐》。
D.国子博士,学官名,隶国子祭酒。与现在的“博士”名称相同,意义不同。与之情况相似的,还有“郎中”一词。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子显是文献王的儿子,身材伟岸,勤奋好学,他写的《鸿序赋》被沈约称赞为在道理的申明上达到最高境界。
B.萧子显是《齐史》的作者,因为史书写得很有特色,皇帝非常欣赏他,后官职累迁到守宗正卿。
C.当时的人们认为高祖与萧子显就《通史》进行的一番对话是非常有名的,体现了萧子显对高祖编写史书的高度赞扬。
D.太宗非常器重萧子显,做皇帝时经常让萧子显与自己一起喝酒,并且称赞萧子显是隔世才出现的特殊人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高祖雅爱子显才,又嘉其容止吐纳,每御筵待坐,偏顾访焉。
②其年迁国子祭酒,又加侍中,于学递述高祖《五经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康绚字长明。绚少俶傥有志气。齐文帝为雍州刺史,所辟皆取名家,绚特以才力召为西曹书佐。永明三年,除奉朝请。文帝在东宫,以旧恩引为直后,以母忧去职。服阕,除振威将军、华山太守。推诚抚循,荒余悦服。永元元年,义兵起,绚举郡以应高祖,身率敢勇三千人,私马二百五十匹以从。义师方围张冲于郢城,旷日持久,东昏将吴子阳壁于加湖,军锋甚盛,绚随王茂力攻屠之。自是常领游兵,有急应赴,斩获居多。天监元年,封南安县男,邑三百户。魏围梁州,刺史王珍国使请救,绚以郡兵赴之,魏军退。绚身长八尺,容貌绝伦,虽居显官,犹习武艺。高祖幸德阳殿戏马,令绚马射,抚弦贯的,观者悦之。其日,上使画工图绚形,遣中使持以问绚曰:“卿识此图不?”其见亲如此。时魏降人王足陈计,求堰淮水以灌寿阳。高祖使水工陈承伯、材官将军祖暅视地形,咸谓淮内沙土漂轻,不坚实,其功不可就。高祖弗纳,发徐州、扬州人,率二十户取五丁以筑之。假绚节,都督淮上诸军事,并护堰作,役人及战士,有众二十万。堰起于徐州界,刺史张豹子宣言于境,谓己必尸其事。既而绚以他官来监作,豹子甚惭。俄而豹子受绚节度,每事辄先谘焉,由是遂谮绚与魏交通,高祖不纳,犹以事毕征绚。绚还后豹子不修堰至其秋八月淮水暴长堰悉坏决奔流于海祖暅坐下狱绚在州三年大修城隍号为严政。绚宽和少喜惧,在朝廷,见人如不能言,号为长厚。在省,每寒月见省官褴褛,辄遗以襦衣,其好施如此。普通元年,除卫尉卿,未拜,卒,时年五十七。舆驾即日临哭。赠右卫将军,钱十万,布百匹,谥曰壮。

(选自《梁书·康绚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绚还/后豹子不修堰至其秋/八月/淮水暴长/堰悉坏决/奔流于海/祖暅坐下狱/绚在州三年/大修城隍号/为严政
B.绚还后/豹子不修堰/至其秋八月/淮水暴长/堰悉坏决/奔流于海/祖暅坐下狱/绚在州三年/大修城隍/号为严政
C.绚还/后豹子不修堰至其秋/八月/淮水暴长/堰悉坏决/奔流于海/祖暅坐下狱/绚在州三年/大修城隍/号为严政
D.绚还后/豹子不修堰/至其秋八月/淮水暴长/堰悉坏决/奔流于海/祖暅坐下狱/绚在州三年/大修城隍号/为严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谥号“文帝”指该帝善于治理天下,关注民生为主,生前在文治方面有所建树,例如汉文帝。
B.奉朝请,给予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春季朝见为“朝”,秋季朝见为“请”。
C.敕,专指我国古代帝王诏令文书名称,多用于任官封爵、告诫臣僚等。
D.赙,指以财物帮助人办理丧事,也可以指送给丧家的布帛、钱财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康绚富有才华。康绚少年时就卓尔不群,志向高远;齐文帝任雍州刺史时,康绚凭借自己特别的才华被召为西曹书佐。
B.康绚乐善好施。康绚在省里时,寒冬腊月,拜见省官,自己衣衫褴褛,却赠送棉衣给穷苦百姓,他就是这样乐善好施。
C.康绚深受亲近。皇帝让画工给康绚画像,派宦官拿着画去问康绚是否认识画上的人,他被亲近的程度到如此地步。
D.康绚作战勇敢。康绚跟随王茂歼灭吴子阳;康绚经常带领士兵巡游,哪里有危急就奔赴救援,杀死和俘获了很多敌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祖幸德阳殿戏马,令绚马射,抚弦贯的,观者悦之。
(2)由是遂谮绚与魏交通,高祖不纳,犹以事毕征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裴子野字几原,河东闻喜人。子野生而偏孤,为祖母所养,年九岁,祖母亡,泣血哀恸,家人异之。少好学,善属文。起家齐武陵王国左常侍,遭父忧去职。居丧尽礼,每之墓所,哭泣处草为之枯。天监初,尚书仆射范云嘉其行,将表奏之,会云卒,不果。久之,除右军安成王参军,俄迁兼廷尉正。时三官通署狱牒,子野尝不在,同僚辄署其名,奏有不允,子野从坐免职。自此免黜久之,终无恨意。时中书范缜闻其行业而善焉。会迁国子博士,乃上表让之。有司以资历非次,弗为通。出为诸暨令,在县不行鞭罚,民有争者,示之以理,百姓称悦,合境无讼。及齐永明末,沈约所撰《宋书》既行,子野更删撰为《宋略》二十卷。其叙事评论多善,约见而叹曰:“吾弗逮也。”普通七平,王师北伐,敕子野为喻魏文,受诏立成,高祖以其事体大,召尚书仆射徐勉等集寿光殿以观之,时并叹服。俄又敕为书喻魏相元叉,其夜受旨,子野谓可待旦方奏,未之为也。五鼓,敕催令速上,子野徐起操笔,昧爽便就。既奏,高祖深嘉焉。自是凡诸符檄,皆令草创。子野为文典而速不尚丽靡之词其制作多法古与今文体异当时或有诋诃者及其末皆翕然重之子野在禁省十余年,静默自守,未尝有所请谒,外家及中表贫乏,所得俸悉分给之。无宅,借官地二亩,起茅屋数间。妻子恒苦饥寒,唯以教诲为本,子侄祗畏,若奉严君。末年深信释氏,持其教戒,终身饭麦食蔬。中大通二年,卒官,年六十二。

(选自《梁书·裴子野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野为文典而速/不尚丽靡之词/其制作多法/古与今文体异/当时或有诋诃者/及其末皆翕然重之/
B.子野为文典/而速不尚丽靡之词/其制作多法/古与今文体异/当时或有诋诃者/及其末皆翕然重之/
C.子野为文典而速/不尚丽靡之词/其制作多法古/与今文体异/当时或有诋诃者/及其末皆翕然重之/
D.子野为文典/而速不尚丽靡之词/其制作多法古/与今文体异/当时或有诋诃者/及其末皆翕然重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偏孤,指早年丧父或丧母。古人对死很忌讳,故称父母之死为“见背”“弃养”等,如《陈情表》中“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B.国子博士,学官名。始设于晋朝,最初只有一名,此后历代沿袭此官,唐代时,隶属国子监祭酒,共有五名,分掌五经。
C.五鼓,也叫五更或五夜。因古代民间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故得名。文中指五鼓时分,即凌晨五点到七点。
D.中表,古代称父系血统的亲属为“内”,称父系血统之外的亲属为“外”。内为中,外为表,合而称之“中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子野恪尽孝道,居丧尽礼。祖母去世时,他才九岁就悲痛泣血;父亲去世,他离职服丧,每到墓所,哭泣处草木都为他枯萎。
B.裴子野才华横溢,令人叹服。年少时好学,擅长写文章;尚书仆射范云、撰写《宋书》的沈约甚至高祖,都对其文才赞美有加。
C.裴子野施行德政,以理服人。任诸暨令时,不施行鞭打刑罚,以理服人,以理息讼;大家都称赞他,全县没有诉讼事件。
D.裴子野自守操行,舍家济人。家里没有住房,借用官地二亩修建茅屋得以栖身;所得俸禄分给贫困的亲戚,妻子儿女常挨饿受冻,而他只以教诲为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三官通署狱牒,子野尝不在,同僚辄署其名,奏有不允,子野从坐免职。
(2)俄又敕为书喻魏相元叉,其夜受旨,子野谓可待旦方奏,未之为也。
【小题5】裴子野才华横溢,文思敏捷,才气令人叹服,试举例加以说明。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