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4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也。初,北见袁绍,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于是遂去之。(荀)彧荐嘉。召见,论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表为司空祭酒。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诸下多惧刘表使刘备袭许以讨太祖,嘉曰 :“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且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乌丸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俱应,恐青、冀非己之有也。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太祖遂行,至易,嘉言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大破之,尚及兄熙走辽东。

嘉深通有谋略,达于事情。太祖曰:“唯奉孝为能知孤意。”年三十八,自柳城还,疾笃,太祖问疾者交错。及,临其丧,哀甚,谓荀攸等曰:“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乃表曰:“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则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嘉勋,实不可忘。可增八百户,并前千户。”谥曰贞侯。子奕嗣。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十四·郭嘉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千里袭人/ 辎重多/ 难以趣利/ 且彼闻之/ 必为备/ 不如留辎重/ 轻兵兼道以出/ 掩其不意
B.今千里袭人/ 辎重多难/ 以趣利/ 且彼闻之/ 必为备/ 不如留辎重轻兵/ 兼道以出/ 掩其不意
C.今千里袭人/ 辎重多/ 难以趣利/ 且彼闻之/ 必为备/ 不如留辎重轻兵/ 兼道以出/ 掩其不意
D.今千里袭人/ 辎重多难/ 以趣利/ 且彼闻之/ 必为备/ 不如留辎重/ 轻兵兼道以出/ 掩其不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乌丸:又称“乌桓”,古代少数民族之一,两汉时先后两次南迁。
B.太祖:文中指曹操,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谥号太祖。
C.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级嫔妃去世。
D.邑:古代常用来指诸侯的封地或大夫的采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嘉知人善鉴,慧眼识主。他看出袁绍优柔寡断,难成大业;经荀彧引荐,他认为曹操才是自己要侍奉的君主。
B.郭嘉多谋善断,料事如神。太祖准备远征袁尚和乌丸,部下多人担心刘表会趁机袭击许昌,郭嘉缜密分析,消除太祖顾虑。
C.郭嘉遇事通达,君臣相知。郭嘉生前曹操多次亲自问疾。他去世以后,曹操评价他在平定天下的过程中出谋划策,功绩卓著。
D.郭嘉英年早逝,令人遗憾。他的死为曹操留下很大的遗憾。《三国演义》中写到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叹息不已: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
(2)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
18-19高一上·江西上饶·期中
知识点:陈寿(233-297)《三国志》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任峻字伯达,河南中牟人也。汉末扰乱,关东皆震。中牟令杨原愁恐,欲弃官走。峻说原曰:“董卓首乱,天下莫不侧目,然而未有先发者,非无其心也,势未敢耳。明府若能唱之,必有和者。”原曰:“为之奈何?”峻曰:“今关东有十余县,能胜兵者不减万人,若权行河南尹事,而用之,无不矣。”原从其计,以峻为主簿。峻乃为原表行尹事,使诸县坚守,遂发兵。会太祖起关东,入中牟界,众不知所从,峻独与同郡张奋议,举郡以归太祖。峻又别收宗族及宾客家兵数百人,愿从太祖。太祖大悦,表峻为骑都尉,以从妹,甚见亲信。

②太祖每征伐,峻常居守以给军。是时岁饥旱,军食不足,羽林监颍川枣祗建置屯田。太祖以峻为典农中郎将,募百姓屯田于许下,得谷百万斛,郡国列置田官,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官渡之战,太祖使峻典军器粮运。贼数寇抄绝粮道,乃使千乘为一部,十道方行,为复阵以营卫之,贼不敢近。军国之饶,起于枣祗而成于峻。太祖以峻功高,乃表封为都亭侯,邑三百户,迁长水校尉。

③峻宽厚有度而见事理,每有所陈,太祖多之。于饥荒之际,收恤朋友孤遗、中外贫宗,周急继乏,信义见称。建安九年薨,太祖流涕者久之。

(选自《三国志·任峻传》)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无不(          )             (2)以从妹 (          )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而用之(     
A.汇集B.总共C.带领D.总归
【小题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太祖多之(     
A.善待B.领会C.友善D.赞成
【小题4】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之奈何?                                 卿相知(《白居易传》)
B.募百姓屯田许下                       不戚戚贫贱(《五柳先生传》)
C.起于枣祗成于峻                       既醉退(《五柳先生传》)
D.太祖流涕者久                           以道御(《三国志•武帝纪》)
【小题5】第①段中杨原“为之奈何?”一句包含丰富的心理活动。下列各项不符合此时心理的一项是(     )。
A.忧虑B.质疑C.兴奋D.急切
【小题6】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于饥荒之际,收恤朋友孤遗、中外贫宗,周急继乏,信义见称。
【小题7】据文章相关事件,概括任峻的主要品质,完成表格。
相关事件任峻的主要品质
说原伐董卓(1)________________
归顺于太祖(2)________________
典军器粮运(3)________________
饥荒济亲友(4)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颍川,二千里候之。至,遇德操采桑,士元从车中谓曰: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而执丝妇之事!德操曰:子且下车。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昔伯成耦耕不慕诸侯之荣原宪桑枢不易有官之宅何有坐则华屋,行则肥马,侍女数十,然后为奇!许、父所以慷慨,夷、齐所以长叹。虽有窃秦之爵,千驷之富,不足重也。士元曰:仆生出边垂,寡见大义。若不一叩洪钟、伐雷鼓,则不识其音响也。

邓艾口吃,语称艾艾。晋文王戏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几艾?对曰:凤兮凤兮,故是一风。

乐令女适大将军成都王颖。王兄长沙王执权于洛,遂构兵相图。长沙王亲近小人,远外君子:凡在朝者,人怀危惧。乐令既允朝望,加有昏亲,群小谗于长沙。长沙尝问乐令,乐令神色自若,徐答曰:岂以五男一女?由是释然,无复疑虑。

谢仁祖年八岁,谢豫章将送客。尔时语已神悟,诸人成共叹之,曰:年少,一坐之颜回。仁祖曰:坐无尼父,焉别颜回!

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翠枝执条,泫然流泪。

(节选自《世说新语·言语第二》)

文本二:

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也。少孤,太祖破荆州,徙汝南,为农民养犊。年十二,随母至颍川,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士则,艾遂自名范,字士则。后宗族有与同者,故改焉。为都尉学士,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节选自《三国志·邓艾传》)


【注】①乐令:指尚书令乐广。②颖:指司马颖。③谢豫章:指谢尚(字仁祖)的父亲,豫章太守谢鲲。
【小题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必须断句,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昔A伯B成C耦D耕E不F慕G诸H侯I之J荣K原L宪M桑N枢0不P易Q有R官S之T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二千里候之”与“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滕王阁序》)中的“故”字含义不同。
B.“此乃许、父所以慷慨”与“乃瞻衡宇”(《归去来兮辞》)中的“乃”字含义不同。
C.“以五男易一女”与“愿以十五城请易壁”(《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易”字含义相同。
D.“以口吃”与“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苏武传》)中的“以”字含义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德操对于庞士元的质疑,用伯成不慕富贵和原宪安贫乐道的例子表达自己的志向,庞士元听后感叹自己见识短浅。
B.谢仁祖八岁时,他的言谈就显示出奇异的悟性,大家非常赞许他;谢仁祖自己却表示反对,并说明自己是向孔子学习的。
C.植温担任琅邪内史时曾在金城种下柳树,多年后他出师北伐再经过此地,看到粗壮的柳树,发出了“人何以堪”的感慨。
D.对邓艾这一形象的叙写,文本一侧重记言,通过独特言语表现人物形象,文本二侧重叙事,通过典型事件表现人物形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有坐则华屋,行则肥马,侍女数十,然后为奇!
(2)乐令女适大将军成都王颖。王兄长沙王执权于洛,遂构兵相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登字子高,权长子也。魏黄初二年,以权为吴王,拜登东中郎将,封万户侯,登辞疾不受。是岁,立登为太子,选置师傅,铨简秀士,以为宾友,于是诸葛恪、张休、顾谭、陈表等以选入,侍讲诗书,出从骑射。登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与恪等或同舆而载,或共帐而寐。黄龙元年,权称尊号,立为皇太子。

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尝乘马出,有弹丸过,左右求之。有一人操弹佩丸,咸以为是,辞对不服,从者欲捶之,登不听,使(人)求过丸,比之非类,(其人)乃见释。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

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徐氏使至,所赐衣服,必沐浴服之。登将拜太子,辞曰:“本立而道生,欲立太子,宜先立后。”权曰:“卿母安在?”对曰:“在吴。”权默然。

年三十三卒。临终,上曰:“窃闻郡县颇有荒残,民物凋敝,奸乱萌生,是以法令繁滋,刑辟重切。臣闻为政听民,律令与时推移,诚宜与将相大臣详择时宜,博采众议,宽刑轻赋,均息力役,以顺民望。陆逊忠勤于时,出身忧国,謇謇在公,有匪躬之节。诸葛瑾、步骘忠于为国,通达治体。可令陈上便宜,蠲除苛烦,爱养士马,抚循百姓。五年之外,十年之内,远者归复,近者尽力,兵不血刃,而大事可定也。愿陛下留意听采,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言则陨涕登曰宣太子。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
B.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
C.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
D.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是古代的一种爵位,古代通常有五种爵位,依次为公、侯、伯、子、男。“万户侯”,指食邑万户以上,后泛指高爵显位,如“粪土当年万户候”。
B.“黄龙元年”,是以东吴君主孙权的年号纪年的。因都是一个皇帝一个年号,所以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崇祯”皇帝,“康熙”皇帝。
C.“疏”,又称奏议,是封建社会历代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臣僚上“疏”可以报告工作、议礼论学、陈政要、言兵事、进谏等。
D.“谥”,古代君主、诸侯、大臣、著名文士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生前行迹,给予褒贬善恶的称号。分为官谥和私谥,如陶渊明私谥“靖节”。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登体恤百姓,宽以待人。他出外狩猎时,常绕远路避开良田,不践踏百姓的庄稼。休息时,也是选择空闲之处。对犯了错误的人,不忍处罚,还不许身边的人再提此事。
B.孙登孝顺养母,有感恩之心。徐氏对孙登有养育之恩,虽遭废,但徐氏派人送来的衣服,孙登必定沐浴后才穿上。父亲要立他为太子,他则坚决要求先立养母为皇后。
C.孙登关心国事,忧国忧民。他临终上疏颇有见地,提出国家的政令应与时俱进,博采众议;认为有些地方应该宽缓刑祛,减轻赋税,调整或停止一些劳役,顺应民心。
D.孙登人品出众,才干超人。孙登是孙权的长子,一直受到良好的教育。孙权赞赏他的人品和能力,授予他东中郎将,赐封万户候,册立为太子,追谥宣太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者欲捶之,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
(2)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言则陨涕。
【小题5】为何孙登死后,孙权一提起他就忍不住落泪?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