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古代诗歌阅读 适中0.65 引用4 组卷79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下面小题。

金黄的稻束

郑 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

远山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

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那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
C.“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14-15高一上·浙江杭州·阶段练习
知识点: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①娄山关:又称娄关、太平关,是贵州北部进入四川的重要隘口,地势极为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红军在娄山关与蒋军进行了激战,并最终取得胜利。
【小题1】下列对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词是一种人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始于梁,形成于唐而盛极于宋,可称为“长短句”“诗余”等。《沁园春·长沙》属于中调,《忆秦娥·娄山关》属于小令。
B.词牌原是曲谱的名称,词牌规定着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等。词牌与词的内容无必然的联系。“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标题,表明作品内容。
C.“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诗人起笔写实的手法,将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意境中。“独立……”“湘江……”“橘子洲……”三句,点明了人物、时间、地点。
D.“看”领字,“万山”“层林”“漫江”“百舸”——这是近观和远眺;“鹰击”“鱼翔”——这是仰视和俯瞰。“红遍”“尽染”“碧透”,则展示出物象的广度、深度和透明度。
E.《忆秦娥·娄山关》全词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西风烈”与“长空雁叫霜晨月”形成色彩上的对比,“马蹄声碎”与“喇叭声咽”形成声音上的对比。
【小题2】结合原文,对比两首词景物特点的不同。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贺新郎·别友

毛泽东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象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小题1】下面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
这是写送别时的情景。在一个冬晨的车站上,诗人在等候登车,妻子前来送别,双方不免有些伤感。
B.眼角眉梢都是恨,热泪欲零还住。
这是写送别时妻子的表情。刚团聚,又要分别,从此天各一方,安危不测,怎不叫爱妻“眼角眉梢都是恨”呢?但双方毕竟都是充满革命理想、胸有大志的革命青年,以大局为重,个人感情要服从革命需要,所以“热泪欲零还住”。
C.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这是诗人对爱妻的安慰。知道你误会了前次信中的话。这是解释误会,接着说,人生滔滔,却好似过眼烟云,转瞬间就消散了,在这短暂的人生中,点数知己只有我和你。
D.人有病,天知否?
人,指诗人自己;病,指内心隐痛。天,指自然界,我内心深处的隐痛上天知道吗?这内心隐痛当指对革命前途的忧虑,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担心。
【小题2】下面对词的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以婉约为主。诗人把跟爱妻离别时那种难舍难分、无限依恋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凄切动人。
B.词的下阕又回到离别的场景,东门外遍地白霜,头顶半天残月,横塘四周呈现一派肃杀悲凉的景色,衬托出一对青年夫妻的离情别绪。
C.“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但是,也正是这一声汽笛让诗人惊醒:小我要服从大我,“凭割断愁丝恨缕”,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必须振作起来,“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表现了诗人准备勇猛奔向革命征程的高尚境界。
D.“重比翼,和云翥”,诗人热切地盼望着不久的将来夫妻重新团聚,全家人共享天伦之乐,从此再也不分离。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