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0 组卷19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存勖,李克用长子也。初,克用破孟方立于邢州,还军上党,置酒三垂岗,伶人奏《百年歌》,声甚悲,坐上皆凄怆。时存勖在侧,方五岁,克用慨然捋须,指而笑曰:“吾行老矣,此奇儿也,后二十年,其能代我战于此乎!”存勖年十一,从克用破王行瑜,遣献捷于京师,昭宗异其状貌,赐以溪鸟勅鸟卮、翡翠盘,而抚其背曰:“儿有奇表,后当富贵,无忘予家。”及长善骑射胆勇过人稍习《春秋》通大义尤喜音声歌舞俳优之戏

天祐五年正月,即王位于太原。叔父克宁杀都虞候李存质,幸臣史敬镕告克宁谋叛。二月,执而戕之,且以先王之丧、叔父之难告周德威,德威自乱柳还军太原。梁夹城兵闻晋有大丧,德威军且去,因颇懈。王谓诸将曰:“梁人幸我大丧,谓我少而新立,无能为也,宜乘其怠击之。”乃出兵趋上党,行至三重岗,叹曰:“此先王置酒处也!”会天大雾昼暝,兵行雾中,攻其夹城,破之,梁军大败,凯旋告庙。同光二年,帝御文明殿,以教坊使陈俊为景州刺史,内园使储德源为宪州刺史,皆梁之伶人也。初,帝平梁,俊与德源皆为宠伶周匝所荐,帝因许除郡,郭崇韬以为不可,帝密召崇韬谓之曰:“予已许除郡,经年未行,我惭见二人,卿当屈意行之。”故有是命。

天成元年,郭崇韬、朱友谦皆以谗死,李嗣源以名位高,亦见疑忌。赵在礼反于魏,大臣皆请遣李嗣源讨贼,庄宗不许。群臣屡请,庄宗不得已,遣之。李嗣源至魏,屯御河南,在礼登楼谢罪。军变,李嗣源入于魏,与在礼合,遣石敬瑭将三百骑为先锋。李嗣源反,龙骧指挥军使姚彦温以前锋军叛降于李嗣源,入于汴州。帝自万胜至洛京,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反。夏四月丁亥,皇帝崩。七月,葬雍陵,追谥为光圣神闵孝皇帝,庙号庄宗。

(节选自《新五代史·唐本纪五、六》《旧五代史·唐书八、十》,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长/善骑射/胆勇过人/稍习《春秋》通大义/尤喜音声歌舞俳优之戏
B.及长善骑射/胆勇过人/稍习《春秋》/通大义/尤喜音声歌舞俳优之戏
C.及长/善骑射/胆勇过人/稍习《春秋》/通大义/尤喜音声歌舞俳优之戏
D.及长善骑射/胆勇过人/稍习《春秋》通大义/尤喜音声歌舞俳优之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教坊,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俗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B.刺史,古代职官,初为监察官,后变成地方军事行政长官,相当于太守、知州等。
C.朔,天文学名词,又称新月,指农历每月初一,引申为“初生”“开头”等。
D.庙号,指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以示永远立庙祭祀之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存勖实现父愿。李克用在三垂岗设宴,预言李存勖将完成未竟的功业。后来,初袭王位的李存勖果然在三垂岗大败梁军,奠定了晋国崛起的基础。
B.李存勖勇武善战。他曾在先王之丧、叔父之难等不利的情形下果断出击,雾中进军,攻破梁的夹城,把梁军打得大败,然后凯旋,祭告太庙。
C.李存勖寄信伶宦。后唐灭梁后,李存勖竟然要让梁之优伶陈俊和储德源做刺史,被郭崇韬劝阻,最终他还是履行了对伶人的这个承诺。
D.李存勖疏忌功臣。在位期间,对功臣宿将多有猜忌之心,郭崇韬、朱友谦等都被他诛杀,李嗣源也因位高权重而被疑忌,最终走投无路被逼造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梁人幸我大丧,谓我少而新立,无能为也,宜乘其怠击之。
(2)予已许除郡,经年未行,我惭见二人,卿当屈意行之。
16-17高三·云南·阶段练习
知识点:欧阳修(1007-1072)《新五代史》《旧五代史》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李密,以征典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引为洗马。征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

后宴丹霄楼,酒中谓长孙无忌曰:“魏征、王珪事隐太子、巢刺王时,可恶, 我能弃怨用才,无羞古人。然征每谏我不从,我发言辄不即应,何哉?”征曰: “臣以事有不可,故谏,若不从辄应,恐遂行之。”帝曰:“弟即应,须别陈论, 顾不得?”征曰:“昔舜戒群臣:‘尔无面从,退有后言。’若面从可,方别陈论,此乃后言,非稷、蒐所以事尧、舜也。”帝大笑曰:“人言征举动疏慢,我但见其妩媚耳!”征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所以敢然;若不受,臣敢数批逆鳞哉!”

它日,帝曰:“贞观以前,从我定天下,间关草昧,玄龄功也。贞观之后,纳忠谏,正朕违,为国家长利,征而已。虽古名臣,亦何以加!”亲解佩刀, 以赐二人。帝尝问群臣:“征孰与诸葛亮贤?”岑文本曰:“亮才兼将相,非征可比。”帝曰:“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

十七年,疾甚。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帝将以衡山公主降其子叔玉。时主亦从,帝曰:“公强视新妇!”征不能。是夕,帝梦征若平生,及旦,。帝临哭,为之恸,罢朝五日。太子举哀西华堂。诏内外百官朝集使皆赴丧,赠司空、相州都督,谥曰文贞。

帝后临朝叹曰:“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征逝,一鉴亡矣。”

(《新唐书·魏征传》)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可恶                         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谏太宗十思疏》)
B.非稷、蒐所以事尧        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答司马谏议书》)
C.征孰与诸葛亮贤            孰与君少长(《鸿门宴》)
D.征不能                      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鸿门宴》)
【小题2】下列各项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化常识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A.太子: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称为太子或世子,至秦始皇起,用来专指皇帝的嫡长子或预备继位的儿子。
B.男:爵位的一等,为古代贵族爵位的倒数第二等,常用来赏赐有军功之人,有些封爵有封地,有些没有。
C.贞观:唐太宗的年号,最早使用年号的是汉武帝。“太宗”是李世民的庙号,“文”是其谥号。
D.薨:前秦时期用来称诸侯之死。后世也可指地位尊贵者之死,例如皇妃、皇子、公主、有爵位的贵族,或者高官卿臣。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魏征曾经侍奉过多名君主,甚至曾经辅佐过唐太宗的政治对手,但太宗即位后,并未怀恨惩罚他,反而是委之以重任。
B.魏征引用舜帝告诫臣子的话,是想向太宗解释自己与皇帝意见不同时,为什么先假意顺从,私下里坚持劝谏的原因。
C.评价魏征功绩的时候,臣子们从才华的角度认为魏征不能和诸葛亮相比,但太宗从功绩的角度认为孔明比不过魏征。
D.太宗给予了魏征非常高的尊崇,不仅亲自探病,还将公主嫁给了魏征的儿子,魏征死后,还让太子给魏征主持丧礼。
【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句。
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沈传师,字子言。材行有馀,能治《春秋》,工书,有楷法。少为杜佑所器。贞元末,举进士。时给事中许孟容、礼部侍郎权德舆乐挽毂士,号“权、许”。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孟容曰:“如子,可使我急贤诣子,不可使子因旧见我。”遂擢第。德舆门生七十人,推为颜子。复登制科,授太子校书郎,以鄠尉直史馆,转右拾遗、左补阙、史馆修撰,迁司门员外郎,知制诰。召入翰林为学士,改中书舍人。翰林缺承旨,次当传师,穆宗欲面命,辞曰:“学士、院长参天子密议,次为宰相,臣自知必不能,愿治人一方,为陛下长养之。”因称疾出。帝遣中使敦召。李德裕素与善,开晓谆切,终不出。遂以本官兼史职。俄出为湖南观察使。方传师与修《宪宗实录》,未成,监修杜元颖因建言:“张说、令狐峘在外官论次国书,今稿史残课,请付传师即官下成之。”诏可。宝历二年,入拜尚书右丞。复出江西观察使,徙宣州。传师于吏治明,吏不敢罔。慎重刑法,每断狱,召幕府平处,轻重尽合乃论决。尝择邸吏尹伦,迟鲁不及事,官属屡白易之,传师曰:“始吾出长安,诫伦曰‘可阙事,不可多事’,伦如是足矣。”故所莅以廉靖闻。入为吏部侍郎,卒,年五十九,赠尚书。传师性夷粹无竞,更二镇十年,无书贿入权家。初拜官,宰相欲以姻私托幕府者,传师固拒曰:“诚尔,愿罢所授。”治家不威严,闺门自化。兄弟子姓,属无亲疏,衣服饮食如一。问饷姻家故人,帑无储钱,鬻宅以葬

(节选自《新唐书·沈传师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
B.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
C.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
D.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挽毂,意为拉车前进,在这里比喻举荐人才。毂,指车轮中心的圆木,借指车轮或车。
B.丈人,古代主要指对年长男子的尊称、丈夫对妻子的父亲的称呼等,文中指岳父。
C.制科,即制举,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为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置的非常规考试,考试时间有随机性。
D.实录,记载某皇帝统治时期大事的编年体史书,一般以皇帝的谥号或庙号为书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传师才德有余,受人赏识。他通晓《春秋》,擅长书法,书写有章法;他年少被杜佑器重,曾兼任史职并受诏整理《宪宗实录》的残稿。
B.沈传师明于吏治,断案慎重。他对官吏管理严明,下属官吏不敢弄虚作假;判决案件,总要召集幕僚商量,量刑准确无误才予以判决。
C.沈传师坦荡淡泊,不附权贵。他的长辈跟许孟容是故交,他却不去拜见许孟容让其举荐自己;任观察使十年,没有私人书信、钱财送入豪门贵族。
D.沈传师治家有方,家人和睦。沈传师治家不施威严,而家门自然整肃;对兄弟、和自己下属等没有亲疏之别,为他们提供相同的服饰、饮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孟容曰:“如子,可使我急贤诣子,不可使子因旧见我。”
(2)兄弟子姓,属无亲疏,衣服饮食如一。问饷姻家故人,帑无储钱,鬻宅以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有大志,通贯书术。当是时,河北州县往往曹伏思乱。征白太宗曰:不示至公,祸不可解。帝曰:尔行安喻河北。使还,帝悦,日益亲,或引至卧内,访天下事。征亦自以不世遇,乃展尽底蕴无所隐,凡二百余奏,无不剀切当帝心者。由是拜尚书右丞,兼谏议大夫。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彦博曰:征为人臣,不能著形迹,远嫌疑,而被飞谤,是宜责也。帝谓彦博行让征。征见帝,谢曰:臣闻君臣同心,是谓一体,岂有置至公,事形迹?若上下共由兹路,邦之兴丧未可知也。帝矍然,曰:吾悟之矣!顿首曰:陛下俾臣为良臣,毋俾臣为忠臣。先是,帝尝叹曰:今大乱之后,其难治乎?征曰:大乱之易治,譬饥人之易食也。帝曰:古不云善人为邦百年,然后胜残去杀邪?答曰:此不为圣哲论也。圣哲之治,其应如响,期月而可,盖不其难。十年,为侍中。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征不素习法,但存大体,处事以情,人人悦服。后幸洛阳,次昭仁宫,多所谴责。征曰隋惟意不献食或供泰不精为此无限而至于亡故天命照下代之正当兢惧戒约奈何令人悔为不奢帝惊曰:非公不闻此言。十七年,疾甚。征家初无正寝,帝命辍小殿材为营构,五日毕,并赐素褥布被。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后复与太子至征第。是夕,帝梦征若平生,及旦,薨。帝临哭,为之恸,罢朝五日。赠司空、相州都督,谥曰文贞。

(节选自《新唐书·魏征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征曰/隋惟责不献食/或供奉不精/为此无限/而至于亡/故天命陛下代之/正当兢惧/戒约奈何/令人悔为不奢/
B.征曰/隋惟责/不献食或供奉/不精为此无限/而至于亡/故天命陛下代之/正当兢惧/戒约奈何/令人悔为不奢/
C.征曰/隋惟责不献食/或供奉不精/为此无限/而至于亡/故天命陛下代之/正当兢惧戒约/奈何令人悔为不奢/
D.征曰/隋惟责/不献食或供奉/不精为此无限/而至于亡/故天命陛下代之/正当兢惧戒约/奈何令人悔为不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顿首:古代跪拜礼之一,双腿跪地,低头弯腰施礼,头不叩地。
B.陛下:本义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后演变为臣子对帝王的尊称。
C.期月:可以指一整月,也可以指一整年。在本文中应指一整年。
D.尚书省:曾是国家最高的行政机构,与门下、中书并称“三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深受赏识,毫无保留奏事。他认为太宗对自己的信任和赏识是不世之遇,因此毫无隐讳地上奏了很多恳切又符合太宗心意的提议。
B.魏征虽受责让,坚持不浮于事。他因做事不避嫌疑而被责备,但坚持认为,要注意形迹,也要关注国事,否则人人效仿,对国家不利。
C.魏征善用譬喻,揭示道理形象。他认为大乱后治理国家就像喂食饥者一样容易,认为圣哲治理天下的功效就像回声一样很快便可显现。
D.魏征病中逝后,很受太宗重视。他病重后,太宗给他建正寝,赐素褥布被和很多药物膳食;他死后,太宗亲临痛哭哀吊,并为之罢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征白太宗曰:“不示至公,祸不可解。”帝曰:“尔行安喻河北。”
(2)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