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26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面对巨变中的城市,文学应该怎么做?当下城市文学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文学一个重要分支,但它正面临严重的瓶颈——城市书写缺少力作。当文学介入城市生活,其是否具有提炼生活的能力,并给出文学方式的透视和分析,是城市文学是否发展的关键。

目前在文学领域,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故事似乎并未得到充分的表达。在一部分文学评论家看来,相对于乡村文学的持续兴盛,中国当代文学中城市题材书写,因为没有触及灵魂的深度而显得比较弱势。从历届茅盾文学奖可以看出,只有王安忆的《长恨歌》、金宇澄的《繁花》等少数几部长篇小说属于城市题材。

当代文学中,城市题材书写缺乏触及灵魂的深度。相比乡村文学的繁荣,城市文学的不足主要是对城市精神和城市人精神把握能力的欠缺。作家对城市的书写尽管有了一定的规模和气象,但作品对城市的描摹也几乎停留在一种状态或一种情绪式的堆砌,缺乏对城市人精神世界的穿透性认知与把握。

城市文学的式微,与中国长期以来乡土中国的文化基因有关。中国主流文坛的大部分作家最切实的经验均来自乡土,这也决定了中国文学最成熟、最成功的部分便是乡土文学。比如,作家贾平凹几十年来的创作一直坚持以书写乡土中国来记录这个时代,几乎所有的创作素材都来自他老家商州棣花村。他笔下有对故乡的无比依恋和怀念,也有农民们的迷茫和追问。莫言跟贾平凹一样,大部分作品离不开他的家乡高密。余华几部最出名的小说,写的都是乡土中国,一旦写到城市里来,便被认为是他最不成功的作品。

然而,这些年中国发生的深刻变化之一,就是城市的发展。城市化发展到这个程度的时候,文学上怎么写城市就成了一件很大的事情。城市现代性精神的形象化方面还没有真正的长篇力作,恰恰给现时代的作家们提供了创造的可能性。对城市精神和城市人精神具有穿透力的把握,是目前文学创作的疑难所在,也是目标所在。

对于当下城市题材写作的一大弊病——退回到个人的世俗生活和情感生活中,退回到自我的精神世界的自我陶醉中,业内人士指出,尽管此类写作折射出一定的社会和时代的光影,但与大时代的城市精神与灵魂书写是隔绝的。文学是否具有超越新闻报道的能力,是否具有一种提炼生活的能力,是城市文学能否发展的关键。当文学介入社会生活,特别是和新闻报道平行时,文学能不能完成超越,能不能够把城市化过程中普遍关切的话题以文学方式进行透视和分析,来帮助我们认识现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城市文学所能达到的深度。

(摘编自《文汇报》2018年9月6日期刊文,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当代文学分为城市文学与乡村文学两个分支,二者在繁荣程度上发展并不均衡。
B.当代作家在表现城市时缺乏对城市人精神世界的穿透性认知与把握,不能形成气候。
C.中国主流文坛的作家大多对城市生活没有深切感受,所以难以把握并讲好城市故事。
D.过于关注个人的世俗和情感生活,陶醉于自我的精神世界,是难以写出时代力作的。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指出当下城市文学缺少力作的问题,引出下文论述。
B.文章运用贾平凹等人的例子,论证主流文坛作家成功的原因是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
C.文章第三、四段分别从不同方面对城市文学式微的原因进行了详细阐述,思路清晰。
D.文章针对城市文学发展的关键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向,对当下的创作有指导意义。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文学能够介入并提炼城市生活,以文学方式来透视和分析,就有可能产生力作。
B.《长恨歌》《繁花》获得茅盾文学奖,就是因为它们讲好了现代化进程里的城市故事。
C.只有真正把握了城市精神和城市人精神,才有可能写出反映城市现代性精神的力作。
D.城市文学所能达到的深度,有时可以从是否能够帮助读者认识现实这一角度来评价。
2019·广西南宁·一模
知识点: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学术论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博物馆服务于社会建设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文化遗产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为社会公众所共享,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博物馆接待参观人次,从2001年的7955万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7.2亿人次,13年间增长了8倍。对于青少年而言,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之外的“第二课堂”,在互动性、体验性、趣味性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2014年,全国博物馆拥有近3000万件(套)藏品,依托这些藏品在历史、文化、考古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活动,科研成果也非常丰富。针对藏品的研究,需要整合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师,因此博物馆往往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史研究中心。同时,博物馆逐渐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牌价值的重要载体。2010年,西安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把西安建设成“博物馆之城”的战略目标,随后广州、济南等城市也纷纷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的口号,以此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摘编自刘世锦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4)》)

材料二

2008年起,中国文化文物系统的博物馆开始全面免费开放,此后博物馆的直接经济贡献逐渐弱化。因此,只能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即文化文物系统内的博物馆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如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文物巡展、社会文物鉴定及咨询等)而增加的价值总和。2001-2014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变化情况如图:

(摘编自苏杨等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5-2016)》)

注:计算或比较不同时期的经济数据时,用某一时期产品的平均价格作为固定的计算尺度,这种平均价格叫可比价格。可比价格计算出的指标,可以消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便于对不同时期进行历史对比,以观察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

材料三

要真正了解或融入一个城市与国家,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参观博物馆。北京每年接待的上亿游客中,相当一部分人要参观北京的博物馆。博物馆对于旅游经济的拉动难以用数字衡量,它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宣传和教育作用。通过品牌价值的提升和精神核心的建立,实现对旅游经济的长远影响,这也是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贡献。

(摘编自王小润等《博物馆能否成为旅游经济新坐标》)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01~2014年间,按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最低的年份是2001年,最高的年份是2014年。
B.除2007年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较前一年有所减少外,其余年份的增加值与前一年相比均呈现上升态势。
C.按2001年可比价格计算,十几年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大体上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
D.按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增加值与按可比价格计算出的增加值相比,二者差距最大的年份是2014年。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直到今天,博物馆依然是通过藏品的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的形式服务于公众,这种形式可以丰富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B.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它通过独特的学习资源,以适应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方式,激励青少年学习。
C.博物馆免费开放会使其经济贡献逐渐弱化,因此需要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全部贡献。
D.博物馆对旅游经济的拉动是非常重要的贡献,这也是提升博物馆诸如宣传和教育等其他功能的关键所在。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博物馆在科研方面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①作为高速发展的新兴国家,中国一脚踏着过去,一脚踏进未来,新老问题同时存在于过去和未来的两个时空中。于是,中国不得不同时操作两种游戏:现代游戏和全球游戏。就是说,中国的现代性到今天仍然在建构过程中,可中国同时又已经深深加入了全球游戏,参与建构世界的未来。双重游戏造成了今天复杂疑难的中国的问题。

②为什么对于今天的问题,思维容易受挫?思维失效的典型表现在经济学、政治学、哲学以及历史学等领域的话语变得非常可疑。比如说,十年前经济学是很受信任的,但是最近几年尤其是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学声誉大挫。人们发现经济学家并不那么可信。这不是经济学家的错误,而是长期以来一直使用的那些现代思维框架、概念和方法论可能不再适用新游戏,至少不足以反思新游戏。有个反潮流的经济学家纳西姆·塔勒布指出:现代知识论的追求本身就非常可疑,现代试图预知未来,确定一切情况,然后建立坚不可摧的秩序或系统,以便应对一切挑战。可是人算不如天算,一旦遇到未知的挑战,这秩序就变得非常脆弱。塔勒布说,真正能够保证有效生存的思维必须是“反脆弱的”,能够在不断受挫中受益,能够不确定地应对不确定性。塔勒布的反脆弱思维几乎就是老子那种行道如水的方法论的当代回声。在一个充满变数的时代,这种思维应该是更有效的。

③为什么人们总是忘记应该像一个灵活多变的生命那样去思考?关键在于一个时代都有其既定利益的受益者,于是时代的主流观念总是拒绝思想,总是希望人们不要去思想,而去遵循既定观念。每个时代的既定收益主体希望人们不要去想新的问题,不要去颠覆秩序,以便维持自己的收益。因此,在一个时代终结的时候,人们总是迅速捍卫某一个对自己有利的立场,回避反思、回避新思想、回避新问题,而直接把立场当成结论。这就是今天在微博或其他言论空间所看到的那种无思想状态。只有立场,缺乏理性论证、分析,这就是一个时代正在终结的不思症状。

④在没有准备好如何思考剧变世界的时候,现代既有的那些观念就是话语的救命稻草,所有想维持现代游戏的人,都拼命抓住和捍卫那些其实已经步履蹒跚的现代观念和价值观,那些观念成为不思考的借口,被毫不犹豫的宣布为不可置疑的。如果只能遵循政治正确的观念,那人们还能思考吗?安迪·沃霍尔可以无节制地复制世俗形象,从而使世俗形象从习以为常的无意识状况变成一种对象化的反思,可是,复述政治正确的观念却没有那样幸运,恐怕不可能变成艺术,而只能把被强加的宣传变成主动接受的专制。

⑤现代观念本身并不是错的,它们都是现代的伟大成就,对于现代游戏很有效。然而现代观念未必能够解决全球时代的新问题。所以用现代概念来回避、掩盖或对付新问题是不对口的且无效的。如果坚持用现代性去理解全球性,思维和行动必定受挫。

(选自《现代性的终结与全球性的未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中国问题”的表述,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中国问题指解决并存于过去和未来两个时空中的新老问题时所产生的问题。
B.中国问题指十年以前很受信任的经济学在最近几年声誉大挫的问题。
C.中国问题指每个时代的既得利益者希望人们不要去颠覆旧秩序的问题。
D.中国问题指在微博或其他言论空间里看到的无思想状态的问题。
【小题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首先说明中国一脚踏着过去而另一脚踏进未来,既在建构现代性又参与建构着世界的未来,然后指出双重游戏造成了今天复杂疑难的中国问题,从而引起下文的议论。
B.第②段承接上文,首先陈述思维失败的典型表现,接着指出失效的原因是现代思维可能不再适用于新游戏,最后用纳西姆·塔勒布的言论来指出反脆弱思维应该更有效。
C.第③④段与第②段构成对比关系,第③指出不能灵活思考中国问题的原因是既得利益者拒绝思考,第④段指出由于没准备好如何思考,所以现代观念被当做救命稻草。
D.第⑤段在上文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用现代观念来回避、掩盖或对付新问题是不对口且无效的,若用现代性理解全球性,思维和行动必定受挫”的观点。
【小题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思维在面对今天的中国问题时容易受挫是因为它在遇到现实挑战时非常脆弱。
B.人们因为要维持既得的利益,所以在一个时代终结时被迫进行反思并接受新思想。
C.遵循、复述已有的政治正确的观念往往会把强加于人的宣传变成主动接受的专制。
D.本身没有错误的现代观念是现代的伟大成就并且对于现代游戏非常有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互联网和科技与教育的结合不是新鲜事,近几年被不断提及的在线教育就是很好的例子。2016年又有一种新鲜形式迅速崛起一一直播课。直播其实是在线学习的一种形式,在互动性和教学效果上可以说完胜录播,成为当下最热门的K12辅导和学习形式。所谓K12教育,“K”代表Kindergarten(幼儿园),“12”代表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12年中小学教育。

对于K12消费者群体而言,因为每天上学、放学,学习的时间相对固定为晚上,在线直播是比较适合的模式。此外,教育机构之所以都瞄准教育直播课,还有一个原因是直播是当下比较靠谱的变现方式。数据显示,参与调查的近7成家长会给孩子购买直播课,也从侧面反映了直播课被家长和学生接受的程度很高。

直播课巨大的市场需求,在2016年促使一大批教育直播机构出现。

传统教育机构,如新东方,在2016年7月成立子公司北京东方优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在线直播课为核心主营业务,辅以在线一对一课程、私播优选(录播课)等授课方式。还有“好未来”,2016年,以录播为主的“学而思网校”转型直播+辅导模式,与其旗下另一产品“海边”分别开展直播业务。截至2016年8月31日,好未来旗下的学而思网校覆盖城市超过40个,学员数量在40万左右,占到总学员数的23%。在线下教学中心无法覆盖到的四五线城市,新东方和好未来都在尝试以在线特别是直播的方式渗透,触达更多的用户。

一些新兴教育平台也推出了直播课程抢占直播市场,如猿题库更名为猿辅导、发力在线直播课、作业帮推出“果园直播课”、学霸君推出“不二课堂”等,甚至以游戏赛事直播出身的斗鱼也推出“鱼教鱼乐教育频道”,希望能在教育直播中分一杯羹。

直播时代,最关键的是老师。“网红教师”似乎成了直播的最大看点之一,也成了学生选择直播课程重要的参考。而网红教师不仅是对传统教育行业的变革,也成为K12教育机构的主打牌之一,很多直播课就是在发展网红教师这一思路下争取更多的用户和利润,如猿辅导开出20-50万年薪招聘全职教师,发力K12直播大班课;作业帮的“果因直播课”,也是主打名师牌等。猿辅导联合创始人帅科认为,相比线下辅导机构,直播课可以不需要很多老师,老师的利用效率会更高。对于K12教育机构而言,只需要去选择最优秀的老师,给予强化培训。

(摘自搜狐教育《2016中国教育行业白皮书》,有删改)


材料二

选择直播课的原因


直播课效果如何


(摘自搜狐教育“2016年度消费者调查”)


材料三:

在教师节前一天,“藏狂老师”创始人张浩在媒体见面会上,公开披露了平台运营数据:“疯狂老师”8月份完成课耗金额1.07亿元。张浩表示,“疯狂老师”的创立目标是改变中国教师的生存状态,而O20的决胜点就在于老师的生存状态。在媒体见面会上,张浩公布了8月份教师的收入数据:平台教师平均收入27936元,平台前30%教师平均收入75423元。“高薪,是对老师起码的再重。更准确地说,高薪是对优秀老师起码的尊重。”张浩说。近日,“疯狂老师”从平台里选出数十位优秀教师进京参加“超级名师成长营”,通过学习、研讨等形式,夯实老师的专业知识以及拓展眼界。正因为高薪和发展空间,张浩表示,机构老师高开机构,选择平台化生存已成为趋势。

(摘自网易教育频道专稿《疯狂老师张浩:高薪是对老师起码的尊重》,有删改)


材料四:

在新一轮的在线教育融资热潮中,K2领域融资的次数和规模都远超其他在线教育的细分领域,特别是学业辅导、英语教育这两个赛道已跑出头部企业。公开资料显示,在20177月,猿题库融资额度达到1.2亿美元;814日,作业帮宣布完成1.5亿美元的C轮融资;近一周后的823日,在线外教英语品牌VIPKID宣布获得2亿美金D轮融资。在线教育领域的融资金额在不断刷新纪录。不过,资本市场涌向互联网+教育,并非代表目前阶段的在线教育就是一门好生意。根据央视财经在报道中提供的调查数据,这个火爆行业却面临着70%的企业存在亏损的窘境。

(摘自“每日经济新闻”《在线教育今年已融资75亿却有七成企业深陷亏损泥潭》,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在线直播课”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兴起的教师在线上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实时授课和辅导的一种教学形式。
B.互联网+科技和教育环境下的一种新鲜事物,在互动性和教学效果上完胜录播模式。
C.是当下最热门的K12教育辅导和学习的转型趋势,是线下教育的一种有效补充。
D.在线下教学中心无法覆盖到的四五线城市,经过努力,在线直播将触达更多用户。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在线直播是一个巨大的新兴市场,因为适合学生和家长的要求而备受教育机构追捧。
B.在线直播对授课老师业务水平的要求很高,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和家长的选择。
C.网红教师的高收入会刺激老师选择平台化生存,影响到机构乃至学校教师队伍的稳定。
D.七成企业深陷亏损表明在线教育并非一门好生意,资本大量涌入有很大的盲目性。
E.从2017年融资的情况看,在线直播课必将成为将来教学机构教学辅导的主流形式。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给教育机构提出保障在线直播课良性发展的两条建议,并说明理由。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