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8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7年12月2日,一声令下,深圳的无人驾驶公交车正式上路了!这是中国首次,全球首例在开放的道路上进行无人驾驶。

支撑这次无人驾驶的,叫“阿尔法巴--智能驾驶公交系统”,是由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系统!为什么取名“阿尔法巴”?这是对美国科技“阿尔法狗”的回应。

目前,已实现自动驾驶下的行人、车辆检测、减速避让、紧急停车、障碍物绕行、变道、自动按站停靠等功能,一旦万无一失,就会向所有企业开放。在中国,几乎所有的科技企业,都在积极推动无人驾驶的最终实现。

百度李彦宏坐着无人驾驶汽车,从北京五环下来之后,就宣布向一汽、东风、奇瑞、长安、长城等开放无人驾驶技术;就在昨天,华为自信地向全世界宣布:5G商用进入倒计时;马云带着阿里云开始为全国各大城市装上智慧大脑,让人工智能去控制交通……这些都是无人驾驶的前兆!

材料二:

注:①AI:人工智能。②频次:某事物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重复出现的次数。

材料三:

《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显示,截至6月,全球网民总数达38.9亿,普及率为51.7%,其中,中国网民规模达7.51亿,居全球第一。目前全球22%的GDP与涵盖技能和资本的数字经济紧密相关,中国的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三成。过去的十年,中国已在多个领域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引领者。以电子商务为例,十年前中国电商交易额还不到全球总额的1%,如今占比已超40%。据估算已超英、美、日、法、德五国总和。

“高铁、电商、移动支付、共享经济”被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国青年评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其中后三项都是数字经济的佼佼者。2016年,中国与个人消费相关移动支付交易额高达79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11倍。支付宝和微信等移动支付在中国盛行的同时,在国外也已掀起移动支付热潮。共享单车企业ofo和摩拜现已进军新加坡、英国和美国。美图秀秀广受年轻用户青睐,在巴西、印度、美国、英国等地都设立了分公司。

互联网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各国的共同参与和有效治理。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互联网治理模式,包括个人隐私保护、数字贸易规范、网络内容管理、规范产业竞争秩序、打击网络犯罪活动等。同时,全球网络空间治理已进入多边、多方治理并行阶段。

材料四:

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将进一步促进产业间的融合,跨界已是大势所趋。例如未来的汽车行业也许会出现产品设计由谷歌、苹果这样的公司负责,而传统汽车厂商负责生产执行的局面,就像今天的富士康一样;新一代的医疗观,即变传统医疗的病后诊断为病前预测和干预等等。行业应及时觉醒并积极转型,强力推进实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2009年前中国AI专利新申请数还落后于美国,2011年则超过美国,2014年后更大幅抛离美国。
B.从中国AI专利新申请数的增长势头看,中国在人工智能的研发水平上,目前已经大大高于美国。
C.2013年之前,无论是融资规模还是投资频次,中国无人车产业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美国的起步早于中国。
D.2015年后中国无人车投资频次呈突进式态势,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AI专利申请数 2015年后大幅攀升的原因。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深圳无人驾驶巴士正式上路,百度李彦宏乘坐无人驾驶汽车跑北京五环,这标志着中国无人驾驶汽车进入正式运行阶段。
B.无人驾驶公交车要在全国各大城市的道路上实现开放式的行驶,还需要有与之相应的数字技术的配套及其进一步完善。
C.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世界经济和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深刻变化。中国的“新四大发明”正引领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并惠及世界。
D.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将实现跨界的融合,并进一步促进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运营模式创新。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简要说明我国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的现状。
19-20高三上·广东中山·阶段练习
知识点: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新闻、通讯、访谈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材料一:

公共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一直是许多城市交通系统面临的难题。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如今各路商家开始瞄上了用O2O平台改造“自行车”的机会,希望给“自行车”插上“互联网+”的翅膀。目前以ofo共享单车和摩拜单车为代表的“共享单车”模式开始在城市中流行起来。其他竞争者包括小鸣单车、优拜单车、小蓝单车等也纷纷入局,想要切下一块市场蛋糕。在高校、地铁口和各大商圈等人流密集点,“小黄车”和“小红车”纷纷扎堆现身,特别醒目。用户通过手机APP客户端软件的定位功能就能查找到附近的自行车,通过手机软件扫描车身上的二维码取车与还车,并支付费用。对于在校学生和上班族来说,这种有科技感的自行车带来不少便利。共享单车正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注意。由于其又符合低碳出行理念,政府目前对这一新鲜事物也处于善意的观察期。不过,共享单车在政策和法规的监管上仍存在着空白。

(摘编自林俊《共享单车:出行的新宠》,《中国产经新闻报》2016年12月06日)

材料二:

材料三:

共享单车投放各大城市,在给市民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城市管理造成压力。一是数量巨大,使本就拥挤的城市公共空间进一步减小;二是乱放严重,社区里、人行道,乃至自行车道都有共享单车随意停放;三是竞争激烈,仿佛一夜之间,城市的各个角落都被各色各样的共享单车占领了;四是一些儿童骑车上路或在小区骑玩,安全堪忧。

(摘编自《规范单车》,《山西日报》2017年08月08日)

材料四:

4月21日,北京市《鼓励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的指导意见(试行)》开始征求意见,针对的是其中提到的停车管理、账户押金监管、车辆准入和回收机制等问题。

《指导意见》要求,共享单车“企业投放车辆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并安装卫星定位装置”“及时退出不符合质量标准的车辆”,对此,摩拜单车回应称“完全赞同”,并呼吁相关政府部门强制要求行业内所有企业立即召回、全部销毁不具备卫星定位功能的共享单车,保障用户骑行安全,尤其保障12岁以下儿童的安全。

《指导意见》还要求共享单车企业“开发电子围栏,利用技术手段加强车辆停放管理”,摩拜单车认为,这在全国范围内发挥了指导作用,有助于推动共享单车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技术升级。在押金监管方面,摩拜单车表示,已经实现押金安全监管,将“100%确保全体用户押金安全”。

(摘编自王鹏《摩拜单车回应指导意见》,《新京报》2017年04月21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由政府倡导的共享单车出行模式有效缓解了公共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而网络技术的强大是促进其发展的重要原因。
B.材料一介绍了共享单车产生的背景及其使用方法,而材料三和材料四都提到要关注儿童骑行共享单车时所面临的安全问题。
C.由材料四可知,共享单车行业存在单车质量不合格、押金退费难、单车随意停放、行业标准不规范、行业竞争激烈等问题。
D.摩拜单车对北京市出台的《指导意见》反映积极,完全赞同,表示实现了押金安全监管,确保了全体用户押金安全100%。
E.这几则材料反映出共享单车投放到城市后的发展情况以及面临的一些问题,但总的来说,群众对共享单车还是非常欢迎的。
【小题3】怎样才能促进共享单车的良性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奋发的朝气无关“保温杯”

①这几天,保温杯突然火了。缘起只是一位曾经“摇滚”,如今已年过半百的乐队鼓手端着保温杯喝水的照片,当事人今昔之间的对比,引起了对所谓“中年危机”的集体共鸣。

②有人认为,这样的共鸣反映出一种对中年心态的警惕。耐人寻味的是,热衷于关注这一问题的,除了加班之余自嘲一下的中年人,还有很多是以“九二中年”自诩的年轻人。中年的话题跨越了代际,正说明它所辐射人群的普遍性。

③平心而论,今天的中国社会,的确面临着现代化和老龄化等多重命题。一方面,近40年的高速发展之后,经济结构需要调整,经济动力需要切换,中等收入陷阱需要跨越;另一方面,人口年龄结构的迅速老化,也带来社会保障和心理调适等方面的种种问题。假如不能在转型中完成相应的调整,那种担心失去竞争优势、害怕落后于时代的焦虑感确实可能蔓延开来,不管你是不是已经人到中年。

④一些发达国家的情况,也证明了转型期社会心态与生理年龄其实没有必然联系。有人总结日本社会存在的“现代病”,高居榜首的是“海螺小姐综合征”,意思是说,动漫节目《海螺小姐》的播放时间为每周日下午,每当此时想到第二天要工作,就会感到十分忧郁。而“拒绝长大,希望一直停留于儿童时期”的“彼得潘综合征”,和感叹自己人生悲惨的“心之谷综合征”等,它们的高发人群都是30岁左右的年轻人。如何保持人生奋斗和国家发展的朝气和锐气,才是超越年龄、需要所有人去共同解决的问题。

⑤从这样的角度审视那些围绕保温杯的讨论,得出的并非悲观无奈的结论,而恰恰是我们这个社会对于迟缓、停滞、消沉的警醒。事实上,当下的中国人,都会觉得自己很忙,觉得无数稍纵即逝的机会在迎面而来。但就大多数人而言,对“中国速度太快”的吐槽,并不妨碍时不我待的行动。那些灯火通明的办公室里,都不缺少一只只保温杯,不论它里面沏的是茶,还是咖啡

⑥事实上,从改革开放按下中国发展的快进键开始,经济社会飞跃和治国理政的成熟组成了令世界着迷的“中国经验”;同时,中国老百姓勇于去不断突破自己的“中国体验”也独一无二。中国经验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历史没有终结。“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唯有永不停下改革创新的脚步,才能不断适应新的时代。都想要“撸起袖子加油干”的中国人,拥有的不只是焦虑,更有一股永远只争朝夕的力量。

⑦这股只争朝夕的力量,借助新技术、新趋势带来的新契机,正在悄然改变中国。从一间间灯火通明的创新工作室,到蓬勃发展的电商平台,再到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各类分享经济,很多人借助创新大潮,实现着人生梦想,更多人的生活因此而愈加丰富多彩。5年间,有多少新经济边界,因核心技术的突破、因对外合作的拓展而生长?又有多少传统行业,在改革创新中扔掉了历史包袱,重新找到了市场?

⑧无论是中国人的发展,还是中国的发展,都在悄悄跨越历史节点。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今天的国人正在更上一层楼。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除了要部署“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要设定如何“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向往更好生活的中国人,无论青年还是中年,都将比过去更加忙碌。

⑨中年面临的问题确实比青年更复杂,但中年解决问题的办法、把握机会的资源和能力往往也更多更强。“到了这个岁数,喝啤酒都想放两粒枸杞”,并不是也不应该是我们社会的真实生态。中国有2020,还有2050,还有伟大梦想,不失朝气锐气,不畏奋斗之苦,我们才不会错失这个非凡的时代。

《人民日报 》年08月23日 05 版)

【小题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层次。
【小题2】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小题3】作者从哪些方面阐述了中国人的砥砺奋进的重要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开在窗玻璃上的花
乔迁
新闻联播已经开始了。看着电视里出现了从天空飘飘飞落的雪花,他自语道:“我的老家,也该是隆冬了。”妻子是未见过雪的南方女人。她问:“你老家冬天里也是冷得窗玻璃都结冰吗?”
透过窗玻璃清晰地望见了窗外昏暗中的一片绿色。他幽幽地说道:“是的,冬天里窗玻璃都开花。”
“开花?”妻子问:   “窗玻璃怎么能开花呢?是贴的那种剪纸花吧。”
他觉得不好回答,他已经有十年没回北方的老家了,老家寒冬里开在窗玻璃上的花,已经在黯然流逝的记忆里开始融化,小溪流水般地奔向远方……他说:’“不,不是剪纸,是在窗玻璃上结成的冰花,只有寒冷的北方冬天里才能生成,很美,很漂亮。”
他突然跳起来,激动不已地说道:“我要回老家,看看老家的窗花。我回来告诉你窗玻璃是怎么开花的。”
妻子不跟他回去,他一个人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又倒了两次汽车,才回到老家。
年迈的母亲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已经有十年没有见到儿子了,但她每年都会收到儿子寄给她的一大笔钱。
他对母亲说,儿媳要跟回来看你,我没让。母亲笑笑说:   “看我干什么,咱这儿还不冻坏她。”母亲仔细地端详着他的脸,满意地说:“她对你好吧!”他使劲地点点头。母亲说:“那就好。’’
从他一进屋的那一刻起,母亲就不停地烧炕。母亲把炕烧得烫烫的,热得他都不敢用手摸。他问母亲:“早晨的时候,窗玻璃还结冰花吗?”母亲迟疑了一下,说:   “结,还是很厚的一层。这儿比不得南方……”他欣慰地笑了。
他一夜睡得踏实、香甜。梦中,他回到小时候,一觉醒来,天总会大亮,屋里的凉气却使他赖在暖被窝里不愿起来,直到在母亲“太阳已经照屁股”的笑骂中飞快地穿上母亲已经用被窝捂热了的棉袄棉裤…
他醒来时,天真是大亮了。屋里是温热的,炕还热得有点烫脊梁,根本就感觉不到一丝儿凉气……他慌忙地坐起身来,看见了清晰透亮的窗玻璃,怎么没有结冰花呢?他想,明天他醒得早一些就是了。
入夜,他被一阵轻微的瑟瑟声闹醒了。他看见一丝火光从灶间透出来。他慌忙地跳下炕来,扑向灶间,他以为失火了。
扑进灶间……他瞧见母亲正往灶口里添柴,红红的火光映着母亲一张慈祥而又苍老的面容……那一直热得烫手的火炕,原是母亲夜间在不断地烧着柴火。
母亲看见他,立刻大叫起来: “快进去,快进去!冻着!”母亲推着他回到了热乎乎的被窝里。
他对母亲说:“去南方吧,南方不冷。”母亲摇摇头说:“不,我不去,南方热得要命,我在这里呆惯了,离不开。”
他有些忧伤,不说话。母亲感觉到了他的忧伤,母亲说:   “你年年给我邮那么多钱,全村人都夸你有孝心,那么远还惦记着妈。”
母亲的脸有些红,屋里此时的温度那么像南方,他说:“妈,不用再烧了,够热的了。”母亲伸手给他掖了掖被角,说:“睡吧,烧热点免得冻着你。”
他固执起来,像个孩子似的说:“妈,你也睡吧,你不睡,我就不睡。”
母亲就笑笑说:“睡,我这就去睡。”
母亲走后,他一直没睡,他又听到灶间不断地响起母亲往灶口里续柴火的沙沙声,他在沙沙声中泪水汹涌。
天将明时,他睡着了。等他醒来的时候,他清楚地看见了窗外纷扬的雪花。下雪了,而眼前的窗玻璃还是没有一点冰花,母亲靠在他的脚旁睡得很香。窗前不知什么时候母亲放了两个火盆,一缕青烟袅袅升起。
袅袅青烟中他看见了自己小时候,常常在下雪的早晨,趴在窗台上,用舌头舔、吹气去融化窗玻璃上厚厚的冰花,那一幅幅茂密的森林,形状各异的冰雕一圈圈地融化了,才好透过玻璃去看落雪……
他把目光收回来,去看母亲,母亲满头的白发渐渐模糊了他的眼睛,他喃喃地说道:“花开了……”
他回到了温暖如春的南方。
妻子欢喜地迎上来,兴奋地说:“电视里说北方又下大雪了。你看见窗玻璃开花了吧!像什么?”
他望着窗外的一片绿色,像是对妻子又像是对自己说:“像什么?像森林,像冰雕,像云,更像母亲的那头白发……”
(节选自《开在窗玻璃上的花》,有删改)
【小题1】下面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E.小说多次写到他对小时候生活的回忆,表现了他对窗花的迷恋和对童年生活的深切怀念。
A.为了看开在窗玻璃上的花,他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又倒了两次汽车,这体现了他对自己童年生活的深切怀念,也暗示了他现在生活的不如意。
B.电视里是飘飞的雪花,窗外是一片绿色,鲜明的景色对比勾起了他的思乡思亲之情,成为他回家的诱因。
C.妻子不跟他回老家,他向母亲撒谎说是自己不让妻子回来,体现了她对妻子的爱和包容。
D.他为看窗花回家,结果并未看到窗花,小说正是通过这一巧妙构思,表现了母亲对儿子深厚的爱。
【小题2】小说塑造母亲这一形象采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结尾写到他和妻子的对话,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小题4】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题是赞美母爱,有人认为是批判“他”的自私、不孝顺,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