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293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A.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
B.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秦观《踏莎行》)
C.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D.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
2018·江苏扬州·一模
知识点:修辞手法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所住的旅馆是租房不卖饭的,饭菜必须另外叫来,但又无味,入口如嚼泥土。窗外只有渍痕斑驳的墙壁,帖着枯死的莓苔;上面是铅色的天,白皑皑的绝无精采,而且微雪又飞舞起来了。我午餐本没有饱,又没有可以消遣的事情,便很自然的想到先前有一家很熟识的小酒楼,叫一石居的,算来离旅馆并不远。我于是立即锁了房门,出街向那酒楼去。其实也无非想姑且逃避客中的无聊,并不专为买醉。一石居是在的,狭小阴湿的店面和破旧的招牌都依旧;但从掌柜以至堂倌却已没有一个熟人,我在这一石居中也完全成了生客。然而我终于跨上那走熟的屋角的扶梯去了,由此径到小楼上。上面也依然是五张小板桌;独有原是木棂的后窗却换嵌了玻璃。

“一斤绍酒。——菜?十个油豆腐,辣酱要多!”

我一面说给跟我上来的堂倌听,一面向后窗走,就在靠窗的一张桌旁坐下了。楼上“空空如也”,任我拣得最好的座位:可以眺望楼下的废园。这园大概是不属于酒家的,我先前也曾眺望过许多回,有时也在雪天里。但现在从惯于北方的眼睛看来,却很值得惊异了:几株老梅竟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毫不以深冬为意;倒塌的亭子边还有一株山茶树,从暗绿的密叶里显出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如蔑视游人的甘心于远行。我这时又忽地想到这里积雪的滋润,著物不去,晶莹有光,不比朔雪的粉一般干,大风一吹,便飞得满空如烟雾。……

“客人,酒。……”

【小题1】文中加点的词“姑且”可以删去吗?请说明理由。
【小题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小题3】语言文字运用Ⅰ和Ⅱ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是……”的语句,二者表意上是否相同?请结合材料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来谈论西湖之______的,大抵注目于春夏两季;而各地游客,也多于此时翩然来临——秋季游人已暂少,入冬后则更______了。这当中自然有所以然的道理。春夏之间,气温和暖,湖上风物,应时佳胜,或,都是要教人眷眷不易忘情的。于此时节,往来湖上,陶醉于柔婉芳馨的情趣中,谁说不应该呢?但是春花固然可爱,秋月不是也要使人喜欢么?四时的烟景不同,而真赏者各能得其佳趣;不过,这未易泛求于一般人罢了。

自宋朝以来,品评西湖风景的,有所谓西湖十景钱塘十景之说,虽里面也曾列入断桥残雪孤山霁雪两个名目,但实际上真的会去赏玩这种清寒的景致的,怕没有许多人吧。

西湖的雪景,我共玩了两次。第一次是在此间初下雪的第三天。清晨初醒来时,感到意外冰冷,我便______昨宵是下了雪。果然,当我打开房门一看时,对面房屋的瓦上全变成白色了,天井中一株木樨花的枝叶上,也点缀着一小堆一小堆的白粉。详细地看去,觉得比前两三回所下的都来得大些,因为以前的虽然也铺盖了屋顶,但有些瓦沟上却仍然是黑色。这天却一色地白着,绝少铺不匀的地方了。并且都厚厚的,约莫有一两寸高的程度。______的雪,虽然铺满了屋顶,但于木樨花树,却好像全无关系似的,这回它可不免受影响了,这也是雪落得比较大些的明证。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盛景   萧条   推知   目前B.胜景   萧条   得知   目前
C.胜景   疏落   推知   日前D.盛景   疏落   得知   日前
【小题2】下列填入文中①②两处的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B.浴晴鸥鹭争飞,拂袂荷风荐爽       玉堕冰柯,沾衣生湿
C.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浴晴鸥鹭争飞,拂袂荷风荐爽
D.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玉堕冰柯,沾衣生湿
【小题3】指出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并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冯至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他的散文集《山水》清朗深婉,诗情与哲思      ,了无痕迹,在中国现代散文中可谓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因为《山水》贯穿着坚忍向上的人格力量,充溢着正当的死生的主旋律,而被钱理群称之为冯至一绝

冯至欣赏的是素朴本真的自然,他从人们      的自然景致,如原野、树、草、鸟的成长、姿态中体会到无限的美、永恒的美。而对于人们热衷的富于历史文化气息的自然景观,不仅没有兴趣,而且持强烈的批判态度。如对于闻名遐迩的杭州西湖,冯至最不能忍受的就是人为地将历史的糟粕堆在西湖的周围,使得原先纯粹的西湖山水变得嘈杂。中西文化的熏陶及赴德求学、回国的经历、昆明时期的生活,使冯至形成了独特的自然观。

作为文学界的领军人物,冯至却从不      ,总是谦虚而温润。1988年《山水》重印,冯至作序说:承蒙张错先生厚意,重印《山水》,恰似重阳过后送来一盆菊花,但愿花的色香没有褪尽,不至于像苏东坡在诗和词里一再感叹的‘明日黄花蝶也愁’。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水乳交融       习以为常       恃才傲物
B.珠联璧合       习以为常       特立独行
C.水乳交融       不足为奇       特立独行
D.珠联璧合       不足为奇       恃才傲物
【小题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山水》因为贯穿着坚忍向上的人格力量,充溢着“正当的死生”的主旋律,而被钱理群称之为冯至“一绝”。
B.因为《山水》贯穿着“正当的死生”的主旋律,充溢着坚忍向上的人格力量,而被钱理群称之为冯至“一绝”。
C.因为《山水》贯穿着坚忍向上的人格力量,充溢着“正当的死生”的主旋律,而被钱理群称为冯至“一绝”。
D.《山水》因为贯穿着“正当的死生”的主旋律,充溢着坚忍向上的人格力量,而被钱理群称为冯至“一绝”。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引用的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