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废 园 外

巴金

①晚饭后出去散步,走着走着我又走到这里来了。

②从墙的缺口望见园内的景物,还是一大片欣欣向荣的绿叶。在一个角落里,一簇深红色的花盛开,旁边是一座毁了的楼房的空架子。屋瓦全震落了,但是楼前一排绿栏杆还摇摇晃晃地悬在架子上。

③我看看花,花开得正好,大的花瓣,长的绿叶。这些花原先一定是种在窗前的,我想,一个星期前,有人从精致的屋子里推开小窗眺望园景,赞美的眼光便会落在这一簇花上。也许还有人整天倚窗望着园中的花树,把年轻人的渴望从眼里倾注在红花绿叶上面。

④但是现在窗没有了,楼房快要倾塌了。只有园子里还盖满绿色,花还在盛开。倘使花能够讲话,它们会告诉我,它们所看见的窗内的面颜,年轻的面颜,可是,如今永远消失了。花要告诉我的不止这个,它们一定要说出八月十四日的惨剧。精致的楼房就是在那天毁了的,不到一刻钟的功夫,一座花园便成了废墟了。

⑤我望着园子,绿色使我的眼睛舒畅。废墟么?不,园子已经从敌人的炸弹下复活了。在那些,带着旺盛生命的绿叶红花上,我看不出一点被人践踏的痕迹,但是耳边忽然响起一个女人的声音:“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我回头看,没有人。这句话就是在惨剧发生后的第二天听到的。

⑥那天中午我也走过这个园子,不过不是在这里,是在另一面,就是在楼房的后边,在那个中了弹的防空洞旁边,在地上或者在土坡上,我记不起了,躺着三具尸首,是用草席盖着的,中间一张草席下面露出一只瘦小的腿,腿上全是泥土,随便一看,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人腿,人们还在那里挖掘。远远地在一个新堆成的土坡上,也是从炸塌了的围墙缺口看进去,七八个人带着悲戚的面容,对着那具尸体发愣。这些人一定是和死者相识的罢,那个中年妇人指着露腿的死尸说:“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以后从另一个人的口里我知道了这个防空洞的悲惨故事。

⑦一只带泥的腿,一个少女的生命。我不认识这位小姐,我甚至没有见过她的面颜。但是望着一园花树,想到关闭在这个园子里的寂寞青春,我觉得心里被什么东西搔着似地痛起来。连这个安静的地方,连这个渺小的生命,也不为那些太阳旗的空中武士所容。两三颗炸弹带走了年轻人的渴望,炸弹毁坏了一切,甚至这个寂寞的生存中的微弱的希望,这样地逃出囚笼,这个少女是永远见不到园外的广大世界了。

⑧花随着风摇头,好像在叹息。它们看不见那个熟悉的窗前的面庞,一定感到寂寞而悲戚罢。

⑨但是一座楼隔在它们和防空洞的中间,使它们看不见一个少女被窒息的惨剧,使它们看不见带泥的腿。这我却是看见了的。关于这我将怎样向人们诉说呢?

⑩夜色降下来,园子渐渐地隐没在黑暗里。我的眼前只有一片黑暗。但是花摇头的姿态还是看得见的。周围没有别的人,寂寞的感觉突然侵袭到我的身上来。为什么这样静?为什么不出现一个人来听我愤慨地讲述那个少女的故事?难道我是在梦里?

脸颊上一点冷,一滴湿。我仰头看,落雨了。这不是梦,我不能长久立在大雨中,我应该回家了。那是刚刚被震坏的家,屋里到处都漏雨。

(1941年8月16日在昆明)

【小题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想到关闭在这个园子里的寂寞的青春,我觉得心里被什么东西搔着似地痛起来”,对一个不识面容的少女的生命表现出如此热烈的关注,充分表现出作者爱心的深厚和强烈。
B.“陈家三小姐”的家世背景、相貌品行等文中都没有交代,作者有意将她抽象成美丽、青春、生命的化身,通过“美好的事物被撕毁”来揭示民族的悲剧。
C.末段写雨,有明显的象征意味,既写出了当时形势的险恶,又表现了对抗日暴风雨早日到来的期盼。
D.“花”是青春、美好、生命的象征,“毁了的楼房”是残败、废弃、死亡的象征,作品这两个对立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善良美好的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的尖锐矛盾。
E.本文并没有对战争本身的罪恶进行控诉,而是通过作为最高价值形态的生命遭到任意践踏来表现战争的残酷与邪恶,从而引发我们对战争反人类的本质的思考。
【小题2】联系上下文,写出对“这样地逃出囚笼”(第⑦段)的理解。
【小题3】本文用了不少文字描绘花,你认为作者的意图是什么?
【小题4】文章第10段中,作者连用三个问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文内容分析。
17-18高一下·四川泸州·阶段练习
知识点:巴金(1904-2005)其他散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还魂草【注】

巴金

第一封信

敏,五年了,我没给你写过一个字。

然而今天在林那拿到你托他转给我的短笺。你的亲切的微笑浮现在我眼前,还是那么生动,就像你昨天才离开我似的。

傍晚,我离开林,匆匆赶回小镇。回到家里,半睡半醒地躺了好一会儿,直到一个小女孩清脆的声音从楼梯上送进来。

黎伯伯,你的信来了!利莎快乐地叫着。

她略带黑色的宽脸上闪耀着一对漆黑发亮的大眼珠,嘴带笑地张开;雪白的牙齿露在外面。她把信递给我后,小小的手伸起来指着她的浓黑头发,得意中略含一点羞惭,说:你看,好不好?

一只红缎子扎的大蝴蝶伏在她的乌亮头发上,映着灯光发出炫目的光彩。

好看得很,我称赞道,哪个给你戴上的?

妈妈,她笑了,黎伯伯,你给我讲个像还魂草那样好听的故事啊!她抿着嘴笑。

你还想听得哭起来吗?我笑说。

敏,你该记得还魂草的故事,这是我们敬爱的一个年长朋友根据传说改编的。我第一次听到它时,还同你住在一起。我们被感动得许久说不出话,默默地互相注视。这个情景我至今还不能忘记。

敏,你的短笺我反复诵读。在你忙碌的生活中,还时时在打听我的消息。可是我却像石人一样地沉默了。我为这件事情感到惭愧。

我预备写一封信,告诉你我最近的生活情形,应该从什么地方写起呢?

我的书桌就放在窗前,窗上玻璃被炸弹全震破了,现在补上了几块,也留着几个空洞。只要起一阵风,大股的尘土就会灌进房里来。你看,我们就是在灰尘中生活着的。

昨天早晨,我又被利莎喜悦的声音唤醒了,秦家凤也来了。两个女孩年轻的笑脸灿烂地发亮,把我从充满阴郁气氛的世界中救出来了。她们表情有点相似,纯洁、善良、友爱等等,两张脸上都有,而且同样充满朝气,好像早晨刚刚开放的花朵。只是利莎多一点稚气,秦家凤略带一点沉静的大人气。

利莎望着我,央求说:黎伯伯,给我们讲个故事罢。她又看看秦家凤说:秦姐姐,你不是来听黎伯伯讲故事吗?

我在利莎的头上轻轻敲了一下:就你一个人花样多。

黎伯伯,不是她一个人,我也是来听你讲故事的,秦家凤忙解释道。她亲密地看着利莎。

这时我忽然想起了还魂草的故事。故事里不是也有两个这样年纪的孩子么?他们不也是这样亲密地过着日子么?

起初她们听我讲两个孩子的友情,还以为我在拿她们开玩笑,后来跟着我的叙述她们看见两个孩子长成了,两颗热烈的心连结在一起,用同样的脚步,四处去找寻那个普照万物、永不熄灭的明灯。……

她们的笑容没有了,利莎的手被捏在秦家凤的手里。

我继续讲下去:在一个寒冷的夜里,在黑暗的荒山中,两人中的一个跌在岩石上受了重伤。另一个人用尽方法仍然不能挽救朋友的性命。那时据说有这样一种还魂草,要用活人的热血培养,才会长成粗大的叶子,可以用来救人。这个人找到了,他每天早晚用自己的血来浇这棵草,救活了他的朋友。

敏,还魂草的故事已经加进了我的感情,我随讲随编,给故事换了一个乐观的结局。我看见两张年轻的脸上都笼罩着明澈无比的微笑,一股热气进了我的心中,我全身都感到了温暖,我感激地微笑了。

第五封信

敏,这封信对你是一个意外,对我更是。我静静地坐在书桌前,血像一层雾在我的想象中升上来。我无处逃避。

炸弹在小镇上空刷刷落下时,我和利莎一家人正在川康银行的防空洞里。飞机盘旋声,炸弹下落声,然后便是震撼山岳似的霹雳巨响。举目四顾,眼前只有黑暗。我听见利莎担心地自言自语:

秦姐姐不晓得躲在哪儿?

她们一定在城里躲防空洞的,我安慰她。利莎默默地捏住我的手,她的手在微微颤动。

听见解除警报,她脸上还挂着愁云,低声说:黎伯伯,我们先到秦家去。我拉着她的手走出银行,转眼便是横街,前面显得异常拥挤。街的右边高坡上,一排平屋变成了大堆瓦砾,人们就站在坡上挖掘。利莎丢了我的手疯狂地往前跑去。我跟着她跑。那里原先有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现在树上只剩下几根光秃的空枝,树下连接地摊开两张草席,一只小小的带泥的腿静静地伸在外面。

席子旁边,秦家凤的父亲埋着头在那里痛哭。一切的疑惑都是多余的了。死吞食了那个垂着双辫的瓜子脸的小姑娘和那个瘦弱的中年妇人。利莎呜呜地哭起来。

天色突然暗起来,太阳落到天外去了。

我们走上野草丛生的土坡,利莎的哭声停止了。她弯下身子,拔起一棵叶子粗大颜色碧绿的草,捏在手里,出神凝视。

黎伯伯,这是什么草?

这是野草,我叫不出名字。

我要带它回去,拿针刺出手指头的血来培养它。她庄重自语道。

这种野草?有什么用?我惊奇地问。

那么这不是还魂草了。她失望地说。

黎伯伯,你给我找一根还魂草来,我会培养它,要我流多少血,我都不怕。她的脸颊上还留着泪痕,这个平时脸上永远带笑的孩子现在却有这么多的眼泪,我不能再开口了,我不能再写下去了。

(有删改)

【注】《还魂草》写于1941年,以抗战时期大后方重庆为背景,是作者根据自己的见闻创作的一篇书信体小说。小说共六封信,本文节选自第一封和第五封。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还魂草的故事在文中有两个版本。“我”曾作为倾听者,被还魂草故事感动;“我”又作为讲述者,为还魂草故事感到温暖。
B.盘旋的飞机,刷刷落下的炸弹,残破的窗户,弥漫的尘土,“我们就是在灰尘中生活着的”,这是战时重庆苦难生活的真实写照。
C.“一只小小的带泥的腿静静地伸在外面”“秦家凤的父亲埋着头在那里痛哭”,画面触目惊心,强烈控诉了日军滥杀无辜的暴行。
D.结尾处,“不能再开口”是因为百姓受到伤害,“我”悲愤难言;“不能再写下去”是因为对友人敏,“我”感到惭愧,欲言又止。
【小题2】关于文中的人物的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敏”是收信人,是“我”的倾诉对象,虽多次出现,形象特征却不甚明确。写给“敏”的信,蕴含“我”对人生、社会的思考。
B.文中的两个小女孩和还魂草中的两个孩子都有善良、友爱的特点,两个小女孩的“笑”多次出现,给故事增添了一抹亮色。
C.“我”呵护童心、珍视友情,豁达乐观,让孩子对未来充满希望,希望友爱的美德代代相传,向往光明的理想世界。
D.秦家凤父亲在丧亲后痛哭,体现出人们艰难的生存状况;但利莎妈妈给利莎戴上蝴蝶结,又表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小题3】美国耶鲁大学著名的文艺评论家希里斯·米勒认为:“一部小说的阐释,在一定程度上要通过注意诸如此类重复出现的现象来完成。”本文堪称这一文艺理论的完美注脚,请找出相关情节并分析这样叙事的效果。
【小题4】上世纪80年代,巴金在回顾创作历程时,特别提到在抗战作品中创作了“看不见英雄的小人小事”,希望借此表达“自己肚里火似的东西”,“探索民族力量的源泉”。请结合本文,探究作者是如何通过塑造“小人物”来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图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包弟送走后,我下班回家,听不见狗叫声,看不见看不见包弟向我作揖、跟着我进屋,我反而感到轻松,真有一种甩掉包袱的感觉。但是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上床许久还不能入睡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想来想去,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甩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在我眼前出现的不是摇头摆尾、连连作揖的小狗,而是躺在解剖桌上给割开肚皮的包弟。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一方面责备自己,另一方面又想保全自己,不要让一家人跟自己一起堕入地狱。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
整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我仍然住在这所楼房里,每天清早我在院子里散步,脚下是一片衰草,竹篱笆换成了无缝的砖墙。隔壁房屋里增加了几户新主人,高高墙壁上多开了两扇窗,有时倒下一点垃圾。当初刚搭起的葡萄架给虫蛀后早已塌下来被扫掉,连葡萄藤也被挖走了。右面角上却添了一个大化粪池,是从紧靠着的五层楼公寓里迁过来的。少掉了好几株花,多了几棵不开花的树。我想念过去同我一起散步的人,在绿草如茵的时节,她常常弯着身子,或者坐在地上拔除杂草,在午饭前后她有时逗着包弟玩……我好像做了一场大梦。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
这样的熬煎是不会有终结的,除非我给自己过去十年的苦难生活作了总结,还清了心灵上的欠债。这绝不是容易的事。那么我今后的日子不会是好过的吧。但是那十年我也活过来了。
(节选自巴金《小狗包弟》
【小题1】根据文意,理解“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的意思。
【小题2】文中“满园的创伤”是指哪些创伤?
【小题3】概括选段中作者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我的梦

巴金

我不喜欢夜。我的夜里永远没有月亮,没有星,有的就是寂寞。然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有了一个朋友。

我的心上常常起了轻微的敲声。我知道那个朋友来了,他轻轻地推开了心的门,进到我的心里面,他就昂然坐了下来。和平常一样我就只看见他的黑影子。

你放下笔!他命令说。

我顺从地放下了笔。

你今天又写了几千字了!他嘲笑地说。

我默默地看我手边的原稿纸,一共有十几张,全是今天写的。

这有什么用处?谁要读你的文章?他继续说下去,几千字,几万字,几十万字,几百万字,你不过浪费了你自己的生命。你本来可以用你这年轻的生命做别的有用的事情,你却白白地把它糟蹋了!

我沉默着。

你整天整夜地乱涂着,你的文章在吸吮你自己的血,吸吮排字工人的血,吸吮那些年轻读者的血。你真是在做梦啊!你以为你的文章可以感动成千成万的新的灵魂吗?你这个蠢人!他们需要的全不是这一类的东西。

你不记得一个青年写过信给你,说他爱你他又恨你吗?他爱你因为你使他看见了一线的光明;他恨你,因为你使他看见更多的黑暗,他要走去接触光明,却被更多的黑暗绊住了脚。你单单指了光明给他看,你却让他永远在黑暗的深渊里挣扎。你带给他的只有苦恼。你这个骗子,你真该诅咒啊。

你不记得一个青年写过信给你,说他愿意跟你去死吗?你拿了什么给他呢?家庭束缚他,教育麻醉他,社会宰割他。你把他唤醒了。你让他瞥见了一个幸福的幻景,但你又把它拿走了。那个幻景引诱着他的心。他不能够再闭上眼睛躺下去,他愿意跟着你去追求那个幸福的幻景,一直到死。然而你却撇弃他不管了!你,你这懦夫,你真该诅咒啊!

你不记得许多许多的青年曾经怀着痛苦的心求助于你吗?他们是年轻的,纯洁的,天真的。他们到你这里来,是因为周围的血快淹没了他们,周围的黑暗快窒息了他们。他们像遭难的船要把你这里当作一个避风的港口。然而你拿了什么给他们呢?你说:‘你们应该忍耐!永远忍耐。’本来在同样的环境里面丹东曾经对法国青年说过:‘大胆大胆永远大胆!’你却拿忍耐封锁了你的港口,把那些破船全赶走了,让它们漂流在无边的海洋上,受狂风暴雨的吹打。你,你这残酷的人,你真该诅咒啊!

你说你那些文章使人家看见了光明,看见了爱,看见了自由,看见了幸福,甚至看见了一个值得献身的目标。然而你自己呢?当一些人正为着光明爱自由幸福为着那个目标奋斗、受苦以至于死亡的时候,你却躲在你自己写成的书堆里,让原稿纸消耗你的生命,吸吮你的青年的血。你抛弃了光明,抛弃了爱,抛弃了自由,抛弃了幸福,甚至抛弃了那个目标。你永远把你的行为和你的思想隔开,你永远任你的感情和你的理智冲突,你永远拿矛盾的网掩盖你的身子!你,你这个伪善者,你真该诅咒啊!

文章和话语有什么用处?自从有人类社会一直到现在,所说过的话,所写过的文章倘若都能够遗留下来,堆在一起也可以淹没了世界。然而到现在人类还被囚在一个圈子里面互相残杀。流血、争斗、黑暗、压迫依旧包围着这个世界,似乎永远就没有终结。文章粉饰了太平,文章掩盖了罪恶,文章麻醉了人心。那些呼声至今还是响亮的,它们响得那么高,就压倒了你的轻微的呼号。你不久就会过去了,然而,那些青年的灵魂是要活下去的。你说你唤醒了他们,你却又抛弃他们走开了,让他们留在黑暗的圈子里面梦想那些光明、爱、自由、幸福的幻景。你完全忘记了他们,让各种打击破碎了他们的肢体。你,你这个制造书本的人,你真该诅咒啊!

我恨你,我诅咒你,我愿意我永远不再看见你!我愿意我能够毁掉你那些原稿纸!我愿意我能够毁掉所有你写的书!我愿意我能够毁掉你的身子!

那个朋友站起来,向门口走去。他气愤地关上我的心的门。他走了,留下我一个人在寂寞里。在我的手边无力地躺着那十几页原稿纸。

我记起来一件事情,这是那个朋友忘记了说的。半年前一个十五岁的孩子写信给我,说:有人告诉我说,你将来会自杀,我希望你能够明白自杀是一个愚蠢的举动。同时另一个女孩子却带着同情来信说:我怜悯你,因为我知道你的心实在太苦了。

这些天真的、幼稚的、纯白的心越过了那许多栅栏到我的身边来了。他们大量地拿安慰来萦绕我的梦魂。我不是一个忘恩的人,我也知道感激的意义。但是我不禁绝望地问:我果然需要人来怜悯么?

我究竟做过了什么举动会使人相信我要自杀呢?难道我是一个至死不悟的人么?

欺骗的,懦弱的,残酷的,伪善的,说教的,值得怜悯的,至死不悟的……这些形容词渐渐地一齐逼过来,压在我的心上,把心的门给我堵塞了。

我不能够再打开心的门,看见我自己的心。我不能够回答我自己的问话。

但是我并没有哭,因为我知道眼泪是愚蠢的。

我抛下笔,我把原稿纸全掷到地上。我说,以后不再写文章了。于是我默默地取了一本书,翻开来,看见上面有这样的一些字:

我驱走了一切的回忆;我把它们全埋在一座坟墓里面。十年来我埋葬了它们,十年来我努力忘记了一切。……悲哀死了,爱也死了,雪落下来用它的白色的大氅覆盖了过去的一切。我呢,我还活着,我还很好。

我希望我能够懂得这些字的意义。

1933年冬在北平

文本二

巴老这样描述他的创作:我是从探索人生出发走上文学道路,五十多年中我也有放弃探索的时候,停止探索,我就写不出作品,我开始读小说是为了消遣,但是我开始写小说绝不是为了让读者消遣。我不是一个文学家,我只是把写作当作我生活的一部分,我的思想有种种的局限性,但是我的态度是严肃的,让雅克·卢梭是我的启蒙老师,我绝不愿意在作品中说谎,我常常解剖自己,我的生活中充满了矛盾,我的作品里也是这样,爱与憎的冲突,思想与行为的冲突,理智与感情的冲突,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这一切织成了一个网,掩盖了我的全部生活、全部作品。我的每一篇作品都是我追求光明的呼声。艺术应该对社会改革、人类进步有所帮助,要使人们变得善一些好一些,使社会向光明前进,我就是为这种目的才写作的,我只愿意做一个写到生命最后一息的作家。

汪应果《巴金论》

【小题1】下列对文本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巴金的作品是个人对生活的感受,他有苦闷不能发散,有热情无法倾吐,就借文字来表达,用生命进行创作。
B.“真”是巴金文学思想的生命,是核心,本文如实的反应出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他的写作不仅仅是因为有才华,而是因为有最真实的感情。
C.“梦”作为隐喻性因素,多次出现在巴金先生的作品之中,本文以“梦”为线索,使文章结构严谨,寓意深刻,引人深思。
D.文本中的人物属于一群真实的青年,是希望、信仰、热诚、恋爱、寂寞、痛苦、幻灭种种色相的交织。巴金先生的心燃起青年们的心,他的感受正是他们悒郁不宣的感受。
【小题2】下列对文本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巴金先生的头脑永远在思考,双手永远在写作。他也曾日夜疑心文字的力量,怀疑文字是否能够改变黑暗,并带去光明、爱、自由、幸福、怀疑写作是否只是无用的空谈。
B.巴金先生坚持在内心的深刻矛盾之下不停地写作。既然怀疑,那就写下怀疑;既然想放弃,那就写下想放弃;既然想明白了写作的意义,那就写下意义。
C.巴金先生的心永远在动荡,写作使他走向一点宁静与平和,文字真挚雄美又充满哲思,令人动容。
D.文字是否有用、有力,不仅是我们普通写作者心中的谜题,更是如巴金先生这样的文学大家心中的谜题,巴金先生最终内心也没有给出答案。
【小题3】文本一中,作者先后用了人称“我”,“你”,“他”请结合具体语句谈一谈人称转换的好处?
【小题4】文本二中巴金先生说:“我绝不愿意在作品中说谎,我常常解剖自己,我的生活中充满了矛盾,我的作品里也是这样。”请结合文本一,谈谈文中有哪些矛盾?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