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较易0.85 引用3 组卷76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三)

郭进,深州博野人。少贫贱,为钜鹿富家佣保。有膂力,倜傥任气,结豪侠,嗜酒蒲博。其家少年患之,欲图杀进,妇竺氏阴知其谋,以告进,遂走晋阳依刘汉祖。汉祖壮其材,留帐下。

后周广顺初,移淄州。二年,吏民诣观察使举留。是秋,迁登州刺史。会群盗攻劫居民,进率镇兵平之,部内清肃,民吏千余人诣阙请立《屏盗碑》,许之。改洺州团练使有善政郡民复诣阙请立碑颂德诏左拾遗郑起撰文赐之进尝于城四面植柳壕中种荷芰蒲薍后益繁茂,郡民见之有垂涕者,曰:“此郭公所种也。”

开宝四年,太祖将征太原,先命进分兵控石岭关,为都部署,以防北边。契丹果犯关,进大破之,又攻破西龙门砦,俘馘来献,自是并人丧气。时田钦祚护石岭军,恣为不法事,进虽力不能禁,亦屡形于言。进武人,性刚烈,战功高,钦祚以他事侵之,心不能甘,自经死,年五十八,钦祚以暴卒闻。太宗悼惜久之,赠安国军节度。后颇闻其事。因罢钦祚内职,出为房州团练使。

进有材干,轻财好施,然性喜杀,士卒小违令,必寘于死,居家御婢仆亦然。进在西山,太祖遣戌卒,必谕之曰:“汝辈谨奉法。我犹贷汝,郭进杀汝矣。”其御下严毅若此。然能以权道任人,尝有军校自西山诣阙诬进者,太祖诘知其情状,谓左右曰:“彼有过畏罚,故诬进求免尔。”遣使送与进,令杀之。会并人入寇,进谓诬者曰:“汝敢论我,信有胆气。今舍汝罪,能掩杀并寇,即荐汝于朝;如败,可自投河东。”其人踊跃听命,果致克捷。进即以闻,乞迁其职,太祖从之。

(节选自《宋史·郭进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改洺州团练使/有善政/郡民复诣阙请立碑颂德诏/左拾遗郑起撰文赐之/进尝于城四面植柳/壕中种荷芰蒲薍/后益繁茂/
B.改洺州团练使/有善政/郡民复诣阙请立碑颂/德诏左拾遗郑起撰文赐之进/尝于城四面植柳/壕中种荷芰蒲薍/后益繁茂/
C.改洺州团练使/有善政/郡民复诣阙请立碑颂德诏/左拾遗郑起撰文赐之进/尝于城四面植柳/壕中种荷芰蒲薍/后益繁茂/
D.改洺州团练使/有善政/郡民复诣阙请立碑颂德/诏左拾遗郑起撰文赐之/进尝于城四面植柳/壕中种荷芰蒲薍/后益繁茂/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指移动、搬换、转变的意思。在古代也可指变动官职。“迁登州刺史”中的“迁”是“晋升”“升职”的意思。“赠安国军节度”中的“赠”是赠官,古代皇帝给官吏或其父祖封官职。
B.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庙号。从汉朝开始,王朝的开国皇帝庙号通常为“太祖”,第二代皇帝庙号常常为“太宗”。
C.团练使,唐代官制,负责一方团练(自卫队)的军事官职。唐初团练使有都团练使、州团练使二种,皆负责统领地方自卫队,地位低于节度使。一般都团练使多由观察使兼任,州团练使常由刺史兼任。
D.阙,宫殿、陵墓前两侧各立的一座建筑,形如门楼而中缺门扇,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进为官有善政,深受百姓爱戴。当地百姓到官府请求留任他,甚至向朝廷请求为其立碑颂德,得到朝廷准许。
B.郭进善于用兵,因言惹祸。契丹侵犯石岭关时,郭进作战勇猛,挫伤敌人锐气;但因言语冒犯田钦祚,心有不甘,致使自己暴病而死。
C.郭进轻财好施,待人严毅。郭进不看重钱财而喜好施舍;他对士卒管理严格,士卒稍有违令,就被处死,以致太祖派遣士兵,都要再三交代。
D.郭进以权道用人,信守诺言。郭进对那个军校说,他敢到朝廷诬告自己的确有胆气,所以在并人入侵时,让他将功赎罪,并在事成后向朝廷举荐他。
【小题4】翻译下列语句
(1)时田钦祚护石岭军,恣为不法事,进虽力不能禁,亦屡形于言。
(2)太祖遣戌卒,必谕之曰:“汝辈谨奉法。我犹贷汝,郭进杀汝矣。”
16-17高三上·辽宁营口·期末
知识点:脱脱等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刘珏,字希范,湖州长兴人。登崇宁五年进士第。初游太学,以书遗中书舍人邹浩曰:“公始为博士论取士之失,免所居官,在谏省斥宫掖之非,远迁岭表,岂逆计祸福,邀后日报哉,固欲蹈古人行也。今庶政岂尽修明,百官岂尽忠实,从臣继去,岂尽非才,言官屡逐,岂尽有罪!信任逾曩昔而拱默不言,天下之士窃有疑焉,愿有以慰塞群望。”浩得书愧谢之。宣和四年,擢监察御史,坐言事知舒州,留为尚书主客员外郎。

建炎元年,复召为中书舍人,至泅州,上书言:“金人尚有屯河北者,万一猖獗而南,六飞【注】岂能无警,乞早赐行幸。西兵骁勇,宜留以为卫。西京舟船,恐金人藉以为用,并令东下。”时李纲已议营南阳,珏未嘉也。既至,极言南阳兵弱财单,乘舆无所取给,乞驻金陵以待敌。汪伯彦、黄潜善皆主幸东南,帝遂如扬州。潜善兄潜厚除户部尚书,珏言兄弟不可同居一省,帝遣张悫谕旨,珏论如初。诏潜厚提举醴泉观。

迁吏部侍郎,同修国史,言:“淮甸备敌兵食为先今以降卒为见兵以籴本为见粮无一可恃维扬城池未修军旅多阙卒有不虞何以待之已而金人果乘虚大入,帝亟如临安,以珏为龙图阁直学士知宣州。俄复为吏部侍郎。

隆佑太后奉神主如江西,诏珏为端明殿学士、权同知三省枢密院事从行。金人攻吉州,分兵追太后,舟至太和县,卫兵皆溃,珏奉太后退保虔州。监察御史张延寿论珏罪,珏亦上书自劾,逾岭俟命,落职,提举江州太平观。延寿论不已,责授秘书少监,贬衡州。绍兴元年,许自便。明年,以朝散大夫分司西京。卒于梧州,年五十五。官其二子。八年,追复龙图阁学士。

(选自《宋史》)


【注】六飞:古代指皇帝的车驾六马,疾行如飞;文中指皇帝。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淮甸备敌/兵食为先/今以降卒为见兵/以籴本为见粮/无一可恃/维扬城池未修/军旅多阙/卒有不虞/何以待之
B.淮甸备敌兵/食为先/今以降卒为/见兵以籴本为见粮/无一可恃/维扬城池/未修军旅多/阙卒有不虞/何以待之
C.淮甸备敌/兵食为先/今以降卒为/见兵以籴本为/见粮无一可恃/维扬城池未修/军旅多阙/卒有不虞/何以待之
D.淮甸备敌兵/食为先/今以降卒为见兵/以籴本为见粮/无一可恃/维扬城池/未修军旅多/阙卒有不虞/何以待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在宋代是指参加科举考试通过了由皇帝主持的“殿试”的人;明清时期,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三名分别称为探花、榜眼。
B.太学,我国古代设立在京城,用以培养人才、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西周时已有太学之名,汉武帝立五经博士,为西汉设太学之始。
C.博士,古代多指博古通今、能言善辩的人。也常用作学官名,起源于战国,秦、汉时设置,因其掌通古今,以各谘诣,为学术顾问的性质。
D.跸,初指帝王出行时清道,禁止行人来往,帝王出行时所经过的道路称为跸道,清道的吆喝声称为跸声。后常用“跸”泛指帝王出行的车驾。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珏敢于直谏。初游太学,写信向中书舍人邹浩直言进谏,力陈当今诸多弊病,希望邹浩能够有所作为,得到认可。后来刘珏被提拔为监察御史。
B.刘珏深谋远虑。担任中书舍人之职时,看到金兵对皇帝所处之地有威胁,力主迁徙。后来皇帝接受汪伯彦、黄潜善提的前往东南的建议,停驻扬州。
C.刘珏对战事有远见。任吏部侍郎时,认为在兵力安排与城池防御方面问题突出,战斗力不强,一旦金兵入侵,后果不堪设想。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D.刘珏勇于承担责任。在随同隆佑太后到江西时,遭到金兵追击,卫兵溃散,情势危急,刘珏护太后到虔州。后刘珏主动上书请求处罚,为此事担责。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西京舟船,恐金人藉以为用,并令东下。
(2)已而金人果乘虚大入,帝亟如临安,以珏为龙图阁直学士知宣州。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士逊字顺之。淳化中,举进士,调郧乡主簿,迁射洪令。转运使檄移士逊治郪,民遮马首不得去,因听还射洪。安抚使至梓州,问属吏能否,知州张雍曰:“射洪令,第一也。”知邵武县,以宽厚得民。前治射洪,以旱祷雨白崖山陆使君祠,寻大雨,士逊立廷中,须雨足乃去。至是,邵武旱,祷欧阳太守庙,庙城过一舍,士逊盖,雨沾足始归。

改秘书丞,历御史台推直官。翰林学士杨亿荐为监察御史。贡举初用糊名法,士逊为诸科巡铺官,以进士有姻党,士逊请避去,真宗记名于御屏,自是有亲嫌者皆移试,著为令。中书拟人充江南转运使,再拟辄见,帝独用士逊。再迁侍御史,徙河北。河侵棣州,诏徙州阳信,议者患粮多,不可迁。士逊视濒河数州方艰食,即计余以贷贫者,期来岁输阳信,公私利之。

明道初,进中书侍郎兼兵部尚书。明年旱蝗,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不许。及帝自损尊号,士逊又请降官一等,以答天变,帝慰勉之。宝元初,以兵部尚书入相,封郢国公。士逊与辅臣奏事,帝从容曰:“朕昨放宫人,不独幽闭,亦省浮费也。近复有献孪女者,朕却而弗受。”士逊曰:“此盛德事也。”康定初,士逊言禁兵久戍边,其家在京师,有不能自存者。帝命内侍条指挥使以下为差等,出内藏缗钱十万赐之。及简辇官为禁军,辇官携妻子遮宰相、枢密院喧诉,士逊方朝,马惊堕地。时朝廷多事,士逊亡所建明,谏官韩琦论曰:“政事府岂养病之地邪。”士逊不自安,累上章请老,乃拜太傅,封邓国公致仕。

(节选自《宋史·张士逊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庙城过一舍             去:距离
B.士逊        彻:撤去
C.再拟辄见          却:退却
D.不独幽闭          闵:怜悯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士逊做射洪县令的时候,安抚使到梓州去,问知州下属官员有没有才能?知州说张士逊的才干最大。
B.张士逊认为,科举考试中与考官有亲戚关系的考生应该在另外的考场考试,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C.发生蝗灾,张士逊请求免除自己的官职应对天灾,皇帝没有答应,他之后又请求把自己的官职降低一等。
D.张士逊上朝时遇上辇官带着家人拦住宰相、枢密院官员喧闹,他因马受惊而摔伤,随后不得不退休。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转运使檄移士逊治郪,民遮马首不得去,因听还射洪。
(2)士逊视濒河数州方艰食,即计余以贷贫者,期来岁输阳信,公私利之。
【小题4】从张士逊做地方官的经历可以看出他为官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洪信,并州晋阳人,汉圣太后弟也。后弟六人,洪信居长,少善骑射。后唐明宗在藩时,隶帐下,及即位,爱将朱弘实总领捧圣军,弘实擢洪信为爪牙,渐迁小校。应顺中,潞王举兵,少帝弘实而东奔,捧圣军数百从行,洪信预焉。及次卫州少帝与晋高祖遇因有疑贰谋害晋祖其从兵皆乱时汉祖方护晋祖洪信以兵应之获免清泰中,又为雍王重美牙校。

晋初,为兴顺左厢都指挥使。汉祖统禁军,迁镇太原,奏隶麾下。汉祖领陈州刺史、左护圣左厢都指挥使,俄加岳州防御使。从汉祖降邺,以警扈之劳,授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领武信军节度。

乾佑中,以群小用事,心怀忧惧,白太后求解军职,出为镇宁军节度。岁余,迁保义军节度。初,杨邪以元从功臣为方镇者不谙政务,令三司择军将分补诸镇都押牙、孔目官,或恃以朝选,藩帅难制。洪信闻内难,即召马步军都校聂召,奉国军校杨德、王建、黄全武、杨进、翟本,右牙都校任温武,护圣都校康审澄及判官路涛、掌书记张洞、都押牙杨昭勍、孔目官魏守恭,悉杀之,诬奏谋逆。

周广顺初,加同平章事。洪信常以此妄杀自歉,及革命,内不自安。周祖犹以汉太后之故,移镇京兆。本城兵不满千,王峻西征至陕州,以援晋州为辞,又取去数百人。及刘崇北遁,遣禁兵千余屯京兆,洪信益惧,即请入朝,恳辞藩镇,拜左武卫上将军。世宗即位,迁左骁卫上将军。显德五年,改右龙武军统军,从世宗北征,为合流口部署。

乾德五年,改左骁卫上将军。开宝五年请老,以本官致仕。八年,卒,年七十四。

(节选自《宋史·李洪信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次卫州/少帝与晋高祖遇/因有疑贰谋害/晋祖其从兵皆乱/时汉祖方护晋祖/洪信以兵应之/获免/
B.及次/卫州少帝与晋高祖遇/因有疑/贰谋害晋祖/其从兵皆乱/时汉祖方护晋祖/洪信以兵应之/获免/
C.及次/卫州少帝与晋高祖遇/因有疑贰/谋害晋祖/其从兵皆乱/时汉祖方护晋祖/洪信以兵应之/获免/
D.及次卫州/少帝与晋高祖遇/因有疑贰/谋害晋祖/其从兵皆乱/时汉祖方护晋祖/洪信以兵应之/获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文中的清泰、明宗、乾德、开宝等都是年号。
B.在古代,爪牙是得力帮手的意思。现多比喻为坏人效力的人,他们的党羽,帮凶,是贬义词。
C.禁军是封建时代直辖属于帝王,担任护卫帝王或皇宫、首都警备任务的军队。
D.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表示官员辞职归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洪信出身皇戚,早年从军。李洪信是汉圣太后的弟弟,后被朱弘实提拔,逐渐升迁至小校。少帝东奔时,洪信参与了护卫行动。
B.李洪信屡立战功,受到封赏。晋初时,李洪信因立战功,先后被授予兴顺左厢都指挥使、岳州防御使、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领武信军节度等官职。
C.李洪信担忧时事,为朝解忧。由于藩帅难以控制,李洪信将聂召、杨德、王建、黄全武、任温武、杨昭勍、魏守恭等人全都杀死。
D.李洪信受到猜忌,惶惶不安。周朝建立后,周祖因为李洪信是汉太后弟弟的缘故,让他镇守京兆,后又不断削弱他的武装力量,洪信忧惧,恳请辞藩镇,入朝为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乾佑中,以群小用事,心怀忧惧,白太后求解军职,出为镇宁军节度。
(2)洪信常以此妄杀自歉,及革命,内不自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