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4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郑戬,字天休,苏州吴县人。早力学。客京师,事杨亿,以属辞知名,后复还吴。及亿卒,宾客弟子散去,戬乃倍道会葬。举进士,擢甲科,授太常寺奉礼郎。吏冯士元为奸利,有告士元受赇藏禁书者,戬穷治之。既而士元流海岛,盛度、程琳坐尝交关士元罢去。戬敏强善听决,喜出不意,独假贷细民,即豪宗大姓,绳治益急,政有能迹,徙三司使。

戬为宰相吕夷简所忌,罢,以资政殿学士知杭州。钱塘湖溉民田数十顷,钱氏置撩清军,以疏淤填之患。既纳国后不复治,葑土堙塞,为豪族僧坊所占冒,湖水益狭。戬发属县丁夫数万辟之,民赖其利。事闻,诏本郡岁治如戬法。

迁给事中又徙永兴军先是衙吏输木京师浮渭泛河多漂没既至则斥不中程往往破家不能偿。戬奏岁减二十余万,又奏罢括籴,以劝民积粟。长安故都多豪恶,戬治之尚严,甚者至黥窜,人皆惕息。

初,静边寨主刘沪谋筑水洛、结公二城,戬使沪与著作佐郎董士廉督其役。会罢戬四路,韩琦、尹洙皆以为不便,召沪、士廉罢役归,不听。乃使裨将狄青将兵以往,械送德顺军狱,戬力争于朝,卒城之。

契丹与元昊方交兵,边奏互上,独戬不以闻。诏遣使问其故,戬对曰:“敌自相攻,中国不足忧也。”麟、府间有弃地曰草城川,戬募土人为弓箭手,计口给田。初,兵兴,用不足。河东行铁钱,山多炭、铁,鼓铸利厚,重辟不能止。戬乃令,兵民相扇动,数千人邀承受诉,承受,官人,不能遏。又群噪州门,守门者拒不得入。戬闻,悉召至庭下,推首谋者数十人,黥隶他州,事乃定。

(选自《宋史·郑戬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迁给事中/又徙永兴军/先是衙吏/输木京师/浮渭泛河/多漂没/既至/则斥不中程民/往往破家不能偿
B.迁给事中/又徙永兴军/先是衙吏/输木京师/浮渭泛河多/漂没既至/则斥不中程/民往往破家不能偿
C.迁给事中/又徙永兴军/先是/衙吏输木京师/浮渭泛河/多漂没/既至/则斥不中程/民往往破家不能偿
D.迁给事中/又徙永兴军/先是/衙吏输木京师/浮渭泛河多/漂没既至/则斥不中程民/往往破家不能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古时称幼年丧母为孤;也指幼年丧母或父母双亡的人。
B.长安,西安城旧称,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较多的古都。
C.中国,古时称我国中原地区或在中原地区建立的政权为中国。
D.黥隶,古代在犯人脸或其他的部位刺上标记再发配至指定地方服劳役的一种刑罚。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戬有感恩之心。郑戬曾经侍奉杨亿,杨亿去世,当其宾客弟子都四散离去时,他却兼程前往参加杨亿的葬礼。
B.郑戬宽恕、关心百姓。豪门大姓犯错,郑戬惩治急迫,对平民却很宽恕;他奏请皇上取消征购民间的余粮,鼓励百姓存粮。
C.郑戬敢于据理力争。韩琦和尹洙认为郑戬修筑水洛、结公二城不当,将他逮捕,他在监狱里据理力争,使二城建成。
D.郑戬治政疾恶如仇。当时长安故都有很多强暴凶恶之徒,郑戬对他们严加惩处,毫不留情,使不法之人都提心吊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戬发属县丁夫数万辟之,民赖其利。事闻,诏本郡岁治如戬法。
(2)兵民相扇动,数千人邀承受诉,承受,宦人,不能遏。
17-18高二下·甘肃白银·期末
知识点:脱脱等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范质字文素,大名宗城人。父守遇,郑州防御判官。九岁能属文,十三治《尚书》,教授生徒。后唐长兴四年举进士,为忠武军节度推官,迁封丘令。晋天福中,以文章干宰相桑维翰,深器之,即奏为监察御史。及维翰出镇相州,历泰宁、晋昌二节度,皆请质为从事。维翰再相,质迁主客员外郎、直史馆。岁余,召入为翰林学士,加比部郎中、知制诰。契丹侵边,少帝命汉祖等十五将出征。是夜,质入直,少帝令召诸学士分草制,质曰:“宫城已闭,恐泄机事。”独具草以进,辞理优赡,当时称之。周祖征叛,每朝廷遣使赍诏处分军事,皆合机宜。周祖问谁为此辞,使者以质对。叹曰:“宰相器也。”世宗初征淮南,驻寿、濠,锐意攻取,且议行幸扬州。质以师老,与王溥泣谏乃止。及再驾扬州因事怒窦仪罪在不测质入谒请见世宗意其救仪起避之。质趋前曰:“仪近臣也,过小不当诛。”因免冠叩头泣下,曰:“臣备位宰相,岂可使人主暴怒,致近臣于死地耶?愿宽仪罪。”世宗意遂解,复坐,即遣赦仪。世宗不豫,入受顾命。恭帝嗣位,加开府仪同三司,封萧国公。及太祖北征,为六师推载,自陈桥还府署。时质方就食阁中,太祖入,率王溥、魏仁浦就府谒见。太祖对之呜咽流涕,具言拥逼之状。质等未及对,军校罗彦环举刃拟质曰:“我辈无主,今日须得天子。”太祖叱彦环不退,质不知所措,乃与浦等降阶受命。宋初,加兼侍中,罢参知枢密。乾德初,进封鲁国公,质奉表固辞,不允。二年正月,罢为太子太傅。九月,卒,年五十四。将终,戒其子旻勿请谥,勿刻墓碑。太祖闻之,为悲惋罢朝。质力学强记,性明悟。举进士时,和凝以翰林学士典贡部,鉴质所试文字,重之,自以登第名在十三,亦以其数处之。贡闱中谓之“传衣钵”。其后质登相位,为太子太傅,封鲁国公,皆与凝同云。质性卞急,好面折人。以廉介自持,未尝受四方馈遗,前后所得禄赐多给孤遗。闺门之中,食不异品。身没,家无余赀。太祖因谕辅相,谓侍臣曰:“朕闻范质止有居第,不事生产,真宰相也。”太宗亦尝称之曰:“宰辅中能循规矩、慎名器、持廉节,无出质右者。但欠世宗一死,为可惜尔。”赞曰:质以儒者晓畅军事,及其为相,廉慎守法。质临终,戒其后勿请谥立碑,自悔深矣。太宗评质惜其欠世宗一死。呜呼,《春秋》之法责备贤者,质可得免乎!

(摘编自《宋史·卷二百四十九·列传第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再驾/扬州因事怒/窦仪罪在/不测质入/谒请见世宗/意其救/仪起避之
B.及再驾扬州/因事怒/窦仪罪在不测/质入谒请见/世宗意其救/仪起避之
C.及再驾/扬州因事/怒窦仪罪在不测/质入/谒请见/世宗意其救仪/起避之
D.及再驾扬州/因事怒窦仪/罪在不测/质入谒请见/世宗意其救仪/起避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中国上古历史文件的汇编,向来被文学史家称为中国最早的散文总集。它是儒家的核心经典之一,与《诗经》、《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为“五经”。
B.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会试者。自宋以后,进士一律要经过殿试覆核和决定名次,其中殿试的一甲三人依次为状元、探花、榜眼,称“进士及第”。
C.宰相: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相的正式官名随着朝代的更替,先后出现过相国、丞相、同平章事、军机大臣等多达几十种官名,范质曾任后周的宰相。
D.不豫:对君王生病的讳称。古代天子、诸侯、士和普通百姓生病都有不同的讳称,如普通人生病多用“违和”等说法,这是古人“别尊卑,异死生”观念的体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质身负才华,受人赏识。后唐宰相桑维翰因其文章极为器重,推荐他担任监察御史,后又历任泰宁节度使、晋昌节度使。
B.范质谨慎小心,处事稳重。在契丹侵边时,少帝让他召集各位学士来起草诏令,范质担心泄露机密,独自起草。
C.范质虑事周详,敢于进谏。世宗征伐淮南时,锐意攻取,准备进攻扬州,范质认为军队疲惫,不宜作战,于是和王溥哭着进谏。
D.范质廉洁耿介,白璧微瑕。他从不接受各方馈赠,家里生活简朴,没有多余的财产,编者对其大为称赞,但也惋惜他未能为世宗守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和凝以翰林学士典贡部,鉴质所试文字,重之。
(2)朕闻范质止有居第,不事生产,真宰相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佶,仲雅,本燕人,后徙华州渭南。初名志言,后改焉。佶少有志节,始用荫补殿前承旨,以习儒业,献文求试,换国子监丞。端拱初,为太子右赞善大夫。曹州民有被诬杀人者,诏往按之,发摘奸伏,冤人得雪。至道中,通判陕州,再部送刍粮赴灵武,就改国子博士。咸平初,擢为陕西转运副使,赐绯鱼。至延安,遇夏人入寇,亲督兵击败之。三年,徙西川转运副使。时诏讨王均,以馈饷之劳,迁虞部员外郎。贼平,分川峡为四路,以佶为利州路转运使。有荐其武干者,召还,授泾原钤辖兼知镇戎军。徙麟府路钤辖,夏人来寇,佶率兵与战,亲射杀酋帅,俘获甚众,余党遁去。诏书褒之,赐锦袍、金带。景德中,徙益州钤辖。佶御军抚民,甚有威惠,蜀人久犹怀之。大中祥符四年,车驾祀汾阴,以为西京旧城巡检、钤辖。又为廊延钤辖。会秦州李浚暴卒,上语近臣曰:“天水边要,宜速得人。”马知节称佶可任,上然之,命知秦州。至州,置四门寨,开拓疆境,边部颇怨。又临渭置采木场,戎人不之争,移帐而去。佶不甚存抚,亦不奏加赉赐,边人追悔,引众劫掠,佶深入掩击,败走之。议者又欲加恩宗哥、立遵等族,以扼平夏,佶请拒绝之,事具《吐蕃传》。天禧初,召为契丹国信副使。未逾月,擢拜西上阁门使,复为泾原钤辖。四年,卒,年六十九。佶涉猎书史,好吟咏,勇敢善射,有方略,其总戎护塞,以威名自任。论曰:自古盛德之世未尝无边圉之患要在得果毅之臣以捍御之契丹入寇继宣拔陷将于重围之中固有余勇佶宣力西南勤干威惠亦可取。

(节选自《宋史·张佶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后华州渭南     迁居B.部送刍粮赴灵武     两次
C.事《吐蕃传》     详细记载D.拜西上阁门使     任命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古盛德之世/未尝无边圉之患要在/得果毅之臣以捍御之/契丹入寇/继宣拔陷将于重围之中/固有余勇/佶宣力西南/勤干威惠/亦可取
B.自古盛德之世/未尝无边圉之患要在/得果毅之臣以捍御之/契丹入寇/继宣拔陷将于重围之中/固有余勇/佶宣力西南勤干/威惠亦可取
C.自古盛德之世/未尝无边圉之患/要在得果毅之臣以捍御之/契丹入寇/继宣拔陷将于重围之中/固有余勇/佶宣力西南/勤干威惠/亦可取
D.自古盛德之世/未尝无边圉之患/要在得果毅之臣以捍御之/契丹入寇/继宣拔陷将于重围之中/固有余勇/佶宣力西南勤干/威惠亦可取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本名之外所另取的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号,古人自称其字表示谦逊,而名才是供社会上的人来称呼的。文中“雅”与“佶”意义相关。
B.博士,文中指学官名。其中不乏著名的文学家和学者,唐代的韩愈曾担任国子博士。
C.车驾,文中指帝王,即皇帝前往汾阴祭祀,并授予张佶新官职。
D.吐蕃,我国古代藏族建立的地方政权,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曹州民有被诬杀人者,诏往按之,发擿奸伏,冤人得雪。
(2)会秦州李浚暴卒,上语近臣曰:“天水边要,宜速得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纯粹①,字德孺,以迁至赞善大夫。元丰中,为陕西转运判官。时五路出师伐西夏,高遵裕出环庆,刘昌祚出泾原。遵裕怒昌祚后期,欲按诛之,昌祚忧恚病卧,其麾下皆愤焉。纯粹恐两军不协,致生他变,劝遵裕往问昌祚疾,其难遂解。神宗责诸将无功,谋欲再举。纯粹奏:“关陕事力单竭,公私大困,若复加骚动,根本可忧。异时言者必职臣是咎,臣不忍默默以始后悔。”神宗纳之,进为副使。吴居厚为京东转运使,数献羡赋。神宗将以徐州大钱二十万助陕西,纯粹语其僚曰:“吾部虽急,忍复取此膏血之余?”即奏:“本路得钱诚为利,自徐至边,劳费甚矣。”恳辞弗受。哲宗立,居厚败,命纯粹以直龙图阁往代之,尽革其苛政。时苏轼自登州召还,纯粹与轼同建募役之议,轼谓纯粹讲此事尤为精详。时与夏议分疆界,纯粹请弃所取夏地,曰:“争地未弃,则边隙无时可除。如河东之葭芦、吴堡,深在夏境,于汉界地利形势,略无所益。而兰、会之地,耗蠹尤深,不可不弃。”所言皆略施行。纯粹又言:“今宜修明战守救援之法。”朝廷是之。及夏侵泾原纯粹遣将曲珍救之曰本道首建应援牵制之策臣子之义忘躯徇国无谓邻路被寇非我职也珍即日疾驰三百里,破之于曲律,捣横山,夏众遁去。元祐中,召为户部侍郎。徽宗立,加龙图阁直学士,改知永兴。卒,年七十余。纯粹沉毅有干略,才应时需,尝论卖官之滥,以为:“国法固许进纳取官,然未尝听其理选。夫天下士大夫服勤至于垂死,不沾世恩,其富民猾商,捐钱千万,则可任三子,切为朝廷惜之。”疏上,不听。凡论事剀切类此。

(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三》有删节)


【注】①范纯粹,北宋名臣范仲淹的第四子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夏侵泾原/纯粹遣将/曲珍救之/曰/本道首建应援牵制之策/臣子之义/忘躯徇国/无谓邻路被寇/非我职也
B.及夏侵泾原/纯粹遣将曲珍救之/曰/本道首建/应援牵制之策/臣子之义/忘躯徇国/无谓邻路被寇/非我职也
C.及夏侵泾原/纯粹遣将曲珍救之/曰/本道首建应援牵制之策/臣子之义/忘躯徇国/无谓邻路被寇/非我职也
D.及夏侵泾原/纯粹遣将曲珍救之/曰/本道首建应援/牵制之策/臣子之义/忘躯徇国/无谓邻路被寇/非我职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范纯粹就是因为父荫而升了官。
B.羡赋,是指赋税收入在收支相抵后所剩余的部分。但在文中“数献羡赋”表明当地并不富裕。
C.缗,古代穿铜钱用的绳子,也是古代计量单位。一缗即一串铜钱,一般每串一千文。
D.军,宋代的军事区划名,与府、州、监同属于路,它有特定的政治、军事功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纯粹体恤百姓。神宗要把二十万缗钱调拨给他的辖区,他认为这是地方官搜刮的百姓膏血,上书推辞:自己上任,则废除前任的苛政。
B.范纯粹考虑事情周全。虽然不是自己的防区受到侵扰,他也主动派遣部下救援;与苏轼一同提出募役的建言,得到苏轼的称赞。
C.范纯粹思虑深远。宋夏议和,他认为占领人家的土地不放弃是战乱之源,况且这些西夏土地,有的难于驻守,有的耗费巨大,应果断放弃。
D.范纯粹仗义敢言。宋神宗想再次派军出征的时候,范纯粹直言上奏表示反对;他反对朝廷卖官太滥,认为这样做对老百姓不公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纯粹恐两军不协,致生他变,劝遵裕往问昌祚疾,其难遂解。
(2)即奏:“本路得钱诚为利,自徐至边,劳费甚矣。”恳辞弗受。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